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用城市道路洒水加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3967发布日期:2018-08-10 19:0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洒水加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用城市道路洒水加湿设备。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园林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

城市道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世界各大城市的道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自发明汽车以后,为保证汽车快速安全行驶,城市道路建设起了新的变化,许多大城市改建、兴建了大量道路,铺筑了多种类型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不仅改变城市的面貌,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契机。

为了减轻城市道路扬尘,需要定期对城市道路洒水加湿,大型洒水车虽然洒水范围广,但由于洒水量过多,影响人们出行安全以及车辆的行驶,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洒水量不大,可以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操作简便的市政工程用城市道路洒水加湿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为了减轻城市道路扬尘,需要定期对城市道路洒水加湿,大型洒水车虽然洒水范围广,但由于洒水量过多,影响人们出行安全以及车辆的行驶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洒水量不大,可以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操作简便的市政工程用城市道路洒水加湿设备。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市政工程用城市道路洒水加湿设备,包括有底座、水箱、第一进水管、第一阀门、液压箱、输水管、第一单向阀、第一导套、活塞、出水管、第二单向阀、第一支杆、活动板、t形杆、第一弹簧、销轴、接触轮、第二支杆、电机、凸轮、第一支架、第二导套、连杆、第二弹簧、连板、喷头和软管,底座顶部右侧设有水箱,水箱顶部右侧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上部设有第一阀门,底座顶部中间设有液压箱,液压箱右壁下部设有输水管,输水管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液压箱上壁中间设有第一导套,液压箱内设有活塞,活塞上部穿过第一导套,液压箱左壁下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内设有第二单向阀,底座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端转动式设有活动板,活动板右侧设有t形杆,t形杆底部与活塞顶部连接,t形杆底部连接有第一弹簧,活塞上部穿过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下端与第一导套顶部连接,活动板左部设有销轴,销轴后部转动式设有接触轮,底座顶部左侧设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位于第一支杆左侧,第二支杆上端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中部设有凸轮,凸轮上侧与接触轮下侧接触,底座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位于第二支杆左侧,第一支架上部左侧设有第二导套,第二导套内配合有连杆,连杆下端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下端与第一支架中部左侧连接,连杆上端设有连板,连板左侧设有喷头,喷头下侧连接有软管,软管右端与出水管左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齿条、第一皮带轮、第三支杆、轴承座、转轴、第二皮带轮、平皮带和扇形齿轮,连板右侧设有齿条,电机的输出轴前部设有第一皮带轮,底座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位于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架之间,第三支杆上端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有转轴,转轴前部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转轴中部设有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与齿条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支架、支板、漏斗、第二进水管和第二阀门,底座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位于水箱右侧,第二支架顶部左侧设有支板,支板顶部设有漏斗,右侧设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下端穿过水箱上壁,第二进水管中部设有第二阀门。

优选地,还包括有斜板、盖板和把手,漏斗左壁顶部设有斜板,漏斗右壁顶部转动式设有盖板,盖板左部与斜板右部接触,盖板顶部中间设有把手。

优选地,还包括有网框和拉绳,第二进水管上部放置有网框,网框顶部连接有拉绳。

工作原理:为了减轻城市道路扬尘,需要定期对城市道路洒水加湿,大型洒水车虽然洒水范围广,但由于洒水量过多,影响人们出行安全以及车辆的行驶,因此人们可以使用本设备进行城市道路洒水,首先将本设备放置在路旁,然后通过第一阀门打开第一进水管,为水箱蓄水,蓄水结束后,通过第一阀门关闭第一进水管即可,随后启动电机,带动凸轮顺时针转动,当凸轮的大头转至接触轮时,从而将活动架左部向上抬起,进而使得活动架右部向下压动活塞,第一弹簧被压缩,当凸轮的大头转离接触轮时,活动架复位,第一弹簧带动活塞向上复位,通过凸轮的持续转动,使得活塞不断上下移动,从而通过液压箱将水箱内的水抽入喷头内,再由喷头将水喷出,实现向道路洒水的目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确保水箱内的水可以成功流向喷头,同时人们可以向下压动连板,第二弹簧被压缩,当松开连板时,第二弹簧带动连杆复位,连杆和第二导套起导向作用,这样移动喷头调整其喷射点,可以避免喷头只对某一点喷水,并且可以扩大喷洒范围,当道路洒水完毕后,关闭电机并停止压动连板即可,软管便于喷头的摆动,本设备适用于小范围洒水,如果需要在较大的道路上使用,可以选择同时使用多台本设备,并且本设备是小型洒水设备,不存在洒水量过多的问题。

因为还包括有齿条、第一皮带轮、第三支杆、轴承座、转轴、第二皮带轮、平皮带和扇形齿轮,连板右侧设有齿条,电机的输出轴前部设有第一皮带轮,底座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位于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架之间,第三支杆上端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有转轴,转轴前部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转轴中部设有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与齿条啮合,所以当电机工作时,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从而通过平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扇形齿轮顺时针转动,通过齿条带动喷头向上移动,第二弹簧被拉伸,当扇形齿轮转离齿条时,弹簧带动齿条复位,从而带动喷头复位,通过扇形齿轮的转动,实现移动喷头的目的,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当电机被关闭时,扇形齿轮随之停止转动。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支架、支板、漏斗、第二进水管和第二阀门,底座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位于水箱右侧,第二支架顶部左侧设有支板,支板顶部设有漏斗,右侧设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下端穿过水箱上壁,第二进水管中部设有第二阀门,所以当城市降雨时,漏斗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以备喷头洒水使用,当需要使用漏斗内的积水时,通过第二阀门打开第二进水管,从而使得雨水通过第二进水管流向水箱内,当漏斗内的水使用完后,再通过第二阀门关闭第二进水管即可,这样可以节省资源,使本设备更加环保有效。

因为还包括有斜板、盖板和把手,漏斗左壁顶部设有斜板,漏斗右壁顶部转动式设有盖板,盖板左部与斜板右部接触,盖板顶部中间设有把手,所以当需要为漏斗蓄水时,通过把手打开盖板即可,斜板有助于雨水流入漏斗内,当不需要为漏斗蓄水时,通过把手关闭盖板,这样可以避免漏斗在不工作时,外物落进漏斗内造成第二进水管堵塞,影响本设备正常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网框和拉绳,第二进水管上部放置有网框,网框顶部连接有拉绳,所以网框可以将流向水箱的雨水进行过滤,避免在雨水里混杂着落叶之类的东西堵塞第二进水管,当网框内积累了一定量的落叶后,人们可以通过拉绳将网框取出清理落叶,清理完毕后,通过拉绳将网框放回第二进水管即可。

(3)有益效果

本发明达到了洒水量不大,可以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操作简便的效果,斜板有助于雨水流入漏斗内,当不需要为漏斗蓄水时,通过把手关闭盖板,这样可以避免漏斗在不工作时,外物落进漏斗内造成第二进水管堵塞,影响本设备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座,2-水箱,3-第一进水管,4-第一阀门,5-液压箱,6-输水管,7-第一单向阀,8-第一导套,9-活塞,10-出水管,11-第二单向阀,12-第一支杆,13-活动板,14-t形杆,15-第一弹簧,16-销轴,17-接触轮,18-第二支杆,19-电机,20-凸轮,21-第一支架,22-第二导套,23-连杆,24-第二弹簧,25-连板,26-喷头,27-软管,28-齿条,29-第一皮带轮,30-第三支杆,31-轴承座,32-转轴,33-第二皮带轮,34-平皮带,35-扇形齿轮,36-第二支架,37-支板,38-漏斗,39-第二进水管,40-第二阀门,41-斜板,42-盖板,43-把手,44-网框,45-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市政工程用城市道路洒水加湿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水箱2、第一进水管3、第一阀门4、液压箱5、输水管6、第一单向阀7、第一导套8、活塞9、出水管10、第二单向阀11、第一支杆12、活动板13、t形杆14、第一弹簧15、销轴16、接触轮17、第二支杆18、电机19、凸轮20、第一支架21、第二导套22、连杆23、第二弹簧24、连板25、喷头26和软管27,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水箱2,水箱2顶部右侧设有第一进水管3,第一进水管3上部设有第一阀门4,底座1顶部中间设有液压箱5,液压箱5右壁下部设有输水管6,输水管6内设有第一单向阀7,液压箱5上壁中间设有第一导套8,液压箱5内设有活塞9,活塞9上部穿过第一导套8,液压箱5左壁下部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1,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杆12,第一支杆12上端转动式设有活动板13,活动板13右侧设有t形杆14,t形杆14底部与活塞9顶部连接,t形杆14底部连接有第一弹簧15,活塞9上部穿过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下端与第一导套8顶部连接,活动板13左部设有销轴16,销轴16后部转动式设有接触轮17,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二支杆18,第二支杆18位于第一支杆12左侧,第二支杆18上端设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轴中部设有凸轮20,凸轮20上侧与接触轮17下侧接触,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1,第一支架21位于第二支杆18左侧,第一支架21上部左侧设有第二导套22,第二导套22内配合有连杆23,连杆23下端连接有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下端与第一支架21中部左侧连接,连杆23上端设有连板25,连板25左侧设有喷头26,喷头26下侧连接有软管27,软管27右端与出水管10左端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市政工程用城市道路洒水加湿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水箱2、第一进水管3、第一阀门4、液压箱5、输水管6、第一单向阀7、第一导套8、活塞9、出水管10、第二单向阀11、第一支杆12、活动板13、t形杆14、第一弹簧15、销轴16、接触轮17、第二支杆18、电机19、凸轮20、第一支架21、第二导套22、连杆23、第二弹簧24、连板25、喷头26和软管27,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水箱2,水箱2顶部右侧设有第一进水管3,第一进水管3上部设有第一阀门4,底座1顶部中间设有液压箱5,液压箱5右壁下部设有输水管6,输水管6内设有第一单向阀7,液压箱5上壁中间设有第一导套8,液压箱5内设有活塞9,活塞9上部穿过第一导套8,液压箱5左壁下部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1,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杆12,第一支杆12上端转动式设有活动板13,活动板13右侧设有t形杆14,t形杆14底部与活塞9顶部连接,t形杆14底部连接有第一弹簧15,活塞9上部穿过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下端与第一导套8顶部连接,活动板13左部设有销轴16,销轴16后部转动式设有接触轮17,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二支杆18,第二支杆18位于第一支杆12左侧,第二支杆18上端设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轴中部设有凸轮20,凸轮20上侧与接触轮17下侧接触,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1,第一支架21位于第二支杆18左侧,第一支架21上部左侧设有第二导套22,第二导套22内配合有连杆23,连杆23下端连接有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下端与第一支架21中部左侧连接,连杆23上端设有连板25,连板25左侧设有喷头26,喷头26下侧连接有软管27,软管27右端与出水管10左端连接。

还包括有齿条28、第一皮带轮29、第三支杆30、轴承座31、转轴32、第二皮带轮33、平皮带34和扇形齿轮35,连板25右侧设有齿条28,电机19的输出轴前部设有第一皮带轮29,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支杆30,第三支杆30位于第二支杆18与第一支架21之间,第三支杆30上端设有轴承座31,轴承座31上安装有转轴32,转轴32前部设有第二皮带轮33,第二皮带轮33与第一皮带轮29之间绕有平皮带34,转轴32中部设有扇形齿轮35,扇形齿轮35与齿条28啮合。

实施例3

一种市政工程用城市道路洒水加湿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水箱2、第一进水管3、第一阀门4、液压箱5、输水管6、第一单向阀7、第一导套8、活塞9、出水管10、第二单向阀11、第一支杆12、活动板13、t形杆14、第一弹簧15、销轴16、接触轮17、第二支杆18、电机19、凸轮20、第一支架21、第二导套22、连杆23、第二弹簧24、连板25、喷头26和软管27,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水箱2,水箱2顶部右侧设有第一进水管3,第一进水管3上部设有第一阀门4,底座1顶部中间设有液压箱5,液压箱5右壁下部设有输水管6,输水管6内设有第一单向阀7,液压箱5上壁中间设有第一导套8,液压箱5内设有活塞9,活塞9上部穿过第一导套8,液压箱5左壁下部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1,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杆12,第一支杆12上端转动式设有活动板13,活动板13右侧设有t形杆14,t形杆14底部与活塞9顶部连接,t形杆14底部连接有第一弹簧15,活塞9上部穿过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下端与第一导套8顶部连接,活动板13左部设有销轴16,销轴16后部转动式设有接触轮17,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二支杆18,第二支杆18位于第一支杆12左侧,第二支杆18上端设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轴中部设有凸轮20,凸轮20上侧与接触轮17下侧接触,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1,第一支架21位于第二支杆18左侧,第一支架21上部左侧设有第二导套22,第二导套22内配合有连杆23,连杆23下端连接有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下端与第一支架21中部左侧连接,连杆23上端设有连板25,连板25左侧设有喷头26,喷头26下侧连接有软管27,软管27右端与出水管10左端连接。

还包括有齿条28、第一皮带轮29、第三支杆30、轴承座31、转轴32、第二皮带轮33、平皮带34和扇形齿轮35,连板25右侧设有齿条28,电机19的输出轴前部设有第一皮带轮29,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支杆30,第三支杆30位于第二支杆18与第一支架21之间,第三支杆30上端设有轴承座31,轴承座31上安装有转轴32,转轴32前部设有第二皮带轮33,第二皮带轮33与第一皮带轮29之间绕有平皮带34,转轴32中部设有扇形齿轮35,扇形齿轮35与齿条28啮合。

还包括有第二支架36、支板37、漏斗38、第二进水管39和第二阀门40,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架36,第二支架36位于水箱2右侧,第二支架36顶部左侧设有支板37,支板37顶部设有漏斗38,右侧设有第二进水管39,第二进水管39下端穿过水箱2上壁,第二进水管39中部设有第二阀门40。

实施例4

一种市政工程用城市道路洒水加湿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水箱2、第一进水管3、第一阀门4、液压箱5、输水管6、第一单向阀7、第一导套8、活塞9、出水管10、第二单向阀11、第一支杆12、活动板13、t形杆14、第一弹簧15、销轴16、接触轮17、第二支杆18、电机19、凸轮20、第一支架21、第二导套22、连杆23、第二弹簧24、连板25、喷头26和软管27,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水箱2,水箱2顶部右侧设有第一进水管3,第一进水管3上部设有第一阀门4,底座1顶部中间设有液压箱5,液压箱5右壁下部设有输水管6,输水管6内设有第一单向阀7,液压箱5上壁中间设有第一导套8,液压箱5内设有活塞9,活塞9上部穿过第一导套8,液压箱5左壁下部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1,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杆12,第一支杆12上端转动式设有活动板13,活动板13右侧设有t形杆14,t形杆14底部与活塞9顶部连接,t形杆14底部连接有第一弹簧15,活塞9上部穿过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下端与第一导套8顶部连接,活动板13左部设有销轴16,销轴16后部转动式设有接触轮17,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二支杆18,第二支杆18位于第一支杆12左侧,第二支杆18上端设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轴中部设有凸轮20,凸轮20上侧与接触轮17下侧接触,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1,第一支架21位于第二支杆18左侧,第一支架21上部左侧设有第二导套22,第二导套22内配合有连杆23,连杆23下端连接有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下端与第一支架21中部左侧连接,连杆23上端设有连板25,连板25左侧设有喷头26,喷头26下侧连接有软管27,软管27右端与出水管10左端连接。

还包括有齿条28、第一皮带轮29、第三支杆30、轴承座31、转轴32、第二皮带轮33、平皮带34和扇形齿轮35,连板25右侧设有齿条28,电机19的输出轴前部设有第一皮带轮29,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支杆30,第三支杆30位于第二支杆18与第一支架21之间,第三支杆30上端设有轴承座31,轴承座31上安装有转轴32,转轴32前部设有第二皮带轮33,第二皮带轮33与第一皮带轮29之间绕有平皮带34,转轴32中部设有扇形齿轮35,扇形齿轮35与齿条28啮合。

还包括有第二支架36、支板37、漏斗38、第二进水管39和第二阀门40,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架36,第二支架36位于水箱2右侧,第二支架36顶部左侧设有支板37,支板37顶部设有漏斗38,右侧设有第二进水管39,第二进水管39下端穿过水箱2上壁,第二进水管39中部设有第二阀门40。

还包括有斜板41、盖板42和把手43,漏斗38左壁顶部设有斜板41,漏斗38右壁顶部转动式设有盖板42,盖板42左部与斜板41右部接触,盖板42顶部中间设有把手43。

还包括有网框44和拉绳45,第二进水管39上部放置有网框44,网框44顶部连接有拉绳45。

工作原理:为了减轻城市道路扬尘,需要定期对城市道路洒水加湿,大型洒水车虽然洒水范围广,但由于洒水量过多,影响人们出行安全以及车辆的行驶,因此人们可以使用本设备进行城市道路洒水,首先将本设备放置在路旁,然后通过第一阀门4打开第一进水管3,为水箱2蓄水,蓄水结束后,通过第一阀门4关闭第一进水管3即可,随后启动电机19,带动凸轮20顺时针转动,当凸轮20的大头转至接触轮17时,从而将活动架左部向上抬起,进而使得活动架右部向下压动活塞9,第一弹簧15被压缩,当凸轮20的大头转离接触轮17时,活动架复位,第一弹簧15带动活塞9向上复位,通过凸轮20的持续转动,使得活塞9不断上下移动,从而通过液压箱5将水箱2内的水抽入喷头26内,再由喷头26将水喷出,实现向道路洒水的目的,第一单向阀7和第二单向阀11确保水箱2内的水可以成功流向喷头26,同时人们可以向下压动连板25,第二弹簧24被压缩,当松开连板25时,第二弹簧24带动连杆23复位,连杆23和第二导套22起导向作用,这样移动喷头26调整其喷射点,可以避免喷头26只对某一点喷水,并且可以扩大喷洒范围,当道路洒水完毕后,关闭电机19并停止压动连板25即可,软管27便于喷头26的摆动,本设备适用于小范围洒水,如果需要在较大的道路上使用,可以选择同时使用多台本设备,并且本设备是小型洒水设备,不存在洒水量过多的问题。

因为还包括有齿条28、第一皮带轮29、第三支杆30、轴承座31、转轴32、第二皮带轮33、平皮带34和扇形齿轮35,连板25右侧设有齿条28,电机19的输出轴前部设有第一皮带轮29,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支杆30,第三支杆30位于第二支杆18与第一支架21之间,第三支杆30上端设有轴承座31,轴承座31上安装有转轴32,转轴32前部设有第二皮带轮33,第二皮带轮33与第一皮带轮29之间绕有平皮带34,转轴32中部设有扇形齿轮35,扇形齿轮35与齿条28啮合,所以当电机19工作时,带动第一皮带轮29转动,从而通过平皮带34带动第二皮带轮33转动,进而带动扇形齿轮35顺时针转动,通过齿条28带动喷头26向上移动,第二弹簧24被拉伸,当扇形齿轮35转离齿条28时,弹簧带动齿条28复位,从而带动喷头26复位,通过扇形齿轮35的转动,实现移动喷头26的目的,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当电机19被关闭时,扇形齿轮35随之停止转动。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支架36、支板37、漏斗38、第二进水管39和第二阀门40,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架36,第二支架36位于水箱2右侧,第二支架36顶部左侧设有支板37,支板37顶部设有漏斗38,右侧设有第二进水管39,第二进水管39下端穿过水箱2上壁,第二进水管39中部设有第二阀门40,所以当城市降雨时,漏斗38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以备喷头26洒水使用,当需要使用漏斗38内的积水时,通过第二阀门40打开第二进水管39,从而使得雨水通过第二进水管39流向水箱2内,当漏斗38内的水使用完后,再通过第二阀门40关闭第二进水管39即可,这样可以节省资源,使本设备更加环保有效。

因为还包括有斜板41、盖板42和把手43,漏斗38左壁顶部设有斜板41,漏斗38右壁顶部转动式设有盖板42,盖板42左部与斜板41右部接触,盖板42顶部中间设有把手43,所以当需要为漏斗38蓄水时,通过把手43打开盖板42即可,斜板41有助于雨水流入漏斗38内,当不需要为漏斗38蓄水时,通过把手43关闭盖板42,这样可以避免漏斗38在不工作时,外物落进漏斗38内造成第二进水管39堵塞,影响本设备正常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网框44和拉绳45,第二进水管39上部放置有网框44,网框44顶部连接有拉绳45,所以网框44可以将流向水箱2的雨水进行过滤,避免在雨水里混杂着落叶之类的东西堵塞第二进水管39,当网框44内积累了一定量的落叶后,人们可以通过拉绳45将网框44取出清理落叶,清理完毕后,通过拉绳45将网框44放回第二进水管39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