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导水系统的栈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5262发布日期:2019-09-12 08:5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带导水系统的栈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栈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导水系统的栈道。



背景技术:

栈道原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中国在战国时即已修建栈道。如今,在园林的建设中,一般都会修建栈道,这些栈道有修筑在山脉上的,有修筑在湖边的,可以方便游客游玩。

参照图1,为一种栈道,包括路面1、位于路面1两侧护栏2、和位于路面1。路面1是由多个长条形的木板紧密排列组成的,下方是路基4,起到支撑木板的作用。栈道是露天修筑的,这些栈道在下雨时,雨水落在路面上一般都依靠自然渗透流淌,因此都会或多或少的有雨水残留在路面上。残留的雨水会使栈道的路面比较湿滑,影响行人在栈道上行走。

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在栈道的路面1上设置垂直与护栏的导水槽,导水槽连接着下水道。导水槽可以将路面1上的水导入下水道之中。但是下水道比较容易杜塞,清理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导水系统的栈道,具有能够有效处理导水系统杜塞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导水系统的栈道,包括路面和路面两侧的护栏,所述路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护栏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连接有下水道,所述下水道的上部有带凹槽的封盖,下水道的两个侧壁上部有第二缺口,封盖的两侧落在两个第二缺口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槽和下水道的配合可以有效的减少路面的雨水残留。带凹槽的封盖的下水道,可以阻隔大型的异物掉落进入下水道;封盖还可以防止行人失足掉落进入下水道;当下水道堵塞之后,可以使用工具,利用凹槽将封盖取下,清理完毕之后再将封盖安装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水道与封盖之间设置有第二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过滤网可以防止大型的异物掉落进下水道,将下水道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水道位于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导水槽位于下水道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水道位于路面的中间位置,此为一种下水道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的将雨水导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槽的底面有朝下水道倾斜的坡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槽底面的坡度设置可以将雨水快速的引导进入下水道,提高了导水系统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水道位于路面的两侧,所述导水槽横穿路面两端连接下水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得另一种下水道的设置位置。适应降雨量较大的区域,增强对雨水的排泄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槽的底面为中间高两边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导水槽之中的水被引导进入两侧的下水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槽的上部有带孔的踏板,导水槽的两个侧壁上部有第一缺口,踏板的两侧落在两个第一缺口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水槽的上部设置踏板,雨水可以透过踏板上的孔进入导水槽之中。同时踏板可以方便行人在栈道上行走。除此之外,也增加了栈道外形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槽与踏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滤网可起到过滤的作用,防止较大的异物进入导水槽中堵塞导水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具有能够有效处理导水系统杜塞效果;

2.导水槽路面斜面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引导雨水;

3.过滤网的设置可以防止异物堵塞导水槽和下水道。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沿下水道侧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1沿导水槽侧壁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2沿下水道侧面的剖视图。

图9是图7中B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2沿导水槽侧壁的剖视图。

图中,1、路面; 11、导水槽;111、第一缺口;12、踏板;121、孔;13、第一过滤网;2、护栏;3、下水道;31、封盖;311、凹槽;32、第二缺口;33、第二过滤网;4、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导水系统的栈道,包括路面1、位于路面1两侧护栏2和位于路面1中间的下水道3。路面1是由多个长条形的木板紧密排列组成的,下方是路基4,起到支撑木板的作用。在护栏2与下水道3之间路面1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在相邻的两个木板之间,设置有垂直与护栏2的导水槽11。

如图3和图4所示,导水槽11的上部盖有踏板12,导水槽11的上部两侧壁上有着第一缺口111,踏板12的两侧就落在第一缺口111上,被第一缺口111固定住。在踏板12与导水槽1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3,第一过滤网13的两侧也落在两个第一缺口111上。参照图2,踏板12 上有许多透过踏板12本体的孔121。踏板12的设置可以方便雨水进入导水槽,同时方便行人在栈道上行走。如图5所示,导水槽11的底面设置为朝下水道3方向倾斜的斜面,通过如此设置可以有效的将落在导水槽11的水引导进入下水道3之中。

如图5所示,下水道3的上部设置有封盖31,下水道3的上部两侧壁上有着第二缺口32,封盖31的两侧就落在第二缺口32内,被第二缺口32固定住。在封盖31与下水道3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33,第二过滤网33的两侧也落在两个第二缺口32上。参照图2,封盖31设置有许多透过封盖31本体的凹槽311。凹槽311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将落在封盖31上的雨水也落入下水道3之中。下水道3连接着湖泊等储水场所。封盖31的设置可以增加下水道3的安全性,防止路人失足落入下水道3之中;封盖31和踏板12的设置可以使路面1更加美观;封盖31可以,将路面1分成两个部分,当较多的行人在栈道上行走时,可以起到引导行人沿两侧行走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下雨开始之后,雨水落在栈道的路面1上,雨水会流淌进入到导水槽11之中,由于导水槽11地面坡度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将进入导水槽11的雨水引导进入下水道3。落在封盖31上的雨水也透过凹槽311进入下水道3之中。下水道3之中的雨水最终会进入湖泊等储水场所之中。

由于导水槽11和下水道3的组合设置,可以有效的减少栈道路面1的雨水的残留;第一过滤网13和第二过滤网33可以有效的防止异物进入导水槽11和下水道3之中,防止导水槽11和下水道3被杜塞。下水道3上部的封盖31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大型异物进入下水道3之中,当下水道3堵塞之后,可以利用封盖31上的凹槽311将封盖31取下,将下水道3清理干净。可以较为方便完成下水道3的清理工作。

实施例2: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最大的不同在于下水道3的位置设置和导水槽11的位置设置不同。实施例2的下水道3设置两侧护栏2的外侧,如图8和图9所示,下水道3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相同。导水槽11横穿路面1,导水槽11的两端都连接着下水道3。如图10所示,导水槽11的底面设置为中间高两边低的状态,也可起到引导雨水的作用。

设置两道下水道3可以有效加强对雨水的排泄能力,因此实施例2可以适应短时降雨较大的区域。而实施例1可以适应护栏两侧无法设置下水道3的栈道。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