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预制板间接缝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73329发布日期:2018-08-01 00:29阅读:15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超薄预制板间接缝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些桥梁和房层结构采用了超薄预制桥面板来代替以往现场浇筑的桥面板,超薄预制板不仅可以满足原有强度设计要求,并且还可以大大减轻结构自重,且超薄预制桥面板不需要模板,施工时间短,可满足山区、海上、拥挤城市桥梁的快速修建。

超薄预制板由于其板厚较小,不像普通混凝土板具有15cm以上的厚度,其厚度一般在100mm以下,配筋常为单层。这就导致不能像普通混凝土板一样采用竖向环形钢筋进行预制板间现浇接缝的连接,再加上自身板界面尺寸较小,又进一步降低了板间接缝的尺寸。相邻预制板伸入现浇接缝中钢筋如采用直筋绑扎,往往会要求很长的钢筋搭接长度;如果是焊接连接,会增加工地的工作量,质量不容易保证。对于受弯拉作用的板接缝,主要传递的是拉力,不适宜的接缝连接构造易使接缝发生开裂,故超薄预制板间接缝连接的构造措施是设计的一个难点,如何解决现有工程实际问题,提高超薄预制板间接缝的连接强度是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预制板间接缝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可使超薄预制板间接缝的抗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受力更合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薄预制板间接缝连接结构,包括不少于两块的超薄预制板,两相邻超薄预制板之间设有现浇带,在现浇带内,两相邻超薄预制板相对的侧表面向外延伸出多组间隔设置的水平环形搭接钢筋,各组水平环形搭接钢筋包括相互搭接的第一水平环形钢筋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且第一水平环形钢筋的宽度大于第二水平环形钢筋的宽度。

进一步的,在同一个超薄预制板中交替布置有多个第一水平环形钢筋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平环形钢筋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的宽度至少相差1倍的钢筋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平环形钢筋在伸出超薄预制板侧表面一定距离后向上倾斜一定角度,避免第一环形钢筋与第二环形钢筋相互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平环形钢筋宽度方向的钢筋与相邻块超薄预制板伸出的第二环形水平钢筋交叉处紧贴,并通过绑扎或焊接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超薄预制板的厚度不超过150mm。

进一步的,所述超薄预制板可与下部钢结构通过剪力连接件或粘结剂组合形成组合板。

进一步的,所述超薄预制板可由普通混凝土或纤维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现浇带内现浇混凝土可由膨胀性混凝土、纤维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发明一种超薄预制板间接缝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模板安装:安装用以浇筑混凝土的底模和周边模板,周边模板上预留出第一水平环形钢筋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穿过的孔洞;

2)钢筋安装:按第一水平环形钢筋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布置位置不同,进行纵横向钢筋的绑扎和定位;

3)浇筑混凝土与养护: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并养护,超薄预制板至少存放三个月以上;

4)现场吊装:采用吊装或顶推的方法将超薄预制板运送至所安装位置,当相邻预制板伸出的第一水平环形钢筋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在安装阶段影响安装时,将第一水平环形钢筋或第二水平环形钢筋预先向上弯起,就位后,再恢复到原位;

5)安装现浇带底模和绑扎钢筋:安装现浇带底模,布设沿现浇带长度方向分布的钢筋,并与超薄预制板伸出的第一水平环形钢筋和第二水平钢筋的交叉处通过绑扎或焊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6)浇筑超薄预制板间的现浇带:依次浇筑两相邻超薄预制板之间的现浇带并进行养护,待达到超薄预制板强度标准值至少70%以上方可拆模,然后进行自然养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超薄预制板间接缝连接构造受力合理,抗裂强度高,力学性能优异,能有效解决超薄预制板接缝强度不足的问题,也可避免其他接缝区的病害问题,在工程实际中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构造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构造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或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超薄预制板间接缝连接结构,包括不少于两块的超薄预制板1,两相邻超薄预制板1之间设有现浇带4,在现浇带4内,两相邻超薄预制板1相对的侧表面向外延伸出多组间隔设置的水平环形搭接钢筋,各组水平环形搭接钢筋包括相互搭接的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且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的宽度大于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的宽度。

本实施例1中,在同一个超薄预制板1中交替布置有多个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

本实施例1中,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的宽度至少相差1倍的钢筋直径。

本实施例1中,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在伸出超薄预制板1侧表面一定距离后向上倾斜一定角度,避免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与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相互碰撞。

本实施例1中,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宽度方向的钢筋与相邻块超薄预制板1伸出的第二环形水平钢筋交叉处紧贴,并通过绑扎或焊接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1中,超薄预制板1的厚度不超过150mm。

本实施例1中,超薄预制板1可与下部钢结构通过剪力连接件或粘结剂组合形成组合板。

本实施例1中,超薄预制板1可由普通混凝土或纤维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实施例1中,现浇带4内现浇混凝土可由膨胀性混凝土、纤维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发明一种超薄预制板间接缝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模板安装:安装用以浇筑混凝土的底模和周边模板,周边模板上预留出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穿过的孔洞;

2)钢筋安装:按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布置位置不同,进行纵横向钢筋的绑扎和定位;

3)浇筑混凝土与养护: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并养护,超薄预制板1至少存放三个月以上;

4)现场吊装:采用吊装或顶推的方法将超薄预制板1运送至所安装位置,当相邻预制板伸出的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和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在安装阶段影响安装时,将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或第二水平环形钢筋2预先向上弯起,就位后,再恢复到原位;

5)安装现浇带4底模和绑扎钢筋:安装现浇带4底模,布设沿现浇带4长度方向分布的钢筋,并与超薄预制板1伸出的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和第二水平钢筋的交叉处通过绑扎或焊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6)浇筑超薄预制板1间的现浇带4:依次浇筑两相邻超薄预制板1之间的现浇带4并进行养护,待达到超薄预制板1强度标准值至少70%以上方可拆模,然后进行自然养护。

实施例2: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和第二水平钢筋由一整根钢筋绕制而成,钢筋整体强度更好,但此种环形钢筋的制作稍显复杂。

实施例3:如图4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现浇带4处第一水平环形钢筋3也可向下倾斜一定角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施工方便,超薄预制板1间接缝连接结构受力合理,抗裂强度高,力学性能优异,能有效解决超薄预制板1接缝强度不足的问题,也可避免其他接缝区的病害问题,在工程实际中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一种超薄预制板间接缝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