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性强的桥梁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2470发布日期:2018-08-31 20:3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性强的桥梁支座。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同步的增长,现有许多的城市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大力建设立交桥和跨海大桥用以缓解拥堵的交通。

在桥梁的建设中,需要在桥梁本体和桥梁支座之间设置缓冲抗震装置,以减轻桥梁上车辆行走时产生的震动,对桥梁的整体提供保护。

但是,由于现有的桥梁支座搭配的抗震装置,抗震效果较差,从而导致需要频繁的更换抗震装置保持桥梁支座的抗震性,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性强的桥梁支座,达到提高桥梁支座的抗震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震性强的桥梁支座,包括支座,支座上开设有若干个支持放置槽,放置槽中设有抗震装置,支座上方设有桥体,桥体与抗震装置螺纹链接,所述抗震装置包括抗震体,抗震体中设有抗震柱,抗震柱的周向外侧设有若干个抗震层,抗震层覆盖抗震柱外侧表面;抗震层包括抗震杆和抗震板,抗震杆抵接在抗震板上,抗震杆的轴线与抗震柱的轴线平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抗震体接受到桥面上的震动后,抗震体中的抗震柱和各层抗震层同时进行对这部分震动进行吸收,吸收时,抗震柱同时抗震杆被压缩,由于抗震杆的数目较多,所以能够吸收较多的震动,为抗震柱分担了工作负担,提高了抗震柱的工作稳定性,同时,抗震柱同样被压缩后,各层抗震层之间距离被缩减,进一步增大对于震动的吸收,从而提高了抗震体对与震动的吸收功能力,达到提高桥梁支座的抗震性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抗震体上端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固定孔中设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贯穿固定孔后与支座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减少抗震体在支座上产生的位移,从而提高了抗震体工作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抗震体下端开设有若干个加固孔,加固孔中设有加固螺栓,加固螺栓贯穿加固孔后螺纹连接到桥体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固螺栓和加固孔的配合,加强了桥体和抗震体之间接触的牢固程度,从而使抗震体能够准确的为桥梁支座提供抗震效果,提高了抗震体工作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抗震柱包括抗震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抗震弹簧具有较高的伸缩性和弹性,能够及时的吸收震动,提高了抗震体的反应时间,同时,弹簧具有较为广泛的取材范围,减少了抗震体的造价,提高了抗震体的性价比。

较佳的,所述抗震弹簧包括高碳钢材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高碳钢具有较好的弹性,使抗震柱具有较大的压空间,从而提高了抗震体的抗震效果。

较佳的,所述抗震体侧壁分为抗震下壁和抗震上壁,抗震上壁和抗震下壁之间滑动链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动链接的抗震体侧壁在抗震柱吸收震动时,抗震体的侧壁跟随着抗震柱一同压缩,减少抗震体出现破损的情况,延长了抗震体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抗震上壁固接有上挡板,抗震下壁上固接有下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抵接,保持抗震上壁罩设在抗震下壁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抗震体从放置槽中取下时,互相抵接的挡板减少抗震体在抗震柱的弹性作用下发生弹飞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了抗震上壁弹飞后出现伤人的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抗震体的安全性。

较佳的,所述抗震体内部设有抗震罩,抗震罩将抗震柱和抗震层罩设在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抗震罩将抗震柱和抗震层包裹,减少抗震柱被雨水淋湿后被腐蚀的情况发生,从而延长了抗震柱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抗震罩侧壁上设有抗震弯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抗震弯折的设置使抗震罩也具有了吸收震动的能力,分担了抗震柱和抗震层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抗震体的抗震工作效果。

较佳的,所述抗震罩包括橡胶材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闭水性和弹性,提高了抗震罩使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抗震柱和抗震层的配合使用达到提高桥梁支座的抗震性的效果;

2、上挡板和下挡板的抵接使抗震体具有安全保障;

3、密封罩和高碳钢材质的抗震弹簧是抗震体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抗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抗震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抗震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抗震性强的桥梁支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座;11、放置槽;2、抗震装置;21、抗震体;211、抗震上壁;212、抗震下壁;2111、上挡板;2121、下挡板;22、抗震柱;23、抗震层;231、抗震杆;232、抗震板;24、固定孔;241、固定螺栓;25、加固孔;251、加固螺栓;26、抗震罩;261、抗震弯折;3、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抗震性强的桥梁支座,如图1所示,包括支座1(结合图4),支座1上方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11,放置槽11中设有圆盘状的抗震体21,抗震体21的截面为工字形状,抗震体21底面上开设有贯穿的圆形的加固孔25,加固孔25中设有加固螺栓251,加固螺栓251贯穿加固孔25后与支座1螺纹连接,抗震体21的顶面抵接有桥体3,抗震体21的顶面上开设有固定孔24,固定孔24中设有固定螺栓241,固定螺栓241贯穿固定孔24后与桥体3(结合图4)螺纹链接。

结合图2,抗震体21的侧面从中心处分为抗震上壁211和抗震下壁212,抗震上壁211底端固接有圆环状的上挡板2111;抗震下壁212的顶端固结有圆环状的下挡板2121,抗震上壁211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在抗震上壁211与抗震下壁212距离最远时,抗震上挡板2111的顶面与下挡板2121的底面相抵接,限制抗震上壁211继续远离抗震下壁212。

结合图3,抗震体21内部抵接有圆柱状的橡胶材质的抗震罩26,抗震罩26的侧面上设有连续不断的波浪状的抗震弯折261;抗震罩26罩设有抗震柱22,抗震柱22包括高碳钢材质的抗震弹簧,抗震柱22的圆周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圆环状的不锈钢材质的抗震板232,抗震板232垂直排布,抗震板232之间设有若干个抗震杆231,抗震杆231包括高碳钢材质的抗震杆231,抗震杆231的两端固接在靠近两端的抗震板232上,抗震杆231和抗震板232形成抗震层23。

其中,当桥体3上的震动传来时,与桥体3抵接的若干个抗震体21开始进行抗震作业,抗震体21中的抗震罩26被压缩,缩短抗震罩26的高度,对桥体3提供缓冲,将震动进行初步的吸收;抗震罩26内部的抗震柱22和抗震层23对剩余的震动进行吸收,抗震柱22的高度和抗震层23整体高度同时被压缩,进一步对桥体3提供缓冲,对桥体3传来的震动进行进一步的吸收;抗震层23中的抗震杆231在抗震层23整体被压缩时,同时,进行高度的缩减,分担抗震柱22承受的抗震压力,由于,抗震杆231的数量较多,在被压缩的同时,对抗震板232提供多个支撑力的施力点,用于抵消桥体3上传来的压力和震动,更进一步的抵抗桥体3的震动,提高支座1的抗震性。综上,通过上述步骤,达到提高桥梁支座的抗震性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