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防护与梁体蒸汽养护一体化养护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7845阅读:1003来源:国知局
挂篮防护与梁体蒸汽养护一体化养护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连续梁悬臂浇筑跨已有道路的冬季施工挂篮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单位体积较大,且属于高空不断移动的空间结构,施工时间较长、难度较大。为了保证连续梁跨已有道路施工安全,通常采用挂篮施工的方法,所谓挂篮施工,是指浇筑较大跨径的悬臂梁桥时,采用吊篮方法,就地分段悬臂作业。它不需要架设支架和不使用大型吊机。挂篮施工较其他方法,具有结构轻、拼制简单方便、无压重等优点。挂篮防护一般采取施工平台外加钢丝网进行防护。

悬臂浇筑连续梁在冬季施工时,需要对悬臂浇筑块段进行保温,通常是做法是采用蒸汽养护暖棚对浇筑块段进行养护。但是目前的梁体养护与挂篮防护分开,大大增加了施工程序,施工较为繁琐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挂篮防护与梁体蒸汽养护一体化养护棚,在保证连续梁跨已有道路施工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工序,降低安全隐患的同时,提高混凝土施工的养护环境。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挂篮防护与梁体蒸汽养护一体化养护棚,包括设置在挂篮底部的下防护体系,设置在所述挂篮四周的侧防护体系,以及位于所述侧防护体系上方的上防护体系;

所述下防护体系包括钢结构的底平台框架和铺设在所述底平台框架上的封板,所述底平台框架通过吊杆吊挂在所述挂篮的前、后横梁的底部;

所述侧防护体系包括焊接在所述底平台框架四侧的防护骨架和包裹在所述防护骨架外的保温面板,四侧的保温面板与所述封板围成顶部开口的矩形空间;

所述上防护体系为覆盖在所述侧防护体系围成的矩形空间上方的保温层;

所述侧防护体系围成的矩形空间内还布置有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通过管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平台框架由两根主梁和焊接在两主梁之间的若干横杆组成,相邻两横杆之间间距为0.8~1.2 m,所述主梁通过对称设置的多个吊杆吊设在所述挂篮的前、后横梁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封板为1~3 cm厚的竹胶板。

优选地,所述下防护体系的纵向方向的前后两侧伸出所述挂篮至少20 cm,封板的上表面距离所述挂篮的底部至少1.5 m。

优选地,所述侧防护体系中位于两主梁之间的任一保温面板上开设有门洞,并通过活动门帘封闭。

优选地,所述侧防护体系的保温面板外侧绑扎有若干道钢丝绳,上、下相邻两道钢丝绳之间间距为1.2~1.5 m。

优选地,所述上防护体系为保温篷布或棉被缝制的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养护棚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下防护体系施工:

在挂篮安装施工完毕后,首先挂篮外施工下防护体系,采用20#槽钢以“[]”形焊接作为主梁,主梁通过6根∅32mm吊杆与挂篮的前后底横梁进行连接,两主梁之间间距1m焊接若干12#槽钢制成的横杆,形成底平台框架;底平台框架的上部采用2cm厚竹胶板作为封板封闭;

(2)侧防护体系、上防护体系施工:

a、在下防护体系施工完毕后,在底平台框架外侧、紧贴底平台框架边部,焊接竖向和横向的12#槽钢,形成挂篮外防护骨架;

b、在防护骨架的外侧采用50mm厚保温面板与挂篮外防护骨架进行固定,封闭挂篮的四侧面,无法安装保温面板的部位,采用蓬布围护,保证防护骨架无外露;侧防护体系的顶部以保温篷布或棉被缝制的保温层封闭覆盖;在侧防护体系中位于两主梁之间的任一保温面板上开设门洞,并通过活动门帘封闭;

c、在保温面板外侧四周绑扎上、下间隔1.5米的若干道钢丝绳,钢丝绳与内侧的挂篮进行固定;

(3)蒸养设施与管道布置:

在侧防护体系和上防护体系施工完成后,进行蒸汽管道的布设,将蒸汽发生器设置在0#号块墩柱处附近,蒸汽管道通过管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中将挂篮蒸汽养护暖棚与跨路防护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施工,减少了常规挂篮防护的前上横梁、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的防护平台及钢丝网等防护结构的投入;

(2)本实用新型采用轻质保温板进行防护,既降低了防护的重量,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又能保证悬臂浇筑块段冬季施工期间的保温效果,提高混凝土的养护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3)本实用新型挂篮蒸汽养护暖棚与跨路防护一体化设计施工,减少了梁体养护与挂篮防护的工序,缩短了工期,间接增强了跨已有道路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养护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平台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防护体系、2-侧防护体系、3-上防护体系、4-蒸汽管道、11-主梁、12-横杆、21-保温面板、22-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挂篮防护与梁体蒸汽养护一体化养护棚,包括设置在挂篮底部的下防护体系1,设置在挂篮四周的侧防护体系2,以及位于侧防护体系2上方的上防护体系3。

下防护体系1的纵向方向的前后两侧伸出挂篮20 cm,下防护体系1包括钢结构的底平台框架和铺设在底平台框架上的封板,底平台框架由两根主梁11和焊接在两主梁1之间的若干横杆12组成,相邻两横杆12之间间距为1 m,主梁11通过对称设置的多个吊杆吊设在挂篮的前、后横梁的底部;封板为2 cm厚的竹胶板,封板的上表面距离挂篮的底部1.5 m。

侧防护体系2包括焊接在底平台框架四侧的防护骨架和包裹在防护骨架外的保温面板21,四侧的保温面板21与封板围成顶部开口的矩形空间,保温面板21外侧绑扎有若干道钢丝绳22,上、下相邻两道钢丝绳22之间间距为1.5 m,侧防护体系2中位于两主梁11之间的任一保温面板21上开设有门洞,并通过活动门帘封闭。

上防护体系3为覆盖在侧防护体2系围成的矩形空间上方的由保温篷布或棉被缝制的保温层。

侧防护体系2围成的矩形空间内还布置有蒸汽管道4,蒸汽管道4通过管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

上述的一体化养护棚的具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下防护体系施工:

在挂篮安装施工完毕后,首先挂篮外施工下防护体系1,采用20#槽钢以“[]”形焊接作为主梁11,主梁11通过6根∅32mm吊杆与挂篮的前后底横梁进行连接,两主梁11之间间距1m焊接若干12#槽钢制成的横杆12,形成底平台框架;下防护体系1的纵向方向的前后两侧伸出挂篮20 cm,以纵向长度为7m的挂篮为例,下防护体系1纵向长7.04 m,具体可根据连续箱梁具体尺寸进行设计;底平台框架的上部采用2cm厚竹胶板作为封板封闭,封板的上表面距离挂篮的底部1.5 m,保证一定的箱梁结构施工空间;

(2)侧防护体系、上防护体系施工:

a、在下防护体系1施工完毕后,在底平台框架外侧、紧贴底平台框架边部,焊接竖向和横向的12#槽钢,形成挂篮外防护骨架;

b、在防护骨架的外侧采用50mm厚保温面板21与挂篮外防护骨架进行固定,封闭挂篮的四侧面,无法安装保温面板21的部位,采用蓬布围护,保证防护骨架无外露;侧防护体系2的顶部以保温篷布或棉被缝制的保温层封闭覆盖;为便于人员进出及材料搬运,在侧防护体系2中位于两主梁11之间的任一保温面板上开设门洞,并通过活动门帘封闭;

c、在保温面板21外侧四周绑扎上、下间隔1.5米的若干道钢丝绳22,钢丝绳22与内侧的挂篮进行固定,使挂篮防护整体具有较强的抗风性能;

(3)蒸养设施与管道布置:

在侧防护体系2和上防护体系3施工完成后,进行蒸汽管道4的布设,将蒸汽发生器设置在0#号块墩柱处附近,蒸汽管道4通过管路与蒸汽发生器连接。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