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吸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1516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吸纳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智能吸纳系统,属于智能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吸纳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人工清洁绿化带垃圾速度慢,人工成本高,不能及时处理垃圾,在下雨天清洁难度增大,并且浪费落叶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针对上述传统清洁植树绿化带方式的不足,发明一种可以在时间段内自动智能吸纳绿化带垃圾的系统。

一种智能吸纳系统,包括吸纳系统和杂物兜放置口。吸纳系统包括风叶机、内箱和杂物兜。内箱包括电机、第一滑片、第二滑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控制器和智能识别板。

内箱置于风叶机下方,电机与风叶机连接,杂物兜放置在风叶机右侧。

第一管道一端连接在内箱口左边,一端放置在内箱外泥土中。第二管道一端连接在内箱口右边,一端连接杂物兜。

第一滑片挡在与内箱连接的第一管道端口处,第二滑片挡在与内箱连接的第二管道端口处。

智能识别板置于内箱口内侧四周。

控制器嵌在内箱中。

本发明智能吸纳系统结构简单,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清理绿化带垃圾效率,美化了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吸纳系统外部示意图;图2是智能吸纳系统示意图;图3是内箱示意图。

图中,1-吸纳系统,2-杂物兜放置口,3-绿化带,4-树坑,11-风叶机,12-内箱,13-杂物兜,121-第一滑片,122-第二滑片,123-第一管道,124-第二管道,125-控制器,126-智能识别板,127-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加以具体说明,一种智能吸纳系统,包括吸纳系统1和杂物兜放置口2。吸纳系统包括风叶机11、内箱12和杂物兜13。内箱包括电机127、第一滑片121、第二滑片122、第一管道123、第二管道124、控制器125和智能识别板126。

内箱12置于风叶机11下方,电机127与风叶机11连接。杂物兜13放置在风叶机11右侧。智能识别板126置于内箱口内侧四周。控制器125嵌在内箱12中。

电机127带动风叶机11转动,垃圾进入内箱12,经过智能识别板126识别,信息传递入控制器125,控制器125控制第一滑片121和第二滑片122滑动。

第一滑片121挡在与内箱12连接的第一管道123端口处,第二滑片122挡在与内箱12连接的第二管道124端口处。

第一管道123一端连接在内箱口左边,一端放置在内箱12外泥土中。第二管道124一端连接在内箱口右边,一端连接杂物兜13。垃圾经过识别后,草木垃圾进入第一管道123,其他垃圾进入第二管道124,放置在杂物兜13中,清洁工人定时取出杂物兜13清理。

本发明智能吸纳系统结构简单,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清理绿化带垃圾效率,美化了环境。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智能吸纳系统,属于智能清洁技术领域,包括吸纳系统和杂物兜放置口。吸纳系统包括风叶机、内箱和杂物兜。内箱包括电机、第一滑片、第二滑片、第三管道、第四管道、控制器和智能识别板。内箱置于风叶机下方,杂物兜放置在风叶机右侧。第一管道一端连接在内箱口左边,一端放置在内箱外泥土中。第二管道一端连接在内箱口右边,一端连接杂物兜。第一滑片挡在与内箱连接的第一管道端口处,第二滑片挡在与内箱连接的第二管道端口处。智能识别板置于内箱口内侧四周。控制器嵌在内箱中。本发明智能吸纳系统结构简单,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清理绿化带垃圾效率,美化了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邱尚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鸿尚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05
技术公布日:2017.1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