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245阅读:2537来源:国知局
盲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盲道。



背景技术: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凸出条纹样式的犹如盲人静态的眼睛,利用盲人的脚感作用和盲道砖的助感,方便盲人出行。

现有的人行道按功能可简单的划分为:路牙沿、附属设施功能带、盲道、人行道、退让线五个部分,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有关弱势群体的设计,目前为止只涉及到盲人使用的盲道,而在弱势群体中有一批人群不容忽视,那就是使用拐杖出行的人。

通常,人行道的地砖都只为美观以及正常行走设计,在雨后、或是路面存在水渍的时候,会变得相当湿滑,难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支撑拐杖,这种情况下,对于使用拐杖出行的人就更加危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显得相当不人性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盲道,方便使用拐杖的人出行,减少地面湿滑时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盲道,包括盲道砖、以及设于盲道砖上的盲道条,所述盲道条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支撑拐杖的轨道;

所述轨道包括底面与两个侧壁,两个侧壁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底面平行设置、并将轨道分隔为受力层、以及用于排走受力层内积水的疏水层,受力层位于疏水层的上方;

所述隔板的表面设有用于增大自身与拐杖底部摩擦力的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作为与拐杖的支撑面,通过防滑纹路来提高与拐杖之间的摩擦力,疏水层的设计,为了排走受力层内的积水,提高摩擦力,增加人们出行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纹路呈“)”型的弧形结构并沿轨道依次排列;

且盲道条两侧的防滑纹路的朝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的结构与拐杖的底部配合,牢牢抵触,避免打滑的情况发生,提高出行的安全性;盲道条两侧的防滑纹路的朝向相反,可以方便人们双向行走。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防滑纹路之间设有倾斜面,倾斜面从防滑纹路的凸出部位斜向凹陷部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面一方面方面隔板表面排水,另一方面,使拐杖的底部正好嵌于防滑纹路的凹陷处,避免打滑,进一步提高出行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铺设有疏水孔,疏水层内架设有疏水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疏水孔排出轨道内的积水,加快轨道的干燥速度,增加隔板表面的摩擦力,提高安全性;疏水架用于配合疏水层排水。

进一步的,所述疏水架包括若干支撑板,各支撑板排列成呈蜂窝状、并连接有用于将疏水层中积水排走的疏水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疏水架密合度高、强度高、节省材料,同时,还使得疏水架具有最大的内部空间用于疏水。

进一步的,各疏水孔均位于疏水架的中部、并依次铺设呈若干个六边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疏水孔开设后,对隔板结构强度的影响,避免隔板的薄弱部位与支撑板接触、发生断裂;各疏水孔铺设呈若干个六边形结构,使得孔位密集,疏水效果好,并与疏水架的结构相匹配,兼具疏水与结构强度性能。

进一步的,各隔板的底部均开设有拱形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使各隔板之间的积水可以流通,流向输水管道,另一方面,拱形结构的通孔不仅不会降低支撑板的结构强度,在节省材料的同时,还能够均匀地分散受力,承受更大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扩展了盲道的功能,利用受力层提高与拐杖的摩擦力,以及疏水层及时排出盲道上的水渍,加快盲道干燥速度这两个方便,方便使用拐杖的人出行,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轨道的剖视图;

图3为支撑板的主视图。

图中:1、盲道砖;2、盲道条;31、底面;32、侧壁;33、隔板;34、防滑纹路;35、受力层;36、疏水层;37、疏水架;371、支撑板;372、拱形通孔;38、倾斜面;39、疏水孔;4、输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盲道砖1、以及设于盲道砖1上的盲道条2,盲道条2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支撑拐杖的轨道;

如图2所示,轨道包括底面31与两个侧壁32,两个侧壁32之间设有隔板33,隔板33与底面31平行设置,并通过隔板33将轨道分隔为受力层35跟疏水层36,受力层35位于疏水层36的上方;结合附图1,隔板33表面的防滑纹路34可以与轨道直接一体成型,并呈“)”型的弧形结构,然后防滑纹路34沿轨道依次排列,盲道条2两侧的防滑纹路34的朝向相反。

此外,相邻的两个防滑纹路34之间设有倾斜面38,倾斜面38从防滑纹路34的凸出部位斜向凹陷部位。

在人们使用拐杖行走时,将拐杖的底部抵触防滑纹路34的弧形部位,防滑纹路34结构与倾斜面38相配合,使防滑纹路34牢牢抵触拐杖,人们可以放心借力、支撑,不用担心打滑;在遇到雨雪天气,疏水层36会将积在受力层35中的积水往下排走。

同图1中还能看出,隔板33上铺设有疏水孔39,疏水层36内架设有疏水架37,其中,疏水架37包括若干支撑板371,各支撑板371排列成呈蜂窝状,疏水管道4设置在疏水层36的底部,与下水道通过管道连接,积水从疏水层36流下至疏水架37中,然后流向输水管道4。

各疏水孔39均位于疏水架37的中部、并依次铺设呈若干个六边形结构,相当于一个六边形的疏水架37对应一个六边形的疏水孔39。

从图3中可以看出,各隔板33的底部均开设呈拱形通孔37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