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过滤型建筑积水回收利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4793发布日期:2018-12-18 22:0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过滤型建筑积水回收利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积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过滤型建筑积水回收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工地上常常会存在洼地,并且洼地内存在积水,这给工人施工带来很多不便,并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并且成本高,无法满足洼地积水等小规模污水处理的需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1720954352.X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环保的建筑工地用的填坑积水回收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箱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箱体装置内的过滤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右侧的弹性装置、活塞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若干万向轮、位于其上方左右两侧的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回收箱,所述箱体装置包括箱体、位于所述箱体左侧的进水管、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箱体下方的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上的第二阀门,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右侧的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的若干过滤毛、位于所述过滤毛右侧的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隔板右侧的限定杆,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上的弹簧,所述活塞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下方的固定架、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左侧的活塞、位于所述推动杆上下两侧的固定杆、弹性板。

此设备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上述问题:仅对积水进行了简单的过滤工作,只能对过滤之后的积水进行简单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过滤型建筑积水回收利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积水的过滤效果差导致过滤后的积水应用范围狭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级过滤型建筑积水回收利用设备,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净化过滤箱,净化过滤箱的底部连通有集液箱,净化过滤箱连通有伸缩抽吸管和负压抽吸组件,负压抽吸组件为伸缩抽吸管提供抽吸积水的动力,将积水抽入净化过滤箱内进行净化过滤;

所述负压抽吸组件包括由动力器驱动转动的负压风机,负压风机与净化过滤箱连通;净化过滤箱内从上至下设置有一级过滤仓、净化仓和二级过滤仓,通过一级过滤仓将负压风机与伸缩抽吸管进行连通,净化过滤箱顶部设置有储净化液箱,储净化液箱与净化仓之间通过进液软管连通,进液软管设置有液量控制机构;

所述一级过滤仓与净化仓之间通过第一过滤层分隔,二级过滤仓内设置有第二过滤层,净化仓包括设置在净化过滤箱内壁上的净化集液槽,净化集液槽的上端开口下端密封,净化集液槽内转动设置有搅拌浆,以动力器动力通过传动件驱动搅拌浆转动,净化集液槽底部开有出液口,净化集液槽的底壁开有与出液口连通的活动腔,活动腔内滑动设置有对出液口的密封状态进行控制的密封板,密封板与活动腔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恢复件,密封板与搅拌浆之间设置有间歇驱动组件,搅拌浆转动的动力通过间歇驱动组件来驱动密封板对出液口的密封状态进行控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一级过滤仓、净化仓和二级过滤仓实现两级过滤和一次净化处理,且利用动力器动力的动力驱动搅拌浆转动,使净化集液槽内的净化液与积水混合均匀,提高积水的净化处理效果,净化处理之后的积水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建筑施工过程和生活使用中,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利用搅拌浆转动的动力通过间歇驱动组件来驱动密封板对出液口的密封状态进行控制,将净化好之后的积水排走,合理利用动力器的动力,具有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过滤型建筑积水回收利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抽吸头与下坠稳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伸缩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C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架1、净化过滤箱2、集液箱3、动力器4、负压风机5、伸缩管6、内管601、外管602、卡设槽603、磁性卡块604、磁性驱动块605、抽吸头7、第一锥形部701、阶梯筒部702、第二锥形部703、第一进液孔704、第二进液孔705、第一叶轮8、下坠块9、第一生风器10、活塞11、一级过滤仓12、净化仓13、二级过滤仓14、储净化液箱15、进液软管16、液体缓存软管17、第二生风器18、楔形盒19、挤压块20、弹性伸缩筒21、净化集液槽22、搅拌浆23、出液口24、密封板25、主动皮带轮26、传动皮带轮27、主动轮28、传动轮29、驱动滑块30、传动抵块31。

实施例

参考图1~图6所示:一种多级过滤型建筑积水回收利用设备,包括车架1,车架1包括底板和转动安装在底板底部的多个滚轮,底板上方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有净化过滤箱2,净化过滤箱2的顶部密封,净化过滤箱2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在底板上的集液箱3,集液箱3的上端为开口;净化过滤箱2连通有伸缩抽吸管和负压抽吸组件,负压抽吸组件为伸缩抽吸管提供抽吸积水的动力,将积水抽入净化过滤箱2内进行净化过滤。

为了对洼地里的积水提供抽吸的动力,负压抽吸组件包括动力器4和连接在动力器4的转动轴上的负压风机5,负压风机5与净化过滤箱2连通。为了快速的将洼地里的积水抽吸完,伸缩抽吸管包括伸缩管6和伸缩管6连通的抽吸头7,抽吸头7配合设置有防止抽吸头7晃动的下坠稳固机构;抽吸头7包括与伸缩管6连通的第一锥形部701、与第一锥形部701连通的阶梯筒部702和与阶梯筒部702连通的第二锥形部703,第一锥形部701从与伸缩管6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的开口逐渐增大,第二锥形部703的下端为开口,阶梯筒部702的上台阶段口径大于阶梯筒部702的下台阶段口径,第二锥形部703从与阶梯筒部702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的开口逐渐减小,阶梯筒部702的上台阶段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布置有若干第一进液孔704,阶梯筒部702的下台阶段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布置有若干第二进液孔705,第二进液孔705延伸至第二锥形部703的进液端;通过抽吸头7对积水进行抽吸的时候,积水从第一进液孔704和第二进液孔705抽入抽吸头7内抽走,第一进液孔704、第二进液孔705和第二锥形部703的下端为开口的结构设置提高了伸缩管6单位时间的抽吸积水量,第一锥形部701的结构设置提高了伸缩管6内的积水流动速率,从而提高了对洼地里的积水的抽吸速率,阶梯筒部702和第二锥形部703的设置便于伸入狭小的洼地底部,将洼地内的积液抽尽,第二进液孔705的结构设置在第二锥形部703的进液端与洼地底部抵死无法抽取积水的时候,能够通过第二进液孔705将洼地内的积水抽尽;下坠稳固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伸缩管6内的第一叶轮8、套设在伸缩管6外壁上的下压箱和由下压箱驱动移动的多个下坠块9,第一叶轮8由伸缩管6内流动的液体驱动转动,第一叶轮8与下压箱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生风器10,第一生风器10通过第一叶轮8的转动进行生风向下压箱内加压驱动下坠块9移动;下压箱包括箱体和在箱体滑动设置的活塞11,活塞11与箱体顶壁之间通过多根第一弹性恢复件相连,下坠块9均通过连接杆与活塞11相连,连接杆穿过箱体且自由滑动;第一生风器10为风机,数量为两个,风机位于伸缩管6的两侧,风机中的扇叶与第一叶轮8通过第一驱动轴同轴相连,第一驱动轴穿出伸缩管6且与伸缩管6的管壁转动密封连接,两个风机均通过第一连管与箱体上侧连通;通过下坠块9使伸缩管6的重心下移,对抽吸头7起到了支撑和防止晃动的作用,同时伸缩管6内的液体流动的过程中,驱动第一叶轮8转动,使第一生风器10产生风力,通过第一连管通入箱体内,驱动活塞11向下滑动,进而通过连接杆使下坠块9与洼地的底部抵死,进一步提高了抽吸头7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够稳定、快速的对洼地里的积液进行抽取,合理利用了液体流动的动力,经济、节能。为了方便调节伸缩管6的长度和使用中的稳定性,伸缩管6包括内管601和滑动套设在内管601外侧的外管602,内管601与外管602之间设置有阻碍内管601与外管602进行相对滑动的卡设组件,卡设组件包括内管601外壁上沿其轴向布置的多个卡设槽603和外管602内壁上通过伸缩杆连接的磁性卡块604,外管602外壁上转动设置有磁性驱动块605,需要调节伸缩管6的长度的时候,转动磁性驱动块605,使磁性驱动块605与磁性卡块604相向的两端部的磁极相反,利用磁铁异极相吸的原理,使磁性卡块604与卡设槽603脱离卡设状态,滑动外管602,长度调节完成之后,磁性驱动块605转动180度,使磁性驱动块605与磁性卡块604相向的两端部的磁极相同,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使磁性卡块604与另外一个卡设槽603进行卡设,防止伸缩管6在使用的过程中滑动,影响对积水的抽吸工作,此调节方便、快捷。

为了对洼地里抽吸的积水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净化过滤箱2内从上至下设置有一级过滤仓12、净化仓13和二级过滤仓14,通过一级过滤仓12将负压风机5与伸缩管6进行连通,净化过滤箱2顶部设置有储净化液箱15,储净化液箱15与净化仓13之间通过进液软管16连通,进液软管16设置有液量控制机构,通过动力器4驱动负压风机5转动,产生负压抽吸力,将洼地里的积水通过伸缩抽吸管抽入一级过滤仓12中进行一次过滤。液量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伸缩管6内的第二叶轮、在进液软管16上连通设置的液体缓存软管17和套设在进液软管16上的调节器,第二叶轮位于靠近伸缩管6的出液口24一侧,第二叶轮由伸缩管6内流动的液体驱动其转动,伸缩管6外设置有第二生风器18,第二生风器18也可以为风机,第二生风器18的扇叶与第二叶轮通过第二驱动轴同轴相连,第二驱动轴穿过伸缩管6的管壁且与伸缩管6的管壁转动密封相连,调节器包括套设在进液软管16上的楔形盒19,楔形盒19的斜面内壁上滑动卡设有用于控制进液软管16的流量的挤压块20,挤压块20与第二生风器18之间设置有弹性伸缩筒21;转动的第二叶轮驱动第二生风器18转动产生风力,第二生风器18通过导风管将风导入弹性伸缩筒21内,使弹性伸缩筒21伸长,从而驱动挤压块20滑动,因楔形盒19的斜面设置,使挤压块20与进液软管16之间的距离发生变法,从而挤压进液软管16,改变进液软管16的压扁程度,从而调节进液软管16内的净化液的流量,伸缩管6内的积水流量越大、流速越快,第二叶轮转动的速度越快,第二生风器18产生的风力越强,弹性伸缩筒21的伸长长度越大,从而使挤压块20的滑动距离越大,进液软管16内的净化液流动的流量越大,从而使净化仓13内单位时间收集的积水越多,加入净化仓13内的净化液相应进行增加,使净化仓13内积水净化效果更佳,在完成积水收集的工作后,第二叶轮和第二生风器18均停止运行,弹性伸缩筒21在自身的恢复力作用下收缩,使挤压块20滑动将进液软管16抵死,进液软管16断开连通状态,停止向净化仓13内添加净化液的工作;液体缓存软管17上开有排气孔,排气孔上设置有密封塞,通过液体缓存软管17进行净化液的缓存,使进液软管16呈滴状的向净化仓13内进行加液工作,避免造成净化液的浪费,在进液软管16进气之后影响加液效果的时候,通过排气孔进行排气,调节好进液软管16的加液效果。一级过滤仓12与净化仓13之间通过第一过滤层分隔,二级过滤仓14内设置有第二过滤层,净化仓13包括设置在净化过滤箱2内壁上的净化集液槽22,净化集液槽22的上端开口下端密封,便于对通过第一过滤层过滤后的积水进行收集和积水的流动,将净化集液槽22的上侧设计成锥状,净化集液槽22内转动设置有搅拌浆23,以动力器4动力通过传动件驱动搅拌浆23转动,净化集液槽22底部开有出液口24,净化集液槽22的底壁开有与出液口24连通的活动腔,活动腔内滑动设置有对出液口24的密封状态进行控制的密封板25,密封板25与活动腔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恢复件,密封板25与搅拌浆23之间设置有间歇驱动组件,搅拌浆23转动的动力通过间歇驱动组件来驱动密封板25对出液口24的密封状态进行控制;传动件包括连接在动力器4的转动轴上的主动皮带轮26和套设在搅拌浆23的转轴上的传动皮带轮27,主动皮带轮26与传动皮带轮27之间张紧有传送带,滤箱的侧壁开有供滤箱的侧壁自由滑动的两个滑动孔,且传送带与两个滑动孔滑动密封设置;间歇驱动组件包括在搅拌浆23的转轴下端连接的主动轮28和与主动轮28啮合设置的传动轮29,主动轮28的直径小于传动轮29的直径,净化集液槽22的底部滑动卡设有驱动滑块30,驱动滑块30与传动轮29的偏心位置之间铰接有驱动杆,密封板25上连接有传动抵块31,传动抵块31滑动卡设在净化集液槽22的底部且与驱动滑块30在同一滑动路线上,通过在净化集液槽22的底设置有一个滑道,传动抵块31滑动和驱动滑块30均滑动卡设在滑道内,从而实现传动抵块31滑动和驱动滑块30在同一滑动路线上;利用动力器4在转动过程中的动力,通过主动皮带轮26、传送带和传动皮带轮27驱动搅拌浆23转动,对净化集液槽22内的收集的积水进行搅拌,使净化液与积水混合均匀,提高了积水的净化效果,具有经济、节能和减耗的效果,搅拌浆23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主动轮28和传动轮29进行传动,传动轮29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杆使驱动滑块30在滑道内往复的滑动,驱动滑块30在滑动的过程中与传动抵块31间歇性的滑动相抵,驱动传动抵块31间歇性的滑动,使密封板25在活动腔内滑动,第二弹性恢复件收缩,使出液口24间歇性的处于连通状态,将净化好的积水排入二级过滤仓14中通过第二过滤层进行二次过滤,过滤之后的积水通过排液管排入集液箱3中进行收集;当驱动滑块30与传动抵块31脱离相抵的时候,密封板25在第二弹性恢复件的弹性恢复力下,使密封板25将出液口24进行密封,主动轮28和传动轮29的结构设置是为了实现减速的目的,延长净化集液槽22内进行对积水净化的时间,提高积水的净化效果。

使用时,启动动力器4,负压风机5产生负压抽吸力,通过伸缩抽吸管将洼地里的积水抽入一级过滤仓12内通过第一过滤层过滤之后,进入净化集液槽22内进行净化处理,通过进液软管16向净化集液槽22内添加净化液,在搅拌浆23的搅拌作用下进行充分的混合,进行净化;净化完成之后,出液口24打开,将其排入二级过滤仓14内通过第二过滤层进行二次过滤,得到干净的积水,然后通过集液箱3收集之后作为生活用水使用,甚至饮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