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清扫模式的道路清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6691发布日期:2020-02-08 06:2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个清扫模式的道路清扫器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享有2017年4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485,879;2017年5月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503,923;以及2017年5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505,973的优先权和权益。



背景技术:

本章节旨在提供在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背景或上下文。本文的描述可以包括可以追求的但不必是先前已经设想或追求的概念。因此,除非本文另外指出以外,在本章节中所描述的内容不是本申请中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书的现有技术,并且由于包含在本章节中而不承认是现有技术。

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车辆以清扫或用真空吸扫人行道、道路和街道上的碎屑。通常,这些车辆可以被分类为机械扫帚清扫器、再生式空气清扫器、真空清扫器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组合变型。

机械扫帚清扫器使用一个或多个马达驱动的扫帚以机械地朝向传送机清扫纸、塑料、垃圾、废物、植物(叶子、树枝、草屑等)、沥青碎屑、混凝土碎屑以及较大的沙子或碎石颗粒并且将它们清扫到传送机上以用于传输到碎屑收集料斗中。

再生式空气清扫器使用马达驱动的风扇来产生高速的再循环空气流,以从路面或街道表面夹带灰尘、颗粒和其它碎屑。再循环空气流可以穿过碎屑容器或料斗,其包括被设计成减慢气流并且促使夹带的碎屑收集在碎屑料斗中的各种类型的隔离物、筛网和/或挡板。

真空清扫器车辆使用马达驱动的风扇以在一个或多个车辆空气流动路径内发展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使得处于大气压下的环境空气进入一个或多个吸入口以产生将碎屑夹带到空气流中的吸入效应。夹带碎屑的空气流可以被输送到碎屑收集料斗,在该处在空气流正从清扫器车辆排出的情况下碎屑可以与空气流分离。扫帚经常用于使碎屑沿吸入口的方向运动以提高清扫效率。例如,圆筒形管状扫帚可以相对于行进的方向以左右对准的方式(或以选定的角度)对准,以使碎屑朝向吸入口运动。

任选地,承载在枢转地安装的臂上的侧边扫帚(也被称为檐沟(gutter)扫帚)可以被安装在清扫器车辆的一侧或两侧上,以将碎屑刷入进气罩(也被称为拾取头部)的路径中。

虽然在马路表面为平坦的情况下管状扫帚会是高效的,但是许多街道和马路表面具有不规则的轮廓。例如,许多马路表面故意在道路的中央加冠,并且也可以具有由重型车辆的前后轮胎引起的无意的间隔开的凹陷部。在这些情况下,管状扫帚可以高效地清扫升高的表面,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清扫凹陷的区域而言会是较低效率的或是无效的。对于管状扫帚常见的是不均匀地磨损并且经常在相对的一个端部或两个端部处变得渐缩(被称为“锥进”的情况)。

提供一种改进的清扫器车辆将是本领域的重大进步,所述清扫器车辆可以更高效地清扫具有各种不同的轮廓的马路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具有多种清扫模式的清扫器车辆可以包括在车辆的一个侧上的马达驱动的可旋转侧边扫帚和在车辆的另一侧上的另一个马达驱动的可旋转侧边扫帚,每个侧边扫帚都可独立地在收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运动,用于将碎屑扫入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每个侧边扫帚都可以配备有扫帚倾斜系统(例如,大约1度至6度),所述扫帚倾斜系统可以处于存储程序控制的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机的控制下。

碎屑吸入口可以被设置在车辆的一侧上,而另一个碎屑吸入口可以被设置在车辆的另一侧上,用于从被清扫的表面吸入碎屑,所述被清扫的表面通常可以被称为道路。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道路可以是可以供车辆在其上行进的任何类型的表面,例如,街道、马路、高速公路、停车场、停车库或机场跑道,例如,其可以铺设有或可以不铺设有诸如沥青、混凝土、铺路料、砖块、鹅卵石或其组合的物料。本文中对特定类型的马路(例如,街道、人行道、高速公路或其它类型的表面)的任何引用应当被理解为是指任何类型的道路。马达驱动的风扇可以从碎屑吸入口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或两者产生空气流,用于将夹带到空气流中的碎屑通过吸入口中的一个、另一个或两者传输至碎屑料斗中,在所述碎屑料斗中夹带的碎屑可以基本与空气流分离。每个碎屑吸入口都可以具有相关联的阀装置,所述阀装置可操作成基本关闭通过相关联的碎屑吸入口的空气流和打开通过相关联的碎屑吸入口的空气流。可以布置马达驱动的物料转移扫帚或多个这样的马达驱动的物料转移扫帚以将由侧边扫帚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或两者提供的碎屑指引到吸入口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或两者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清扫器车辆可以具有限定的纵向轴线al-al,其也可以限定向前行进的方向。纵向轴线al-al可以与车辆的中心线重合或不重合。第一侧边扫帚可以在轴线al-al的第一侧上安装到车辆,并且第二侧边扫帚可以在轴线al-al的第二侧上安装到车辆。每个侧边扫帚都可以包括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被配置为用于使其相应的侧边扫帚沿选定的方向旋转以将碎屑扫入通常在两个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另外地,每个侧边扫帚都可以被安装在载体结构上,并且可以是可在收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来回运动,并且可以是进一步可在与待清扫的表面接合的提升或“行进”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运动。可以在纵向轴线al-al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碎屑吸入口,用于从被清扫的表面吸入碎屑,并且可以在纵向轴线al-al的第二侧上设置有第二碎屑吸入口,也用于从被清扫的表面吸入碎屑。在某些实施例中,代替第一碎屑吸入口和第二碎屑吸入口或除了第一碎屑吸入口和第二碎屑吸入口以外,可以在纵向轴线al-al上或附近设置碎屑吸入口,用于从被清扫的表面吸入碎屑。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马达驱动的风扇,以产生通过碎屑吸入口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或两者的空气流并且将该空气流指引到碎屑料斗中,在所述碎屑料斗处碎屑可以与空气流分离。每个碎屑吸入口都可以与阀装置可操作地相关联,所述阀装置可选择性地操作成基本中止或停止通过其的空气流和基本打开通过其的空气流以用于接纳碎屑。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三个物料转移扫帚的簇或阵列可以布置在转移扫帚阵列中,所述转移扫帚阵列可以包括主要、前导或顶端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扫帚沿第一旋转方向或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马达。可以在主要物料转移扫帚的后部定位有两个次要或拖尾物料转移扫帚。所述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可以彼此横向地间隔开,其中一个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被定位成将碎屑刷到纵向轴线al-al的一侧,而另一个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被定位成将碎屑刷到纵向轴线al-al的另一侧。次要物料转移扫帚中的一个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用于使相关联的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将碎屑刷向车辆的一侧的马达,而另一个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用于使其扫帚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以将碎屑刷向车辆的另一侧的马达。依据清扫模式,主要或前导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是可沿这样的方向旋转的,即,所述方向是将由侧边扫帚向其提供的碎屑或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全部或部分转移到拖尾物料转移扫帚之一以用于朝向吸入口之一转移和由其拾取的方向,或者主要或前导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是可沿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所述相反的旋转方向是将由侧边扫帚向其提供的碎屑或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全部或部分朝向另一个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转移以将碎屑转移到另一个吸入口。

在第一操作状态或操作模式(有时在本文中被称为“右侧清扫”模式)中,第一侧边扫帚可以被定位在其向内或收回位置中,并且第二侧边扫帚可以被定位在其延伸或向外位置中。每个侧边扫帚都可以通过其相应的马达旋转以将碎屑扫入限定在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所述侧边扫帚可以根据被清扫的碎屑的类型形成相应的碎屑料堆。如本文所使用的,碎屑料堆可以是在扫帚的清扫动作之后保留在道路上的任何碎屑的集合,并且碎屑料堆可以采取或可以不采取行或其它限定的形状的形式。在该第一操作模式中,与第一碎屑吸入口相关联的阀装置可以处于其基本关闭的位置中,以基本阻隔或关闭流入其中的空气流,并且与第二碎屑吸入口相关联的阀装置可以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第二吸入口可以被定位成接收由在其延伸位置中的第二侧边扫帚形成的碎屑料堆。空气和夹带在其中的任何碎屑可以被夹带到第二碎屑吸入口中或被吸入第二碎屑吸入口中并且通过第二碎屑吸入口以用于转移到碎屑料斗,在该碎屑料斗处碎屑可以与空气流基本分离。由第一侧边扫帚形成的碎屑料堆可以由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拦截,所述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沿着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第二物料转移扫帚以用于转移到第二吸入口的路径中的方向旋转,在所述第二吸入口处在车辆沿其行进方向运动时碎屑会被吸入其中。

在第二操作状态或操作模式(有时在本文中被称为“左侧清扫”模式)中,第一侧边扫帚可以被定位在其延伸或向外位置中,并且第二侧边扫帚可以被定位在在其收回或向内位置中,其中每个侧边扫帚都由其相应的马达旋转以将碎屑扫入限定在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第一侧边扫帚可以被旋转以刷扫碎屑来形成碎屑料堆,所述碎屑料堆在清扫器车辆沿其行进方向运动时可以与第一吸入口对准以用于在其中拾取。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沿着将由第二侧边扫帚提供的碎屑扫向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的方向旋转,而所述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继而可以被旋转以将碎屑朝向第一碎屑吸入口转移。在该第二操作模式中,与第一碎屑吸入口相关联的阀装置可以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并且与第二碎屑吸入口相关联的阀装置可以处于其基本关闭的位置中以基本阻隔流入其中的空气流。空气和夹带在其中的任何碎屑可以被吸入第一碎屑吸入口中并且通过第一碎屑吸入口,以用于转移到碎屑料斗中,在该碎屑料斗处碎屑可以与空气流基本分离。

在第三操作模式(有时在本文中被称为“全清扫”模式)中,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可以处于其相应的延伸或向外位置中并且可以通过其相应的马达旋转以将碎屑扫入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第一侧边扫帚可以被旋转以沿着形成碎屑料堆的方向清扫碎屑,所述碎屑料堆可以与第一吸入口对准以用于由此拾取,并且第二侧边扫帚可以沿着形成第二碎屑料堆的方向旋转,所述第二碎屑料堆可以与第二吸入口对准以用于由此拾取。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沿着将由侧边扫帚提供的碎屑扫向第一拖尾物料转移扫帚或第二拖尾物料转移扫帚的方向旋转。第一拖尾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沿着将碎屑扫向第一吸入口的方向旋转以用于在其中拾取,并且第二拖尾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沿着将碎屑扫向第二吸入口的方向旋转以用于在其中拾取。在该第三操作模式中,与第一碎屑吸入口相关联的阀装置以及与第二碎屑吸入口相关联的阀装置两者均可以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使得空气和夹带在其中的任何碎屑可以被吸入到第一碎屑吸入口和第二碎屑吸入口中并且通过第一碎屑吸入口和第二碎屑吸入口以用于转移到碎屑料斗中,在所述碎屑料斗中碎屑可以与空气流基本分离。因而,在某些实施例中,这种模式可以被称为“双清扫”或“双喷嘴清扫”模式。虽然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可以被描述为沿着将物料转移到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的方向旋转,但是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沿相反方向的旋转可以被同样地适用。

风扇可以任选地设置有颗粒物回收和再循环/捕获系统,通过所述颗粒物回收和再循环/捕获系统在风扇中的具有相对较重的颗粒的空气流的一部分可以从其分流到排放导管,用于在吸入口之一(例如,第一吸入口或第二吸入口)的正前方排放,以将相对较重的颗粒引入或重新引入吸入口中,来增大如此再循环的颗粒最终将被保留在碎屑收集料斗中的可能性。如果期望的话,排放导管可以被放置成在使颗粒重新引入吸入口中的程度最小化的位置中将碎屑排放到道路上。

如果期望的话,物料转移扫帚可以被安装成使得每个扫帚都可以以较小角度倾斜(例如,在大约1至6度之间),以借助增强的或更积极的刷扫动作产生弧形的“接触贴片”来从被清扫的道路擦洗和去除附着的碎屑的聚集或团聚。

在某些实施例中,物料转移扫帚在其可以围绕近似或略微竖直的轴线(av)旋转的意义上可以被表征为竖直式扫帚。描述性短语近似或略微竖直的轴线指示,旋转轴线可以是竖直的或从竖直偏移了扫帚的倾斜角,并且也可以在扫帚在清扫期间骑乘道路的各种起伏部、偏差部和倾斜部时随时间变化。

在上述扫帚阵列的变型中,扫帚阵列可以包括五个物料转移扫帚,所述五个物料转移扫帚包括主要、前导或顶端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主要扫帚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旋转的马达。可以在主要扫帚的后部定位有两个次要或拖尾物料转移扫帚,所述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彼此横向地间隔开,其中一个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被定位成基本将碎屑刷到纵向轴线的一侧,而另一个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被定位成基本将碎屑刷到纵向轴线的另一侧。次要物料转移扫帚中的一个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用于使相关联的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将碎屑刷向车辆的第一侧的马达,而另一个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用于使其扫帚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以将碎屑刷向车辆的另一侧的马达。另外地,可以在主要物料转移扫帚的后部并且在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的前方定位有一组中间物料转移扫帚,其中每个中间转移扫帚都具有被配置为用于使其扫帚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旋转的马达。

依据清扫模式,主要或前导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是可沿这样的方向旋转的,即,所述方向是将由侧边扫帚向其提供的碎屑的一部分转移到中间物料转移扫帚之一以用于转移到次要物料转移扫帚之一,并且由此将碎屑转移到沿着在车辆沿着行进方向行进时由吸入口拦截的路径的位置,用于由吸入口之一拾取,或者主要或前导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是可沿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所述相反的旋转方向是将由侧边扫帚向其提供的碎屑转移到另一个中间物料转移扫帚和随后转移到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并且由此将碎屑转移到沿着在车辆沿着其行进方向行进时由另一个吸入口拦截的路径的位置,用于由吸入口中的另一个拾取。

在又一个变型中,可以仅提供单个主要扫帚,所述单个主要扫帚可以是可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选择性地旋转的。在第一操作模式中,主要扫帚可以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以将由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呈现的碎屑作为料堆沿着一条路径转移,所述路径可以在车辆沿着其行进方向行进时由第一吸入口截取以用于抽吸到其中。在第二操作模式中,主要扫帚可以在第二方向上旋转以将由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呈现的碎屑料作为料堆沿着一条路径沉积,所述路径可以在车辆沿着其行进方向行进时由另一个吸入口截取以用于抽吸到其中。

在又一个变型中,摆臂组件可以包括与主要扫帚共同操作的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或第一和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摆臂组件可以运动到第一位置或运动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在摆臂组件上的一个或多个扫帚起到一个或多个拖尾物料转移扫帚的功能,以将碎屑指向吸入口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在摆臂组件上的一个或多个扫帚起到一个或多个拖尾物料转移扫帚的功能,以将碎屑指向吸入口中的另一个。

鉴于本公开,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本文描述的各种特征可以单独地或彼此组合地改善街道清扫。例如,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是单个单元、以阵列形式配置、可绕基本竖直的轴线旋转、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可在臂上枢转、可倾斜以形成接触贴片、配置为顶端扫帚、配置为拖尾扫帚、可收回到各种尺寸和形状的行进位置中并且被手动地或自动地控制。类似地,侧边扫帚可以是可延伸的和可收回的、可绕基本竖直的轴线旋转、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可倾斜以形成接触贴片、可收回到各种尺寸和形状的行进位置中并且被手动地或自动地控制。另外,用于夹带碎屑的吸入口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可以相对于扫帚放置在各种位置中、可以以允许在给定的吸入口中有更强拉力的方式打开和关闭、可以与喷水结合使用并且可以与颗粒物再循环和回收系统一起使用。此外,控制器可以提供设定和调节清扫模式的能力,以针对选定的环境优化扫帚和吸入口的使用,包括左侧清扫、右侧清扫、拱形道路清扫和全清扫。而且,各种操作模式可以按照针对扫帚的任何组合的扫帚放置、扫帚操作、扫帚取向和扫帚旋转方向以及吸入口放置和吸入口操作来分离地或与上述扫帚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来定义。此外,虽然车辆行进方向被示出为向前行进方向,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行进方向可以是反向的,并且本文所述的各种部件(例如,扫帚和吸入口)可以相对于车辆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逆反,以便在向后行进方向上实现相同的或相似的目的。鉴于本公开,其它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清扫器车辆的右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清扫器车辆的仰视图或底侧视图,其示出碎屑接合部件,所述碎屑接合部件包括在右侧上处于延伸位置中的侧边扫帚以及在左侧上处于收回位置中的侧边扫帚;

图3是侧边扫帚的俯视图或平面图,其示出用于使侧边扫帚在延伸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运动的致动器以及用于将扫帚提升至升高的行进位置和将扫帚降低至表面接合位置的另一个致动器;

图4是图3所示的侧边扫帚的侧视图,其示出倾斜缸;

图5是倾斜缸的放大细节图,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所选的结构;

图6是示例性物料转移扫帚的透视图;

图7是用于手动控制物料转移扫帚的倾斜度的螺丝扣的详细透视图;

图8是空气流动系统的透视图,该空气流动系统在其任一侧上包括离心式风扇和吸气入口或拾取头部;

图9是图8中所示的离心式风扇的侧视图;

图10是气流控制阀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图8和图9中所示的风扇以及夹带颗粒的回收和再循环/捕获系统的透视图;

图12是用于使风扇中的空气流动的一部分分流的气流分流器或勺状物的详细透视图;

图13是与出口相邻的风扇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示出在操作中的图12的气流分流器或勺状物的放置;

图14是被定位成用于第一清扫模式的图2中所示的各种扫帚的俯视图;

图15是被定位成用于第二清扫模式的图2中所示的各种扫帚的俯视图;

图16是被定位成用于第三清扫模式的图2中所示的各种扫帚的俯视图;

图17是用于针对行进操作模式、图14中所示的第一操作模式、图15中所示的第二操作模式以及图16中所示的第三操作模式布置图2中所示的扫帚的组织的操作状态或流程图;

图18是五把扫帚的变型的透视图,其包括一对定位在顶端或前导扫帚与拖尾扫帚之间的中间扫帚;

图19是被定位成用于第一清扫模式的图18中所示的各种扫帚的俯视图;

图20是被定位成用于第二清扫模式的图18中所示的各种扫帚的俯视图;

图21是被定位成用于第三清扫模式的图18中所示的各种扫帚的俯视图;

图22是单转移扫帚变型的透视图;

图23是处于第一清扫模式中的两个侧边扫帚和图22的单转移扫帚变型的俯视图;

图24是处于第二清扫模式中的两个侧边扫帚和图22的单转移扫帚变型的俯视图;

图25是单扫帚摆臂扫帚组件的俯视图或平面图;

图26是图25的单扫帚摆臂扫帚组件的侧视图;

图27是图25的单扫帚摆臂扫帚组件的透视图;

图28是图25的单扫帚摆臂扫帚组件的仰视图;

图29是用于采用图25至图28的单扫帚摆臂扫帚组件的清扫器的第一清扫模式的俯视图;

图30是用于采用图25至图28的单扫帚摆臂扫帚组件的清扫器的第二清扫模式的俯视图;

图31是用于布置图29和图30中所示的扫帚的组织的操作状态或流程图;

图32是在第二扫帚安装到摆臂的情况下的图25至图28的摆臂扫帚组件的透视图;

图33是图32的多扫帚摆臂扫帚组件的透视图,其中以分解图示出选定的部件;

图34是用于采用图32的多扫帚摆臂扫帚组件的清扫器的第一清扫模式的俯视图;以及

图35是用于采用图32的多扫帚摆臂扫帚组件的清扫器的第二清扫模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的右侧视图中并且从图2中的底侧示出示例性道路清扫器车辆,并且其用参考符号20指示。

可以组装在商用卡车底盘或其它合适的原动机上的清扫器车辆20可以包括通过直接地或间接地使用转接板、分隔板、支座、支架、垫片和/或它们的某种组合而安装至或连接至车辆底架的第一侧边扫帚22和第二侧边扫帚24(图2中最佳示出)。卡车底盘可以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开的纵向延伸的框架导轨fr1和fr2以及一个或多个横向支撑构件。一个侧边扫帚可以被定位到纵向轴线al-al的一侧,而另一侧边扫帚可以被定位在纵向轴线al-al的另一侧上。纵向轴线al-al可以或可以不与清扫器车辆的几何中心线相对应,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纵向轴线al-al通常可以处于框架导轨fr1和fr2之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三个物料转移扫帚26、28和30也可以直接地例如经由螺栓的或焊接的连接部或间接地例如通过使用转接板、分隔板、支座、支架、垫片和/或它们的某种组合而安装至或连接至车辆底架。当然,可以包括少于或多于三个的物料转移扫帚,并且所述物料转移扫帚可以被配置在如图2中所示的三重(triad)布置或其它合适的布置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侧边扫帚22和24可以在延伸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运动,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运动到延伸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的位置。在图2中,侧边扫帚22被示出处于其延伸或最外位置中,并且侧边扫帚24被示出处于其收回或最内位置中。侧边扫帚22、24的延伸和收回的范围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范围,并且该范围对于侧边扫帚22和侧边扫帚24可以相同或可以不相同。在某些实施例中,侧边扫帚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是固定的,而不是可延伸的和可收回的。

在某些实施例中,物料转移扫帚26、28和30可以相对于行进方向设置在第一侧边扫帚22和第二侧边扫帚24的后部并且布置在如图2中所示的类似于三角形的构形中,物料转移扫帚26相对于行进方向被指定为前导扫帚或主要扫帚或顶端扫帚。次要或拖尾物料转移扫帚28和30可以被定位在前导或主要扫帚26的后部,次要物料转移扫帚28横向地位移到主要扫帚26的旋转中心的一侧并且次要物料转移扫帚30横向地位移到主要扫帚26的旋转中心的另一侧。由于次要物料转移扫帚28和30当清扫器车辆正沿其行进方向dt运动时处于前导或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的后部,所以次要物料转移扫帚28和30被指定为拖尾扫帚。次要物料转移扫帚28和30的定位不需要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完全处于纵向轴线al-al的一侧或另一侧上。因而,依据商用卡车底盘的物理组织和可能的其它设计考虑,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可以具有在纵向轴线al-al上的或与纵向轴线al-al重叠的部分。

如以下将解释的,各种扫帚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模式操作,以将碎屑朝向第一吸入口32的路径清扫到第一吸入口32的路径或者将碎屑朝向第二吸入口34的路径清扫到第二吸入口34的路径,或者在可替代方案中,将碎屑朝向两个吸入口32和34的相应路径清扫。依据清扫模式,空气可以流入吸入口32和34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或两者,并且其中夹带碎屑以用于最终收集在碎屑料斗42中。

如图1中所示,清扫器车辆20的主要部件可以被安装在船体状结构36中,所述船体状结构36可以包括前部辅助发动机舱38,所述前部辅助发动机舱38可以包括内燃发动机(未示出),其经由连接至发动机的驱动带向离心式风扇供以动力,如以下更全面地描述的。内燃发动机可以被连接至液压泵并且为其供以动力以提供加压的液压流体来操作各种液压马达和致动器,并且也可以为空气压缩机供以动力和与相关联的压缩空气储罐共同操作以向各种气动操作的执行器供应压缩空气的源。加压的流体(液压或气动)的控制可以经由电控阀(开/关、比例、反向等)以及各种类型的调节器和辅助装置来实施,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

通常,对于那些会期望有一种弹性度量的流体致动器而言会优选的是加压的空气;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物料转移扫帚的流体致动器优选地是气动的,使得在清扫器车辆沿其行进方向dt运动时扫帚可以被提升到“行进”位置和从“行进”位置降低并且允许扫帚随着扫帚“骑乘”或跟随被清扫的表面中的各种起伏部、偏差部和倾斜部而向上地和向下地运动。虽然是合适的,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会次优选的是加压的液压流体,这是由于与液压管线连通会需要更复杂的且更昂贵的压缩流体腔室。

碎屑收集料斗42可以被安装在辅助发动机舱38的后部,并且可以在空气通过气流排出口40排出之前积聚从夹带碎屑的空气流分离的碎屑和颗粒。如在图1中由在车辆的后部处的弯曲双向箭头所表示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在图2中最佳地所示,例如,碎屑收集料斗42可以通过液压缸44和46被升高至倾卸位置和降低至其操作位置。

碎屑收集料斗42可以从吸入口32和34中的一个或两者接收夹带颗粒的空气流,并且凭借在从空气流掉落碎屑的情况下空气流膨胀到明显更大容积的碎屑收集漏斗42中以及任选地通过可以用于从空气流分离颗粒的各种类型的筛网、挡板、多孔板和类似物或其组合而从空气流分离碎屑。另外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水雾或喷雾的引入可以用于从空气流分离碎屑。

在图3至图5中示出示例的侧边扫帚(其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被称为檐沟扫帚),并且该示例的侧边扫帚可以包括安装盘48,所述安装盘48可以安装有刷毛50(典型地为预组装的刷毛模块或分段的形式)以形成几乎连续的基本圆形阵列的刷毛50。马达52(典型为液压的,但是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类型)可以被连接至盘/刷毛组件,用于使盘/刷毛组件沿选定的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或两者)旋转。双向加压流体致动器cyl-1(典型为气动的,但是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类型)可以包括通过连杆56连接的柱塞(ram)54,以使侧边扫帚围绕枢轴58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收回或向内位置和从收回或向内位置旋转至延伸或向外位置(如在图2中由扫帚22所表示)。另外地,另一个加压流体致动器cyl-2(例如,液压或气动)可以操作成将侧边扫帚提升至升高的“行进”位置和将侧边扫帚降低至街道表面接触位置以用于清扫。通常,侧边扫帚典型地可以具有约120cm(约48英寸)的直径,但是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尺寸。

如在图4的视图中和在图5的细节中所示,双向流体倾斜控制缸tc(典型为液压的,但是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类型)可以包括可延伸/可收回的柱塞60,所述可延伸/可收回的柱塞60连接至连杆62,所述连杆62被安装成用于围绕轴线64枢转运动以使马达壳体围绕轴线66倾斜来调整扫帚相对于被清扫的表面的倾斜角。刚性连杆68可以通过围绕轴线66的球形衬套连接至附接至车辆底架的支架(未示出)。在典型的应用中,当侧边扫帚处于其延伸位置中时,侧边扫帚可以例如相对于被清扫的表面倾斜多达约六度,以在檐沟区域中更积极地清扫或“挖掘”,并且例如当侧边扫帚处于收回位置中时,侧边扫帚可以倾斜在大约零和一度之间,以便更加起到擦拭或擦洗扫帚的功能。当然,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角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凭经验地确定在侧边扫帚运动到其收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以及从收回位置和延伸位置运动时在倾斜控制缸tc中的流体压力分布,以便将侧边扫帚定位在期望的倾斜角处。可替代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手动地、自动地或其组合来设定和调整侧边扫帚的倾斜角。进一步可替代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侧边扫帚可以从车辆底盘悬垂地附接至臂,并且臂可以被铰接,以便将侧边扫帚定向在期望的倾斜位置中。

如图6中所示,每个物料转移扫帚都可以包括安装盘70,所述安装盘70可以安装有刷毛72(典型地为预组装的刷毛模块的形式)以形成几乎连续的阵列的刷毛72。马达74(典型为液压的,但是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类型)可以被连接至盘/刷毛组件,用于使盘/刷毛组件沿选定的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或两者)旋转。拖尾臂76可以在枢转轴线78处被枢转地安装到支撑支架80,所述支撑支架80继而可以被连接至车辆底盘或底架(未示出)。拖尾臂76的相对端部可以在枢转轴线82处被枢转地连接至支架84,所述支架84支撑马达74和所连接的盘/刷毛组件。通常,每个物料转移扫帚都可以具有约60cm(约24英寸)的直径,但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尺寸。

具有可延伸/可收回的柱塞88的气动致动器86可以在其基本端部处枢转地连接至支架80,而其柱塞88的端部经由支架90枢转地连接至控制臂76。当加压的空气被引入致动器86中时,柱塞88可以收回以将物料转移扫帚朝向其升高的“行进”位置提升到其升高的“行进”位置,并且相反地当气压降低时,柱塞88可以根据物料转移扫帚的重量延伸以降低扫帚来使其与被清扫的表面接触。当致动器86中的空气压力处于其最小值时,物料转移扫帚的全部重量可以确定由扫帚施加的最大向下力。

通常,在某些实施例中,会优选的是扫帚相对于被清扫的表面以某一倾斜角倾斜,使得可以产生弧形的“接触贴片”以提供更积极的刷扫作用。为此,倾斜轴线衬套可以提供倾斜轴线92,所述倾斜轴线92可以从枢转连接部82位移。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物料转移扫帚的倾斜角都可以由操作者可调整的螺丝扣94来设定和保持(图7中所示);然而,在一些应用中,流体致动器或电致动器(例如,电动马达丝杠装置)会是优选的。

如图6中所示,拖尾臂76可以被可枢转地安装在轴线78处,所述轴线78可以基本水平地对准。作为选项,支架80或其子支架(未示出)可以围绕基本竖直的轴线安装或枢转,以允许围绕竖直轴线进行几度的运动,如在图2中由物料转移扫帚26所表示。

上述物料转移扫帚的组织可以为整个清扫器提供许多提高效率的益处。通过调整每个气动执行器中的空气压力,各个扫帚可以有弹力地“骑乘”在起伏的道路表面上并且随着清扫器车辆沿其行进方向运动而紧密地遵循各种偏差部和倾斜部。可以根据需要降低气动压力,以提供更积极的清扫作用。在某些实施例中,借助如上所述的三把扫帚的阵列,具有冠状中心区域的道路可以以比由围绕基本水平轴线旋转的经典圆柱形管状扫帚所提供的方式优越的方式高效地清扫。另外地,可以调整倾斜角,使得物料转移扫帚除了提供其物料转移功能以外还可以起到“挖掘机”扫帚的功能,以从道路表面积极地擦拭或擦洗碎屑的压实的粘附性聚集或团聚。

在某些实施例中,例如,借助“挖掘机”功能,对于侧边扫帚和物料转移/擦拭扫帚而言用于增强的(即,更积极的)清扫的近似倾斜角范围相对于被清扫的表面可以在大约3度和8度之间,最明显地出现在大约5和8度之间。当然,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倾斜角范围。在某些实施例中,基于观察来自道路表面的碎屑的压实的粘附性聚集或团聚的去除率的经验,可以凭经验确定对于倾斜角的上限。可替代地,可以手动地或自动地例如通过计算机或通过其组合来设定和调整倾斜角。

为了使清扫积极性最大化,尤其是关于在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夯实的”或压缩的粘附性聚集或团聚的去除,在某些实施例中,会优选的是所有刷子的刷毛由形成为线材或扁平带分段的弹性钢合金制成,所述弹性钢合金可以照惯例被弯曲成u形并且被组装成刷毛模块或分段。然而,对于其中不需要钢刷毛的那些环境而言,诸如聚氨酯、聚丙烯或聚酰胺的传统塑料刷毛可以是合适的。当然,对于刷毛而言,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物料。

在图8中并且在图9中的侧视图中示出空气流动系统100的局部透视图。离心式风扇102可以包括出口部分104,通过所述出口部分104加压的空气流可以通过开口106排放到周围环境。如图9的侧视图中所示,向上倾斜的入口管道110可以通过接口108与进气环112连接,所述进气环112在碎屑料斗隔板114的左侧上连接至碎屑料斗42(以虚线示出)。

吸入口或拾取头部120可以包括框架122,所述框架122围绕其周边具有弹性体帘124,所述弹性体帘124具有高度可调的轮126,所述高度可调的轮126沿着被清扫的表面滚动。如在图8中的右侧上的双向向上/向下箭头所表示,当清扫叶片积聚物时,两个拾取头部120上的面向碎屑的弹性体帘124可以经由致动器(未示出)运动到升高的位置。过渡结构128可以将气流横截面改变为圆形横截面,用于与弹性体软管130连接,所述弹性体软管130继而可以被连接至闸阀150的入口部分152。闸阀出口可以连接至空气流管154,用于将空气流引导至碎屑料斗42,在该处将夹带的颗粒中的某些从空气流分离出来并且被收集起来以用于最终处理。来自空气流管154的空气流可以穿过界面156,所述界面156通过碎屑料斗(未示出)的隔板过渡。每个吸入口拾取头部120可以附接至气压缸/链条组件98(图1);当加压时,气压缸/链条组件98可以将相应的吸入口拾取头部120提升到图1中所示的升高的行进位置。通常,每个吸入口都具有大约为71厘米(大约28英寸)的左右宽度,但是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尺寸。

如图10的分解透视图中所示,气流阀150可以包括入口部分152,所述入口部分152可以被连接至图8和图9中所示的弹性体软管130。第一半月形阀壳体154可以被固定到入口152,并且可以与另一个半月形阀壳体156共同操作以将阀板158保持在它们之间。如由在板158上的双向箭头所表示,阀板158可以被设计成在其中空气流会基本阻隔的位置与其中空气会基本畅通的另一个位置或其之间的任何位置之间运动。阀板158可以连接至操作臂160,所述操作臂160可以是可围绕枢轴162旋转的。双向致动器164(例如,气动、液压或电动)可以包括可以连接至操作臂160的杆166,使得阀板158可以响应于由操作杆166运动来回收回位置和延伸位置而运动。

在图11中以整体视图以及在图12和图13中详细地示出颗粒再循环和捕获系统170。如图11中所示,壳体172可以被附接至风扇涡旋件(scroll)的与气流出口106相邻的外部。过渡段174可以被连接至排气导管或软管176以将在软管176内的包括其中夹带的任何颗粒物的空气流排放到与被清扫的表面相邻的且在吸入口32前方的位置(如图8中所示)。

如图12中所示,通常以190指示的气流分流器或勺状物可以被枢转地安装在其上端部192处,用于围绕枢转轴线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任何位置之间运动。分流器190可以包括扁平面板194、第一侧壁196以及与第一侧壁196间隔开的第二侧壁198,如图12中所示。

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分流器190可以在致动器182(在某些情况下,优选地为电球/丝杠致动器,但是具有任何合适的类型)的控制下运动,所述致动器182具有可延伸/可收回的柱塞184,其连接至连杆186以使分流器190在所示的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打开位置中,空气流中的某些以及其中任何夹带的颗粒物可以进入打开的分流器190并且流入壳体172中,以使其中的方向反向而使其进入软管176中,用于在吸入口32的前方从空气导管或软管176的底部排放,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20沿着其行进方向向前运动而重新进入空气流动系统中。

由图13中的虚线表示的方向反向可以减慢夹带的颗粒物的速率(如图11中所示的软管176中的弯曲部也可)。在某些实施例中,空气导管或软管176的出口端部可以优选地具有横截面扩大终端(以一般方式用虚线示出),以进一步减慢出流的空气和夹带在其中的颗粒物的速度。

通常,一定范围的颗粒大小和重量可以进入吸入口32和/或34中并且被传输到碎屑料斗42中,在该处颗粒物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可以从空气流分离并且被积聚在碎屑料斗42中以用于最终处置。然而,实际上,颗粒物中的一小部分可以不从空气流分离并且可以进入风扇入口而耗尽到局部大气中。

对于离心式风扇而言,施加在颗粒上的离心力可以促使相对较重的夹带的颗粒物集中在与风扇壳体102的最外壁邻近或相邻的空气流阶层或层中。在风扇壳体102的最外壁中的分流器勺状物190的放置可以增加了以下可能性,即,较重的颗粒将刚好在被耗尽之前就从空气流分流并且经由软管176送至吸入口32或34以用于再循环,从而增加了较重的颗粒最终将与空气流分离并收集在碎屑料斗42中的可能性。理论上,颗粒的n个再循环周期将增加了颗粒将被保留在碎屑料斗42中的可能性并且降低了颗粒将被耗尽到大气中的可能性。

图14、图15和图16是侧边扫帚22和24以及物料转移扫帚26、28和30的俯视平面图,它们示出用于三种不同的清扫模式的各种位置和/或旋转方向。

在图14、图15和图16中的每个附图中,纵向轴线al-al可以与主要或前导物料转移扫帚26的中心大致对准,其中箭头表示行进方向dt。在左座驾驶车辆的背景中,在纵向轴线al-al的左侧的结构可以被定义为在第一侧或左侧(即,侧1)上,而在纵向轴线al-al的右侧的结构可以被定义为在第二侧或右侧(即,侧面2)上。虽然在某些实施例中图14、图15和图16的纵向轴线al-al可以优选地与车辆的中心线对准,但是会需要以非中心线对准的方式安装各种部件,以避免与传动系部件(即,例如,如由制造商交货的包括车辆的分段的传动轴布置及其支撑轴承在内的传动轴)干涉。另外,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可以任选地从摆臂安装以用于有限的左右运动。

图14示出第一清扫操作状态或模式,其有时被称为“右侧清扫”模式,其中左侧扫帚24可以运动至其收回或向内位置,并且右侧扫帚22可以运动到其延伸位置或向外位置。随着清扫器车辆沿其行进方向dt运动,左侧扫帚24可以顺时针(cw)旋转(从图14的角度看)以随着车辆沿其行进方向dt运动而向右刷扫任何碎屑来形成积聚的碎屑流(有时被称为“料堆”)。依据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所得的料堆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具有变化的宽度和/或高度和/或形状,并且具有变化的水分含量。在图14中,由左侧扫帚24形成的料堆可以旨在由前导或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拦截或遇到前导或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如在左侧扫帚24的右侧上的箭头所表示的。以类似的方式,右侧扫帚22可以逆时针(ccw)(从图14的角度看)旋转以刷扫碎屑来形成从右侧扫帚22的左侧拖尾的另一个料堆,如由箭头所指示的。与左侧扫帚24相关联的黑色粗弧形线和与右侧扫帚22相关联的黑色粗弧形线表示接触贴片,其中扫帚刷毛的端部与被清扫的表面进行最佳接触以将碎屑刷扫到它们之间的区域中。可以通过使侧边扫帚围绕相应的倾斜轴线优先地倾斜并且通过控制施加到扫帚的向下力来实现相应的接触贴片,从而使各个刷毛可以屈服来存储势能,以帮助使碎屑沿期望的方向运动。

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来自左侧扫帚24的碎屑料堆遇到主要或前导物料转移扫帚26,其可以顺时针旋转,碎屑被向右刷扫以形成又一个料堆,用于由右侧次要扫帚30拦截,所述右侧次要扫帚30也可以顺时针旋转并且然后将碎屑向右刷扫以将其碎屑添加到由右侧扫帚22沉积的碎屑。此外,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没有被左侧扫帚24或右侧扫帚22刷扫的任何碎屑可以遇到前导物料转移扫帚26或右侧次要物料转移扫帚30以随同来自右侧扫帚22的碎屑一起定位以用于夹带到吸入口34中。与右吸入口34相关联的闸阀150可以被基本打开以允许空气流进入空气流动系统中,由此夹带碎屑以用于输送至碎屑料斗42。与左吸入口32相关联的闸阀150可以被基本关闭(如由阴影线所指示),由此排除通过的大量空气流动。在图14中所示的配置中,拖尾的左侧物料转移扫帚28可以不被供以动力并且可以被提升以与被清扫的表面脱离接合。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拖尾的左侧物料转移扫帚28可以被供以动力、可以被定位成与被清扫的表面接合并且可以cw或ccw旋转以用于清扫作用。同样,虽然左侧扫帚24被示为在该模式中旋转,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左侧扫帚24可以不旋转并且可以不被供以动力并且可以被提升以与被清扫的表面脱离接合。这也会适用于在本文所述的其它“右侧清扫”模式中的左侧扫帚24。

在图14的操作状态中,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可以在左侧上在附图标记10处并且在右侧上在附图标记12处定义清扫条,在所述清扫条中清扫的碎屑被向右刷扫以形成碎屑料堆,所述碎屑料堆可以被定位成用于夹带到吸入口34中,所述吸入口34继而可以限定真空条或吸入条,所述真空条或吸入条在左侧上的参考符号14处和在右侧上的附图标记16处之间横向地延伸。在某些实施例中,扫帚22、24、26、28和30可以被定位成使得在附图标记10和附图标记12之间的表面的全部或基本全部(即,清扫条)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而被清扫。

在某些实施例中,图14中所示的模式可以是最适合用于清扫街道或道路的右侧路缘和檐沟区域。

如图15中所示,在有时被称为“左侧清扫”模式的第二清扫操作状态或模式中,左侧扫帚24可以运动到其延伸或向外位置,而右侧扫帚22可以运动到其向内或收回位置。左侧扫帚24可以顺时针(从图15的角度看)旋转,并且右侧扫帚22可以逆时针旋转,以将碎屑刷扫到两个侧边扫帚22和24之间的区域中。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碎屑可以遇到左侧扫帚24,所述左侧扫帚24可以向右刷扫所遇到的碎屑以形成旨在遇到左侧吸入口32的碎屑料堆,如由左侧扫帚24的右侧上的箭头所表示的,并且以类似的方式,右侧扫帚22可以逆时针旋转以刷扫任何所遇到的碎屑来形成从右侧扫帚22的左侧拖尾的另一个料堆,如由箭头所指示的。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来自右侧扫帚22的碎屑料堆会遇到主要或前导扫帚26,所述主要或前导扫帚26可以逆时针旋转,碎屑被向左刷扫以形成拖尾的料堆以用于由左侧次要扫帚28拦截,所述左侧次要扫帚28继而可以将碎屑向左刷扫以添加到来自左侧扫帚24的碎屑。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没有被左侧扫帚24或右侧扫帚22刷扫的任何碎屑可以遇到前导物料转移扫帚26或左侧次要物料转移扫帚28以定位成用于夹带到吸入口32中。与左吸入口32相关联的闸阀150可以打开以允许空气流进入空气流动系统中,由此夹带碎屑以用于输送至碎屑料斗42。以类似的方式,与右吸入口34相关联的闸阀150可以关闭,由此排除通过的大量的空气流(如由吸入口34上的阴影线所指示的)。在图15中所示的配置中,拖尾的右侧物料转移扫帚30可以不被供以动力并且可以被提升以与被清扫的表面脱离接合。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拖尾的右侧物料转移扫帚30可以被供以动力、可以被定位成与被清扫的表面接合并且可以cw或ccw旋转以用于清扫作用。分别与扫帚22、24、26和28相关联的黑色粗弧形线表示接触斑块,其中扫帚刷毛的端部与被清扫的表面进行最佳接触以刷扫碎屑。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使相应的扫帚围绕相应的倾斜轴线优先地倾斜并且通过控制施加到扫帚的向下力来实现每个接触贴片,从而使各个刷毛可以屈服来存储势能,以帮助使碎屑沿期望的方向运动。虽然右侧扫帚22被图示为在该模式中旋转,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右侧扫帚22可以不旋转并且可以不被供以动力并且可以被提升以与被清扫的表面脱离接合。这也会适用于在本文所述的其它“左侧清扫”模式中的右侧扫帚22。

在图15的操作状态或模式中,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可以在左侧上在附图标记10处并且在右侧上在附图标记12处定义清扫条,在所述清扫条中清扫的碎屑被刷扫以形成碎屑料堆,所述碎屑料堆可以被定位成用于夹带或抽吸到吸入口32中,所述吸入口32继而可以限定较窄的吸入条,所述吸入条在左侧上的参考符号14处和在右侧上的附图标记16处限定。在某些实施例中,扫帚22、24、26、28和30可以被定位成使得在附图标记10和附图标记12之间的表面的全部或基本全部(即,清扫条)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而被清扫。

在某些实施例中,图15中所示的模式可以是最适合用于清扫街道或道路的左侧路缘和檐沟区域。

图16示出第三清扫操作状态或模式,其有时被称为“全清扫”模式,其中左侧扫帚24和右侧扫帚22被示出为处于其相应的延伸位置中。左侧扫帚24可以通过其马达沿顺时针方向(从图16的角度看)旋转,并且右侧扫帚22可以通过其马达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随着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反向旋转的侧边扫帚22和24可以沿两个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的大体方向清扫碎屑,在所述区域中对于每个侧边扫帚22和24而言碎屑趋于组织或积聚到相应的碎屑料堆中。分别与扫帚22、24、26、28和30相关联的黑色粗弧形线表示接触斑块,其中扫帚刷毛的端部与被清扫的表面进行最佳接触以刷扫碎屑。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使相应的扫帚围绕相应的倾斜轴线优先地倾斜并且通过控制施加到扫帚的向下力来实现每个接触贴片,从而使各个刷毛可以屈服来存储势能,以帮助使碎屑沿期望的方向运动。

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由第一侧边扫帚22和第二侧边扫帚24清扫的碎屑可以积聚在它们之间的大致区域中,所述大致区域包括针对左侧扫帚24的相应的料堆,所述相应的料堆可以被定位成待由左吸入口32拦截。以类似的方式,料堆可以由右侧扫帚22形成并且可以被定位成待由右吸入口34拦截。这三个物料转移扫帚26、28和30可以遇到碎屑积聚物。主要或顶端物料转移扫帚26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以沿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将在其路径中的物料扫向右侧吸入口34。左侧次要拖尾物料转移扫帚28拖曳前导或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并且可以大体位于轴线al-al的左侧。以类似的方式,次要拖尾右侧物料转移扫帚30拖曳前导或主要扫帚26,并且可以大体位于在轴线al-al和/或主要扫帚26的旋转轴线的右侧。在图16中,主要或顶端物料转移扫帚26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以朝向也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右侧次要物料转移扫帚30清扫碎屑。由主要或顶端扫帚26遇到的碎屑可以被转移到右侧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的路径中,其中碎屑被放置在右侧吸入口34的路径中。随着清扫器车辆20沿其行进方向dt运动,碎屑可以被夹带在空气流中,并且碎屑可以通过打开的气流阀150递送以用于传输到用于收集的碎屑料斗42中。如在图16的左侧上所示,遇到拖尾左侧次要物料转移扫帚28的碎屑可以被扫入左侧吸入口32的路径中,其中碎屑被夹带在空气流中和递送到用于收集的碎屑料斗42中。在该操作模式中,两个气流阀150(并且因此两个吸入口32和34)可以打开。

在某些实施例中,图16的操作模式可以最适合用于相对狭窄的街道或车道,在所述街道或车道中延伸的侧边扫帚22和24的最外边缘可以延伸到相对的檐沟中。在其中两个吸入口32和34都由相同的风扇、真空源或其它空气运动装置服务的某些实施例中,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关闭另一个吸入口而可以在一个吸入口中获得更大的吸入效率。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个吸入口都可以通过单独的风扇、真空源或其它空气运动装置服务。当然,可以提供任何期望数量的吸入口,并且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风扇、真空源或其它空气运动装置来服务吸入口。而且,某些实施例可以不具有任何吸入口或任何风扇、真空源或其它空气运动装置。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如本文所述,可以采用扫帚来将碎屑清扫到传送机上而不是清扫到吸入口中。

对于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的旋转方向的选择可以是选择的或任意的。在图16中,物料转移扫帚26被示出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可以理解的,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也可以如由虚线箭头所示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某些实施例中,物料转移扫帚26在一些时候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在其它时候有时可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对于这里描述的其它扫帚也是如此。

当车辆处于其图16“全清扫”模式中并且沿行进方向dt运动时,主要物料转移扫帚以及第一和第二间隔的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提供重叠的清扫条,其非常适用于在物料转移扫帚“骑乘”道路的中央部分的拓扑以及道路的各种倾斜部、偏差部和起伏部的情况下清扫道路表面的“加冠的”中央部分。在某些实施例中,主要物料转移扫帚以及第一和第二间隔的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提供清扫/擦拭功能,其可以优于水平安装的圆柱形管状扫帚。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系统可以在适当编程的控制器的监督下操作,所述控制器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即,一个或多个存储程序控制的(例如,固件和/或软件)微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以及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处理器,包括risc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离散逻辑或模拟电路以及相关的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其组合。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零件名称为cr0234、购自malvenpa的ifmefector公司的市售可编程移动控制器以及零件名称为cr1081的相关按键/显示器。当然,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控制器。

如图17中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00可以接收用于特定操作模式的操作员模式选择命令,例如,图14、图15和图16模式,例如,以及来自按键/显示单元202的“行进”模式。另外地或可替代地,控制器200可以包括命令输入能力和相关的显示功能以用于控制和显示针对侧边扫帚中的一个或两个和/或一个或多个物料转移扫帚的倾斜取向和/或旋转方向。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00可以被编程有默认操作模式或允许操作员选择默认操作模式。在某些实施例中,例如,图14、图15和图16模式,例如,控制器200可以允许操作员选择命令或发出命令以设定针对每个扫帚的倾斜和/或下压力,并且控制器200可以允许操作员选择命令或发出命令以设定针对每个吸入口的灰尘和/或叶子设定。

在其中选择图14操作状态或模式204的情况下,控制器200可以发出命令以使右侧扫帚22延伸、使左侧扫帚24收回、使左侧扫帚24顺时针旋转和使右侧扫帚22逆时针旋转。类似地,控制器200可以发出命令以使主要或顶端物料转移扫帚26和右侧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顺时针旋转并且使左侧物料转移扫帚28运动到其升高的行进位置而不使其旋转。控制器200还可以发出命令以关闭控制通过吸入口32的空气流的气流阀和打开通过吸入口34的空气流。

在其中选择图15操作状态或模式206的情况下,控制器200可以发出命令以使左侧扫帚24延伸、使右侧扫帚22收回、使左侧扫帚24顺时针旋转和使右侧扫帚22逆时针旋转。类似地,控制器200可以发出命令以使主要或顶端物料转移扫帚26和左侧拖尾物料转移扫帚28逆时针旋转并且使右侧物料转移扫帚30运动到其升高的行进位置而不使其旋转它。控制器200还可以发出命令以关闭控制通过吸入口34的空气流的气流阀150和打开控制通过吸入口32的空气流的气流阀150。

在其中选择图16操作状态或模式208的情况下,控制器200可以发出命令以使左侧扫帚24和右侧扫帚22延伸到它们相应的延伸位置、使左侧扫帚24顺时针旋转和使右侧扫帚22逆时针旋转。类似地,控制器200可以发出命令以使主要或顶端物料转移扫帚26和右侧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顺时针旋转并且使左侧物料转移扫帚28逆时针旋转。控制器200还可以发出命令以打开分别控制通过吸入口32和吸入口34的空气流的两个阀。

在选择“行进”模式210的情况下,控制器200可以发出命令以将所有扫帚和吸入口头部120升高到它们相应的上部“行进”位置,以允许车辆在没有与道路表面接合的任何扫帚或吸入口头部的情况下行进。控制器200还可以发出命令以使扫帚不旋转并且使风扇不操作。

在图17中,用于模式204、206和208的命令流动路径建议同时或接近实时控制每个扫帚或阀,并且用于“行进”模式的命令流动路径建议顺序控制。然而,对于任何操作模式而言可以采用同时(或接近实时)或顺序控制。

图18是物料转移扫帚变型300的透视图,其示出物料转移扫帚26、物料转移扫帚30和物料转移扫帚28,其中在扫帚26和扫帚30之间插置有中间物料转移扫帚30-1并且在扫帚26和扫帚28之间插置有另一个物料转移扫帚28-1。物料转移扫帚中的每个都可以具有标称竖直轴线av,如以针对物料转移扫帚30的代表性方式示出。

如图18所示,拖尾扫帚30和拖尾扫帚28每个都可以由相应的扫帚支撑件承载,所述扫帚支撑件可以包括被设计成直接地附接至或间接地连接至清扫器车辆的底架的支撑构件302,例如,框架导轨fr1和fr2。

双向气动致动器304、拖尾臂306和螺丝扣308每个都可以在基本端部或近侧端部处被枢转地连接至支撑构件302。螺丝扣308可与图7中所示的螺丝扣94相同或相似。拖尾臂306、螺丝扣308和气动致动器304的远侧端部可以例如经由各种球形连接器可枢转地连接至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被附接至马达安装支架314或与马达安装支架314相邻。双向气动致动器304可以起到将扫帚28或30提升到上部“行进”位置并且也将扫帚28或30降低成使其与被清扫的表面接合的功能。

在图18中,驱动马达374(针对物料转移扫帚30示出)未示出为用于物料转移扫帚28,以显露马达安装支架314的内部结构。

可以如以上参照图6所述地安装、定位和操作物料转移扫帚26。

以类似的方式,中间物料转移扫帚30-1和中间物料转移扫帚28-1可以经由相应的支撑组件322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至清扫器车辆的底架,所述支撑组件322枢转地支撑拖尾臂326的近侧端部、气压缸324的近侧端部和螺丝扣328的近侧端部。拖尾臂326的远侧端部可以例如经由各种球形连接器可枢转地从马达载体支架314连接至横向延伸的臂332。

每个安装组件302和322都可以形成为例如压制的金属构形,形成为焊件或它们的组合,其可以被设计为直接地连接(例如,经由螺纹紧固件)至车架导轨(如图2中所示)或使用各种类型的适配器、连接器板、分隔板、垫片等(未示出)间接地连接至车架导轨或车辆底盘的其它部分。

图19、图20和图21是侧边扫帚22和24以及物料转移扫帚26、28、28-1、30和30-1的俯视图或平面图,其示出针对右侧清扫模式、左侧清扫模式和全清扫模式的各种位置和/或旋转方向。

如同在图14、图15和图16的情况下,图19、图20和图21包括纵向轴线al-al,所述纵向轴线al-al可以与主要或顶端物料转移扫帚26的中心大致对准,其中箭头dt表示行进方向。在左座驾驶车辆的上下文下,在纵向轴线al-al的左侧的结构可以被定义为在第一侧或左侧(即,侧1)上,而在纵向轴线al-al的右侧的结构可以被定义为在第二侧或右侧(即,侧面2)上。虽然在某些实施例中并且根据卡车底盘制造商图19、图20和图21的纵向轴线al-al可以或可以不与车辆的中心线对准,但是可以以非中心线对准的方式安装各种部件,以避免与传动系部件(即,一个或多个传动轴)干涉。另外,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可以任选地从摆臂安装成用于有限的左右运动和/或安装成用于围绕轴线的有限的运动。

图19示出第一清扫操作状态或模式,其有时被称为“右侧清扫”模式并且在操作上与上述图14相对应,其中左侧扫帚24可以运动至其收回或向内位置,并且右侧扫帚22可以运动到其延伸位置或向外位置。左侧扫帚24可以顺时针旋转,并且右侧扫帚22可以逆时针旋转,以将碎屑刷入两个侧边扫帚22和24之间的区域中。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碎屑遇到顺时针旋转的侧边扫帚24,以形成碎屑料堆,用于由主要扫帚26拦截。另外地,逆时针旋转的侧边扫帚22还形成可以与吸入口34对准的碎屑料堆。

随着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主要或顶端物料转移扫帚26可以顺时针旋转以将碎屑向右刷扫来形成碎屑料堆以用于由右侧中间物料转移扫帚30-1拦截,所述右侧中间物料转移扫帚30-1继而也可以顺时针旋转以将碎屑向右刷扫来形成碎屑料堆以用于由右侧拖尾物料移送扫帚30拦截,所述右侧拖尾物料移送扫帚30也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来形成碎屑料堆以用于使碎屑运动到右侧吸入口34的路径中。由于旋转的扫帚26、30-1和30,碎屑可以被定位在吸入口34的路径中。与吸入口34相关联的闸阀150可以打开以允许空气流进入空气流动系统中,由此夹带碎屑以用于输送至碎屑料斗42。与左侧吸入口32相关联的闸阀150可以关闭(如由阴影线所指示),由此排除通过的大量空气流动。在图19中所示的配置中,左侧物料转移扫帚28和28-1可以不被供以动力并且可以被提升至它们相应的“行进”位置而与被清扫的表面脱离接合。可替代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左侧物料转移扫帚28和28-1可以cw旋转或ccw旋转并且可以与被清扫的表面接合。

在某些实施例中,图19中所示的模式可以是最适合用于清扫街道或道路的右侧路缘和檐沟区域。

图20示出第二清扫操作状态或模式,其有时被称为“左侧清扫”模式并且在操作上与上述图15相对应,其中左侧扫帚24可以运动至其延伸位置或向外位置,并且右侧扫帚22可以运动到其向内或收回位置。左侧扫帚24可以顺时针旋转,并且右侧扫帚22可以逆时针旋转,以将碎屑刷入两个侧边扫帚22和24之间的区域中。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左侧扫帚24可以形成可以与左侧吸入口32对准的碎屑料堆。右侧扫帚22可以形成可以由逆时针旋转的主要扫帚26拦截的料堆,所述主要扫帚26继而可以形成用于由中间扫帚28-1拦截的碎屑料堆,所述中间扫帚28-1继而可以形成用于由拖尾物料转移扫帚28拦截的碎屑料堆,所述拖尾物料转移扫帚28继而可以将碎屑转移到左吸入口32的路径中。随着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碎屑可以进入左吸入口32。与左吸入口32相关联的闸阀150可以打开以允许空气流进入吸入口32中,由此夹带碎屑以用于输送至碎屑料斗42。在图20中所示的配置中,中间扫帚30-1和次要右侧物料转移扫帚30可以不被供以动力并且可以被提升以与被清扫的表面脱离接合并且被保持在其行进模式中。可替代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右侧物料转移扫帚30和30-1可以cw旋转或ccw旋转并且可以与被清扫的表面接合。

在某些实施例中,图20中所示的模式可以是最适合用于清扫街道或道路的左侧路缘和檐沟区域。

图21示出第三清扫操作状态或模式,其有时被称为“全清扫”模式,其中左侧扫帚24和右侧扫帚22被示出为处于其相应的延伸位置中。左侧扫帚24可以通过其马达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右侧扫帚22可以通过其马达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反向旋转的侧边扫帚22和24可以朝向两个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的大体方向清扫碎屑,在所述区域中碎屑的一部分可以趋于向顺时针旋转的左侧扫帚24的右侧和向逆时针旋转的右侧扫帚22的左侧组织或积聚到碎屑料堆中。与左侧扫帚24相关联的黑色粗弧形线和与右侧扫帚22相关联的类似的黑色粗弧形线表示接触斑块,其中扫帚刷毛的端部与被清扫的表面进行最佳接触以将碎屑刷入它们之间的区域中。可以通过使侧边扫帚围绕相应的倾斜轴线优先地倾斜并且通过控制施加到扫帚的向下力来实现接触贴片,从而使各个刷毛可以屈服来沿期望的方向“推压”碎屑。

随着清扫器车辆沿着其行进方向dt运动,由第一侧边扫帚22和第二侧边扫帚24清扫的碎屑可以积聚在第一侧边扫帚22和第二侧边扫帚24之间的大致区域中,其中五个物料转移扫帚26、30-1、28-1、28和30遇到通过反向旋转的侧边扫帚22和24的操作而积聚的碎屑。主要或顶端物料转移扫帚26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在其路径中沿箭头方向朝向顺时针旋转的中间物料转移扫帚30-1和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在顺时针旋转的中间物料转移扫帚30-1和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共同操作的情况下清扫物料,以使碎屑朝向右侧吸入口34的路径运动到右侧吸入口34的路径中。右侧次要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和右侧中间扫帚30-1可以拖尾在前导或主要扫帚26的后方,并且可以大致位于轴线al-al和/或主要扫帚26的旋转轴线的右侧。左侧中间扫帚28-1和次要拖尾物料转移扫帚28可以拖尾在前导或主要物质转移扫帚26的后方,并且可以大致位于轴线al-al的左侧,所述左侧中间扫帚28-1和所述次要拖尾物料转移扫帚28可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使碎屑朝向左侧吸入口32的路径运动到左吸入口32的路径中。两个吸入口32和34的气流阀150可以处于其打开位置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图21的操作模式可以是最适合用于相对狭窄的街道或车道,其中延伸的侧边扫帚22和24的最外边缘延伸到相对的檐沟中。

在图21中所示,对于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的旋转方向的选择可以是选择的或任意的。物料转移扫帚26被示出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可以理解的,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也可以如由虚线箭头所示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车辆处于其图21“全清扫”模式中并且沿行进方向dt运动时,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第一和第二间隔的中间物料转移扫帚30-1和28-1以及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和28可以提供重叠的清扫条,其非常适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而在物料转移扫帚“骑乘”道路的中央部分的拓扑以及道路的各种倾斜部、偏差部和起伏部的情况下清扫道路表面的“加冠的”中央部分。在某些实施例中,主要物料转移扫帚26、中间物料转移扫帚30-1和28-1以及第一和第二间隔的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和28可以提供清扫/擦拭功能,其可以优于水平安装的圆柱形管状扫帚。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系统可以在适当编程的控制器的监督下操作,所述控制器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即,一个或多个存储程序控制的(例如,固件和/或软件)微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以及通用计算机或专用处理器,包括risc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离散逻辑或模拟电路以及相关的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其组合。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零件名称为cr0234、购自malvenpa的ifmefector公司的市售可编程移动控制器以及零件名称为cr1081的相关按键/显示器。

在使用图19、图20和图21中所示的中间物料转移扫帚28-1和30-1的扫帚布置的背景中,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00可以将中间物料转移扫帚28-1视为被从动于拖尾物料转移扫帚28并且可以将中间物料转移扫帚30-1视为被从动于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因而,当拖尾物料转移扫帚28接收命令以逆时针旋转或运动至其行进位置时,中间物料转移扫帚28-1也可以接收命令以逆时针旋转获运动至其行进位置。以类似的方式,当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接收命令以顺时针旋转或运动至其行进位置时,中间物料转移扫帚30-1也可以接收命令以顺时针旋转或运动至其行进位置。可替代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与拖尾物料转移扫帚28和30无关地控制中间物料转移扫帚28-1和30-1。

在上述实施例中,依据操作状态或模式,前导物料转移扫帚26可以使碎屑朝向车辆的左侧或车辆的右侧运动。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和28还可以用于使碎屑横向地位移到在车辆的左侧上和在车辆的右侧上的位置以使碎屑进入左侧吸入口32或右侧吸入口34的路径中,当用于相应的吸入口阀的阀板150打开时使碎屑夹带到相应的吸入口中。由于在上述实施例中扫帚30和扫帚28可以具有约24英寸(约70cm)的标称直径并且可以从一个扫帚的周边至另一个扫帚的周边间隔开约6英寸(约15.2cm),碎屑积聚物可以被分离了约54英寸(约137cm)。如可以理解的,所提到的尺寸仅是代表性的,并且可以根据针对特定清扫器车辆的设计约束而变化。

图22示出具有单个主要扫帚26-1的扫帚组件400,所述单个主要扫帚26-1的直径通常与以上实施例中的拖尾扫帚28和30的等效直径(例如,大约54英寸或137cm)相对应;主要扫帚26-1可以沿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即,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如图所示,扫帚组件400可以包括安装结构402,其具有主要支撑梁404,用于直接地或间接地安装在框架导轨fr1和fr2(图2)或车辆的底架的其它部分上或它们之间。一对升降控制缸中的每个都包括缸410和相关联的操作杆412,所述一对升降控制缸可以在其近侧端部处连接至一对间隔的支架414,所述一对间隔的支架414可以从支撑梁404悬垂。另外地,一对螺丝扣416可以在其近侧端部处连接至安装结构402的下部分并且在其远侧端部处连接至接收双向马达420的马达支撑支架418。

安装结构402可以设置有三个抑尘梳422、424和426。每个抑尘梳都可以包括平行间隔的、有弹性的和保持形状的构件的阵列,其用作通过的灰尘或碎屑迁移的部分屏障。

图23示出第一清扫模式,其有时被称为右侧清扫模式,其中左侧扫帚24可以被定位在其收回位置中并且顺时针旋转,并且右侧扫帚22可以被定位在其延伸位置中并且逆时针旋转,两个侧边扫帚24和22将碎屑刷入大致在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在图23中,吸入口34可以打开(阀板150可以运动至打开位置以允许空气流通过)并且吸入口32可以关闭。

随着清扫器车辆沿其行进方向dt运动,顺时针旋转的侧边扫帚24可以使碎屑向右运动以形成从侧边扫帚24的右侧延伸的碎屑料堆,其中碎屑料堆由顺时针旋转的主要扫帚26-1拦截。逆时针旋转的侧边扫帚22可以使碎屑向其左侧运动以形成从侧边扫帚22的左侧延伸的碎屑料堆,其中碎屑料堆由吸入口34拦截以用于由此拾取。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dt运动,顺时针旋转的主要扫帚26-1可以使其碎屑向右运动至吸入口34的吸入条中。结果,被清扫的碎屑中的实质部分可以通过吸入口34被夹带到空气流中以用于沉积和积聚在碎屑料斗42中。

图24示出第二清扫操作状态或模式,其有时被称为左侧清扫模式,其中随着清扫器车辆沿其行进方向dt运动左侧扫帚24可以被定位在其延伸位置中并且顺时针旋转,并且右侧侧边扫帚22可以被定位在其收回位置中并且逆时针旋转,两个侧边扫帚24和22将碎屑刷入大致在侧边扫帚24和22之间的区域中。随着清扫器车辆沿其行进方向dt运动,左侧扫帚24可以形成碎屑料堆,所述碎屑料堆可以与打开的吸入口32对准以用于由此拾取。右侧扫帚22可以在其左侧上形成碎屑料堆,所述碎屑料堆可以由逆时针旋转的主要扫帚26-1拦截以将碎屑转移到打开的吸入口32。碎屑可以通过吸入口32被夹带到空气流中以用于沉积和积聚在碎屑料斗42中。

图25至图28示出所公开的清扫器车辆系统的又一个变型,其包括安装成用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围绕轴线ax枢转运动的摆臂扫帚组件500,所述轴线ax可以或可以不与上述的物料转移扫帚26的轴线av大致共延。摆臂扫帚组件500可以包括拖尾臂,所述拖尾臂承载又一个物料转移扫帚,所述又一个物料转移扫帚可以根据扫帚组件500的枢转位置而承担左侧拖尾物料转移扫帚28或右侧拖尾物料转移扫帚30的功能。

如图25至图28中所示,摆臂扫帚组件500可以包括支撑组件502以用于将扫帚组件500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至车辆底盘和/或车辆底架。支撑组件502可以包括具有多孔板506的梁构件504,所述多孔板506用于将梁构件504安装至车辆框架导轨(图2)和/或底架的其它部分。例如,扫帚组件500的其余部件可以由支撑梁504承载并且在双向流体致动器514的控制下围绕轴线ax枢转。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502可以被安装成使得摆臂组件的枢转轴线ax与物料转移扫帚26的旋转轴线av基本共延或重合(由图25中的虚线圆圈示出)。

如图所示,致动器514的近侧端部或基本端部可以被连接至连接支架516,并且致动器514的活塞端部可以被连接至另一个支架518。在图25中,当致动器514的操作杆延伸时,枢转地安装的部件可以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并且当致动器514的操作杆被收回时,枢转地安装的部件可以沿顺时针方向运动。

安装结构520可以例如通过适当的支架和衬套接收双向致动器528和530的基本端部以及拖尾臂524的基本端部。拖尾臂524的远侧端部可以包括横向构件526,致动器528和530的操作杆被附接至所述横向构件526。螺丝扣532和534的远侧端部可以被连接至马达支架512,所述马达支架512继而可以接收双向液压马达508。马达508继而可以驱动物料转移扫帚510。

如可以理解的,双向致动器514可以是可操作成使可枢转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以及任何中间位置之间运动。另外,典型地为气动操作的(但可以是液压的)致动器528和530可以起到将扫帚510从与地面接合的清扫位置提升至提升的“行进”位置和将扫帚510降低成与待清扫的表面接合的功能。

图29和图30示出使用摆臂扫帚组件500的第一和第二操作状态或模式。

在功能上与图14相对应的且呈现右侧清扫模式的图29中,摆臂扫帚组件500可以经由活塞/缸致动器514操作以将扫帚510逆时针摆动到图29中所示的位置中达到由图14中的扫帚30所占据的位置。如图29所示,左侧扫帚24可以顺时针旋转以向其右侧边缘刷扫碎屑来形成碎屑料堆。右侧扫帚22可以逆时针旋转以向其左侧刷扫碎屑来形成碎屑料堆,所述碎屑料堆可以由吸入口34拦截以用于由此拾取。扫帚26和扫帚510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将积聚在侧边扫帚22和24之间的碎屑向右刷入吸入口34的路径中,用于夹带到其中,这在功能上与图14相对应。图30呈现左侧清扫模式,其中摆臂扫帚组件500可以经由活塞/缸致动器514操作,以将扫帚510顺时针摆动至图30中所示的位置(与由图15中的扫帚28所占据的位置相对应)中。如图30中所示,左侧扫帚24可以顺时针旋转以将碎屑转移到其右边缘,其中碎屑形成可以与打开的吸入口32对准以用于由此拾取。右侧扫帚22可以逆时针旋转以将碎屑转移到其左边缘,用于转移到逆时针旋转的主要扫帚26和扫帚510,用于将碎屑转移到吸入口32,用于由此夹带和拾取。

图31是用于布置图25至图28中所示的扫帚的组织的操作流程图并且在列604中示出用于右侧清扫的操作步骤、在列606中示出用于左侧清扫的操作步骤并且在列610中示出用于行进模式的操作步骤。在某些实施例中,例如,图29和图30模式,例如,控制器200可以允许操作员选择或发出命令以设定针对每个扫帚的倾斜和/或下压力,并且控制器200可以允许操作员选择或发出命令以设定针对每个吸入口的灰尘和/或叶子设定。

图32和图33示出图25至图28所示的摆臂扫帚组件500的变型,其中第二拖尾扫帚710可以被联接到图25至图28中所示的摆臂。

在功能上与图14相对应的且呈现右侧清扫模式的图34中,摆臂扫帚组件500可以经由活塞/缸致动器514操作以将扫帚510和710逆时针摆动到图34中所示的位置。左侧扫帚24可以顺时针旋转以向其右侧边缘刷扫碎屑来形成碎屑料堆。右侧扫帚22可以逆时针旋转以向其左侧刷扫碎屑来形成碎屑料堆,所述碎屑料堆可以由吸入口34拦截以用于由此拾取。扫帚26、扫帚510和扫帚710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从侧边扫帚22的碎屑料堆刷扫碎屑并且将积聚在侧边扫帚22和24之间的任何碎屑向右刷扫到吸入口34的路径中以用于在其中夹带。

在功能上与图15相对应的图35呈现左侧清扫模式,其中摆臂扫帚组件500可以经由活塞/缸致动器514操作以将扫帚510和710顺时针摆动到图35所示的位置中。如图35所示,左侧扫帚24可以顺时针旋转以将碎屑转移到其右边缘,其中碎屑形成可以与开口的吸入口32对准的料堆以用于由此夹带和拾取。右侧扫帚22可以逆时针旋转以将碎屑转移至其左边缘,用于转移至逆时针旋转的主要扫帚26、扫帚510和扫帚710,用于将碎屑转移至开口的吸入口32以用于由此夹带和拾取。

可替代的实施例

现在,以下是作为条款阐述的可替代实施例的描述:

1.一种用于沿行进方向运动以从被清扫的道路表面去除碎屑的清扫器车辆,所述清扫器车辆包括:

被安装到车辆的至少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每个侧边扫帚都可在收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运动,侧边扫帚中的每个都具有马达,用于使其相应的侧边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

在车辆的第一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一侧相邻的第一吸入口和在车辆的第二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二侧相邻的第二吸入口,每个吸入口都通过相应的气流阀连接至碎屑料斗,每个气流阀都可在基本打开的位置与基本关闭的位置之间操作;

风扇,当与至少一个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所述风扇用于产生通过吸入口中的至少一个和碎屑料斗的空气流;

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相应马达;

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一旋转方向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相应马达,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沿用于由第一吸入口拾取的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二旋转方向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相应马达,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沿用于由第二吸入口拾取的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可沿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的第一旋转方向和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的第二旋转方向中的一个选定方向旋转。

2.根据条款1所述的清扫器车辆,还包括:

存储程序控制的处理器,其用于控制侧边扫帚、物料转移扫帚和气流阀以将侧边扫帚、物料转移扫帚和气流阀组织到至少两个操作状态中。

3.根据条款2所述的清扫器车辆,所述清扫器车辆具有第一操作状态,所述第一操作状态包括:

第一侧边扫帚被定位在其收回位置处或附近,并且第二侧边扫帚被定位在其延伸位置处或附近,两个侧边扫帚都沿相应的方向旋转以将碎屑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以及

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和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被旋转以沿用于由第二吸入口拾取的方向清扫碎屑,与第二吸入口可操作地相关联的气流阀基本打开,并且与第一吸入口可操作地相关联的气流阀基本关闭。

4.根据条款3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

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运动到升高的位置而与被清扫的表面脱离接合。

5.根据条款2所述的清扫器车辆,所述清扫器车辆具有第二操作状态,所述第二操作状态包括:

第一侧边扫帚被定位在其延伸位置处或附近,并且第二侧边扫帚被定位在其收回位置处或附近,两个侧边扫帚都沿相应的方向旋转以将碎屑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以及

随着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和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被旋转以沿用于由第一吸入口拾取的方向清扫碎屑,与第二吸入口可操作地相关联的气流阀基本关闭,并且与第一吸入口可操作地相关联的气流阀基本打开。

6.根据条款5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

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运动到升高的位置而与被清扫的表面脱离接合。

7.根据条款2所述的清扫器车辆,所述清扫器车辆具有第三操作状态,所述第三操作状态包括:

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被定位在其相应的延伸位置处或附近,并且每个侧边扫帚都分别沿一方向旋转以将碎屑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

次要物料转移扫帚之一和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沿相同的方向旋转,以沿用于由第一吸入口和第二吸入口之一拾取的方向清扫碎屑,并且次要物料转移扫帚中的另一个沿一方向旋转以沿用于由第一吸入口和第二吸入口中的另一个拾取的方向清扫碎屑,与第一吸入口可操作地相关联的气流阀基本打开,并且与第二吸入口可操作地相关联的气流阀基本打开。

8.根据条款2所述的清扫器车辆,所述清扫器车辆还包括:

第一中间物料转移扫帚,其被安装在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和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中间并且可操作地从动于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用于沿与其相同的方向旋转,以及

第二中间物料转移扫帚,其被安装在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和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中间并且可操作地从动于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用于沿与其相同的方向旋转。

9.根据条款2所述的清扫器车辆,所述清扫器车辆还包括空气流动再循环系统,其包括:

空气分流器,其用于将来自风扇的出口部分的空气流的一部分分流到气流导管中,用于在第一吸入口和第二吸入口中的一个选定的吸入口附近从中排出,使得排出的空气流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选定的吸入口中。

10.根据条款2所述的清扫器车辆,还包括碎屑排放系统,所述碎屑排放系统包括:

空气分流器,其用于将来自风扇的出口部分的空气流的一部分分流到气流导管中,用于从其排出到被清扫的表面上。

11.一种用于沿行进方向运动以从被清扫的道路表面去除碎屑的清扫器车辆系统,其包括:

被安装到车辆的至少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每个侧边扫帚都可在相应的收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运动,侧边扫帚中的每个都具有马达,用于使其相应的侧边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第一侧边扫帚处于其收回位置中并且第二侧边扫帚处于其延伸位置中;

在车辆的第一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一侧相邻的第一吸入口和在车辆的第二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二侧相邻的第二吸入口,每个吸入口都通过相应的气流阀连接至碎屑料斗,每个气流阀都可在基本打开的位置与基本关闭的位置之间操作,用于第二吸入口的气流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

风扇,当与至少一个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所述风扇用于产生通过吸入口中的至少一个和碎屑料斗的空气流;

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中的一个选定方向旋转的相应马达;

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至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相应马达,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沿用于由第一吸入口拾取的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至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相应马达,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沿用于由第二吸入口拾取的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沿其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至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至第二吸入口以用于通过其拾取。

12.一种用于沿行进方向运动以从被清扫的道路表面去除碎屑的清扫器车辆系统,其包括:

被安装到车辆的至少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每个侧边扫帚都可在相应的收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运动,侧边扫帚中的每个都具有马达,用于使其相应的侧边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第一侧边扫帚处于其延伸位置中并且第二侧边扫帚处于其收回位置中;

在车辆的第一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一侧相邻的第一吸入口和在车辆的第二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二侧相邻的第二吸入口,每个吸入口都通过相应的气流阀连接至碎屑料斗,每个气流阀都可在基本打开的位置与基本关闭的位置之间操作,与第一吸入口相关联的气流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

风扇,当与至少一个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所述风扇用于产生通过吸入口中的至少一个和碎屑料斗的空气流;

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沿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中的一个选定方向旋转的相应马达,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用于沿第一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用于沿第二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沿至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相应马达,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沿用于由第一吸入口拾取的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沿至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相应马达,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沿用于由第二吸入口拾取的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沿其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以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至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至第一吸入口以用于通过其拾取。

13.一种用于沿行进方向运动以从被清扫的道路表面去除碎屑的清扫器车辆系统,其包括:

被安装到车辆的至少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每个侧边扫帚都可在相应的收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运动,侧边扫帚中的每个都具有马达,用于使其相应的侧边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两个侧边扫帚都处于其延伸位置中;

在车辆的第一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一侧相邻的第一吸入口和在车辆的第二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二侧相邻的第二吸入口,每个吸入口都通过相应的气流阀连接至碎屑料斗,每个气流阀都可在基本打开的位置与基本关闭的位置之间操作,每个气流阀都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

风扇,当与至少一个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所述风扇用于产生通过吸入口中的至少一个和碎屑料斗的空气流;

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沿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中的一个选定方向旋转的相应马达,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用于沿第一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用于沿第二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沿至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相应马达,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沿用于由第一吸入口拾取的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沿至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相应马达,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沿用于由第二吸入口拾取的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沿其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旋转以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和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中的一个;

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第一吸入口以用于通过其拾取;以及

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第二吸入口以用于通过其拾取。

14.一种用于沿行进方向运动以从被清扫的道路表面去除碎屑的清扫器车辆系统,其包括:

被安装到车辆的至少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每个侧边扫帚都可在收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运动,侧边扫帚中的每个都具有马达,用于使其相应的侧边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

在车辆的第一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一侧相邻的吸入口和在车辆的第二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二侧相邻的另一个吸入口,吸入口中的每个都通过相应的气流阀连接至碎屑料斗,每个气流阀都可在基本打开的位置与基本关闭的位置之间操作;

风扇,当与至少一个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所述风扇用于产生通过吸入口中的至少一个和碎屑料斗的空气流;以及

具有马达的主要物料转移扫帚,

当与第一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主要物料转移扫帚马达被配置为使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围绕旋转轴线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以沿朝向用于由此拾取的第一吸入口的方向清扫由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中的至少一个扫过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以及

当与第二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主要物料转移扫帚马达被配置为使至少一个物料转移扫帚围绕轴线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沿用于由第二吸入口拾取的第二方向清扫由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中的至少一个扫过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15.一种用于沿行进方向运动以从被清扫的道路表面去除碎屑的清扫器车辆系统,其包括:

被安装到车辆的至少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每个侧边扫帚都可在相应的收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运动,侧边扫帚中的每个都具有马达,用于使其相应的侧边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第一侧边扫帚处于其收回位置中并且第二侧边扫帚处于其延伸位置中;

在车辆的第一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一侧相邻的吸入口和在车辆的第二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二侧相邻的另一个吸入口,吸入口中的每个都通过相应的气流阀连接至碎屑料斗,每个气流阀都可在基本打开的位置与基本关闭的位置之间操作;

风扇,当与至少一个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所述风扇用于产生通过吸入口中的至少一个和碎屑料斗的空气流;以及

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物料转移扫帚沿旋转方向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马达,以当与第二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沿用于由第二吸入口拾取的方向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

16.一种用于沿行进方向运动以从被清扫的道路表面去除碎屑的清扫器车辆系统,其包括:

被安装到车辆的至少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每个侧边扫帚都可在收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运动,侧边扫帚中的每个都具有马达,用于使其相应的侧边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第一侧边扫帚处于其延伸位置中并且第二侧边扫帚处于其收回位置中;

在车辆的第一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一侧相邻的吸入口和在车辆的第二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二侧相邻的另一个吸入口,吸入口中的每个都通过相应的气流阀连接至碎屑料斗,每个气流阀都可在基本打开的位置与基本关闭的位置之间操作;

风扇,当与至少一个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所述风扇用于产生通过吸入口中的至少一个和碎屑料斗的空气流;以及

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物料转移扫帚沿旋转方向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马达,以当与第一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沿用于由第一吸入口拾取的方向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

17.一种用于沿行进方向运动以从被清扫的道路表面去除碎屑的清扫器车辆系统,其包括:

被安装到车辆的至少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每个侧边扫帚都可在收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运动,侧边扫帚中的每个都具有马达,用于使其相应的侧边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

在车辆的第一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一侧相邻的吸入口和在车辆的第二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二侧相邻的另一个吸入口,吸入口中的每个都通过相应的气流阀连接至碎屑料斗,每个气流阀都可在基本打开的位置与基本关闭的位置之间操作;

风扇,当与至少一个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所述风扇用于产生通过吸入口中的至少一个和碎屑料斗的空气流;

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沿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中的一个选定方向旋转的相应马达,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用于沿第一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用于沿第二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相应的马达,用于使该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中的一个选定方向围绕旋转轴线旋转;

可枢转的支撑结构,其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并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当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沿其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可枢转的支撑结构运动到其第一位置并且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其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以将由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提供的碎屑朝向第一吸入口刷扫以用于由此拾取,

以及

当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沿其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可枢转的支撑结构运动到其第二位置并且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其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将由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提供的碎屑朝向第二吸入口刷扫以用于由此拾取。

18.根据条款17所述的清扫器车辆系统,还包括:

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中的一个选定方向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旋转的相应马达,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被安装在可枢转的支撑结构上,用于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当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其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被定位成用于沿用于由第一吸入口拾取的方向刷扫由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所提供的碎屑,

并且

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当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其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被定位成用于沿用于由第二吸入口拾取的方向刷扫由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所提供的碎屑。

19.一种具有行进方向的清扫器车辆,其包括:

第一侧边扫帚;

与第一侧边扫帚间隔开的第二侧边扫帚;以及

相对于所述行进方向布置在所述侧边扫帚的后部的至少一个物料转移扫帚;

其中,随着车辆沿行进方向前进,侧边扫帚和至少一个物料转移扫帚可在多个模式中操作,用于清扫道路上的碎屑。

20.根据条款19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

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中的每个都可配置在延伸位置和收回位置中;并且

至少一个物料转移扫帚可沿两个不同方向旋转。

21.根据条款20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所述多个模式包括以下模式,其中:

第一侧边扫帚处于所述延伸位置中;

第二侧边扫帚处于所述收回位置中;并且

至少一个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一方向旋转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侧边扫帚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碎屑。

22.根据条款20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所述多个模式包括以下模式,其中:

第一侧边扫帚处于所述收回位置中;

第二侧边扫帚处于所述延伸位置中;并且

至少一个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二方向旋转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侧边扫帚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碎屑。

23.根据条款20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至少一个物料转移扫帚包括第一物料转移扫帚和第二物料转移扫帚,并且所述多个模式包括以下模式,其中:

第一侧边扫帚沿第一方向旋转;

第二侧边扫帚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

第一物料转移扫帚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侧边扫帚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碎屑;并且

第二物料转移扫帚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物料转移扫帚接收碎屑。

24.根据条款23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第一物料转移扫帚和第二物料转移扫帚被安装到可围绕基本竖直的轴线枢转的摆臂。

25.根据条款23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还包括第三物料转移扫帚,所述第三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一方向旋转并且被配置为从第二物料转移扫帚接收碎屑。

26.根据条款19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至少一个物料转移扫帚被配置为围绕基本竖直的轴线旋转。

27.根据条款19所述的清扫器车辆,还包括至少一个吸入口,其中,至少一个物料转移扫帚被配置为朝向至少一个吸入口清扫碎屑的至少一些。

28.根据条款27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至少一个吸入口包括第一吸入口和与所述第一吸入口间隔开的第二吸入口。

29.根据条款28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所述多个模式包括:

第一模式,其中第一吸入口和第二吸入口中的一个可操作成用于吸入碎屑,并且第一吸入口和第二吸入口中的另一个不可操作成用于吸入碎屑;以及

第二模式,其中第一吸入口和第二吸入口两者可操作成用于吸入碎屑。

30.根据条款29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

至少一个物料转移扫帚包括多个物料转移扫帚;并且

多个物料转移扫帚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模式中不旋转。

31.根据条款20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从俯视平面图的角度看,所述两个不同的方向包括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32.根据条款19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物料转移扫帚被配置为将碎屑中的至少一些清扫到传送机上以用于传输到碎屑料斗中。

33.一种具有行进方向的清扫器,其包括:

接近车辆的第一侧布置的第一扫帚;

接近车辆的第二侧布置的第二扫帚;

第一扫帚和第二扫帚中的每个都被配置为围绕基本竖直的轴线旋转并且从车辆的相应侧向内侧清扫碎屑;以及

第三扫帚,其相对于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一扫帚和第二扫帚的后部并且被配置为随着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从第一扫帚和第二扫帚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碎屑中的至少一些;

第三扫帚还被配置为随着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围绕基本竖直的轴线旋转并且朝向至少一个吸入口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

碎屑料斗;以及

空气流动系统,其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可操作成用于产生足以将碎屑中的至少一些从至少一个吸入口传输到碎屑料斗的空气流。

34.根据条款33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第三扫帚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中沿第一方向旋转,并且第三扫帚被配置为在第二模式中沿第二方向旋转。

35.根据条款34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至少一个吸入口包括布置在第一扫帚的后部的第一吸入口和布置在第二扫帚的后部的第二吸入口;

其中,第一吸入口在第一模式中不操作成用于吸入碎屑,并且第一吸入口在第二模式中可操作成用于吸入碎屑;并且

其中,第二吸入口在第一模式中可操作成用于吸入碎屑,并且第二吸入口在第二模式中不操作成用于吸入碎屑。

36.根据条款35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

第一扫帚在第一模式中被配置在收回位置中,并且第一扫帚在第二模式中被配置在延伸位置中;并且

第二扫帚在第一模式中被配置在延伸位置中,并且第二扫帚在第二模式中被配置在收回位置中。

37.一种具有行进方向的清扫器车辆,其包括:

接近车辆的第一侧布置的第一扫帚;

接近车辆的第二侧布置的第二扫帚;

第一扫帚和第二扫帚中的每个都被配置为围绕基本竖直的轴线旋转并且从车辆的相应侧向内侧清扫碎屑;

第三扫帚,其相对于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一扫帚和第二扫帚的后部并且被配置为随着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从第一扫帚和第二扫帚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碎屑中的至少一些;

第四扫帚,其相对于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三扫帚的后部;

第五扫帚,其相对于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三扫帚的后部;

第三扫帚、第四扫帚和第五扫帚中的每个还都被配置为围绕基本竖直的轴线旋转;

第一吸入口,其相对于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一扫帚的后部;

第二吸入口,其相对于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二扫帚的后部;

碎屑料斗;以及

空气流动系统,其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可操作成用于产生足以将碎屑中的至少一些在第一模式中从第二吸入口传输到碎屑料斗并且在第二模式中从第一吸入口传输到碎屑料斗的空气流。

第三扫帚还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中朝向第五扫帚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并且第三扫帚还被配置为在第二模式中朝向第四扫帚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

第四扫帚还被配置为在第二模式中朝向第一吸入口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

第五扫帚还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中朝向第二吸入口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

38.根据条款37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第三扫帚、第四扫帚和第五扫帚布置在三重构型中。

39.根据条款38所述的清扫器车辆,还包括第三模式,其中:

第四扫帚还被配置为朝向第一吸入口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

第五扫帚还被配置为朝向第二吸入口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并且

风扇可操作成用于产生足以将碎屑中的至少一些从第一吸入口传输到碎屑料斗并且从第二吸入口传输到碎屑料斗的空气流。

40.根据条款39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从俯视平面图的角度看,在第三模式中:

第三扫帚被配置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第四扫帚被配置为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

第五扫帚被配置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41.根据条款37所述的清扫器车辆,还包括:

第六扫帚,其处于第三扫帚和第四扫帚中间,并且被配置为在第二模式中从第三扫帚接收碎屑中的至少一些并且朝向第四扫帚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并且

第七扫帚,其处于第三扫帚和第五扫帚中间,并且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中从第三扫帚接收碎屑中的至少一些并且朝向第五扫帚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

42.一种具有行进方向的清扫器,其包括:

第一扫帚和第二扫帚,所述第二扫帚相对于行进方向与所述第一扫帚横向地间隔开;

第一扫帚和第二扫帚中的每个都被配置为沿向内的方向清扫碎屑;

第三扫帚,其相对于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一扫帚和第二扫帚的后部,并且被配置为随着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从第一扫帚和第二扫帚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碎屑中的至少一些;

第四扫帚,其相对于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三扫帚的后部,并且可在第一模式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模式中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第一吸入口,其相对于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一扫帚的后部;

第二吸入口,其相对于行进方向布置在第二扫帚的后部;

碎屑料斗;以及

空气流动系统,其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可操作成用于产生足以将碎屑中的至少一些在第一模式中从第二吸入口传输到碎屑料斗并且在第二模式中从第一吸入口传输到碎屑料斗的空气流。

第四扫帚,其还被配置为从第三扫帚接收碎屑中的至少一些,并且在第一模式中朝向第二吸入口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并且在第二模式中朝向第一吸入口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

43.根据条款42所述的清扫器车辆,还包括:

第五扫帚,其处于第三扫帚和第四扫帚中间,所述第五扫帚被配置为从第三扫帚接收碎屑中的至少一些并且朝向第四扫帚清扫碎屑中的至少一些。

44.根据条款43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第三扫帚、第四扫帚和第五扫帚中的每个都被配置为围绕基本竖直的轴线旋转。

45.根据条款44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第三扫帚、第四扫帚和第五扫帚中的每个都被配置为从俯视平面图的角度看在第一模式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46.根据条款44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第三扫帚、第四扫帚和第五扫帚中的每个都被配置为从俯视平面图的角度看在第二模式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47.一种用于沿行进方向运动以从被清扫的道路表面去除碎屑的清扫器车辆,所述车辆具有纵向轴线,所述纵向轴线限定车辆第一侧和车辆第二侧,所述清扫器车辆包括:

被安装到车辆的至少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每个侧边扫帚都可在收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运动,侧边扫帚中的每个都具有马达,用于使其相应的侧边扫帚沿旋转方向旋转,以将被清扫的表面上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扫入第一侧边扫帚和第二侧边扫帚之间的区域中;

在车辆的第一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一侧相邻的第一吸入口和在车辆的第二侧处或与车辆的第二侧相邻的第二吸入口,每个吸入口都通过相应的气流阀连接至碎屑料斗,每个气流阀都可在基本打开的位置与基本关闭的位置之间操作;

风扇,当与至少一个吸入口相关联的阀处于其基本打开的位置中时,所述风扇用于产生通过吸入口中的至少一个和碎屑料斗的空气流;

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中的一个选定方向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相应马达;

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一旋转方向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相应马达,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沿用于由第一吸入口拾取的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其具有用于使该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沿第二旋转方向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相应马达,用于随着清扫器车辆沿行进方向运动而沿用于由第二吸入口拾取的方向转移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可沿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的第一旋转方向和将碎屑的至少一部分转移到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的第二旋转方向中的一个选定方向旋转;

主要物料转移扫帚被定位成使其旋转轴线处于车辆的纵向轴线上或与车辆的纵向轴线相邻;

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被定位成使其旋转轴线与车辆第一侧上的纵向轴线偏移第一选择距离,所述第一选择距离使得当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沿其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第一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接收由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向其清扫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被定位成使其旋转轴线与车辆第二侧上的纵向轴线偏移第二选择距离,所述第二选择距离使得当主要物料转移扫帚沿其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第二次要物料转移扫帚接收由主要物料转移扫帚向其清扫的碎屑的至少一部分。

48.根据条款1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所述扫帚中的每个都被配置为围绕基本竖直的轴线旋转。

49.根据条款1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所述扫帚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围绕基本不竖直的轴线旋转。

50.根据条款1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所述扫帚中的至少一个是可手动地、选择性地、自动地或其组合倾斜的。

51.根据条款1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所述扫帚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旋转或位置和旋转两者由编程的计算机处理器控制。

52.根据条款1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一个或多个吸入口的位置、旋转或位置和旋转两者由编程的计算机处理器控制。

53.根据条款1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所述扫帚中的至少一个从道路表面升高并且在至少一个操作模式期间不旋转。

54.根据条款1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至少一个吸入口从道路表面升高并且在至少一个操作模式期间不操作成用于吸入。

55.根据条款1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至少一个吸入口在道路表面上产生吸入条。

56.根据条款1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器车辆,其中,所述扫帚中的一个或多个在道路表面上产生清扫条纹。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脱离如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的所示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除其它外,针对一个实施例描述的任何特征可以在任何其它实施例中使用,并且本文描述的任何特征可以独立地或与其它特征组合使用。另外,除非上下文另有指示以外,应当理解,当在本文中将部件描述为安装到另一个部件时,这种安装可以是不借助中间部件的直接安装或是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部件的间接安装。虽然本文中通常将侧边扫帚和物料转移扫帚描述为在平面图或底视图中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但是这种扫帚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椭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状或其组合)。类似地,虽然本文中通常将侧边扫帚和物料转移扫帚描述为被配置为围绕基本竖直的轴线旋转,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这样的扫帚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配置为用于另一种类型的动作,例如,振动、振荡、往复、随机盘旋或其组合,代替如本文所述的旋转或除了如本文所述的旋转之外。同样,虽然已经在真空清扫器的背景下示出本文所述的系统,但是本文所述的特征也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清扫器中。考虑到等同原则,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可以参考本发明的其它权利要求书来限定,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在此描述的特定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