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转电动全互通立交桥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5327发布日期:2018-10-19 18:5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立体交通设施,特别是一种左转电动全互通立交桥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车辆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中心区的十字路口多半都是平面交叉,所以必须设置红绿灯来限制车辆交织,但是现在的红灯信号时间越来越长,有的甚至达到三分多钟,导致车辆必须在每一个路口不得不停顿较长时间。立交桥可以缓解交通拥堵,但因体积较大,占地通常都要10公倾以上,对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来说建造大体量立交桥显然是不适合的。所以说如何能够既不占用有限的城市空间,又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的一项课题。2005年公开的专利号为cn2692196,主分类号e01c1/04的“半自动立交桥构造”体现了这样的意图,但是它又有一个缺陷,即:左行道在转弯之前位于直行道的右侧,尽管有标识牌指引,但毕竟于常规习惯相悖,容易出错。本专利纠正了“半自动立交桥构造”的缺陷,又实现了不占用城市大面积土地和空间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述的是一种机械辅助立交桥构造,其直行道为环形双层立交,左弯道全部为机械辅助立交,一部分在下层;一部分在上层,由机械升降平台将两部分做垂直衔接。右弯道全部在地面。它不占道路以外的空间,对城市景观和环境不造成任何影响,适合于在城市中心区建造或旧城区的交通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所述的左转电动全互通立交桥构造上层平面图;图2是下层平面图。图1中标记1、2、3、4是机械升降平台,标记1是横向从右向左车道左转车辆的机械升降平台;标记2是纵向反向车道左转车辆的机械升降平台;标记3是横向从左向右车道左转车辆的机械升降平台;标记4是纵向正向车道左转车辆的机械升降平台;标记5是上层纵向反向直行道;标记6是上层纵向正向直行道;标记7是下层横向从右向左车道左转车辆通过机械升降平台上升至上层后的左转车道;标记8是下层横向从左向右车道左转车辆通过机械升降平台上升至上层后的左转车道;标记9是上层纵向反向车道左转车辆进入机械升降平台前的左转车道;标记10是上层纵向正向车道左转车辆进入机械升降平台前的左转车道。图2中标记11是下层横向从右向左的直行道;标记12是下层横向从左向右的直行道;标记13是纵向正向左转车辆通过机械升降平台下降至下层后的左转车道;标记14是横向从右向左车道左转车辆进入机械升降平台前的下层左转车道;标记15是纵向反向车道左转车辆通过机械升降平台下降至下层后的左转车道;标记16是横向从左向右车道左转车辆进入机械升降平台前的下层左转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左转电动全互通立交桥构造,直行车辆绕环形双向行驶,上、下立交,主干道设于上层,次干道设于下层;左弯道沿环形直行道内侧,分别绕两内、外圆环左转,纵向左弯道9、10车辆沿内圆左转,前半弯道在立交桥上层,后半弯道在立交桥下层,由机械升降平台2、4做垂直下降衔接;横向左弯道7、8车辆沿外圆左转,前半弯道在下层,后半弯道在上层,由机械升降平台1、3做垂直提升衔接;右弯道全部设于地面。所有车辆各行其道,完全没有交织。唯一的缺陷就是左转车道的机械提升装置每个左转弯道仅配置了一台,会造成左转车辆排队等候,但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提升平台的数量来解决。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道桥设施,特别是一种机械辅助立交桥构造,其直行道为环形双层立交,左弯道全部为机械辅助立交,主干道设于上层,次干道设于下层;纵向左弯道9、10车辆沿内圆左转,前半弯道在立交桥上层,后半弯道在立交桥下层,由机械升降平台2、4做垂直下降衔接;横向左弯道7、8车辆沿外圆左转,前半弯道在下层,后半弯道在上层,由机械升降平台1、3做垂直提升衔接;右弯道全部设于地面,所有车辆各行其道,完全没有交织,它不占道路以外的空间,对城市景观和环境不造成任何影响,适合于在城市中心区建造或旧城区的交通改造。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方宝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林;方宝珠
技术研发日:2018.06.25
技术公布日:2018.10.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