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RP筋加强的彩色透水泡沫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2760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路面结构,具体涉及一种FRP筋加强的彩色透水泡沫混凝土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现代城市的地表面不断被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不透水的广场所覆盖,大量的不透水混凝土路面占据城市,一旦遇到暴雨天气,很容易出现积水、交通瘫痪等情况。在颜色上普通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多为深灰和黑色,对阳光的反射率非常低,其吸收的热量要远大于绿色草地,导致城市热效应加剧。现有技术中普通混凝土路面存在的问题:抗折、抗压强度较低、表面易吊粒,使用过程中孔隙被堵塞,透水性降低;混凝土外观颜色太单调;易破损,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FRP筋加强的彩色透水泡沫混凝土路面结构,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FRP筋加强的彩色透水泡沫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面层、加强层、基层和垫层,所述基层设置于所述垫层的上表面,所述加强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上表面,所述面层设置于所述加强层的上表面,所述加强层为FRP筋网架,所述FRP筋网架尺寸边长为1200mm-1500mm,所述FRP筋所含纤维是10~25μm直径的连续碳纤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面层为彩色透水混凝土,所述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厚度为50-60mm,孔隙率为15-25%,透水系数达到0.2mm/s。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层为透水泡沫混凝土,所述透水泡沫混凝土的厚度为150-240mm,孔隙率为20-30%,透水系数达到0.35mm/s。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垫层为再生碎石,所述再生碎石的厚度为250-280mm,粒径为30-60mm。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FRP筋加强的彩色透水泡沫混凝土路面结构,不仅提高了混凝土路面透水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而且改善了混凝土外观颜色,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保护的作用,施工简单有效,不易破损,延长了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寿命,结构简单,方便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层;2、加强层;3、基层;4、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FRP筋加强的彩色透水泡沫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面层1、加强层2、基层3和垫层4,基层3设置于垫层4的上表面,加强层2设置于基层3的上表面,面层1设置于加强层2的上表面,所述加强层2为FRP筋网架,所述FRP筋网架尺寸边长为1200mm-1500mm,所述FRP筋所含纤维是10~25μm直径的连续碳纤维。

面层1为彩色透水混凝土,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厚度为50-60mm,孔隙率为15-25%,透水系数达到0.2mm/s。

基层3为透水泡沫混凝土,透水泡沫混凝土的厚度为150-240mm,孔隙率为20-30%,透水系数达到0.35mm/s。

垫层4为再生碎石,再生碎石的厚度为250-280mm,粒径为30-60mm。

该装置是一种FRP筋加强的彩色透水泡沫混凝土路面结构,该彩色透水泡沫混凝土路面结构主要由面层1、加强层2、基层3和垫层4,基层3设置于垫层4的上表面,加强层2设置于基层3的上表面,面层1设置于加强层2的上表面,面层1为彩色透水混凝土,加强层2为FRP筋网架,基层3为透水泡沫混凝土,垫层4为再生碎石。彩色透水混凝土厚度为50-60mm,孔隙率为15-25%,透水系数达到0.2mm/s;透水泡沫混凝土的厚度为150-240mm,孔隙率为20-30%,透水系数达到0.35mm/s;FRP筋网架尺寸边长为1200mm-1500mm,FRP筋所含纤维是10~25μm直径的连续碳纤维。再生碎石的厚度为250-280mm,粒径为30-60mm。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FRP筋加强的彩色透水泡沫混凝土路面结构,不仅提高了混凝土路面透水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而且改善了混凝土外观颜色,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保护的作用,施工简单有效,不易破损,延长了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寿命,结构简单,方便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