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崖转弯处公路安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5857发布日期:2018-10-19 19:01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公路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临崖转弯处公路安全防护栏。



背景技术:

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同意在全国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公路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规划工作,健全完善严查车辆超限超载的部门联合协作机制,并率先完成通行客运班线和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约3万公里的安全隐患治理。

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约6.5万公里农村公路的安全隐患治理。

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公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由此可见,处理好公路处于临崖、临水这样的恶劣问题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崖转弯处公路安全防护栏,主要是通过车辆撞击安全防护栏时,减缓撞击程度,保证车辆不冲出道路,形成撞击车辆应急空间,防止后面车辆形成二次或多次撞击。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公路安全防护栏,包括防护柱、防护栏、加强防护栏、加强防护柱、斜撑、斜撑上脚、斜撑下脚、垫座、路基、锚钉;

公路的直线部分,沿公路方向设置有防护柱,防护柱底面与路基锚固,防护栏位于距离防护柱顶端10-15cm处,防护栏与防护柱垂直,防护栏固定在防护柱侧面;

公路的转弯部分,沿公路长度方向,每间隔距离1.2-1.5m处设置有加强防护柱,加强防护柱底面与路基锚固,加强防护柱与路基的锚固强度是直线公路防护柱与路基锚固强度的1.5-2倍,加强防护柱初始高度与防护柱相同,随着转弯处公路弯度变大,加强防护柱高度均匀递增5-8cm;防护栏位于距离加强防护柱顶端10-15cm处,防护栏与加强防护柱垂直,防护栏固定在加强防护柱侧面,防护栏高度呈曲线逐步上升,加强防护柱高度呈曲线同步升高,转弯处公路防护栏的最高处高度不得高于直线公路防护栏高度的三分之二~四分之三;加强防护栏位于距离加强防护柱底端30-40cm处,加强防护栏宽度为10-15cm,加强防护栏为两道,两道加强防护栏之间的距离为10-15cm;加强防护柱的侧面设置有斜撑,斜撑的上端设置有斜撑上脚,斜撑上脚为10-15cm长、5-8cm宽的矩形薄片,斜撑上脚的一侧面与斜撑连接,斜撑上脚的另一侧面位于距离加强防护柱顶端20-30cm处、与加强防护柱侧壁紧贴,斜撑的上端与加强防护柱通过铆钉穿过斜撑上脚固定连接;斜撑的下端设置有斜撑下脚,矩形薄片状斜撑下脚的长度为10-15cm,宽度为5-8cm,斜撑下脚的一侧面与斜撑连接,斜撑下脚的另一侧面与垫座紧贴,垫座为厚度2-3cm,宽度20-30cm的矩形钢板,斜撑下端与垫座通过铆钉穿过斜撑下脚固定连接,垫座与路基通过锚钉锚固。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强防护栏材质为不锈钢,厚度为0.3cm。

进一步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崖转弯处公路安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撑材质为角钢,厚度在0.3-0.5cm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公路转弯处通过设置增高的加强防护柱和两道加强防护栏,可以减缓车辆撞击安全防护栏的撞击程度,保证车辆不冲出道路,形成撞击车辆应急空间,防止后面车辆形成二次或多次撞击,使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转弯公路平面图。

图2为转弯公路c-c截面图。

图3为转弯公路a-a截面图。

图4为转弯公路b-b截面图。

图中,1为防护柱;2为防护栏;3为加强防护栏;4为加强防护柱;5为斜撑;6为斜撑上脚;7为斜撑下脚;8为垫座;9为路基;10为锚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公路的直线部分,沿公路方向设置有防护柱1,防护柱1底面与路基9锚固,防护栏2位于距离防护柱1顶端10-15cm处,防护栏2与防护柱1垂直,防护栏2固定在防护柱1侧面;

公路的转弯部分,沿公路长度方向,每间隔距离1.2-1.5m处设置有加强防护柱4,加强防护栏4材质为不锈钢,厚度为0.3cm,加强防护柱4底面与路基9锚固,加强防护柱4与路基9的锚固强度是直线公路防护柱1与路基9锚固强度的1.5-2倍,加强防护柱4初始高度与防护柱1相同,随着转弯处公路弯度变大,加强防护柱4高度均匀递增5-8cm;防护栏2位于距离加强防护柱4顶端10-15cm处,防护栏2与加强防护柱4垂直,防护栏2固定在加强防护柱4侧面,防护栏2高度呈曲线逐步上升,加强防护柱4高度呈曲线同步升高,转弯处公路防护栏2的最高处高度不得高于直线公路防护栏2高度的三分之二~四分之三;加强防护栏3位于距离加强防护柱4底端30-40cm处,加强防护栏3宽度为10-15cm,加强防护栏3为两道,两道加强防护栏3之间的距离为10-15cm;加强防护柱4的侧面设置有斜撑5,斜撑5材质为角钢,厚度在0.3-0.5cm之间,斜撑5的上端设置有斜撑上脚6,斜撑上脚6为10-15cm长、5-8cm宽的矩形薄片,斜撑上脚6的一侧面与斜撑5连接,斜撑上脚6的另一侧面位于距离加强防护柱4顶端20-30cm处、与加强防护柱4侧壁紧贴,斜撑5的上端与加强防护柱4通过铆钉穿过斜撑上脚6固定连接;斜撑5的下端设置有斜撑下脚7,矩形薄片状斜撑下脚7的长度为10-15cm,宽度为5-8cm,斜撑下脚7的一侧面与斜撑5连接,斜撑下脚7的另一侧面与垫座8紧贴,垫座8为厚度2-3cm,宽度20-30cm的矩形钢板,斜撑5下端与垫座8通过铆钉穿过斜撑下脚7固定连接,垫座8与路基9通过锚钉10锚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公路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临崖转弯处公路安全防护栏。公路的直线部分,防护栏与防护柱垂直固定在防护柱侧面,防护柱底面与路基锚固;公路的转弯部分,距离防护柱顶端10‑15cm,防护栏与防护柱垂直固定在加强防护柱侧面,且高度呈曲线逐步升高,加强防护柱高度呈曲线同步升高,距离加强防护柱底端30‑40cm处设置间隔为10‑15cm的两道加强防护栏,距离加强防护柱顶端20‑30cm处,斜撑一端固定在加强防护柱侧面,另一端插入到固定在路基上的垫座。本发明主要是通过车辆撞击安全防护栏时,减缓撞击程度,保证车辆不冲出道路,形成撞击车辆应急空间,防止后面车辆形成二次或多次撞击。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高忠慧;吴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建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6.12
技术公布日:2018.10.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