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力抓地型突起路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3244发布日期:2019-11-25 22:47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力抓地型突起路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标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力抓地型突起路标结构。



背景技术:

突起路标,又称为道钉,是固定于路面上起标线作用的突起标记块,可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上用来标记中心线、车道分界线、边缘线,也可用来标记弯道、进出口匝道、导流标线、道路变窄、路面障碍物等危险路段。突起路标能在夜间车灯的照射下可以勾出车道的轮廓,给驾驶员提供清晰明亮的道路行车环境,是一种重要的逆反射安全设施,然而目前常见的突起路标与地面之间通过胶体连接,连接可靠性较差,车辆经常会与突起路标发生不同角度的碰撞,经常发生突起路标在路面上脱落的情况,需要频繁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突起路标与道路连接稳定性差、容易脱落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与道路连接稳定、不易脱落、抗冲击能力强的强力抓地型突起路标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强力抓地型突起路标结构,包括突起路标基体,所述突起路标基体的四个侧面均为斜面,其中前后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凹腔,所述的凹腔内设有回复反射片,所述突起路标基体的底面设有两道相互平行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底面中心处设有燕尾凸肋,所述燕尾凸肋的两端与燕尾槽的两个侧面为一体式结构,燕尾凸肋的顶部与燕尾槽的底面为一体式结构,燕尾凸肋的底面与突起路标基体的底面共面。突起路标的底面通过粘结剂与道路粘结,粘结剂会进入燕尾槽内,粘结剂凝固后会在燕尾槽内形成倒扣,从而在垂直方向起到很强的粘结作用力,燕尾槽的两侧能承较大的受横向作用力,燕尾凸肋的两侧能承受较大的纵向作用力,从而极大的提高突起路标的抓地力,突起路标与路面连接稳定、可靠,即使承受各个不同方向的冲击力也不易与地面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突起路标基体的两端设有两组斜凸肋。斜凸肋一方面增大与粘结剂的结合面积,另一方面能承受对角的作用力,增强突起路标与地面的连接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突起路标基体的底面设有若干矩形横凸环、矩形纵凸环。矩形横凸环、矩形纵凸环是为了增加突起路标基体底面与粘结剂的接触面积,同时矩形横凸环、矩形纵凸环交错分布,也能增强突起路标对横向作用力、纵向作用力的抗击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燕尾槽的底面设有十字形凸肋。十字形凸肋增强燕尾槽底面与粘结剂的接触面积,增强连接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突起路标基体的底面设有若干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面设有圆形凸环。凹腔能减少突起路标基体的材料,降低成本、减轻重量,同时也能增强粘结剂与突起路标基体的粘结强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与道路连接稳定、不易脱落、抗冲击能力强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处剖视图。

图中:突起路标基体1、斜面2、凹腔3、回复反射片4、燕尾槽5、燕尾凸肋6、十字形凸肋7、斜凸肋8、矩形横凸环9、矩形纵凸环10、凹腔11、圆形凸环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强力抓地型突起路标结构,包括突起路标基体1,突起路标基体的四个侧面均为斜面2,其中前后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凹腔3,凹腔内设有回复反射片4,突起路标基体的底面设有两道相互平行的燕尾槽5,燕尾槽的底面中心处设有燕尾凸肋6,燕尾凸肋的两端与燕尾槽的两个侧面为一体式结构,燕尾凸肋的顶部与燕尾槽的底面为一体式结构,燕尾凸肋的底面与突起路标基体的底面共面,燕尾槽的底面设有十字形凸肋7;突起路标基体的两端设有两组斜凸肋8;突起路标基体的底面设有若干矩形横凸环9、矩形纵凸环10;突起路标基体1的底面设有若干凹腔11,所述凹腔的底面设有圆形凸环12。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突起路标的底面通过粘结剂与道路粘结,粘结剂会进入燕尾槽内,粘结剂凝固后会在燕尾槽内形成倒扣,从而在垂直方向起到很强的粘结作用力,燕尾槽的两侧能承较大的受横向作用力,燕尾凸肋的两侧能承受较大的纵向作用力,斜凸肋能承受较大的对角的作用力,矩形横凸环、矩形纵凸环是为了增加突起路标基体底面与粘结剂的接触面积;该种突起路标与地面粘结后,抓地力非常强,能承受各个方向的冲击力,突起路标与路面连接稳定、可靠、不易与地面脱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