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20693发布日期:2019-12-14 01: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桩基、桥墩和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和桥墩之间设置有上承台和下承台,所述上承台和下承台中心通过球铰连接,所述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填充细沙形成细沙隔震层,所述上承台底部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撑脚,所述撑脚底部通过橡胶隔震支座与所述下承台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台顶部为凹槽结构,所述上承台安装于所述下承台的凹槽内,所述细沙隔震层位于下承台的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台侧边与上承台侧边之间通过混凝土块密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台侧边与上承台侧边之间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对称布置的缓冲橡胶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台上预埋有用于排出下承台凹槽内积水的排水管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包括球铰凹球面下盘、球铰凸球面上盘和中心销轴,所述球铰凹球面下盘和球铰凸球面上盘之间形成光滑的滑面,所述球铰凹球面下盘和球铰凸球面上盘的中心孔处均设有转轴套筒,所述中心销轴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所述转轴套筒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隔震支座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支座上连接板、支座主体和支座下连接板,所述撑脚上端部分伸入上承台内,与上承台固定连接,所述撑脚伸出上承台部分通过撑脚连接板与所述支座上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承台上布置有预埋套筒,所述支座下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下承台的预埋套筒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梁体两端底部的桥边墩,所述桥边墩与梁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梁体水平变位的连接定位件。

9.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既有铁路两侧进行桩基和下承台施工,并在下承台顶面中心安装球铰,其中,球铰包括球铰凹球面下盘、球铰凸球面上盘和中心销轴,球铰凹球面下盘和球铰凸球面上盘的中心孔处均设有转轴套筒,中心销轴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所述转轴套筒内;

2)在球铰凸球面上盘上方施工上承台,并将球铰凸球面上盘预埋于上承台底面中心,同时在上承台底面预埋撑脚,该撑脚包括撑脚上段、撑脚下段、撑脚连接板和撑脚走板,撑脚上段伸入上承台内,撑脚上段底部通过撑脚连接板与撑脚下段可拆卸连接,撑脚下段底部连接撑脚走板,撑脚走板与下承台之间预留一定间距,在上承台上施工桥墩,并在转体前位置施工梁体悬臂转体部分,然后将梁体绕球铰进行转体;

3)转体到位后,在上承台与下承台之间填充细沙以形成细沙隔震层,且细沙不固结;

4)拆除撑脚下段,将撑脚下段替换为橡胶隔震支座,并将橡胶隔震支座上端与撑脚上段可拆卸连接,橡胶隔震支座下端与下承台固定;

5)移除球铰上的中心销轴,解除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的中心限位;

6)在下承台和上承台的水平间隙中安装缓冲橡胶块,且缓冲橡胶块绕上承台周向等间距布置;

7)在上承台和下承台顶面浇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块,以密封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间隙;

8)安装常规转体桥附属设备,完成施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填充细沙时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直接在上承台和下承台间隙中填充,并且要求保证填充高度应略低于下承台顶面高度,第二次通过在上承台上设置浇筑孔进行填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转体桥,包括桩基、桥墩和梁体,桩基和桥墩之间设置有上承台和下承台,上承台和下承台中心通过球铰连接,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填充细沙形成细沙隔震层,上承台底部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撑脚,撑脚底部通过橡胶隔震支座与下承台可拆卸连接。该转体桥利用转体桥转动系统的特殊构造,取消了传统的封胶混凝土施工,在转体结束后,在上、下承台间填充细沙作为细沙隔震层,相当于桥梁结构与下承台之间形成隔震层,在大地震时,可以延长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幅减小,使得桥梁结构自身的相对位移很小,同时在地震能量向桥梁结构传递过程中,细沙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会消耗一部分地震能量,从而达到转体桥隔震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柏华军;毕玉琢;余兴胜;李波;汪晨露;秦寰宇;柯朝辉;陶然;张宪亮;夏文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3
技术公布日:2019.12.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