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719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道路建设是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的日常出行有着密切的关联。

对于在环保园林的建设中,道路设施建设尤其重要,因为园林中一般水量充足,地基渗水比较严重,尤其在雨天,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规划,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出现地基松弛的现象,给游客以及园林的工作人员的维护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包括基础路层,所述基础路层的上方设有加固路层,所述加固路层的内部设有渗水水道,所述渗水水道的横截面呈U形,渗水水道的顶部安装有水道盖板,且水道盖板呈片状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水道盖板与渗水水道通过卡槽连接,水道盖板的侧边开设有圆形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沿水道盖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加固路层的上方设有渗水路层,所述渗水路层的上方设有路基表层,所述路基表层的横截面呈弧形,路基表层上方的两侧均开设有排水水槽,且排水水槽沿路基表层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排水水槽的横截面呈梯形,排水水槽的上方安装有水槽盖板,所述水槽盖板的侧边开设有矩形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沿水槽盖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路基表层的表面嵌装有防滑凸块。

优选的,所述基础路层为泥土层,渗水路层为细砂层,渗水路层的厚度为20毫米,路基表层为水泥层。

优选的,所述加固路层采用粒径为10-40毫米的砖石,铺设厚度为50-100毫米。

优选的,所述水槽盖板由铸铁制成。

优选的,所述渗水水道和水道盖板设有多组,且至少有两组,渗水水道和水道盖板均由大理石制成。

优选的,所述防滑凸块为鹅卵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表层的大量雨水汇聚到排水水槽内,最后雨水通过排水水槽流入到水池中,从而可以很好的引导水流,同时部分渗漏的雨水通过路基表层、渗水路层进入加固路层内,雨水再通过水道盖板上的第一通孔进入渗水水道,然后通过渗水水道流入水池中,从而避免雨水集聚在地基内而导致地基松软的现象,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排水效果;同时,设置的防滑凸起可提高路面的强度,减缓路面被雨水的冲刷,对表层水泥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的水道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的水槽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渗水水道、2水道盖板、3基础路层、4加固路层、5渗水路层、6路基表层、7水槽盖板、8防滑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包括基础路层3,基础路层3的上方设有加固路层4,加固路层4的内部设有渗水水道1,渗水水道1的横截面呈U形,渗水水道1的顶部安装有水道盖板2,且水道盖板2呈片状的长方体结构,水道盖板2与渗水水道1通过卡槽连接,水道盖板2的侧边开设有圆形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沿水道盖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加固路层4的上方设有渗水路层5,渗水路层5的上方设有路基表层6,路基表层6的横截面呈弧形,路基表层6上方的两侧均开设有排水水槽,且排水水槽沿路基表层6的长度方向布置,排水水槽的横截面呈梯形,排水水槽的上方安装有水槽盖板7,水槽盖板7的侧边开设有矩形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沿水槽盖板7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路基表层6的表面嵌装有防滑凸块8,基础路层3为泥土层,渗水路层5为细砂层,渗水路层5的厚度为20毫米,路基表层6为水泥层,加固路层4采用粒径为10-40毫米的砖石,铺设厚度为50-100毫米,水槽盖板7由铸铁制成,渗水水道1和水道盖板2设有多组,且至少有两组,渗水水道1和水道盖板2均由大理石制成,防滑凸块8为鹅卵石。

工作原理:在雨水天或者路面上有大量的水流流过时,通过带有弧形表面的路基表层6,将雨水汇聚到排水水槽内,最后雨水通过排水水槽流入到水池中,部分渗漏的雨水通过路基表层6、渗水路层5进入加固路层4,雨水再通过水道盖板2上的第一通孔进入渗水水道1,然后通过渗水水道1流入水池中,避免雨水集聚在地基内而导致地基松软的现象,具有很好的排水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