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及其拼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1738发布日期:2019-04-17 00:1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及其拼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结构施工领域,特指一种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及其拼装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立柱和盖梁的连接通常采用支架法现浇,即搭设支架的模板,在承台上绑扎立柱钢筋,完成立柱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后,在立柱的顶部绑扎盖梁钢筋,再进行盖梁混凝土的浇筑,一般一个施工周期至少为2周至3周。现浇施工存在施工周期长,工序多,污染严重等的问题。

针对上述现浇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拼装施工方法,在工厂预制好立柱和盖梁,将预制立柱和盖梁运输至施工现场,施工承台时对应在承台上设置用于拼装立柱的预埋筋,该预埋筋呈竖向设置,在预制立柱的底部设有与预埋筋对应的连接套筒,预制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竖向凸伸出立柱顶面的预埋筋,在预制连接的拼接处设置有对应的连接套筒,安装预制立柱时,将预制立柱的底部的连接套筒套设于承托的预埋筋上,再于连接套筒内灌浆实现预制立柱与承台的拼接。安装预制盖梁时,将预制盖梁的连接套筒套设于预制立柱顶部的预埋筋上,而后向连接套筒内灌浆实现预制盖梁与预制立柱的拼接。

上述的拼接施工方法中,由于设置在承台内的预埋筋和设置在预制立柱顶部的预埋筋的埋设位置存在误差,使得预制立柱安装后很难保证竖直,且预制立柱的高度较高,这样在拼装好预制盖梁后,该竖直方向的误差导致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倾斜较为明显,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为此如何确保预制立柱或盖梁安装过程中快速安装到位,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及其拼装结构,解决现有的拼接施工中由于预埋筋的安装误差导致预制立柱和盖梁安装后呈倾斜并难以确保垂直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所述调节夹片为一弧形片体,具有呈弧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且所述弧形片体的厚度从顶部至底部逐渐变大,所述外表面呈倾斜状,所述内表面呈竖直状;

所述内表面与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预埋筋的外表面相适配以使得所述弧形片体的内表面可紧密贴设于对应的预埋筋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夹片能够实现快速调整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轴线到位,利用该调节夹片填补预埋筋和连接套筒间的间隙,调整预埋筋的误差,将预制立柱和盖梁从倾斜方向撑起,实现了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拼装的快速、准确到位,确保了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轴线准确性。且具有操作简便,保证施工质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调节夹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片体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均为环状弧形面,且所述环状弧形面的圆心角度数为100°至180°之间。

本实用新型调节夹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片体的顶端面的厚度为1mm至3mm,底端面的厚度为6mm至1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拼装结构,所述拼装结构包括:

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预埋筋;

卡设于对应的预埋筋上的调节夹片,所述调节夹片为一弧形片体,具有呈弧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且所述弧形片体的厚度从顶部至底部逐渐变大,所述外表面呈倾斜状,所述内表面呈竖直状,所述内表面与所述预埋筋的外表面相适配从而所述内表面紧密贴设于对应的预埋筋的外表面;以及

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连接筒套,所述连接套筒套设于对应的所述预埋筋,并与卡设于对应的预埋筋上的调节夹片相接触,通过所述调节夹片支撑对应的所述连接套筒,从而使得拼装的预制立柱或盖梁保持竖直。

本实用新型拼装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夹片卡设于位于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时倾斜方向的一侧的预埋筋上,且所述调节夹片设于所述预埋筋上靠近所述倾斜方向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拼装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片体的顶端面的厚度为1mm至3mm,底端面的厚度为6mm至10mm。

本实用新型拼装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片体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均为环状弧形面,且所述环状弧形面的圆心角度数为100°至180°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制立柱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拼装结构中承台及其上的预埋筋安装有调节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立柱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拼装结构拼装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制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拼装结构中立柱顶部的预埋筋安装有调节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制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拼装结构中拼装盖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适用于预制拼装工程,能够快速对立柱和/或盖梁进行轴线调整,使得轴线调节快速调整到位,提高预制立柱和盖梁的安装速度以及安装质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及及其拼装结构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20为一弧形片体21,该调节夹片20用于预制立柱的拼装和预制盖梁的拼装,设于对应的拼装处,能够起到快速调整立柱和盖梁的轴线到位。调节夹片20的弧形片体21具有呈弧状的内表面211和外表面212,弧形片体21的厚度从顶部至底部逐渐变大,即从顶端面213至底端面124弧形片体21的厚度逐渐变大。该外表面212呈倾斜状,内表面211呈竖直状,即从弧形片体21的竖向端面或者竖向截面来看,内表面211处的竖边呈竖直状设置,外表面212处的竖边呈倾斜状设置。内表面211与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预埋筋的外表面相适配以使得该弧形片体21的内表面211可紧密贴设于对应的预埋筋的外表面。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夹片20用于预制立柱11和承台13的拼装处,在承台13的顶面设有部分预埋在承台13内的预埋筋14,该预埋筋14设置一圈,且围合所形成的形状与预制立柱11的形状相适配。在预制立柱11的底部对应预埋筋14设有连接套筒,将预制立柱11的连接套管套设于对应的预埋筋14上,将预制立柱11安装在承台13上,从而实现了预制立柱11的拼装。由于承托13上的预埋筋14和预制立柱11上的连接套筒埋设时存在施工误差,导致预埋筋14和连接套筒对接后无法保证预制立柱11保持竖直,在预埋筋14有偏差的一侧,预制立柱11会朝着该一侧倾斜。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夹片20正是用于解决该预埋筋14偏差引起预制立柱11拼装后倾斜的问题,在有偏差的一侧的预埋筋14的外侧卡套调节夹片20,该调节夹片20通过内表面211紧密贴设于预埋筋14的外表面,从而调节夹片20的外表面212在预制立柱11下放的过程中,倾斜状的外表面212与预制立柱11上对应的连接套筒紧密贴合,将该连接套筒向着与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支撑,从而实现了快速准确地调节预制立柱的轴线到位。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夹片20还用于预制盖梁12和预制立柱11的拼装处,在预制立柱11的顶面设有部分预埋在预制立柱11内的预埋筋14,该预埋筋14沿着预制立柱11的外周设置,在预制盖梁12的底部对应预埋筋14设有连接套筒,将预制盖梁12的连接套筒填设在对应的预埋筋14上,将预制盖梁12安装在预制立柱11上,从而实现了预制盖梁12的拼装。由于预制立柱11上的预埋筋14和预制盖梁12上的连接套筒埋设时存在施工误差,导致预埋筋14和连接套筒对接后无法保证预制盖梁12保持竖直,在预埋筋14有偏差的一侧,预制盖梁12会朝着该一侧倾斜。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夹片20正是用于解决该预埋筋14偏差引起的预制盖梁12拼装后倾斜的问题,在有偏差的一侧的预埋筋14的外侧卡套调节夹片20,该调节夹片20通过内表面211紧密贴设于预埋筋14的外表面,从而调节夹片20的外表面212在预制盖梁12下放的过程中,倾斜状的外表面212与预制盖梁12上对应的连接套筒紧密贴合,将该连接套筒向着与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支撑,从而实现了快速准确地调节预制盖梁的轴线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夹片20利用自身的厚度变化,结合预制立柱11和预制盖梁12的下放安装方式,使得调节夹片20能够顺利地插入到对应的连接套筒内,且该调节夹片20将连接套筒向着与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支撑,从而抑制了预制立柱11和预制盖梁12的倾斜,能够实现轴线的快速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弧形片体21的顶端面213和底端面214均为环状弧形面,且环状弧形面的圆心角度数为100°至180°之间。在环状弧形面的圆心角度数为180°时,该弧形片体21为半圆形弧状的片体。上述圆心角度数的设置,使得弧形片体21能够方便快速地通过其内表面211卡套于对应的预埋筋上。

较佳地,弧形片体21的内表面211的半径与对应的预埋筋的半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弧形片体21的顶端面213的厚度为1mm至3mm,底端面214的厚度为6mm至10mm。在选择弧形片体21的厚度时,可根据预制立柱11和预制盖梁12安装时的倾斜程度来确定,在预装预制立柱11和预制盖梁12后,测量该预制立柱11和预制盖梁12的倾斜距离,根据该倾斜距离来选择底端面214的厚度,而后再根据底端面214的厚度选择顶端面213的厚度。较佳地,选择调节夹片20的底端面214的厚度与倾斜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夹片20在使用时,先预拼装预制立柱11和预制盖梁12,结合图3所示,先不在预埋筋14上设置调节夹片20,先将预制立柱11套装在承台13的预埋筋14上,测量该预制立柱11的倾斜距离,并获得倾斜方向,依据倾斜距离选择适合的调节夹片20。倾斜距离和倾斜方向可通过全站仪进行观测得到,比如在预制立柱11的四个侧面设置分中线并标注刻度,而后把预制立柱11的设计轴向引导地面两侧以便于全站仪对预制立柱的轴线进行调整,全站仪对分中线进行观测,根据标注刻度可获得倾斜距离,通过观测可获得倾斜方向。而后在位于倾斜方向的一侧的预埋筋14上卡套调节夹片20,以预制立柱11的四个侧面为参照进行说明,预制立柱11的四个侧面分别为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当预装的预制立柱11向着左侧面倾斜,就在位于左侧面的预埋筋14的外侧卡套调节夹片20,将调节夹片20套装预埋筋14上靠近左侧面的一侧,在卡套调节夹片20时,将预装的预制立柱11吊起一段距离,安装好调节夹片20后,再将预制立柱11缓缓下落,利用调节夹片20将预制立柱11调直,即将预制立柱11的轴线调整到位。

同样地,结合图5所示,先不在预制立柱11顶部的预埋筋14上设置调节夹片20,先将预制盖梁12套装在预制立柱11上的预埋筋14上,测量该预制盖梁12的倾斜距离,并获得倾斜方向,依据倾斜距离选择适合的调节夹片20,倾斜距离和倾斜方向可通过全站仪进行观测得到,具体的观测方法与预制立柱11处的观测方法相同。而后在位于倾斜方向的一侧的预埋筋14上卡套调节夹片20,以预制立柱11的四个侧面为参照进行说明,预制立柱11的四个侧面分别为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当预装的预制盖梁12向着左侧面倾斜,就在位于左侧面的预埋筋14的外侧卡套调节夹片20,将调节夹片20套装预埋筋14上靠近左侧面的一侧,在卡套调节夹片20时,将预装的预制盖梁12吊起一段距离,安装好调节夹片20后,再将预制盖梁12缓缓下落,利用调节夹片20将预制盖梁12调直,即将预制盖梁12的轴线调整到位。

较佳地,在倾斜方向一侧设置调节夹片20时,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多个。又佳地,将调节夹片20设于对应预制立柱11的角部处。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夹片20采用钢板加工制成,该调节夹片20的强度应满足预埋件和连接套筒的挤压。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夹片20具有操作简便,保证施工质量,快速,准确性高的优势。

在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弧形片体21的顶端面213和底端面214的厚度范围,配备不同厚度尺寸的弧形片体21,而弧形片体21的内表面211的半径在同一施工工况下是相同的,该半径等于预埋筋的半径即可。这样在拼装每一个预制立柱11和预制盖梁12时,根据实测的倾斜距离,也即偏差或误差,选择适合的弧形片体21,将该弧形片体21卡设于对应的预埋筋14上即可完成轴线的调整,实现了拼装过程中安装操作方便,快速调整到位,且轴线准确。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拼装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拼装结构用于安装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结合图2和图3所示,其中的预制立柱11立设于承台13上,结合图4和图5所示,预制盖梁12设于预制立柱11之上。预制立柱11和预制盖梁12的拼装均采用预埋筋14和连接套筒,本实用新型的拼装结构包括预制立柱11或预制盖梁12拼装用的预埋筋14,卡设于对应的预埋筋14上的调节夹片20以及预制立柱11或预制盖梁12拼装用的连接套筒,调节夹片20的具体结构与上述预制立柱或盖梁拼装用的调节夹片20的结构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调节夹片20紧密贴设在对应的预埋筋14的外表面,连接套筒套设于对应的预埋筋14,并与卡设在对应的预埋筋14上的调节夹片20相接触,通过调节夹片20支撑对应的连接套筒从而使得拼装的预制立柱或盖梁保持竖直。

在预制立柱的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拼装结构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预埋筋14设于承台13内,在预制立柱11的底部设置有与预埋筋14相对应的连接套筒。在拼装时,将预制立柱11底部的连接套筒套设于承台13的预埋筋14上,而后在连接套筒内灌浆实现牢固连接。

在预制盖梁的拼装用的调节夹片的拼装结构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预埋筋14设于预制立柱11的顶部,预制盖梁12的底部设有与预埋筋14相对应的连接筒套。在拼装时,将预制盖梁12底部的连接套筒套设于预制立柱11顶部的预埋筋14上,而后在连接套筒内灌浆实现牢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调节夹片20卡设于位于预制立柱11或预制盖梁12拼装时倾斜方向的一侧的预埋筋14上,且调节夹片20设于该预埋筋14上靠近倾斜方向的一侧。

该倾斜方向可先通过预拼装预制立柱11或预制盖梁12进行观测得到,观测时可采用全站仪,获得倾斜方向后,再将预拼装的预制立柱11或预制盖梁12吊起,而后在倾斜方向一侧的预埋筋14上卡套调节夹片20,接着将预制立柱11或预制盖梁12下放,从而通过设置的调节夹片将拼装的预制立柱11或预制盖梁12支撑起来,实现了快速的轴线调整到位解决了倾斜的问题。以预制立柱11的倾斜为例对倾斜方向进行说明,若预制立柱11预装后向着右侧倾斜,则在位于右侧的预埋筋14上卡套调节夹片20。该调节夹片20的设置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较佳的,将调节夹片20设于该右侧的两端部处,也即位于角部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弧形片体21的顶端面213的厚度为1mm至3mm,底端面214的厚度为6mm至10mm。在选择弧形片体21的厚度时,可根据预制立柱11和预制盖梁12安装时的倾斜程度来确定,在预装预制立柱11和预制盖梁12后,测量该预制立柱11和预制盖梁12的倾斜距离,根据该倾斜距离来选择底端面214的厚度,而后再根据底端面214的厚度选择顶端面213的厚度。较佳地,选择调节夹片20的底端面214的厚度与倾斜距离相等。倾斜距离的测量可通过全站仪进行,具体的测量方法可参见上述调节夹片20部分的描述。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