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桥墩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698发布日期:2019-12-06 17:4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桥墩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桥墩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地下工程往往需要穿越上部建筑物,为了保证建筑物安全正常使用,托换技术已成为解决城市建设施工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加固方法有限,加固模式比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桥梁桥墩加固结构,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桥墩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基础,基础上包含桥墩,所述的桥墩上覆盖有一层的纵向碳纤维,纵向碳纤维外部覆盖有一层横向碳纤维,所述的桥墩底部通过钢板黏胶粘贴着一层的钢板,该钢板围绕桥墩一圈,还包含穿过钢板以及纵向碳纤维和横向碳纤维的螺栓,所述的螺栓将钢板固定在桥墩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夹持结构,所述的夹持结构为圈状的结构,所述的圈状的结构外部包含孔,所述的夹持结构包含两半部分,两半部分彼此铰接,两半部分端部各自包含边侧卡持片,还包含穿过两个边侧卡持片将两半部分固定起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杆状结构,杆状结构端部插入孔中,杆状结构的另一侧支撑在地下。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能迅速增加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本专利位态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位态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夹持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方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础;2.纵向碳纤维;3.横向碳纤维;4.钢板压条;5.夹持结构;6.孔;7.螺栓;8.钢板黏胶;9.柱子本体;10.边侧夹持片;11.夹持螺栓。

本附图为本装置主要部件组成的示意图,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尺寸、连接方式、装配形式、位置关系等,图示省略了部分手动阀门、管件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专利提供多种并列方案,不同表述之处,属于基于基本方案的改进型方案或者是并列型方案。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一种桥梁桥墩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基础,基础上包含桥墩,所述的桥墩上覆盖有一层的纵向碳纤维,纵向碳纤维外部覆盖有一层横向碳纤维,所述的桥墩底部通过钢板黏胶粘贴着一层的钢板,该钢板围绕桥墩一圈,还包含穿过钢板以及纵向碳纤维和横向碳纤维的螺栓7,所述的螺栓将钢板固定在桥墩的底部。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对桥墩粘贴纵向碳纤维布。对桥墩粘贴横向碳纤维布。墩底粘贴钢板压条。单向碳纤维布不是指只有一个方向含有碳纤维丝,它的横向和纵向均有碳纤维丝,只是一个方向有大量的无捻粗纱(通常是经向)。另一个方向有少量细纱,起固定作用。而整块碳纤维布的强度均集中在有无捻粗纱的方向。

还包含夹持结构,所述的夹持结构为圈状的结构,所述的圈状的结构外部包含孔6,所述的夹持结构包含两半部分,两半部分彼此铰接,两半部分端部各自包含边侧卡持片,还包含穿过两个边侧卡持片将两半部分固定起来。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结合图4和图3,本专利进一步的改进结构为,将夹持结构安装在桥墩上,随后将杆状结构支撑在孔中,支持结构能够作为边侧支撑结构,维持整体的强度。还包含杆状结构,杆状结构端部插入孔中,杆状结构的另一侧支撑在地下。

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

以上结构实现的技术效果实现清晰,如果不考虑附加的技术方案,本专利名称还可以是一种新型基建结构。图中未示出部分细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相互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组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