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地城市非机动车道设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60910发布日期:2019-03-20 00:42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寒地城市非机动车道设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专利涉及城市道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寒地城市的非机动车道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小汽车尾气污染对环境影响日益加剧。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作为较环保、占用资源较少的交通工具,不仅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发展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交通系统,是目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简便的途径。寒地城市由于冬季气候寒冷、降雪量大,春夏秋季气候宜人,非机动车出行量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较大的波动,因此在设置非机动车道时,需要充分考虑寒地气候特点,提高设计的实用性。

目前,寒地城市在非机动车道的设置上,常常采用人非共板式,即非机动车道与步行道合并设置的方式(见图1)。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将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进行分离,提高非机动车出行的安全性,但却加大了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相互干扰,且对于空间有限、难以拓宽的步行道,无法采用该方法。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共板设置也是一种常见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法,通过占用机动车道,在道路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的非机动车道,且为了减少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产生交通冲突,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间会加装如隔离墩或护栏等隔离设施。但对于寒地城市,由于冬季非机动车出行量较其他季节显著减少,冬季非机动车道利用率偏低,使得本就有限的道路资源产生了浪费。而且冬季在除雪的过程中,虽然机械除雪设备能够迅速的刮除路面积雪,但仍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放置清扫出来的雪堆,这些雪堆往往挤占在机动车道上,且没有固定地点堆放,机动车行驶至雪堆处需要减速换道,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极易造成交通拥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寒地城市非机动车道冬季利用率低的问题,并为雪堆提供适当的堆放空间,本发明针对寒地城市,提供一种随季节变化的非机动车道设置方法,以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提高道路设计的实用性,并充分展现寒地城市的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特色。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对于寒地城市,春夏秋季非机动车道采用与机动车道共板的形式进行设置,并加装可移动的硬质隔离设施;冬季限制非机动车出行,并回收隔离设施,将非机动车道作为临时的堆雪空间,每隔200-500米设立一处堆雪点。考虑到频繁的降雪可能造成雪堆清除作业的不及时,为了能及时的清除积雪,在非机动车道的各处堆雪地点埋设1-2米长的电热融雪设备,同时,为了提高排水效果,非机动车道横坡采用2%。此外,为了防止车胎过细陷入排水沟盖板的开口中,将排水沟盖板垂直步行道进行设置。

所述非机动车道与步行道之间采用高差隔离的形式;

所述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共板设置,为单向车道,分布在机动车道两侧;

所述非机动车道在春夏秋季,与机动车道之间加装硬质隔离设施进行隔离,且隔离设施为可移动式的;

所述非机动车道在冬季作为机动车道及步行道的堆雪空间使用;

所述非机动车道隔离设施在冬季进行回收;

所述非机动车道每隔200-500米设立一处堆雪地点,并在该地点加设1-2米长的电热融雪设施;

所述非机动车道横坡为2%;

所述非机动车道上的排水沟盖板的开口与步行道方向垂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为寒地城市居民在春夏秋季提供相对独立与安全的骑行空间,满足居民采用非机动车日常出行需求,使道路功能充分发挥,从而促进能源节约和减轻环境污染;冬季限制居民采用非机动车出行,以避免冰雪路面引发交通事故,同时,富裕出来的非机动车道可为步行道和机动车道提供一定的堆雪空间,减少冰雪对行人和机动车出行的干扰,且通过固定堆雪地点,减少机动车遇雪堆突然换道的可能,降低换道次数,从而提高交通安全性。此外,在固定堆雪地点下埋设电热融雪设备,不但可以及时地清理雪堆,且与全路铺设电热融雪设备相比还能节约较大成本。非机动车道上排水沟盖板开口与步行道垂直设置可以防止非机动车车胎因过窄而陷入沟中,减少对非机动车通行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非机动车道与步行道合并设置的示意图;

图2为春夏秋季本发明示意图;

图3为冬季本发明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非机动车道排水沟盖板与电热融雪设备的示意图。

图中1.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道;2.机动车道;3.步行道;4.非机动车道;5.可移动的硬质隔离设施;6.堆雪空间;7.电热融雪设备;8.排水沟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2为春夏秋季寒地城市非机动车道的设置形式,所述非机动车道4与机动车道2间设置有可移动的硬质隔离设施5,所述非机动车道4横坡度为2%,所述非机动车道4两侧为步行道3,所述步行道3与非机动车道4之间为高差隔离。

图3为冬季寒地城市非机动车道的设置形式,非机动车道4与机动车道2间的隔离设施5被收回,所述非机动车道4做为堆雪空间6使用,机动车道2与步行道3上的积雪均可堆积于非机动车道4上。

图4为本发明非机动车道上电热融雪设备7与排水沟盖板8设置形式,在非机动车道4上每隔200-500米设置一处固定的堆雪地点,在该点处埋设1-2米长的电热融雪设备7,非堆雪地点无需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道4上的排水沟盖板8开口与步行道3垂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地城市非机动车道设置方法,旨在解决寒地城市由于季节变化,非机动车道在冬季利用率低,导致道路资源浪费的问题,并为冬季提供一定的堆雪空间。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设置方法为:春夏秋季非机动车道采用与机动车道共板形式进行设置,加装可移动硬质隔离设施,非机动车道与步行道间采用高差隔离,为骑行者提供独立、安全的骑行空间。冬季限制非机动车出行回收隔离设施,将非机动车道作为堆雪空间;在非机动车道上每隔200‑500米设定一处堆雪点,在该点埋设1‑2米长电热融雪设备,以及时融化并清除雪堆;非机动车道横坡度设置为2%,以提高排水能力;非机动车道上排水沟盖板开口与步行道垂直设置,以防止车胎陷入开口。

技术研发人员:裴玉龙;蔡小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0.11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