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0636阅读:10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海面城市蓄水路面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一些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涝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已非常严重。雨水作为水循环系统的一个关键要素,在构建城市可持续水循环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对城市雨洪实施有效的控制利用已成为环境、市政、规划、景观、水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海绵城市改造施工中,大部分道路改造为对道路基层进行储水层设置,部分埋设包裹透水土工布的开孔渗管接入市政管网,用于对积蓄过多的雨水进行过滤排放进入市政管网。这种渗排方法并没有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利用,仅起到对雨水排放的调解作用。同时透水混凝土价格价高,对于海绵城市的改造投入资金较大。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积蓄、过滤、净化和利用雨水、缓解城市内涝、施工便捷成本低的海绵城市透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结构,包括城市道路,所述城市道路修建在压实后的素土基层上,素土基层上依次回填并夯实有砂石层和碎石层,碎石层上浇筑有混凝土基层,混凝土基层上铺设有透水沥青层;所述混凝土基层中设有预留槽,预留槽内埋设有渗管,预留槽内浇筑有包裹渗管的透水混凝土,渗管上连接有雨水收集管。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渗管的上半侧外缘上分布有渗漏孔,透水混凝土的颗粒直径大于渗漏孔的直径。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雨水收集管末端设有石笼墙,石笼墙后方设置雨水花园或下沉式绿地。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透水沥青层具有1.5°的单向坡面,预留槽以及渗管设置在透水沥青层的较低侧。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合理,城市道路通过多层次的砂石层、碎石层配合路面混凝土层和透水沥青层,构建雨水积蓄、过滤、净化的城市海绵体,过量的雨水则通过收集管引入收集利用装置,从而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和提供利用率,城市道路建设具有施工便捷、节能环保、维护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城市道路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渗管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城市道路;2、渗管;3、石笼墙;4、下沉式绿地;11、素土基层;12、砂石层;13、碎石层;14、混凝土基层;15、透水沥青层;21、透水混凝土;22、渗漏孔;23、雨水收集管;141、预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结构,包括城市道路1,城市道路1修建在压实后的素土基层11上,素土基层11上依次回填并夯实有砂石层12和碎石层13,碎石层13上浇筑有混凝土基层14,混凝土基层14上铺设有透水沥青层15;混凝土基层14中设有预留槽141,预留槽141内埋设有渗管2,预留槽141内浇筑有包裹渗管2的透水混凝土21,渗管2上连接有雨水收集管23;砂石层12和碎石层13构成城市道路1的雨水积蓄海绵组织,雨水透过透水沥青层15和混凝土基层14过滤并存蓄在海绵组织内,存蓄量饱和后雨水渗入上层的渗管2,干净的雨水经由雨水收集管23引出并通过沿路净水利用装置回收存蓄,从而实现蓄存、净化和再利用城市雨水,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提高雨水利用率;减少因积水、渍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优选的渗管埋设于作为路面承载的混凝土基层14内,施工便捷、维护方便,整体造价低廉且节能环保,因此可降低海绵城市改造建设的成本。

渗管2的上半侧外缘上分布有渗漏孔22,透水混凝土21的颗粒直径大于渗漏孔22的直径,渗管2优选包裹有透水土工布,从而更好的避免透水混凝土21堵塞渗管2开孔的情况。

石笼墙3设置在雨水收集管23末端,作为导入下沉式绿地4前的一种初期过滤。城市道路1通过海绵结构过滤、存蓄雨水,进而将过量雨水转移至沿路设置的石笼墙3,对雨水再次利用并缓解城市内涝,提高雨水利用率。

透水沥青层15具有1.5°的单向坡面,预留槽141以及渗管2设置在透水沥青层15的较低侧,城市道路1通过坡面使雨水单向流动,在蓄水海绵体结构存满后,雨水可通过对应侧的渗管2将多余雨水引入雨水收集利用装置3。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海面城市蓄水路面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结构;包括城市道路,所述城市道路修建在压实后的素土基层上,素土基层上依次回填并夯实有砂石层和碎石层,碎石层上浇筑有混凝土基层,混凝土基层上铺设有透水沥青层;所述混凝土基层中设有预留槽,预留槽内埋设有渗管,预留槽内浇筑有包裹渗管的透水混凝土,渗管上连接有雨水收集管;本发明结构合理,城市道路通过多层次的砂石层、碎石层配合路面混凝土层和透水沥青层,构建雨水积蓄、过滤、净化的城市海绵体,过量的雨水则通过收集管引入收集利用装置,从而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和提供利用率,城市道路建设具有施工便捷、节能环保、维护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伟;张虹波;鲁文博;杨胜文;谭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6
技术公布日:2017.09.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