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型塑胶跑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0562发布日期:2019-02-19 18:36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型塑胶跑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跑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型塑胶跑道。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得以进一步贯彻,如跑道等体育设施工程全面、快速地展开,吸水性强的塑胶跑道自引进以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但是以往的塑胶跑道由于基础的问题,容易出现耐磨性差、易出现裂纹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使用寿命。同时,塑胶跑道表面长期积聚有水分,水分会慢慢渗入而造成破坏,且其不具有很好的减震及缓冲的性能,使得人们在运动时难以避免受伤。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型塑胶跑道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型塑胶跑道,包括基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面层的上方设有底涂层,所述底涂层的上方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上方设有减震层,所述缓冲层和减震层之间设有环保胶粘层,所述减震层的上方设有黑胶粒层,所述黑胶粒层的上方设有喷面层,所述喷面层的上方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上方设有耐磨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内侧底部设有吸水层二,所述吸水层二的上方设有吸水层一,所述吸水层一和吸水层二之间设有减震块一和减震块二,所述减震块一和减震块二的内部分别设有减震填充一和减震填充二,所述减震层的内部设有若干聚氨酯弹性体,所述聚氨酯弹性体上设有半球,所述半球内填充有弹性颗粒。

作为优选:所述喷面层由EPDM橡胶颗粒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吸水层一和吸水层二均由高吸水海绵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颗粒为聚苯泡沫颗粒。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块一和减震块二均为树脂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填充一和减震填充二均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有减震层与缓冲层,使其具有很好的减震以及缓冲的作用,可减少人们在运动时造成伤害的情况;而防水层以及缓冲垫内吸水层一和吸水层二的设置,具有很好的防水及吸水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塑胶跑道因进水而产生鼓包的情况;而喷面层的设置可使得黑胶粒层得以进一步的平齐,且通过设置有环保胶粘层,增加了跑道整体的粘接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跑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型塑胶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面层;2、底涂层;3、缓冲层;4、环保胶粘层;5、减震层;6、黑胶粒层;7、喷面层;8、防水层;9、耐磨层;10、聚氨酯弹性体;11、半球;12、弹性颗粒;13、缓冲垫;14、吸水层一;15、吸水层二;16、减震块一;17、减震填充一;18、减震块二;19、减震填充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一种混合型塑胶跑道,包括基面层1,所述基面层1的上方设有底涂层2,所述底涂层2的上方设有缓冲层3,所述缓冲层3的上方设有减震层5,所述缓冲层3和减震层5之间设有环保胶粘层4,所述减震层5的上方设有黑胶粒层6,所述黑胶粒层6的上方设有喷面层7,所述喷面层7的上方设有防水层8,所述防水层8的上方设有耐磨层9,所述缓冲层3包括缓冲垫13,所述缓冲垫13的内侧底部设有吸水层二15,所述吸水层二15的上方设有吸水层一14,所述吸水层一14和吸水层二15之间设有减震块一16和减震块二18,所述减震块一16和减震块二18的内部分别设有减震填充一17和减震填充二19,所述减震层5的内部设有若干聚氨酯弹性体10,所述聚氨酯弹性体10上设有半球11,所述半球11内填充有弹性颗粒12。所述喷面层7由EPDM橡胶颗粒制成。所述吸水层一14和吸水层二15均由高吸水海绵制成。所述弹性颗粒12为聚苯泡沫颗粒。所述减震块一16和减震块二18均为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减震填充一17和减震填充二19均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有减震层5与缓冲层3,使其具有很好的减震以及缓冲的作用,可减少人们在运动时造成伤害的情况;而防水层8以及缓冲垫13内吸水层一14和吸水层二15的设置,具有很好的防水及吸水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塑胶跑道因进水而产生鼓包的情况;而喷面层7的设置可使得黑胶粒层6得以进一步的平齐,且通过设置有环保胶粘层4,增加了跑道整体的粘接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跑道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