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高架防撞墙的施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43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高架防撞墙的施工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桥梁的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高架防撞墙的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城市拥堵现象越来越突出,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保证市民安全出行,市政高架应运而生。建设施工高架时,往往需要在市政高架桥面两旁设置防撞墙,以避免车辆脱离道路发生事故。通常都是采用先安装内模板、外模板及底模板,安装完成后形成一个模腔,然后在该模腔中填充材料,最后拆掉模板形成防护墙。

传统技术中,市政高架防撞墙的施工过程中全是人工操作,所采用的施工工具主要为落地脚手架。施工人员在脚手架上进行高空中安装和拆卸模板,存在安全隐患,施工人员容易从高处坠落,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高架防撞墙的施工设备,使工人不易从高处坠落,达到不易引起安全事故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高架防撞墙的施工设备,包括置于高架桥面上的移动台,所述的移动台连接有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置于高架桥的一侧,所述的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的驱动轮的端面上开设有抵触斜面,所述的驱动轮上固定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上固定有驱动凸轮,所述的工作台沿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的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抵触斜面抵触,所述的推杆上固定有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上滑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一端与所述凸轮抵触,另一端与高架的侧壁抵触,所述的推杆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工作台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站在工作台上,通过移动台对工作台支撑,工人对高架上的模板进行拆装,在对一处模板安装完毕之后,工人转动驱动轮,使驱动轮带动连接杆转动,使驱动凸轮沿着连接杆的轴心发生转动,使驱动凸轮推动驱动杆发生移动,使驱动杆与高架的侧壁抵触,同时,通过抵触斜面的作用,使推杆发生移动,使推杆带动连接座发生移动,从而使连接座带动驱动杆发生移动,从而实现了驱动杆能够与高架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使得工作台发生移动,使得工人可以通过工作台移动到下一处模板,免去了脚手架的设置,工人不易从高处坠落,从而不易引起安全事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工作台通过限位座与所述推杆滑动连接,所述的限位座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的推杆的外壁上固定有用于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滑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壁上,使推杆在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不易发生转动,从而使推杆的移动更为平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通过连接板与所述驱动凸轮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驱动凸轮抵触,使得驱动杆在随着推杆移动的过程中,不易与驱动凸轮发生分离,从而提升了驱动杆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轮通过支撑杆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的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动力杆,所述的动力杆上固定有用于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动力杆转动,使动力杆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使得驱动轮的转动更为平稳,使得工人在工作台上不易摔倒,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意外发生的可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一齿轮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第二齿轮转动一圈时,能够将第二齿轮转动至少一圈,从而能够便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动力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铰接有连杆,所述的连杆铰接有踏板,所述的踏板远离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工作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踩踏踏板,使踏板沿着铰接处翻转,使踏板带动连杆发生移动,继而使连杆带动动力杆发生转动,从而便于驱动动力杆转动,操作简便,使得工人可以用手扶着工作台保持身体平衡,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包括内杆和套管,所述的内杆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的内杆与所述套管滑动连接,所述的套管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内杆与高架的侧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凸轮通过连接板推动套管往靠近高架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二弹性件带动内杆往靠近高架的方向移动,内杆在与高架抵触后能够使内杆与套管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使驱动杆不易折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内杆通过压板与高架的侧壁抵触,所述的压板朝向高架的一侧开设有防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与高架的侧壁抵触,能够增加摩擦力,同时,通过防滑槽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摩擦力,便于将工作台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工作台上螺纹连接有锁紧件,所述的锁紧件与所述连接杆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压板与高架的侧壁抵触,旋转锁紧件,使锁紧件与连接杆抵触,使连接杆定位,继而使驱动杆定位,从而使连接板能够与高架的侧壁保持抵触,使得工作台不易发生移动,从而使工人在工作台上工作时,不易从工作台上坠落,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移动台上固定有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的设置,能够增加移动台的重量,使得工作台的放置更为稳定,进一步减小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工人站在工作台上,对模板进行安装和拆卸,在将一处模板工作完毕之后,将工人用手扶着工作台,用脚踩踏踏板,使踏板沿着铰接处翻转,连杆随着踏板发生移动带动动力杆发生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作用,使驱动轮发生转动,驱动轮通过连接杆带动驱动凸轮转动,使驱动凸轮通过连接板推动驱动杆往靠近高架的方向移动并与高架的侧壁抵触,同时,抵触斜面带动推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连接座随着推杆的移动而移动,使得工作台能够与高架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便于工人移动到下一处模板,使得工人不易从工作台上坠落,有效减小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高架;1、移动台;11、转动轮;12、配重块;211、第一竖杆;212、第二竖杆;213、第三竖杆;22、横梁;23、加强筋;4、工作台;41、围栏;51、支撑座;52、支撑杆;53、驱动轮;531、抵触斜面;54、连接杆;55、驱动凸轮;61、限位座;62、限位孔;63、推杆;64、限位槽;65、限位块;66、滑块;67、第一弹性件;71、连接座;72、驱动杆;721、内杆;722、套管;73、第二弹性件;74、引导块;75、引导槽;76、连接板;77、第三弹性件;78、压板;781、防滑槽;81、第一齿轮;82、第二齿轮;83、动力杆;831、连接盘;84、连杆;85、踏板;86、支撑板;91、放置板;92、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市政高架防撞墙的施工设备,包括移动台1,移动台1呈长方体设置。在移动台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轮11,通过转动轮11对移动台1支撑。将移动台1置于高架10的路面上。

在移动台1上放置有一个配重块12,配重块12采用铅制成,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台1上。将移动台1通过支撑架和工作台4固定连接。

支撑架包括三个竖杆和一个横梁22。三个竖杆均竖直放置,分别为第一竖杆211第二竖杆212和第三竖杆213,第一竖杆211和第二竖杆212的下端焊接在移动台1背对高架10的一侧,上端焊接在横梁22上。第二竖杆212置于横梁22的中部,第一竖杆211和第三竖杆213分别置于横梁22的两端。横梁22水平放置,并且一端往远离高架10的方向延伸。

第三竖杆213的上端焊接在横梁22上,下端和工作台4固定连接。第三竖杆213和工作台4置于高架10的同一侧。在第三竖杆213与横梁22之间、第二竖杆212与横梁22之间、第一竖杆211与横梁22之间均焊接有加强筋23。

工作台4呈长方体设置。在工作台4与横梁22之间固定有一个扶梯(图中未示出),将围栏41固定在工作台4左右两侧的边缘处。在工作台4上固定有一个呈块状且竖直放置的支撑座51。支撑杆52呈圆柱形设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座51上。将支撑座51位于支撑杆52的中部。在支撑杆52的一端固定有驱动轮53。驱动轮53与支撑杆52同轴设置。在驱动轮53背对支撑杆52的一端开设有抵触斜面531。在驱动轮53上固定有一个连接杆54。连接杆54呈圆柱形设置,并且支撑杆52、连接杆54、驱动轮53同轴。

在连接杆54上固定有一个驱动凸轮55,驱动凸轮55的横截面呈扇形设置。在工作台4上固定有一个呈长方体设置的限位座61,在限位座61中开设有一个限位孔62。推杆63呈圆柱形设置,并且穿设于限位孔62中,使得推杆63可以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该限位孔62中。

在限位孔62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64。限位槽64的截面呈长方形设置。这些限位槽64沿着限位孔62的轴心均匀分布。在推杆63的外壁上一体化设置有一个呈长方体设置的限位块65,将限位块65置于一个限位槽64中并与限位槽64的内壁滑动连接。推杆63靠近驱动轮53的一端一体化设置有呈半球状的滑块66,将滑块66与抵触斜面531抵触,并且将滑块66置于驱动轮53的边缘处。第一弹性件67为弹簧,将第一弹性件67的一端固定在限位座61上,另一端固定在推杆63远离驱动轮53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67的弹力作用,使滑块66与驱动轮53始终保持抵触。

在推杆63的中部一体化设置有一个连接座71。连接座71呈圆筒状。沿着连接座71的长度方向开始有一个截面为圆形的通孔,在通孔中滑动连接有一个驱动杆72。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杆72包括内杆721和套管722。内杆721呈圆柱形,套管722呈圆筒状。将内杆721穿设与套管722中并且与套管722的内壁滑动连接,将内杆721与套管722同轴设置。将套管722的外壁与上述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73为弹簧,将第二弹性件73的一端与套管722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杆721靠近套管722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套管722的外壁上固定有呈长方体设置的引导块74,在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引导槽75,将引导块74沿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引导槽75中。引导槽75的长度方向与连接座7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套管722远离内杆721的一端焊接有一个连接板76。连接板76呈长方体设置。使套管722通过连接板76与驱动凸轮55的外圆抵触。在连接板76背对驱动凸轮55的一侧固定有第三弹性件77,第三弹性件77为弹簧,将第三弹性件77远离连接板76的一端和推杆63的外壁固定连接。

在内杆721远离套管722的一端固定有一个压板78。压板78呈长方体设置用于与高架10的侧壁抵触。在压板78朝向高架10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防滑槽781,防滑槽781呈条形,且沿着压板78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在驱动轮53通过上述支撑杆52固定有一个第一齿轮81。在工作台4上转动连接有一个呈圆柱形设置的动力杆83,动力杆83通过固定在工作台4上的支撑板86支撑。在动力杆83的端部固定有第二齿轮82,将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啮合。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均为直齿轮。动力杆83水平放置,并且在远离第二齿轮82的一端一体化设置有连接盘831,在连接盘831背对动力杆83的一侧铰接有一个连杆84。连杆84呈长条状,并且连杆84与动力杆83的铰接处不能置于动力杆83的轴心上。在连杆84远离动力杆83的一端铰接有一个踏板85。踏板85呈长方体设置。踏板85远离连杆84的一端和工作台4铰接,将弹簧的一端与踏板85固定,另一端与工作台4固定连接。

第二齿轮82的外径大于第一齿轮81的外径。

在工作台4上一体化设置有一个呈长方体的放置板91,放置板91竖直放置并对与连接杆54转动连接。在放置板91上螺纹连接有一个锁紧件92,锁紧件92为螺栓。将锁紧件92旋转并与连接杆54抵触,即可将连接杆54定位。

综上所述,使用时,工人站立在工作台4上,对高架10上的模板进行施工,在对一处的模具施工完毕之后,工人用手扶住围栏41,用脚踩踏踏板85,使踏板85沿着铰接处翻转,继而使连杆84发生移动,将连杆84带动动力杆83发生转动,使动力杆83带动第二齿轮82转动,将第二齿轮82带动第一齿轮81转动,将第一齿轮81通过支撑杆52带动驱动轮53旋转,使驱动轮53带动连接杆54旋转,连接杆54带动驱动凸轮55转动,通过连接板76和驱动杆72推动压板78与高架10的侧壁抵触,通过第二弹性件73的弹力作用,使压板78在与高架10的接触后内杆721与套管722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产生的弹力将压板78抵紧在高架10的侧壁上,同时,通过抵触斜面531的作用,通过滑块66推动推杆63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推杆63能够与高架10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使工作台4可以前进,便于工人到达下一处模板,不易使工人坠落,不易引发安全事故。通过将限位块65放置在不同位置上的限位槽64中,能够将连接座71的位置发生改变,适应不同位置的高架10,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