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村路的路基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0528发布日期:2018-12-11 23:5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路面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村路的路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通村路工程的不断实施,越来越多的通村路工程已在我国的各个区县中开始铺设,但是区县地段路况往往较为复杂,尤其是在山区地段,往往会遇到如坡地、旱地、水稻田、积水洼地以及塌方路段的施工环境,而常规的用于普通公路的施工方法往往无法适应,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通村路的路基施工方法,用于在通村路的路基施工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村路的路基施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通村路的路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路基土石方开挖,使用挖掘机自上而下进行开挖,并在开挖过程中将排水沟一次开挖到位,开挖过程中及时根据测设的边线桩及坡度刷边坡,并在雨季前作好截水沟等配套工程,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s2,路基填筑,对开挖后的路基进行填筑施工,填筑采用水平分层进行摊铺,分层的最大摊铺厚度不超过30cm,填方作业先用推土机分层平行摊铺,再用平地机精平,随后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终压成型,分层填筑时每层填筑铺设的宽度要超出路基的设计宽度50cm;

s3,压实度检测,对路基的压实度进行检测,当路基的压实度不小于96%时,进入下一步,若路基的压实度小于96%时,则再次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对路基进行碾压,直至压实度不小于96%;

s4,路基整修,对压实后的路基进行人工整修,去除边角,使路基面平顺、肩棱整齐。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若施工路段为软弱松散岩质路堑时,采用挖机加破碎锤进行直接开挖,对于不能使用机械以及人工方式直接开挖的地段采用以小型及松动爆破的方式进行开挖,并将开挖后的硬质岩石路基面做成向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若开挖后的石方满足路基填料要求,则使用开挖的石料用于路基填筑。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路基正式填筑前,选择不小于100米填筑区作为试验段,通过最初填筑的5~8层填土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填料的松铺厚度及最佳含水率等工艺参数以及机械组合,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参数,将试验资料报检,经业主批准后作为其它路段填筑控制的依据,对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时,使用先静压然后振动压实,先慢后快,振动由弱到强的施工顺序进行。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当路基的边坡大于20m时,需对路基进行加固措施并采取冲击碾压的施工手段,边坡处理采用拱形骨架的加固措施。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对于坡地、旱地等松散土覆盖层较薄的路段,需对路床范围内的路基进行超挖,随后夯实基底然后回填透水性材料并碾压密实;对于水稻田、积水洼地等路段,应排干积水,将软塑土全部挖除后,对基底进行晾晒,晒干且夯实后,采用路堤填料与透水性材料回填并碾压密实。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如施工的路段为塌方路段时,先清除塌方区周边的松散滑动体,同时放缓边坡,并且在塌方区周界设置排、截水系统,对规模较大、无法完全清除的塌方区,设置导引渠或通道,疏导塌方区,避免松散体在路基一侧堆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在通村路的路基施工中使用加大预留设计宽度,用于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并对路基压实后的压实度进行检测,能够很好的对通村路的路基质量进行控制,此外,还通过针对各种复杂施工环境使用对应的处理方式,可适应各种通村路的施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一种通村路的路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路基土石方开挖,使用挖掘机自上而下进行开挖,并在开挖过程中将排水沟一次开挖到位,开挖过程中及时根据测设的边线桩及坡度刷边坡,并在雨季前作好截水沟等配套工程,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s2,路基填筑,对开挖后的路基进行填筑施工,填筑采用水平分层进行摊铺,分层的最大摊铺厚度不超过30cm,填方作业先用推土机分层平行摊铺,再用平地机精平,随后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终压成型,分层填筑时每层填筑铺设的宽度要超出路基的设计宽度50cm;

s3,压实度检测,对路基的压实度进行检测,当路基的压实度不小于96%时,进入下一步,若路基的压实度小于96%时,则再次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对路基进行碾压,直至压实度不小于96%;

s4,路基整修,对压实后的路基进行人工整修,去除边角,使路基面平顺、肩棱整齐。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若施工路段为软弱松散岩质路堑时,采用挖机加破碎锤进行直接开挖,对于不能使用机械以及人工方式直接开挖的地段采用以小型及松动爆破的方式进行开挖,并将开挖后的硬质岩石路基面做成向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若开挖后的石方满足路基填料要求,则使用开挖的石料用于路基填筑。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路基正式填筑前,选择不小于100米填筑区作为试验段,通过最初填筑的5~8层填土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填料的松铺厚度及最佳含水率等工艺参数以及机械组合,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参数,将试验资料报检,经业主批准后作为其它路段填筑控制的依据,对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时,使用先静压然后振动压实,先慢后快,振动由弱到强的施工顺序进行。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当路基的边坡大于20m时,需对路基进行加固措施并采取冲击碾压的施工手段,边坡处理采用拱形骨架的加固措施。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对于坡地、旱地等松散土覆盖层较薄的路段,需对路床范围内的路基进行超挖,随后夯实基底然后回填透水性材料并碾压密实;对于水稻田、积水洼地等路段,应排干积水,将软塑土全部挖除后,对基底进行晾晒,晒干且夯实后,采用路堤填料与透水性材料回填并碾压密实。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如施工的路段为塌方路段时,先清除塌方区周边的松散滑动体,同时放缓边坡,并且在塌方区周界设置排、截水系统,对规模较大、无法完全清除的塌方区,设置导引渠或通道,疏导塌方区,避免松散体在路基一侧堆积。

下面结合具体的施工工艺进行进一步说明。

施工准备,施工开工前首先进行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测,依照施工图设计,对本道路进行测量放样,按每20m进行施工放线,在显眼、相对固定的部位标识沿线桩号。放出起点、终点、路基中线、边线,用白色石灰粉印出路线开挖边线,邀请村委会对开挖边线占地问题进行解决,确保不因占地问题影响施工。

1、土方开挖施工顺序

施工测量放线→装载机清理表土→装载机推土与积土→挖掘机或装载机装料→自卸汽车运料→整修边坡→整平、修理路基→检查标高、尺寸→路基成型→验收

2、石方开挖施工顺序

施工测量放样→清除表土→炮位布设及审批→机械钻孔→爆破器材检查→试验→炮孔检查及装药并安装爆破器材→设安全隔离岗→炮孔填塞→撤离施爆区内人、畜→起爆→检查处理哑炮→清除边坡危石→解除警戒→测定爆破效果→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石→整修边坡与积石→整平修理路基→路基成型→验收。

3、路基填方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施工机具进场准备、试验设备及填料试验)→清理与掘除→填前准备压实→测定地表压实度→挖掘机或装载机挖取填料→自卸汽车运料→分层摊铺→压路机填筑压实→检测压实度→检查标高、尺寸→路基成型→验收。

3.1路基土石方开挖

①土方路基开挖使用小松pc220挖机自上而下进行开挖,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开挖后必须保证边坡稳定。在开挖过程中,将排水沟一次开挖到位。开挖过程中及时根据测设的边线桩及坡度刷边坡,并在雨季前作好截水沟等配套工程,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在开挖过程中,严禁将开挖的松土,抛填在原路基上。开挖过程中如遇水,应及时采取排导措施,将水引入边沟。本工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路基开挖大部分有效宽度5m,少量路基宽度在4m-4.5m。

②石方路段对于软弱松散岩质路堑采用挖机加破碎锤直接开挖,对于不能使用机械或人工直接开挖的石方地段采用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爆破的方式开挖,开挖后的石方满足路基填料要求的用于路基填筑,石方开挖后的边坡达到顺直、圆滑,大面平整。开挖后的硬质岩石路基面做成向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并做到路基面平顺、肩棱整齐。

③特殊路基处理:如遇房屋、坟地、边高边坡另一边为悬崖等地型,路基宽度无法满足4.5m,在开挖过程中,经参建各方实地踏勘后可适当调整路基宽度。

3.2路基填筑

3.2.1试验段施工

在路基正式填筑前,选择不小于100米填筑区作为试验段。通过最初填筑的5~8层填土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填料的松铺厚度及最佳含水率等工艺参数,以及机械组合等。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参数,将试验资料报检,经业主批准后作为其它路段填筑控制的依据,指导施工。

3.2.2一般路基填筑

一般填土路堤严格按路基中心填筑高度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填筑采用水平分层进行摊铺,按照试验路段提供的施工工艺参数及设计要求施工。分层的最大摊铺厚度不超过30cm。填方作业先用推土机分层平行摊铺,再用平地机精平,重型振动压路机终压成型,碾压坚持先静压后振动压实,先慢后快,由弱到强的原则。填料在填筑前进行含水量检测,不适合时采用洒水或晾晒的方法处理。压实度检测根据土质情况采用灌砂法、环刀法或核子仪法。分层填筑时每层填筑铺设的宽度要超出设计宽度50cm,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3.2.3高填方路基

填方边坡大于20m的路基为高填方路基,需进行特殊施工。路基处理加固措施采取冲击碾压,边坡处理采用拱形骨架的加固措施。为保证路堤与地基的整体稳定。高填方路堤地段利用优质填料,采用阶梯形边坡,并加强边坡防护。

a、路基填筑过程中优先采用较好级配的砾类土、砂类土、碎石等填筑,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压实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b、坡面采用框格植草灌防护,且框格植草防护结构的框格上设置防水条,在第一级平台坡脚处设置平台侧沟,减小水流对坡面的冲刷。

c、根据地面横坡,分别采用陡坡护脚、矮挡土墙等增强路堤的稳定性。

d、高填方路段需设置检查梯道,长度小于100m的路段在路段中央设置一道,大于100m的路段,每50m设置一道。

3.2.4低填浅挖路基施工

低填浅挖路段需要对路床深度进行超挖,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并碾压密实。具体施工方法及措施如下:

对于坡地、旱地等松散土覆盖层较薄的路段,对路床范围内进行超挖后,夯实基底然后回填透水性材料并碾压密实;对于水稻田、积水洼地等路段,由于过度潮湿,地基土一定深度内为软塑状态,应排干积水,将软塑土全部挖除后,对基底进行晾晒,晒干且夯实后,采用路堤填料与透水性材料回填并碾压密实。

3.2.5桥头路基施工

桥头路基施工:桥梁台背和涵洞通道等结构物台背的回填范围及所用透水性材料,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填土及其它填料采取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20cm,当采用小型机具时松铺厚度不大于15cm。在回填压实施工中,对称回填压实,并保持结构物完好无损。涵顶填土50cm以内采用轻型静载压路机压实。超过50cm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

3.3特殊路基施工

特殊路基施工包括浅层滑坡路基、塌方段路基以及特殊性岩土(软土)路基施工等。

3.3.1浅层滑坡路基施工

采用挖除滑动土体、设置挡墙、放缓边坡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及时的做好地表排水、坡面防护和绿化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3.3.2塌方段路基施工

清除塌方区周边的松散滑动体,同时放缓边坡,并且在塌方区周界设置排、截水系统,减少地表水对塌方区的影响。对规模较大、无法完全清除的塌方区,设置导引渠或通道,疏导塌方区,避免松散体在路基一侧堆积。

3.3.3特殊性岩土路基施工

主要采用软基换填的方式。

(1)当软土厚度小于50cm时采用换填法,先将软土清除彻底,回填50cm坚硬的碎石、片石作为回填料。

(2)局部换填时,完全清除软土,并向坚实岩土一侧分台阶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面内倾,坡角4%。

(3)地下水位以下或易遭地表水、雨水冲刷的部位,不采用泥岩、页岩及其风化物作为回填料。回填后及时在路基一侧或两侧设置排水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