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3641发布日期:2018-08-10 18:59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涉及一种融雪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冬季山区,路面积雪结冰现象较为常见,路面表面的降雪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逐渐融化,在负温度作用下极易形成一层薄冰,路面抗滑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刹车失灵,极容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同时,由于山区存在较多的山脉,导致阳光只能对山脉一侧的路面进行照射实现积雪融化,这种方式融雪效率极慢,大大增加了造成交通事故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水泥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基层的顶面上开设有呈矩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有多个并沿水泥基层的倾斜方向间隔均布,每个所述的凹槽内均嵌有与凹槽相匹配的矩形框架,且矩形框架的顶面和水泥基层的顶面相齐平;每个所述的矩形框架的同一侧均设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传热棒,且传热棒的长度沿水泥基层的倾斜方向延伸,所述的传热棒的一端与矩形框架相固连且该端部处于矩形框架内,传热棒的另一端埋设在水泥基层内,矩形框架和与该矩形框架相连的传热棒沿水泥基层的倾斜方向分布,传热棒上位于矩形框架内的一端外饶设有电加热丝一,且本融雪装置还包括能同时为所有电加热丝一供电的供电单元。

传热棒仅设置在矩形框架的一侧,以融化位于矩形框架一侧的水泥基层上的积雪,而处于矩形框架正上方的积雪因未得到即时加热而与一侧的路面形成高度差,促使路面变成凹凸式结构,以加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来加强防滑效果,继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中,与同一矩形框架相连的传热棒有三根且沿水泥基层的宽度方向均布;与同一矩形框架相连的这三根传热棒中,相邻两传热棒之间的距离为29cm~31cm,相邻两传热棒之间均设有一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翼片,翼片呈矩形且与水泥基层的顶面相平行,翼片埋设在水泥基层内,且翼片一侧与矩形框架相固连,每片翼片上均固设有与对应的翼片相接触的电加热丝二,且电加热丝二由上述的供电单元供电。在翼片和电加热丝二的配合下,可有效加快积雪融化速度,使路面凹凸式结构更快形成,来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

在上述的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中,所述的翼片与矩形框架相连的一侧沿水泥基层的宽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的电加热丝二与定位孔相匹配,且电加热丝二卡接在定位孔内。采用上述的设计,方便了电加热丝二和翼片的组装。

在上述的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中,所述的传热棒和水泥基层顶壁的距离为2cm~3cm,所述的翼片顶壁和水泥基层顶壁的距离为2cm~3cm。

在上述的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中,所述的矩形框架的顶面上设有防滑纹理以及涂覆有红色漆。

在上述的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中,所述的电加热丝一外包覆有石棉套。

在上述的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中,所述的供电单元包括电池盒和可插拔地设置在电池盒内的锂电池,所述的电加热丝一和电加热丝二均通过电线与电池盒电连接。自然,供电单元也可以直接为蓄电池,且电加热丝一和电加热丝二均通过电线与蓄电池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传热棒仅设置在矩形框架的一侧,以融化位于矩形框架一侧的水泥基层上的积雪,而处于矩形框架正上方的积雪因未得到即时加热而与一侧的路面形成高度差,促使路面变成凹凸式结构,以加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来加强防滑效果,继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2、在电加热丝一、电加热丝二、传热棒和翼片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加快积雪融化速度,使路面凹凸式结构更快形成,来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传热棒、翼片和矩形框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供电单元、电加热丝一和电加热丝二连接的原理图。

图中,1、水泥基层;1a、凹槽;2、矩形框架;3、传热棒;4、翼片;5、电加热丝一;6、电加热丝二;7、石棉套;8、供电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用于山区斜坡水泥路面的融雪装置由水泥基层1、矩形框架2、传热棒3、翼片4、电加热丝一5、电加热丝二6、供电单元8等组成。其中,传热棒3和翼片4均由导热材料制成,导热材料可以为黄铜、不锈钢等。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水泥基层1倾斜设置,且在实际使用时,水泥基层1为斜向上设置。水泥基层1的顶面上开设有呈矩形的凹槽1a,凹槽1a倾斜设置,且凹槽1a和水泥基层1两者的倾斜方向相一致。凹槽1a有多个并沿水泥基层1的倾斜方向间隔均布。

矩形框架2与凹槽1a相匹配,且每个凹槽1a内均嵌有上述的矩形框架2,此时,矩形框架2的顶面和水泥基层1的顶面相齐平。进一步说明,每个矩形框架2的顶面上均设有防滑纹理以及均涂覆有红色漆,来加强矩形框架2的防滑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矩形框架2的同一侧均设有传热棒3,优选传热棒3呈圆柱状,且如图1所示,传热棒3处于矩形框架2左侧。传热棒3的长度沿水泥基层1的倾斜方向延伸,且矩形框架2和与该矩形框架2相连的传热棒3沿水泥基层1的倾斜方向分布。传热棒3的一端与矩形框架2相固连,且传热棒3的另一端埋设在水泥基层1内。其中,传热棒3的安装方式如下:矩形框架2上贯穿开设有与传热棒3正对的通孔,传热棒3的一端穿过通孔并处于矩形框架2内,且传热棒3和矩形框架2通过焊接的方式相固连。传热棒3处于矩形框架2内的一端外饶设有电加热丝一5,以通过电加热丝一5发热并通过传热棒3将热量传递到水泥基层1上来实现融雪效果。

进一步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与同一矩形框架2相连的传热棒3有三根且沿水泥基层1的宽度方向均布。与同一矩形框架2相连的这三根传热棒3中,相邻两传热棒3之间的距离为29cm~31cm,且优选这一距离为30cm;相邻两传热棒3之间均设有一呈矩形的翼片4,且翼片4与水泥基层1的顶面相平行;翼片4埋设在水泥基层1内,且翼片4一侧与矩形框架2相固连;每片翼片4上均固设有与对应的翼片4相接触的电加热丝二6。

其中,

翼片4的安装方式如下:矩形框架2的一侧设有与翼片4相匹配的卡槽,且翼片4一侧插嵌在对应的卡槽内;

电加热丝二6的安装方式如下:翼片4与矩形框架2相连的一侧沿水泥基层1的宽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定位孔,电加热丝二6与定位孔相匹配,且电加热丝二6卡接在定位孔内。

如图5所示,供电单元8能够同时为所有电加热丝一5和电加热丝二6供电。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供电单元8包括电池盒和可插拔地设置在电池盒内的锂电池。其中,电加热丝一5和电加热丝二6均通过电线与电池盒电连接。自然,供电单元8也可以直接为蓄电池,且电加热丝一5和电加热丝二6均通过电线与蓄电池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传热棒3和水泥基层1顶壁的距离为2cm~3cm,翼片4顶壁和水泥基层1顶壁的距离为2cm~3cm,优选上述的两个距离均为2cm。每个电加热丝一5外均包裹有石棉套7。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