一种枢纽式全互通立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748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枢纽式全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建立虚拟坐标系,在该虚拟坐标系内具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所述枢纽式全互通立交位于所述虚拟坐标系内,所述枢纽式全互通立交包括:

地面道路,所述地面道路包括东西向地面道路和南北向地面道路,所述东西向地面道路和所述南北向地面道路呈十字交叉;

南北向快速通道,所述南北向快速通道以高架形式横跨所述东西向地面道路,所述南北向快速通道包括南北向北上快速通道和南北向南下快速通道;

东西向快速通道,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位于所述东西向地面道路的上方,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下穿所述南北向北上快速通道,并且所述南北向南下快速通道上跨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

所述南北向快速通道的展线为直线,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的展线为螺旋形展线,并且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经所述螺旋形展线后以地道形式下穿所述东西向地面道路的东西向地面辅道;

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的西向行车道由西向南转定向匝道(WS)连通所述南北向北上快速通道,并且所述东西向快速车道的西向行车道经所述螺旋形展线后由西向北转半定向匝道(WN)连通所述南北向南下快速通道;

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的东向车道由东向北转苜蓿叶匝道(EN)连通所述南北向南下快速通道,并且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的动向行车道由为东向南转苜蓿叶匝道(ES)连通所述南北向北上快速通道;

所述南北向北上快速通道由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NW)连通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的东向行车道,并且所述南北向北上快速通道由北向东转半定向匝道(NE)连通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的西向行车道;

所述南北向南下快速通道由南向东转定向匝道(SE)连通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的西向行车道;并且所述南北向南下快速通道由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SW)连通所述东西向快速通道的东向行车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式全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所述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NW)、所述东向北转苜蓿叶匝道(EN)、所述东向南转苜蓿叶匝道(ES)、所述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SW)均布置于所述螺旋形展线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式全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所述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NW)、所述东向北转苜蓿叶匝道(EN)、所述东向南转苜蓿叶匝道(ES)、所述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SW)均为苜蓿叶形,并且所述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NW)、东向南转苜蓿叶匝道(ES)与所述东向北转苜蓿叶匝道(EN)、所述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SW)沿所述南北向快速通道轴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式全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枢纽式全互通立交的立交范围内,所述西向南转定向匝道(WS)布置于第三象限,所述南向东转定向匝道(SE)布置于第四象限,所述西向北转半定向匝道(WN)、所述东向北转苜蓿叶匝道(EN)、所述东向南转苜蓿叶匝道(ES)、所述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NW)、所述北向东转半定向匝道(NE)、所述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SW)均设置于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式全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SW)和所述东向南转苜蓿叶匝道(ES)均为所述螺旋形展线与所述南北向快速通道的层间的连接结构,所述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SW)和所述东向南转苜蓿叶匝道(ES)均与所述南北向快速通道的两侧形成桥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式全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所述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NW)和所述东向北转苜蓿叶匝道(EN)均为所述螺旋形展线与所述南北向快速通道的层间的连接结构,所述北向西转苜蓿叶匝道(NW)和所述东向北转苜蓿叶匝道(EN)均与所述南北向快速通道的两侧形成桥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式全互通立交,其特征在于,所述西向北转半定向匝道(WN)和所述北向东转半定向匝道(NE)均为半定向匝道形式,所述西向北转半定向匝道(WN)和所述北向东转半定向匝道(NE)位于所述螺旋形展线的外侧,所述西向北转半定向匝道(WN)和所述北向东转半定向匝道(NE)均为所述螺旋形展线与所述南北向快速通道的层间的连接结构,所述西向北转半定向匝道(WN)和所述北向东转半定向匝道(NE)均与所述南北向快速通道的两侧形成桥梁结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