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曲梁外侧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6812发布日期:2018-11-07 20:41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扭曲梁外侧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曲梁的预制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扭曲梁预制外侧模。



背景技术:

短线匹配节段梁预制施工技术,因其具有对交通影响小、施工周期短、质量易于保证、适用性强等特点而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施工中。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曲线梁段多,曲线半径小的现象非常常见。在曲线超高路段,桥面横坡必须根据曲线的变化而逐渐变化,以往预制梁中,曲线超高段的桥面均通过在桥面板上加厚混凝土或改变铺装层厚度的方式进行处理,但当桥面变化幅度较大时,这种方式的成本会大幅度增加。随着桥梁设计的不断改进,设计者们设计出了一种扭曲梁,梁体的每个断面均为相同的形状,但该断面随着梁体纵向桥面横坡的变化而逐渐移动和旋转,使其梁底板、腹板、顶板均为扭曲面,这给节段梁的预制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局部形状及位置的外侧模,以适应于扭曲梁的预制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扭曲梁外侧模,包括外模模板、竖向背枋和支架,竖向背枋固定于外模模板的外侧,支架位于竖向背枋的外侧。所述外模模板为柔性模板,所述竖向背枋沿外模模板纵向至少设置两道,每道竖向背枋包括相互铰接的至少两段,每道竖向背枋的底部连接有调节外模模板高度和横向位置的调节组件,竖向背枋和支架之间设置有多根倾斜角度和连接位置各不相同的调节撑杆。

所述外模模板包括面板和纵向加强肋,纵向加强肋采用槽钢翼缘扣在面板上的方式进行加强。

所述竖向背枋包括相互铰接的上背枋和下背枋两段,上背枋和下背枋在对应梁体腹板和翼缘过渡段的外侧铰接,上背枋和下背枋之间连接有所述调节撑杆。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竖向调节螺杆和连接于其下端的模板限位座,竖向调节螺杆用于调节所述外模模板的高度,连接于所述下背枋的底部,模板限位座用于调节外模模板的横向位置,包括座体和连接于其上的横向调节螺栓,竖向调节螺杆的下端插入座体中通过横向调节螺栓横向限位。

所述模板限位座的座体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支架的底部有纵移机构,纵移机构包括滑移纵梁、滑移钢板、限位座、固定座和伸缩螺杆,固定座和多个限位座沿梁体纵向成列布置,焊接于地面预埋件上,滑移钢板焊接于地面预埋件上对应于限位座的两端,滑移纵梁从限位座中穿过与支架的底部连接,伸缩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滑移纵梁和固定座铰接;通过调节伸缩螺杆使支架可纵向滑动及限位。

所述限位座顶部连接有竖向的定位螺栓,通过调节所述定位螺栓可对所述滑移纵梁及其上部的支架进行限位。

梁体左右两侧的外模模板的顶部之间和底部之间均安装有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外模模板具有一定的柔性及竖向背枋的各段之间相互铰接为实现外模模板局部形状的调整提供基础,通过竖向背枋和支架之间设置的多根倾斜角度和连接位置各不相同的调节撑杆来实现外模模板局部形状的调整,通过背枋底部的调节组件实现外模模板高度和横向位置的调整,使整个外模模板能满足扭曲梁的预制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纵移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缩小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

1-外模模板;11-面板;12-纵向加强肋;

2-背枋;21-上背枋;22-下背枋;23-螺母;24-竖向调节螺杆;

3-支架;31-模板限位座;32-横向调节螺栓;

4-撑杆;

5-纵移机构;51-滑移纵梁;52-滑移钢板;53-限位座;531-定位螺栓;54-固定座;55-伸缩螺杆;

6-拉杆;

7-护栏;

8-工作梯;

9-工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扭曲梁外侧模,包括外模模板1、竖向背枋2、支架3、调节撑杆4、纵移机构5、拉杆6、护栏7、工作梯8、工作平台9。

外模模板1包括面板11和纵向加强肋12。本实施例的纵向加强肋12采用槽钢,将槽钢的翼缘扣在面板11的背面对其进行加强。面板11成型梁体的表面形状,而纵向加强肋12的这种选材和设置使外模模板1具有一定的柔性,以利于面板11局部形状的调整。

本实施例的竖向背枋2包括焊接于纵向加强肋12背面的上背枋21和下背枋22。上背枋21的下端和下背枋22的上端铰接为一体,铰接处对应于面板11的翼缘段与腹板段的弧形过渡段外。

外模模板1的柔性和竖向背枋2两段之间的铰接连接为面板11的局部形状调整提供基础。

上背枋21和下背枋22之间连接有可调节长度的调节撑杆4,以更好的保证面板局部形状的调整。

支架3位于竖向背枋2的外侧,上背枋21和下背枋22与支架3之间均连接有多根长度可伸缩的多根调节撑杆4。

下背枋22的底部连接有螺母23和竖向调节螺杆24,竖向调节螺杆24用于微调外模模板1的整体标高。

支架3在对应竖向调节螺杆24的位置处设置有模板限位座31,竖向调节螺杆24和模板限位座31组成调节外模模板高度和横向位置的调节组件。

模板限位座31包括座体311和连接于座体311上的横向调节螺栓312,竖向调节螺杆24的下端插入座体311中,通过横向调节螺栓312可微调外模模板1的横向位置。

调节撑杆4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外模模板的局部形状及支撑外模模板,以满足扭曲梁的扭曲需求,而调节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架3和竖向背枋2连接,所以竖向背枋2沿外模模板1的纵向设置至少两道。调节撑杆的数量、各调节撑杆的安装位置及倾斜角度确定均需根据扭曲梁的扭曲形状确定。为了便于调节撑杆的调整,将各调节撑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座及销轴与竖向背枋2和支架3之间进行铰接。

梁体纵向两侧外模模板1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拉杆6。

一个节段梁预制完成后,可通过支架3底部的纵移机构5来实现整个支架3及整个外模的纵向移动及限位。

纵移机构5包括滑移纵梁51、滑移钢板52、限位座53、固定座54、伸缩螺杆55。固定座54和多个限位座53沿梁体纵向成列布置,焊接于地面预埋件YMJ上。滑移钢板52焊接于地面预埋件上对应于限位座53的前端或者后端。滑移纵梁51从限位座53中穿过与支架3的底部连接。限位座53顶部连接有竖向的定位螺栓531,通过调节定位螺栓可对滑移纵梁及其上部的支架进行限位。伸缩螺杆55的两端分别与滑移纵梁51和固定座54铰接,通过调节伸缩螺杆55使支架3可纵向滑动及限位,支架3通过调节撑杆及竖向背枋带动外模模板做相应的纵向移动及限位。

本实用新型可与本申请人已提交申请“一种节段梁底模系统(201721848459.2)”配合使用来预制扭曲梁,以满足扭曲梁底板、腹板和顶板均为扭曲面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