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进料清扫式抛雪机用机械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639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双进料清扫式抛雪机用机械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雪机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进料清扫式抛雪机用机械臂。



背景技术:

根据国内外现有使用大小功率的抛雪机的功能、原理,抛雪机有机械驱动式、液压驱动式。小型抛雪机行走有手推式,大型抛雪机普遍采用是外配动力装置(车辆)推动抛雪机前进,通过正面绞龙转动收集积雪到风扇口处,通过风扇旋转产生负压,在离心力和气流作用下由风扇抛出到预定位置(一般10-30米范围的排水沟内),实现清除路面积雪的目的。优点:除雪快捷、效率高,减少环卫工人劳动强度。缺点:积雪路面仍然有部分积雪不能彻底清除,余下的积雪需进行再次刷扫工序,即浪费了资源又延长了清雪时间。

双进料清扫式抛雪机,彻底解决了旧式抛雪机的缺点。此抛雪机能将90%以上的积雪从正面进料抛出,还能将铲刃下漏过的积雪清扫收集,再次抛出。保证露出地表面。将积雪彻底清除干净。根据地面的起伏,扫雪刷与除雪铲需要同时进行调整高度,以便对地面积雪进行彻底的清除。

因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扫雪刷与除雪铲根据地面的起伏进行高度的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进料清扫式抛雪机用机械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机械臂的一端固定在扫雪车上,另一端设置有快速连接装置,所述快速连接装置上固定有绞龙框架和扫刷框架,绞龙框架内设置有双排绞龙,绞龙框架与油缸连接,扫刷框架内设置有扫刷,扫刷上部设置有抛雪风扇,所述抛雪风扇的一侧设置有直角梯形正叶片,所述直角梯形正叶片的直角设置在抛雪风扇的叶盘边缘处,与直角梯形正叶片对称位置的叶盘背面设置有副叶片;所述副叶片为直角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不改变原设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安装,达到除雪快捷、效率高,减少环卫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并且能够将90%以上的路面积雪从正面进料抛出,还能将铲刃下漏过的积雪清扫收集,再次抛出。保证露出地表面。将积雪彻底清除干净。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抛雪风扇结构示意简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参见图1~2,机械臂8的一端固定在扫雪车上,另一端设置有快速连接装置9,所述快速连接装置上固定有绞龙框架10和扫刷框架11,绞龙框架内设置有双排绞龙12,绞龙框架与油缸13连接,扫刷框架内设置有扫刷14,扫刷上部设置有抛雪风扇,所述抛雪风扇的一侧设置有直角梯形正叶片,所述直角梯形正叶片的直角设置在抛雪风扇的叶盘边缘处,与直角梯形正叶片对称位置的叶盘背面设置有副叶片;所述副叶片为直角梯形结构。

抛雪风扇1的一侧设置有直角梯形正叶片2,所述直角梯形正叶片的直角设置在抛雪风扇的叶盘边缘3处,与直角梯形正叶片对称位置的叶盘背面设置有副叶片4;所述副叶片为直角梯形结构。

所述副叶片的端部设置有若干个带有软连接的衬片5,副叶片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栓。

所述叶盘上还设置有减重孔6。

所述直角梯形正叶片与副叶片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7。

所述直角梯形正叶片的端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带有软连接的衬片,带有软连接的衬片与副叶片的衬片向同侧弯曲。

所述快速连接装置为框架结构,其中绞龙框架为钩形,钩形内部设置有卡接孔,快速连接装置的扫刷框架内设置有油缸固定孔。所述油缸固定孔为椭圆形。便于油缸在Y轴上调整角度。通过机械臂旋转轴与油缸的伸缩摆动,调整绞龙及扫刷的高低位置以及两者之间的角度。以此实现对起伏不平的路面进行铲雪和清雪。清雪过程中抛雪风扇进行工作,使绞龙除下的雪块通过抛雪风扇抛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