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6129发布日期:2018-09-21 23:1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沙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



背景技术:

我国的沙漠学科的研究是从风沙防治工程开始的,也是当时社会发展需求,以包兰铁路兰州-银川段6次穿越腾格里沙漠段的防沙工程为起点开始,之前又开展一系列的铁路公路重大防沙工程,如兰新、集二、干武等十余条沙漠铁路干线,其中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提出了“五带一体”的铁路防沙体系建设和研究成果。兰新线大草滩~军垦段长达50km的沙害严重路段,通过引水灌溉,建立了“四带一体”(包括前沿阻沙带、灌草带、空留带、乔灌木混交带)的铁路综合防护体系,确保了铁路的畅通。在以上铁路修建过程中,我国人民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沙漠地区筑路理论和铁路沙害防治科学。

但沙害防治是一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在发展,更好更优更经济更合理的防沙技术是人们一直在追随和研究的目标。早期的防沙技术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科技发展水平决定。

实用新型人发现,目前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1)早期防沙技术中受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科技发展水平限制,防沙新材料比较少,所以大多考虑最原始又最普遍的草方格;(2)当时草方格的原料麦草秸秆、稻草秸秆较普遍,成本较低,但现在随着造纸业发展,麦草秸秆、稻草秸秆等原料成本上涨;(3)当时采用草方格另一个原因是草方格需要大量人力,而当时人力成本较低,而现在人力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解决现有技术中流沙地区风沙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包括:

阻沙栅栏组,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在公路的两侧;阻沙栅栏组包括第一阻沙栅栏组和第二阻沙栅栏组;第一阻沙栅栏组位于公路两侧沙丘的坡脚处;第二阻沙栅栏组位于公路两侧沙丘的坡顶处;

第一阻沙栅栏组和第二阻沙栅栏组均包括第一排栅栏和第二排栅栏,第一排栅栏和第二排栅栏平行设置,且第一排栅栏和第二排栅栏间隔6-10m;

固沙网格组;设置在公路的两侧,固沙网格组从沙丘的迎风侧坡脚铺设至沙丘的坡顶;以及

草方格组;设置在公路的两侧;草方格组从沙丘的背风侧坡顶铺设至沙丘的脚铺;固沙网格组、草方格组的高度均小于阻沙栅栏组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在公路的两侧,距离公路100-300m范围内为保护区域,阻沙栅栏组、固沙网格组以及草方格组均设置在保护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在保护区域内,距离公路最远的阻沙栅栏组为第一道阻沙栅栏组,距离公路最远的沙丘为第一沙丘;

第一道阻沙栅栏组设置在第一沙丘的迎风侧,且距离第一沙丘的坡脚20-30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在保护区域内,距离公路最近的沙丘为最后一个沙丘;

草方格组从最后一个沙丘的背风侧铺设至距离公路的路基5-8米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公路的路基至最后一个沙丘之间设置有空白带,空白带的宽度5-8米,空白带上铺设砾石,厚度为10-25cm,砾石粒径在5-25c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第一排栅栏和第二排栅栏均包括立柱和防沙网,防沙网的材质选择高密度聚乙烯;第一排栅栏和第二排栅栏的高度均1.6-2.5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每一组固沙网格组均包括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的高度均为20-50c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每一个草方格组均包括多个草方格,草方格由麦草秸秆或者稻草秸秆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的材质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或者聚乙烯。

一种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包括:

多组阻沙栅栏组,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在公路的两侧,且位于公路两侧沙丘的坡脚和坡顶处;每一组阻沙栅栏组均包括第一排栅栏和第二排栅栏,第一排栅栏和第二排栅栏平行设置,且第一排栅栏和第二排栅栏间隔6-10m;

固沙网格组;设置在公路的两侧,固沙网格组从沙丘的迎风侧坡脚铺设至沙丘的坡顶;

草方格组;设置在公路的两侧;草方格组从沙丘的背风侧坡顶铺设至沙丘的脚铺;固沙网格组、草方格组的高度均小于阻沙栅栏组的高度;以及

沙生植物;沙生植物种植在靠近阻沙栅栏组附近堆积的沙土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包括:阻沙栅栏组、固沙网格组以及草方格组。其中,阻沙栅栏组,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在公路的两侧;阻沙栅栏组包括第一阻沙栅栏组和第二阻沙栅栏组;第一阻沙栅栏组位于公路两侧沙丘的坡脚处;第二阻沙栅栏组位于公路两侧沙丘的坡顶处。第一阻沙栅栏组和第二阻沙栅栏组均包括第一排栅栏和第二排栅栏,第一排栅栏和第二排栅栏平行设置,且第一排栅栏和第二排栅栏间隔6-10m;固沙网格组设置在公路的两侧,固沙网格组从沙丘的迎风侧坡脚铺设至沙丘的坡顶。草方格组设置在公路的两侧;草方格组从沙丘的背风侧坡顶铺设至沙丘的脚铺;固沙网格组、草方格组的高度均小于阻沙栅栏组的高度。通过设置较高的阻沙栅栏组能够阻拦沙物质进入体系内,固沙网格组和草方格组设置在沙丘上,能够有效地固定沙丘的沙物质,进而能够有效地防护体系内的公路以及路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包括上述的多组阻沙栅栏、固沙网格组、草方格组以及沙生植物。沙生植物种植在靠近阻沙栅组栏附近堆积的沙土中以及沙丘上。植物与防沙措施形成一个良性可持续防沙体系,综合风沙防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的阻沙栅栏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的阻沙栅栏组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的固沙网格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的固沙网格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的植物的种植布置示意图。

图标:100-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101-第一排栅栏;102-第二排栅栏;112-立柱;113-防沙网;114-第一阻沙栅栏组;115-第二阻沙栅栏组;110-阻沙栅栏组;111-第一道阻沙栅栏组;120-固沙网格组;130-草方格组;150-公路;160-第一沙丘;162-最后一个沙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100,其包括阻沙栅栏组110、固沙网格组120以及草方格组130。

进一步地,阻沙栅栏组110沿公路150延伸方向设置在公路150的两侧。

流沙地区,在公路150的两侧常常有很多沙丘。阻沙栅栏组110包括第一阻沙栅栏组114和第二阻沙栅栏组115。其中,第一阻沙栅栏组114位于公路150两侧沙丘的坡脚处;第二阻沙栅栏组115位于公路150两侧沙丘的坡顶处。

进一步地,阻沙栅栏组110是整个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100的最外围屏障。阻沙栅栏组110能够抑风阻沙,使进入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100的风能减小,同时阻拦沙物质,使沙物质堆积在阻沙栅栏组110附近,从而保护了固沙网格组120、草方格组130、公路150以及路基。

进一步地,第一阻沙栅栏组114和第二阻沙栅栏组115均包括第一排栅栏101和第二排栅栏102,第一排栅栏101和第二排栅栏102平行设置,且第一排栅栏101和第二排栅栏102间隔6-10m。

换句话说,上述的第一阻沙栅栏组114和第二阻沙栅栏组115均为双道式阻沙栅栏。

进一步地,第一排栅栏101和第二排栅栏102均包括立柱112和防沙网113,立柱选择角钢立柱112。防沙网113选择具有抗紫外线、抗大风、强力度的材质。可选地,防沙网113的材质选择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质。进一步地,第一排栅栏101和第二排栅栏102的高度均为1.6-2.5m。具体地,第一排栅栏101和第二排栅栏102安装后保留在在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均选择设置为1.6-3m。进一步可选地,前述第一排栅栏101和第二排栅栏102的高度选择设置为2m。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排栅栏101的高度可以选择设置为小于第二排栅栏102的高度。具体地,第一排栅栏101的高度小于第二排栅栏102的高度0.5-1.5m。

进一步地,防沙网113的网格空隙度设置为上疏下密的结构。换句话说,越靠近地面,防沙网113的空隙度越小。

进一步地,上述的角钢立柱112采用镀锌角钢,可以采用等边角钢,其尺寸为边长×边长×厚度=40mm×40mm×4mm,或者不等边角钢,其尺寸为边长×边长×厚度=63mm×40mm×4mm,然后使用防锈漆在角钢表层喷涂一层,防止生锈和风蚀。角钢立柱112底端切割成尖端,方便其进入戈壁地下。等边角钢在固定时保持其一直角面与阻沙栅栏组110延伸方向平行,非等边角钢在固定时保持其长直角面与阻沙栅栏组110延伸方向平行,这样方便防沙网113的安装,并且利于保护防沙网113,免受角钢棱边割破。

进一步地,角钢之间布置塑皮镀锌铁丝,在两根角钢立柱112之间成交叉布置,阻沙网布置于交叉铁丝的迎风侧,阻沙网与铁丝之间用塑皮镀锌扎丝固定。因为塑皮镀锌铁丝和塑皮镀锌扎丝不仅具有较强力度,而且耐紫外线辐射,同时外面的塑皮可以减小铁丝与扎丝与阻沙网固定处的磨擦,防止被割破。

进一步地,角钢立柱112其顶部50-80cm处设置有三个螺孔。待风沙积到阻沙栅栏组110的2/3高处时,可以在上面继续设置栅栏,以抬高其抑风阻沙的作用。上面设置的防沙栅栏包括角钢立柱112和防沙网113,角钢立柱112下端50-80cm处有三个螺孔与下面的阻沙栅栏相对应,通过螺丝固定,再通过铁丝缠绕固定,防沙网113高度为1m,其空隙度为均匀的与下面的阻沙网的上面的空隙度一致。

进一步地,在公路150的两侧,距离公路150的距离为100-300m范围内为保护区域,阻沙栅栏组110、固沙网格组120以及草方格组130均设置在保护区域内。

在保护区域内,距离公路150最远的阻沙栅栏组110为第一道阻沙栅栏组111,距离公路150最远的沙丘为第一沙丘160。

第一道阻沙栅栏组111设置在第一沙丘160的迎风侧,且距离第一沙丘160的坡脚20-30m。进一步地,在保护区域内,每一个沙丘的坡脚和坡顶均设置有一组阻沙栅栏组110。

换句话说,在第一沙丘160迎风侧距离第一沙丘160的坡脚20-30m处设置有第一道阻沙栅栏组111。然后是依次在第一沙丘160的坡脚、坡顶设置第二、第三道阻沙栅栏组110,并依次在保护区域内的各个沙丘的坡脚、坡顶设置阻沙栅栏组110。

上述的在公路150两侧的100-300m范围内,设置阻沙栅栏组110,不仅能够有效地阻挡风沙,而且经济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公路150的迎风侧和公路150的背风侧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设置不同的保护区域。具体地,在背风侧时,可适当小于迎风侧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在保护范围内各个沙丘的坡脚和坡顶均设置阻沙栅栏组110,是根据流沙地区的致灾机理以及地形地貌而设置的,坡脚和坡顶的阻沙栅栏组110能够有效地阻拦沙丘中的沙子被风吹走,从而使得沙丘上的沙土固定住,为后续在沙丘上设置固沙网格组120和草方格组130提供了有利的保证,进而能够有效地起到保护公路150的效果。

进一步地,固沙网格组120设置在公路150的两侧,固沙网格组120从沙丘的迎风侧坡脚铺设至沙丘的坡顶。

具体地,在公路150两侧的保护范围内,每一个沙丘的迎风侧,均从坡脚至沙丘的坡顶铺设固沙网格组120。

进一步地,每一组固沙网格组120均包括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的高度均为20-50cm,多个固沙网方格沙障的材质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或者聚乙烯。

固沙网方格沙障的高度均设置为20-50cm,相对于高度为1.6-3m的阻沙栅栏组110,固沙网格组120的高度远远低于阻沙栅栏组110,从而阻沙栅栏组110能够有效地保护固沙网格组120,进而使得固沙网格组120在沙丘上起到固沙的效果,为保护区域内的公路150的风沙防护起到了有利的保障。

进一步地,固沙网方格尺寸选择为1m×1m或者1.5m×1.5m。固沙网材质选择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质最优,该材质不仅拉伸强度强,而且耐水蚀,不怕水。固沙网孔隙度为45-70%之间。固沙网采用立柱固定,立柱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质最优,立柱地下部分用于固定将其固定在地表,地上部分带有中缝结构,可以夹住固沙网,使其通过这个缝可以缠绕,最终形成蜂巢一样的方格。

进一步地,草方格组130设置在公路150的两侧。草方格组130从沙丘的背风侧坡顶铺设至沙丘的坡脚。

具体地,在公路150两侧的保护范围内,每一个沙丘的背风侧,均从坡脚至沙丘的坡顶铺设草方格组130。

沙丘的背风侧相对于沙丘的迎风侧的风力强度较低,因此在沙丘的背风侧设置草方格组130不仅能够有效起到固沙的效果,而且相对于全部设置固沙网格组120,经济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在保护区域内,距离公路150最近的沙丘为最后一个沙丘162。

草方格组130从最后一个沙丘162的背风侧铺设至距离公路150的路基5-8米处。

进一步地,公路150的路基至最后一个沙丘162之间设置有空白带,空白带的宽度5-8米,空白带上铺设砾石,厚度为10-25cm,砾石粒径在5-25cm之间。

换句话说,上述的公路150的路基和最后一个沙丘162之间设置有空白带,草方格组130在最后一个沙丘162的背风侧铺设时,不仅要从该最后一个沙丘162的坡顶铺设在坡脚,而且需要继续延伸铺设至距离公路150路基5-8米处。此时剩余的这5-8米宽度的空白带,可以选择铺设砾石。

进一步地,空白带铺设为砾石,厚度为10-25cm,砾石粒径在5-25cm之间的圆砾石为主,且这个区间不同粒径都要有分布。铺设后再碾压,使其牢固结实。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空白带可以选择铺设粘土,厚度选择为10cm。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的基本结构均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该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还包括沙生植物。其中沙生植物种植在靠近阻沙栅栏附近堆积的沙土中以及沙丘上。

具体地,在沙丘迎风侧的固沙网格组以及沙丘之间的丘间地带人工通过撒播方式种植沙生草本植物,例如:油蒿等。在沙丘的背风坡的草方格人工通过撒播方式种植沙生草本植物,例如:沙蒿,沙米等。在草方格的空白中央位置人工种植沙生灌木植物,例如:梭梭、杨柴、柠条、花棒、白刺、沙拐枣、红柳等。采用行带式布置,行间距5-6m,株距5-6m,采用品字形栽植,多种植物交错种植。

请参照图6,在路基两侧的空白带边缘到两侧沙丘的坡脚位置,这片属于平踏地形,这片通过人工滴灌种植灌木植物,例如:梭梭、杨柴、柠条、花棒、白刺、沙拐枣、红柳等。采用行带式布置,行间距5-6m,株距5-6m,采用品字形栽植,多种植物交错种植。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中,可以通过飞机撒播的方式,沿道路走向,对整个道路两侧的风沙防护体系撒播沙生植物种子,其主要是沙生草本植物,易于大面积撒播,如沙蒿、沙米等。

进一步地,阻沙栅栏组在经过一段1-2年后,尤其是风沙防护体系最外围的,其积沙会很多,当阻沙栅栏组110附近积沙高度达到其1/2高度时,使其阻沙效果有所减弱,这时候可以将阻沙栅栏提升,依托其周围积沙的压力,可以将阻沙栅栏的角钢立柱提升,就会形成下面是积沙,阻沙栅栏固定在积沙梁上面的情况,这慢慢就形成了很高的阻沙堤,这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沙效果。保护区域内沙丘坡顶和坡脚的阻沙栅栏根据积沙情况,也可以采用该方法。

等阻沙栅栏组附近和固沙格组区域积沙后,结合生物防沙措施种植梭梭等沙生植物,并配合人工浇灌等措施,形成生物防沙,随着植物的生长,该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综合风沙防护效果会越来越好,最终使植物与防沙措施形成一个良性可持续防沙体系。

该适用于流沙地区的道路风沙防护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

在公路两侧,设置阻沙栅栏、固沙网格组以及草方格组;

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阻沙栅栏,并将阻沙栅栏设置在公路两侧沙丘的坡脚和坡顶处;

将固沙网格组从沙丘的迎风侧坡脚铺设至沙丘的坡顶;

将草方格组从沙丘的背风侧坡顶铺设至沙丘的脚铺;并且控制固沙网格组和草方格组的高度低于阻沙栅栏的高度。

具体地,先在保护区内从迎风侧,在离公路最远处,逐渐靠近公路,依次设置阻沙栅栏组、固沙网格组、草方格组。再从由远及近依次设置阻沙栅栏组、固沙网格组、草方格组。再设置靠近路基的滴灌草灌带;再设置路基两侧的空白带。再设置路基边坡化学固沙剂固化。最后种植沙丘沙生植物。

该方法是根据流沙地区风沙流致灾机理而设置的,沙物质从迎风侧过来,所以先设置较高的阻沙栅栏组,就可以先杜绝了沙源,免遭体系内的较低的固沙网格组或者路基等受到沙埋,也为体系内的施工方便。然后再设置固沙网格组,这就由外向内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固沙网格组和路基的安全。同时先做设置迎风侧再做背风向,也是从控制沙源减小风速的角度考虑,同时这样的步骤使施工起来方便,施工难度减小。总体步骤为“以路基为中心,由迎风侧到背风侧,先阻后固再边坡固化,由远到近”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