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8753发布日期:2018-11-27 23:5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大多数地方道路水损害严重,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寿命,采用棚廊式道路系统,常规道路的基面层材料如水泥稳定材料、沥青胶结材料等为不可重塑材料,在重载和水损害作用下容易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从根本上避免水损害,路基和路面基层在棚廊的遮盖下,具备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实行道路的长寿命化,适应于常规道路道路的生态改造,将棚廊与太阳能结合,实现绿色智能交通。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本体、隔离带和挡雨棚,挡雨棚沿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上方,道路本体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支撑柱,挡雨棚的两侧通过多个支撑柱设置于道路本体上方,隔离带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中间,隔离带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照明设备,挡雨棚上分布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照明设备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挡雨棚包括多个刚性支架,多个刚性支架沿道路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相邻两个刚性支架之间连接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由上至下依次叠层分布,形成雨棚面。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板的两端通过转动轴分别与两个刚性支架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可沿转动轴转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刚性支架为拱形。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为混凝土柱。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混凝土柱之间连接有混凝土墙。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支撑柱均连接有拉索。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带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挡雨棚和道路本体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道路本体包括胶接碎石层;所述的胶接碎石层包括泥结碎石、泥结砂砾或细粒土与聚合物改性粉沙土或粘性土胶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带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喷雾器,太阳能电池板与喷雾器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挡雨棚覆盖于道路本体上,从根本上避免水损害,路基和路面基层在棚廊的遮盖下,相对干燥的道路本体具备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实行道路的长寿命化,适应于常规道路道路的生态改造,将棚廊与太阳能结合,实现绿色交通;采用道路系统收集的绿色能源将远远高于车辆交通的能源需求,未来的道路也成了所连接的城市的能源供给者,适应未来绿色能源和智能交通的需要。

2、充分利用粘土材料的可重塑性,提高了道路的承载力,减少路面面层的厚度,并实现在棚廊防护下的全天候通车,采用粘土类材料作为基层甚至面层,道路基层基本可以实现永续,路面面层的负荷得以分担,实行道路的长寿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的立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的主视图;

图中,1-道路本体,2-混凝土墙,3-支撑柱,4-挡雨棚,5-照明设备,6-喷雾器,7-隔离带,8-拉索,9-太阳能电池板,10-刚性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本体1、隔离带7和挡雨棚4,挡雨棚4沿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1上方,道路本体1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支撑柱3,挡雨棚4的两侧通过多个支撑柱3设置于道路本体1上方,隔离带7纵向设置于道路本体1中间(隔离带7将道路本体1从中间一分为二,形成双向车道),隔离带7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照明设备5,挡雨棚4上分布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9,太阳能电池板9与照明设备5连接。

进一步地,挡雨棚4包括多个刚性支架,多个刚性支架10沿道路本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相邻两个刚性支架10之间连接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9,多个太阳能电池板9由上至下依次叠层分布,形成雨棚面。

进一步地,基板的两端通过转动轴分别与两个刚性支架10连接,太阳能电池板9随基板沿转动轴转动。

进一步地,刚性支架10由高强刚性材料或高强韧性复合材料构成,上部呈拱形,由太阳能电池板9和高强材料支架通过转动轴连接组成以隔绝雨水,避免雨水浸入导致的路面结构被破坏;可以智能调节太阳能电池板9转动的角度来调节挡雨棚4的封闭程度。

进一步地,多个基板也可通过相互拼接,替换叠层分布的方式,形成雨棚面。

进一步地,刚性支架10为拱形。

进一步地,支撑柱3为混凝土柱。

进一步地,相邻的混凝土柱之间连接有混凝土墙2。

进一步地,每个支撑柱3均连接有拉索8;以平衡棚廊的风荷载。

进一步地,所述的拉索8由高强刚性材料或高强韧性复合材料构成。

进一步地,隔离带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挡雨棚4和道路本体1连接。

进一步地,道路本体1包括胶接碎石层;与传统道路相比较该道路系统的道路几乎不会受到雨水的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的胶接碎石层包括泥结碎石、泥结砂砾或细粒土与聚合物改性粉沙土或粘性土胶接;形成重塑道路基面层。

进一步地,胶接碎石层上铺设有薄层路面材料,形成装配式面层。

进一步地,隔离带7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喷雾器6,太阳能电池板9与喷雾器6连接;喷雾器6用于喷雾除尘,改善道路行驶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的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还包括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包括引水管道、蓄水池和水泵,引水管道分布于道路本体的两侧,引水管道的出口与蓄水池连接,蓄水池通过水泵与喷雾器连接;下雨时雨水会被棚廊顶部的挡雨棚遮挡引导至棚廊两旁,经排水系统中的引水管道汇聚于道路底部的蓄水池中,由水泵供给予喷雾器完成沿道路喷水,实现雨水收集、防火降尘功能;具体管线分布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进一步地,沿道路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有雷达系统,可检测道路本体行驶的车辆的数量进行统计,并记录相应的位置,通过雷达系统实现智能交通。

进一步地,棚廊上安设有风能收集系统,风能收集系统具体设置于棚廊外壁上,可阻挡侧风对混凝土墙的风力破坏,将风力转化为发电机运转的动力,用于收集风能减少风荷载。

进一步地,道路本体1上设有休息站和收费站,太阳能电池板9在挡雨棚4上间隔分布,电路系统将收集到的电能输送到沿途休息站、路灯、收费站等需用电的设施。

进一步地,各太阳能电池板9之间正极与负极相连,采用串联连接,高压输电;挡雨棚4的上部结构是采用模块化装配,根据道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定制不同长度、宽度的模板,然后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柔性衔接装配。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太阳能相结合的新型道路系统,与传统路面相比,在路面基层上加盖与太阳能电池板9相结合的挡雨棚4,同时在沿途休息站铺建充电桩,在保护路面基层材料免受雨雪的溶蚀的同时,将沿途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所收集的电能在为收费站、路灯、指示灯、隧道等设施提供电能的同时,为沿途休息站充电桩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挡雨棚4使用刚性材料作为基板,分别在道路两侧和中间车道分割处做三处支撑结构;挡雨棚4上部呈拱形,由长方形的太阳能电池板9和基板紧密相连构成挡雨棚4的上部结构。

进一步地,与传统道路相比较该道路系统的道路几乎不会受到雨水的破坏,设计时可以采用胶结碎石道路或薄层路面材料修建。

进一步地,由于电动车辆的充电耗时较长,所以在休息站修建采用快速充电系统和智能计费的充电桩。同时休息站备有完成充电的电池,可为有需要的车主提供快速更换电池服务。

进一步地,在挡雨棚4两侧修建混凝土墙2,使用钢索将挡雨棚4与混凝土墙2相固定连接。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混凝土墙2上加设风力发电设备。

进一步地,挡雨棚4的拱顶采用模块化制作,通过分块制作,相互拼接构成。

进一步地,太阳能电池板9与基板通过转动轴相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太阳能电池板9的绕轴转动。

进一步地,在挡雨棚4的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喷雾器6和照明灯,安装在挡雨棚4的下部的支撑结构靠内侧。

进一步地,在太阳能电池板9和基板组成的挡雨棚4上部结构和由支撑结构组成的下部结构相结合处铺设该道路系统的电路系统,线路将太阳能电池板9、风力发电设备作为电源,通过电路系统将清洁能源输送到照明灯、充电桩等用电设备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绿色智能道路系统,能够将道路沿途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沿途用电设施和新能源车辆,推进绿色清洁能源的使用;将太阳能电池板9和刚性材料组合成挡雨棚4,保护道路免受雨雪破坏,极大的延长了路面的服役寿命和降低路面性能要求;挡雨棚4具有灵活的结构,可以根据天气调整太阳能电池板9的角度,增加可见度,有利于改善道路行驶环境。

如图1所示,这种绿色智能道路系统包括道路本体1,在道路本体1中间设有隔离带7,所述隔离带7包括竖直设置的一排支撑杆,在道路两旁均设有一排支撑杆,每排支撑杆等距分布。

道路本体1可以是高速路,也可以是主干线,也可以是城市道路。由于道路本体1不会受到雨雪天气的破坏,所以其结构可较传统路面结构简单,道路完全由可重塑基面层构成,或者由可重塑基层与装配式面层组成。其优势在于路面服役寿命大大提高,且易于修复,同时在雨雪天气下依然能保证道路的通畅。

在道路本体1上架设挡雨棚4,有利于保护道路免受雨雪的破坏,提高道路的服役寿命。挡雨棚4由高强材料的刚性支架10和太阳能电池板9组成,支架和太阳能电池板9的组合方式见图2,二者之间由转动轴相连,这种结构可以通过调节太阳能电池板9的角度来改变棚的透光度和电池板的工作面积。

在挡雨棚4两侧设置了用来固定挡雨棚4的混凝土墙2,混凝土墙2通过高强材料拉索8与挡雨棚4的支撑杆相连,可以平衡风荷载提高挡雨棚4对恶劣天气的适应能力,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混凝土墙2来固定增设的风力发电设备。

如图1所示,挡雨棚4上部是分块组成的,长度与宽度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每块之间由螺栓固定连接。这种组成方式不仅便于施工,同时在出现损坏时易于更换。

充电桩在分布在道路沿途的休息站,充电桩采用快速充电系统和智能收费系统,同时在休息站准备有已完成充电的电池,可为车辆快速更换电池,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新能源车辆的续航能力。

挡雨棚4的上部使用透明高聚物材料封闭,增强道路系统的防雨能力和防止因雨水与太阳能电池板9和支架接触而导致的使用寿命降低,且每隔一段距离和道路出入口设有通风口,确保棚内空气质量和可见度。

如图1所示,该道路系统的照明设备5以挡雨棚4的支撑杆为灯杆,采用使用寿命长且节能的灯具作为灯头,如LED灯具,满足夜间行驶的照明需求。

如图1所示,在挡雨棚4内安装有喷雾器6,将喷雾器6安装在支撑柱3上端,当道路上扬尘过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喷雾器6发射雾状水滴,吸附浮尘,降到路面,改善道路行驶条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棚廊式生态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属于道路建设领域,包括完全由可重塑基面层构成或由可重塑基层与装配式面层组成的道路本体1,公路沿线修筑有能排泄雨水和冰雪融水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包含雨水收集系统能用于防火和降尘;包括覆盖道路桥梁的全天候廊棚,这种廊棚安装在刚性支架10之上,刚性支架10形成高强骨架,间隔分布在挡雨棚4上的太阳能电池板9能收集太阳能,风能收集系统收集风能为车辆交通和城市提供能源,风能收集系统和高强材料拉索8能平衡廊棚的风荷载;包括建于挡雨棚4两侧的混凝土墙2,通过高强材料拉索8与挡雨棚4固定连接;生态智能道路系统还包括喷雾器6降尘系统、照明系统5、GPS雷达系统和无限信息系统等附属系统。本发明中道路全天候无雨雪危害,使用寿命较常规路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效改善驾驶环境,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系统和车辆供电优化能源结构,循环用水环节水资源紧张现状等多方面提高道路总体质量,为未来道路和城市发展描绘了一种新的图景。

以上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