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形尖劈声屏障板及其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995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梯形尖劈声屏障板及其声屏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噪声治理的设施,具体涉及一种梯形尖劈声屏障板及其声屏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方向的变化和结构的调整,引起了道路网络形态的变化。随着城市道路网络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车辆的通行效率,然而由此引起的城市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大,城市交通噪声强度不断增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投诉较多的污染源。

针对交通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源、传播途径、受声点进行控制,而在道路沿线设立声屏障则是国内外公认的治理交通噪声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目前在实际中应用较多的声屏障均为矩形平板或弧形结构,向着噪声源侧的表面有穿孔,内含多孔性吸声材料,逐一插接在H型钢立柱内,形成对声波的阻挡和吸收,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1620363、CN 103015338A等。此种结构的声屏障在一定厚度下,对于中高频噪声具有较好的吸收阻碍效果,但对低频噪声吸收效果较差。低频噪声的声波波长较长,随距离增加的衰减较慢,绕射和穿透能力强。低频噪声的声压级不高,人耳对其并不敏感,只有在夜晚或安静的时候,才会对其有所察觉。然而低频噪声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的危害。

对于高速铁路而言,列车运行的噪声来源有轮轨噪声、空气动力噪声、集电系统噪声以及桥梁构筑物的二次噪声等,主要是中高频噪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则以低中频噪声为主,而制动啸叫等偶发的高频噪声对总体贡献不大;而公路较为复杂,与车型、车流量、车速等有关,通常同时含有低中高频噪声。因此,在采用声屏障治理交通噪声污染时,应根据噪声的频率特性,进行有针对的治理,不应使用单一功能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加声屏障吸收噪声频率的范围,满足噪声混合复杂地区的降噪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梯形尖劈声屏障板及其声屏障。

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梯形尖劈声屏障板,其包括正面板和背面板侧封板,所述正面板上设有多个呈平行设置且向外延伸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纵截面呈梯形。

所述正面板上成型一内陷区域,所述内陷区域位于所述正面板的两端边缘之间,所述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内陷区域内。

所述凸起结构上成型有用于声波传入的穿孔。

所述穿孔成型于所述凸起结构的上侧面和下侧面。

所述穿孔成型于所述凸起结构的下侧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声屏障,包括多根H型钢立柱和插接固定于相邻两H型钢立柱之间的声屏障板,所述声屏障板为上述的尖劈声屏障板。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A.本实用新型采用尖劈的吸声原理,从尖劈的尖端到基部,声阻抗是从空气的特性阻抗逐步过渡到内部吸声材料的阻抗的,实现了很好的阻抗匹配,使入射声能得到高效的吸收,通过采用梯形的凸起结构,增加了吸声面积,使声屏障对于低、中、高频噪声都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B.本实用新型在正面板上设置了内陷区域,凸起结构排列在内陷区域,这样在保证声屏障板厚度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具有内陷区域的正面板,显著增加了尖劈部位的长度,可以加强对噪声的吸收效果,同时保障了与行车道路的安全距离;

C.本实用新型在凸起结构上进行穿孔处理,当仅在凸起结构下侧面上穿孔时,具有防雨的功能。

D.本实用新型的尖劈声屏障结构稳定,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对声屏障的要求,降噪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噪声混合复杂地区的噪声治理。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梯形尖劈声屏障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梯形尖劈声屏障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三种梯形尖劈声屏障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声屏障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面板;2-背面板;3-侧封板;4-凸起结构;5-穿孔;6-内陷区域;7-H型钢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梯形尖劈声屏障板,其包括正面板1、背面板2、侧封板3以及内部骨架,其中背面板2、正面板1、侧封板3通过内部骨架连接在一起,形成具有空腔的声屏障板。在正面板1上设有多个呈平行设置且向外延伸的凸起结构4,凸起结构4的纵截面呈梯形,通过利用尖劈的吸声原理,从尖劈的尖端到基部,声阻抗是从空气的特性阻抗逐步过渡到内部吸声材料的阻抗的,实现了很好的阻抗匹配,使入射声能得到高效的吸收。

如图2所示,进一步优选地在正面板上设置了内陷区域,凸起结构排列在内陷区域,这样在保证声屏障板厚度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具有内陷区域6的正面板1,显著增加了尖劈部位的长度,可以加强对噪声的吸收效果,同时保障了与行车道路的安全距离;通过采用梯形的凸起结构,使声屏障对于低、中、高频噪声都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内陷区域6由于基部的位置采用下沉处理,从而使凸起结构4的高度增大,吸声面积增大,吸声效果更好。

优选地,在图3中的凸起结构4上设置了穿孔5,穿孔5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所有凸起结构4的下侧面上,这样可以起到防雨作用;当然也可以在所有凸起结构4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设置穿孔(图中未示出)。当在尖劈部位的穿孔做成圆孔时,则正面板1和背面板2所形成的空腔内可以添加吸声材料;当将穿孔5做成微孔,空腔内可以不添加吸声材料,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吸声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尖劈部分的长度可根据需求调整,在保证尖劈声屏障总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在正面板1上采用内陷区域6可以增加尖劈的长度,由此增强吸声效果。

如图4和图5所示,所形成的梯形尖劈声屏障板逐一插接到道路两侧的H型钢立柱7翼缘板内,穿孔的面板一侧朝向道路,这样形成吸声能力强大的声屏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