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小区车辆通行门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5533发布日期:2019-01-05 09:3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小区车辆通行门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门禁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化小区车辆通行门禁。



背景技术:

门禁就包括了车辆门禁,在车场管理应用中,车辆门禁是车辆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出入口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它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适用各种机要部门,如银行、宾馆、机房、军械库、机要室、办公间、智能化小区、工厂等。

其中在小区的门禁中经常会使用到道闸,通过道闸来对车辆的出入进行限制,同时也为了便于对外来车辆的停车收费。

目前,公告号为cn206941455u,公告日为2018年1月30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小区入口监控门,包括墙体、车辆安防道闸和人员出入门禁,车辆安防道闸包含安防道闸箱、上拦车杆和下拦车杆,安防道闸箱的上端安装有车辆信息显示屏,车辆信息显示屏的上端安装有语音提示器,语音提示器的右端安装有无线传输器,人员出入门禁包括出入门禁箱体,出入门禁箱体的上端安装有人员识别装置,人员识别装置的左上角安装有门禁卡识别仪,门禁卡识别仪的下方安装有语音交互器,门禁卡识别仪的右侧安装有触摸屏,触摸屏的右上角安装有指纹识别模块。

该种智能小区入口监控门当车辆需要进入时,利用高扭矩电机带动上车栏杆上升,随后上车栏杆再带动平行广告栏板和下车栏杆上升,最终即可供车辆通过;其中当安防道闸箱发生损坏且车辆位于上拦车杆下方时,上拦车杆可能在车辆没有完全通过时就开始下落,随后上车栏杆就会碰撞到车身,最终就有可能对车身表面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小区车辆通行门禁,能够减小栏杆抵触在车身上后对车身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化小区车辆通行门禁,包括安防道闸箱、设置在安防道闸箱上的拦车杆,所述拦车杆包括一端连接在安防道闸箱上的横杆、多根上端设置在横杆上且沿横杆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栏杆,所述栏杆上开设有延伸方向与栏杆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条形孔,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穿过条形孔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横杆的一端上设置有外径大于条形孔宽度的限位块,所述横杆远离安防道闸箱的一端设置有下端抵触在地面上且长度大于车身高度的支撑杆,所述栏杆包括开设有条形孔的且上端连接在横杆上的第一杆体、一端固定在第一杆体远离横杆一端上的连接弹簧、一端固定在连接弹簧远离第一杆体一端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远离连接弹簧的一端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第二杆体的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个沿着凹槽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且一侧凸出于凹槽的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安防道闸箱内发生损坏后拦车杆自动下落时,利用栏杆上开设的条形孔,且横杆上的限位杆穿过条形孔,同时利用支撑杆的下端抵触在地面上,当第二杆体下端碰撞在车身上时,栏杆即可沿着条形孔发生移动,随后支撑杆抵触在地面上从而对拦车杆整体的重力进行支撑,车身上只承受来自栏杆本身的重力,相比于整个拦车杆的重力作用在车身上而言,即可实现减小栏杆抵触在车身上后对车身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同时当第二杆体下端抵触在车身上时,利用第二杆体上的橡胶垫抵触在车身上,由于橡胶垫本身比较柔软,从而当橡胶垫抵触在车身上后即可起到缓冲的作用,最终即可进一步减小栏杆抵触在车身上后对车身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其中当安防道闸箱无法及时修复且拦车杆不能移动时,而车主往往需要继续使用车子,此时利用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随着车子的移动,第二杆体即可利用连接弹簧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拦车杆上可以空出供车身穿过的空间;同时利用第二杆体上的滚轮,当第二杆体与车身外壁发生相对移动时,第二杆体与车身之间即可发生滚动摩擦,相比于第二杆体与车身发生滑动摩擦而言,滚动摩擦的摩擦力较小,最终即可进一步减小栏杆抵触在车身上后对车身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轮的周侧外壁上涂覆有特氟龙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特氟龙层本身具有较好的滑动性,当滚轮与车身之间发生摩擦时,即可进一步减小车身与第二杆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最终即可进一步减小栏杆抵触在车身上后对车身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远离横杆的一端上设置有螺纹端,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供螺纹端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栏杆发生损坏且需要更换时,利用限位块上的螺纹孔供限位杆上的螺纹端螺纹连接,操作人员拧下限位块后即可将限位块从限位杆上拆卸下来,随后即可顺利取下栏杆,最终即可实现比较方便的更换栏杆。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栏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防护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车身在通过拦车杆时,位于车身上方的栏杆抵触在车身上表面,而位于车身两侧栏杆的侧边可能会抵触在车身侧面外壁上,此时随着车身的移动,车身侧面的外壁就会与栏杆侧边发生摩擦;此时利用栏杆两侧设置的橡胶防护条,由于橡胶防滑条比较柔软,当车身与栏杆侧边抵触后,橡胶防护条即可抵触在车身上,从而通过橡胶防护条即可对车身进行保护,减小车身的侧面外壁被栏杆磨损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弹簧的周侧包裹有海绵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车身在通过拦车杆时,由于第二杆体通过连接弹簧而发生转动,但是当车身比较高时,车身的可能会与连接弹簧发生抵触,随后就会发生车身与连接弹簧之间发生摩擦,此时利用连接弹簧周侧包裹的海绵套,当车身抵触在海绵套上时,由于海绵套本身比较柔软,故可以减小车身被连接弹簧磨损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横杆上设置有一端铰接在容纳槽内的警示牌,所述横杆上设置有当警示牌从容纳槽内转动出来后对警示牌进行限位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小区内没有停车位时,利用容纳槽内的警示牌,操作人员将警示牌朝向远离容纳槽的一侧转动,从而将警示牌从容纳槽内转动出来,随后再利用限位件对警示牌进行限位,最终警示牌即可竖立在横杆上,从而对过往的车辆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醒车主小区内已无车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开设在容纳槽内壁上的安装槽、一端固定在安装槽的底壁上的安装弹簧、固定在安装弹簧远离安装槽底壁的一端且一侧凸出于安装槽的限位球、开设在警示牌上且供限位球嵌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警示牌在朝向远离容纳槽一侧转动时,警示牌首先会抵触在限位球上,随后限位球即可被推入到安装槽内,且安装弹簧发生形变,而随着警示牌的继续转动当限位槽移动至安装槽的位置处时,限位槽即可给予安装弹簧发生弹性恢复的空间,安装弹簧即可推动限位球嵌入在限位槽内,从而通过限位球对警示牌进行限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上设置有夜光贴纸。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横杆上的夜光贴纸在夜间发出的光亮,从而对没有车灯的自行车进行提醒,避免自行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与横杆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远离安防道闸箱的一端上设置有一端铰接在横杆上的转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而当自行车需要通过拦车杆时,利用横杆远离安防道闸箱的一端上的转动杆,车主将转动杆朝向横杆一侧转动后,即可空出供自行车通过的空间,最终自行车即可比较方便的通过拦车杆。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安防道闸箱内发生损坏后拦车杆自动下落时,利用栏杆上开设的条形孔,且横杆上的限位杆穿过条形孔,同时利用支撑杆的下端抵触在地面上,当第二杆体下端碰撞在车身上时,栏杆即可沿着条形孔发生移动,随后支撑杆抵触在地面上从而对拦车杆整体的重力进行支撑,车身上只承受来自栏杆本身的重力,相比于整个拦车杆的重力作用在车身上而言,即可实现减小栏杆抵触在车身上后对车身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同时当第二杆体下端抵触在车身上时,利用第二杆体上的橡胶垫抵触在车身上,由于橡胶垫本身比较柔软,从而当橡胶垫抵触在车身上后即可起到缓冲的作用,最终即可进一步减小栏杆抵触在车身上后对车身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其中当安防道闸箱无法及时修复且拦车杆不能移动时,而车主往往需要继续使用车子,此时利用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随着车子的移动,第二杆体即可利用连接弹簧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拦车杆上可以空出供车身穿过的空间;同时利用第二杆体上的滚轮,当第二杆体与车身外壁发生相对移动时,第二杆体与车身之间即可发生滚动摩擦,相比于第二杆体与车身发生滑动摩擦而言,滚动摩擦的摩擦力较小,最终即可进一步减小栏杆抵触在车身上后对车身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横杆、警示牌和限位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限位杆和限位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连接弹簧、海绵套、第二杆体、滚轮之间的连接关系剖视图。

附图标记:1、安防道闸箱;2、拦车杆;21、横杆;211、限位杆;2111、螺纹端;22、栏杆;221、第一杆体;2211、条形孔;222、连接弹簧;2221、海绵套;223、第二杆体;2231、橡胶垫;2232、凹槽;2233、滚轮;3、限位块;31、螺纹孔;4、支撑杆;5、特氟龙层;6、橡胶防护条;7、容纳槽;71、警示牌;8、限位件;81、安装槽;82、安装弹簧;83、限位球;84、限位槽;9、夜光贴纸;10、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智能化小区车辆通行门禁,参照图1,该种智能化小区车辆通行门禁包括安防道闸箱1和拦车杆2、其中拦车杆2包括横杆21和栏杆22,横杆21的一端位于安防道闸箱1内,且通过安防道闸箱1内的高扭矩电机带动横杆21转动;同时栏杆22设置有多根,且多根栏杆22沿着横杆21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参照图1,其中横杆21上粘贴有夜光贴纸9,通过在夜间发出的亮光,从而提醒自行车的车主;同时横杆21远离安防道闸箱1的一端上还设置有转动杆10,且转动杆10的一端铰接在横杆21上;其中横杆21上开设有容纳槽7,且横杆21上还设置有一端铰接在容纳槽7内的警示牌71。

参照图1、图2,横杆21上设置有当警示牌71从容纳槽7内转动出来后对警示牌71进行限位的限位件8,该种限位件8包括安装槽81、安装弹簧82、限位球83和限位槽84,其中安装槽81开设在容纳槽7的内壁上,而安装弹簧82的一端焊接在安装槽81的底壁上且另一端焊接在限位球83上,同时限位球83的一侧凸出于安装槽81,其中限位槽84开设在警示牌71外壁上且供限位球83嵌入;同时横杆21远离安防道闸箱1的一端焊接有下端抵触在地面上且长度大于车身高度的支撑杆4。

参照图3、图4,栏杆22包括第一杆体221、连接弹簧222和第二杆体223,其中第一杆体221的上端连接在横杆21上,且第一杆体221上开设有延伸方向与栏杆22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条形孔2211;同时横杆21上焊接有穿过条形孔2211的限位杆211,且限位杆211远离横杆21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块3,其中限位块3的外径大于条形孔2211的宽度,且限位块3上开设有螺纹孔31,同时限位杆211上一体设置有螺纹连接在螺纹孔31内的螺纹端2111。

参照图1、图3、图5,连接弹簧222的一端焊接在第一杆体221远离横杆21的一端上,而连接弹簧222远离第一杆体221的一端则是焊接在第二杆体223的一端上;其中第二杆体223远离连接弹簧222的一端上粘结有橡胶垫2231,同时第二杆体223的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凹槽2232,且凹槽223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杆体223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凹槽2232内通过轴和轴承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2233,且多个滚轮2233沿着凹槽2232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参照图3、图5,滚轮2233的周侧外壁上还涂覆有特氟龙层5,其中特氟龙材料是一种使用了氟取代聚乙烯中所有氢原子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同时特氟龙材料具有较好的滑动性,其聚四氟乙烯涂膜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其中栏杆22上的第一杆体221和第二杆体223两侧均粘结有橡胶防护条6,同时连接弹簧222的周侧包裹有海绵套2221。

原理:当安防道闸箱1内发生损坏后拦车杆2自动下落时,利用栏杆22上开设的条形孔2211,且横杆21上的限位杆211穿过条形孔2211,同时利用支撑杆4的下端抵触在地面上,当第二杆体223下端碰撞在车身上时,栏杆22即可沿着条形孔2211发生移动,随后支撑杆4抵触在地面上从而对拦车杆2整体的重力进行支撑,车身上只承受来自栏杆22本身的重力,相比于整个拦车杆2的重力作用在车身上而言,即可实现减小栏杆22抵触在车身上后对车身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同时当第二杆体223下端抵触在车身上时,利用第二杆体223上的橡胶垫2231抵触在车身上,由于橡胶垫2231本身比较柔软,从而当橡胶垫2231抵触在车身上后即可起到缓冲的作用,最终即可进一步减小栏杆22抵触在车身上后对车身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其中当安防道闸箱1无法及时修复且拦车杆2不能移动时,而车主往往需要继续使用车子,此时利用连接弹簧22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杆体221和第二杆体223,随着车子的移动,第二杆体223即可利用连接弹簧222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拦车杆2上可以空出供车身穿过的空间;同时利用第二杆体223上的滚轮2233,当第二杆体223与车身外壁发生相对移动时,第二杆体223与车身之间即可发生滚动摩擦,相比于第二杆体223与车身发生滑动摩擦而言,滚动摩擦的摩擦力较小,最终即可进一步减小栏杆22抵触在车身上后对车身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