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式公交站台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3551发布日期:2019-01-18 23:07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下沉式公交站台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公交汽车站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交站台是专门为市民出行候车的公共建筑设施,它提供了人们候车场所,为市民候车提供临时的挡雨遮阳。目前,常见的公交车站台有港湾式、直线式等类型,但传统类型往往占用较多的道路空间,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对车辆及行人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虽然在城市道路中通过公交车辆专用车道的方式,对公交车辆的通行给与保护,但在拥堵时非公交车占用公交车辆专用车道并且影响行人上下公交车的情况仍屡见不鲜。尤其是当行人需要穿过非公交车才能够上下公交车辆同样造成了安全隐患,对搭乘公交车辆的行人保护仍不力。

综合以上说明,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下沉式公交站台组件,以解决如何分隔道路的有限空间与车辆和行人的分流,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的问题,并能够增强车辆及行人的安全和保护效果。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下沉式公交站台组件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沉式公交站台组件,包括道路段及位于道路段侧方的公交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段包括一般道路段及与公交站台相邻接的公交道路段;所述一般道路段与公交站台分别位于公交道路段的两侧;所述公交道路段包括位于中部的升降段、位于升降段两端的标准路面段及铰接于标准路面段上的导引段;

所述导引段位于标准路面段与升降段之间,且导引段的一端铰接于标准路面段的内端,导引段的另一端自由搭接在升降段上表面;

所述升降段底部安装有若干升降式柱子;当升降式柱子上升后,升降段的高度与公交站台底部高度大致等高,当升降式柱子下降后,升降段的高度低于一般道路段及公交站台底部,搭接于升降段两端的导引段形成导引斜面。

有益效果:该下沉式公交站台组件同样能够通过降低公交道路段对距离公交站台附近的进行车辆分流,公交车未到站时,升降段降低,将机动车辆与人行道路形成高度差,互相不干涉以形成机动车和行人的分流,对行人尤其是在公交站台等车的行人形成保护。只有当公交车到站时,将升降段升高至与站台底部等高,此时等车的行人可以自由上下公交车。该公交道路段能够将非公交车与公交车分流,同时乘客也不会受到非公交车的影响,能够有序上下公交车,提高道路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并避免公交车辆拥堵。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式柱子通过升降装置来进行升降,升降装置选用液压式升降装置或机械式升降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公交站台的两端向外延伸有人行道路,该人行道路与公交站台同样位于公交道路段一侧,且人行道路与公交道路段之间设有防护墙。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段、导引段及标准路面段采用金属板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段、导引段及标准路面段采用厚度≥10mm的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导引段与标准路面段铰接的一端设有交错排列的第一圆弧凸面及第一圆弧凹面,第一圆弧凸面内侧设有横向贯穿导引段的第一铰接孔;所述标准路面段与导引段铰接的一端设有交错排列的第二圆弧凸面及第二圆弧凹面,第二圆弧凸面内侧设有横向贯穿标准路面段的第二铰接孔;导引段与标准路面段铰接时,第一圆弧凸面与第二圆弧凹面一一对应配合,第一圆弧凹面与第二圆弧凸面一一对应配合;并通过转轴穿过第一铰接孔及第二铰接孔形成铰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下沉式公交站台的立体图,并展示了升降段上升后的状态。

图2是本发明下沉式公交站台的立体图,并展示了升降段下沉后的状态。

图3为本发明中公交道路段的连接结构图,并展示了升降段上升后的状态。

图4为本发明中公交道路段的连接结构图,并展示了升降段下沉后的状态。

图5为本发明中升降式柱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导引段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中标准路面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该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下沉式公交站台组件,包括道路段及位于道路段侧方的公交站台4。所述道路段包括一般道路段1及与公交站台4相邻接的公交道路段3。所述一般道路段1与公交站台4分别位于公交道路段3的两侧。所述公交道路段3包括位于中部的升降段32、位于升降段32两端的标准路面段33及铰接于标准路面段33上的导引段31。所述导引段31位于标准路面段33与升降段32之间,且导引段31的一端铰接于标准路面段33的内端,导引段31的另一端自由搭接在升降段32上表面。所述公交站台4的两端向外延伸有人行道路41,该人行道路41与公交站台4同样位于公交道路段3一侧,且人行道路41与公交道路段3之间设有防护墙5。

请再结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升降段32底部安装有若干升降式柱子6。当升降式柱子6上升后,升降段32的高度与公交站台4底部高度大致等高,当升降式柱子6下降后,升降段32的高度低于一般道路段1及公交站台4底部,搭接于升降段32两端的导引段31形成导引斜面。

结合图5所示,所述升降式柱子6通过升降装置7来进行升降,升降装置7选用液压式升降装置或机械式升降装置。

为了使所述升降段32、导引段31及标准路面段33能够在升降变形的情况提供支撑强度,故均采用金属板材质,如采用厚度≥10mm的钢板。

而请结合图6、图7所示,所述导引段31与标准路面段33铰接的结构为,导引段31与标准路面段33铰接的一端设有交错排列的第一圆弧凸面311及第一圆弧凹面312,第一圆弧凸面311内侧设有横向贯穿导引段31的第一铰接孔313。所述标准路面段33与导引段31铰接的一端设有交错排列的第二圆弧凸面331及第二圆弧凹面332,第二圆弧凸面331内侧设有横向贯穿标准路面段33的第二铰接孔333。导引段31与标准路面段33铰接时,第一圆弧凸面311与第二圆弧凹面332一一对应配合,第一圆弧凹面311与第二圆弧凸面332一一对应配合。这种互相通过“凸面”、“凹面”的配合关系使导引段31与标准路面段33的铰接端互相形成承载关系,有利于提高铰接处的强度。然后通过转轴34穿过第一铰接孔及第二铰接孔形成铰接。

该下沉式公交站台组件同样能够通过降低公交道路段对距离公交站台附近的进行车辆分流,公交车未到站时,升降段降低,将机动车辆与人行道路形成高度差,互相不干涉以形成机动车和行人的分流,对行人尤其是在公交站台等车的行人形成保护。只有当公交车到站时,将升降段升高至与站台底部等高,此时等车的行人可以自由上下公交车。该公交道路段能够将非公交车与公交车分流,同时乘客也不会受到非公交车的影响,能够有序上下公交车,提高道路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并避免公交车辆拥堵。

另外,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沉式公交站台组件,包括道路段及位于道路段侧方的公交站台,所述道路段包括一般道路段及与公交站台相邻接的公交道路段;公交道路段包括位于中部的升降段、位于升降段两端的标准路面段及铰接于标准路面段上的导引段;升降段降低对距离公交站台附近的进行车辆分流,将机动车辆与人行道路形成高度差,互相不干涉以形成机动车和行人的分流,对行人尤其是在公交站台等车的行人形成保护。只有当公交车到站时,将升降段升高至与站台底部等高,此时等车的行人可以自由上下公交车,提高道路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并避免公交车辆拥堵。

技术研发人员:刘路;姚冠新;郭楷;卞张蕾;黄青霞;陈彤;喻凯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0.11
技术公布日:2019.0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