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路桥施工的边跨合拢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5928发布日期:2020-01-21 23:27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路桥施工的边跨合拢吊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路桥施工的边跨合拢吊架。



背景技术:

悬臂施工的桥梁的合拢段是该种桥梁的关键部位之一,其施工质量决定了成桥内力是否与设计相符,该部位施工处于关键线路,其施工速度对总工期有重要影响;合拢段施工属于高空作业,施工方法对于安全管理和效果有重大影响。

现有技术的边跨合拢吊架采用导梁、翼缘架、挂篮底模、分配梁和底篮前横梁组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然而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路桥施工的边跨合拢吊架,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路桥施工的边跨合拢吊架,包括:梁结构、底模(6)以及连接件,其中梁结构包括箱梁(1)、合拢段箱梁(2),纵向分配梁(3)、分配梁(4)以及横梁(5),所述底模(6)位于合拢段底部,所述纵向分配梁(3)位于所述底模(6)下部,所述横梁(5)位于所述纵向分配梁(3)下部,所述分配梁(4)位于所述横梁(5)下部,所述分配梁(4)位于所述底模(6)上方,所述箱梁(1)布置在整体吊架结构四周,所述合拢段箱梁(2)为所述箱梁(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合拢段。

较佳地,还包括临时的纵梁(8)及支腿,两者焊接牢固并固定于箱梁(1)的顶板上。

较佳地,所述纵向分配梁(3)为双16#槽钢。

较佳地,所述分配梁(4)为双16#槽钢。

较佳地,所述吊架还具有翼板膜,所述吊架的合拢侧膜采用挂篮侧模系,所述吊架采用直径为32mm的吊杆连接,吊点为底模两端各3个点,内顶模两端各2个点,翼板模两端各2个点。

较佳地,所述吊杆为精轧螺纹钢筋(7)。

较佳地,所述分配梁(4)、底膜(6)、纵向分配梁(3)、横梁(5)和分配梁(4)由上向下通过吊杆连接,所述合拢段箱梁通过千斤顶和吊杆固定。

较佳地,所述横梁(5)通过钢绞线或吊杆固定在边跨现浇段上,所述横梁(5)为双25a槽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少安装时间,有利于缩短工期,保障安全,且适用于所有的路桥结构。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及特征考虑到如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将更加明显,附图中: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路桥施工的边跨合拢吊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路桥施工的边跨合拢吊架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附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体内劲性骨架预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2所示的一种用于路桥施工的边跨合拢吊架,包括:梁结构、底模6以及连接件,其中梁结构包括箱梁1、合拢段箱梁2,纵向分配梁3、分配梁4以及横梁5,底模6位于合拢段底部,纵向分配梁3位于底模6下部,横梁5位于纵向分配梁3下部,分配梁4位于横梁5下部,分配梁4位于底模6上方,箱梁1布置在整体吊架结构四周,合拢段箱梁2为箱梁1的一部分,位于合拢段,还包括临时的纵梁8及支腿,两者应焊接牢固并固定于箱梁1的顶板上。本实施例中,纵向分配梁3为双16#槽钢,分配梁4为双16#槽钢。在吊架上安装翼板膜,吊架的合拢侧膜采用挂篮侧模系,吊架采用直径为32mm的吊杆连接,吊点为底模两端各3个点,内顶模两端各2个点,翼板模两端各2个点。吊杆采用精轧螺纹钢筋7,精轧螺纹钢筋7上设置螺帽9,当然其他可以想到的材质和结构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分配梁4、底膜6、纵向分配梁3、横梁5和分配梁4由上向下通过吊杆连接,合拢段箱梁通过千斤顶和吊杆固定。横梁通过钢绞线或吊杆固定在边跨现浇段上,横梁为双25a槽钢。

本实施例梁段长度为2m,工量为24.5立方米,自重为63.7吨,超灌细数为1.03,动载系数为1.2,容重按照2.6吨/立方米计算。

梁段包括腹板、翼板、顶板和底板。吊杆的数量和位置根据吊杆强度、横梁的刚度确定,并避免与混凝土内预应力管道位置冲突。吊架按照《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进行设计验算。

预留孔和预埋件:

(1)吊杆孔:距悬臂端不小于30cm,吊杆孔宜设成沿桥梁方向的长方形,以便留出合拢段顶开时吊杆的活动余量,预留孔竖直设置,误差小于1%。

(2)劲性骨架预埋件:对于体内劲性骨架,一般有两种预埋连接形式,如图3所示,设置成预埋钢板(b)形式,可避免顺直度和扭转偏差引起的焊接困难,比预埋型钢(a)形式便于保证连接质量;对于体外劲性骨架,除了设置水平预埋钢板之外,还应在后端设置型钢挡块,以更好的传递劲性骨架的压力,两种形式均包括相应设置的连接钢板10和预埋钢板11。

(3)配重:采用水箱配重时,预先将水箱设置好,并做好计量标记,水箱底部设可以控制流量的出水口,也可以采用预先装好的砂袋作为配重。

(4)现场准备:清理合拢段作业场地,清除杂物,测量放样,自悬浇开始,连续测量24h气温和日照对合拢段长度、悬臂挠度的影响,建立作业现场管理制度,进行现场技术交底。

(5)吊架安装:分为预拼整体吊装和现场单件拼装两种方法。现场单件拼装的顺序为:安装底横梁-〉安装吊杆-〉安装纵梁-〉安装底模板-〉安装安全防护设施。操作的要点包括:临时纵梁及支腿应焊接牢固,并固定于箱梁顶板上;安装横梁的吊绳应根据横梁重量选用,其两侧长度应能使横梁距箱梁底面50cm左右,并能使横梁水平,否则在安装吊杆时比较困难,吊绳与横梁连接牢固,并在自然下垂时不致使横梁偏斜、扭转,以利于吊杆安装,吊杆上螺母的钢垫板应保持水平;考虑合拢顶推时的位移,吊杆安装后,应移靠到吊杆孔距离合拢段远的一侧,横梁下的分配梁、吊杆螺母应在横梁移到箱梁下之前安装在横梁下相应的准确位置;纵梁平面位置应保持准确;底模板准确定位后临时与纵梁连接,底模板安装完毕,调整吊架高度,使底模板与箱梁底面间有5cm左右间隙,在箱梁底面边缘贴止浆胶条;按照设计安装安全护栏、通道、爬梯等安全设施,焊接牢固。

(6)外模吊装:吊装就位的方法与吊架按庄一样,如果采用较轻的构件,也可用人工就位,注意吊杆安装时也靠吊杆孔距合拢段远的一侧,外模和翼缘板模板就位后,调整使之与箱梁间留5cm间隙,在箱梁边缘贴止浆胶条。

(7)底、腹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安装:底、腹板纵向钢筋安装时只焊接一端,另一端待顶推完成后焊接或绑扎连接,但需要调整到位,设置竖向预应力;底板的预应力管道安装后留出伸长间隙,待事后连接,在合拢段中部位置安装排气孔,仅安装底板竖向钩筋,腹板水平钩筋待劲性骨架就位后安装。

(7)劲性骨架安装、合拢束临时张拉:劲性骨架就位后,先焊接一端,待顶推完成后焊接另一端,首端焊接时应根据预测的梁端变形对劲性骨架位置予以调整,防止顶推时劲性骨架随之变形使得另一端的连接超出预留的富余范围,造成连接失败;顶推作业时,应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设置千斤顶,按照设计要求的力或顶开量施顶,顶开作业时,选择箱梁温度较恒定的时间劲性,一般为晚上十点之后进行;顶推分级完成,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后再继续进行;顶推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进行劲性骨架的焊接,并以最快速度完成,焊缝长度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顶推完成后即可连接底、腹板纵向钢筋和预应力管道,调整吊架的吊杆,使垂直受力,劲性骨架焊接完成后,立即劲性合拢临时束的张拉,预先可将千斤顶安装好,以节约时间。

(8)内模安装:先安装箱内侧模,再安装内顶模,内顶模安装时需留人孔,设置竖向预应力钢筋。

(9)顶板钢筋安装:预先将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下料加工,按照要求安装顶板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调整固定竖向预应力钢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普通钢筋连接、预应力钢筋定位。

(10)加配重:将两水箱内加水,各个水箱与水的重量等于合拢段混凝土重量的一半。

(11)浇筑混凝土:合拢段混凝土设计成低收缩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之前,对合拢段两端的混凝土面凿毛处理,紧固吊架和模板的拉杆,使模板贴紧老混凝土表面,先浇筑底板,然后浇筑腹板和顶板,当有体内劲性骨架时,腹板内空隙小,注意振捣工作,使混凝土充满、密实。

(12)混凝土养生以及纵向预应力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收面,并覆盖养生,直到达到设计强度,合拢段预应力钢筋按照张力顺序分批进行穿束作业,以形成流水作业,单束可单根穿束,长束宜整体穿束,防止钢绞线在管道内交叉扭曲。

(13)施加预应力。

(14)预应力管道注浆、封锚。

(15)吊架拆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可以落架,采用人工拆除内模,将构件从人孔运动箱梁顶面,吊架和外模采用整体降落的方法,先松落底横梁吊杆,使底模板离开混凝土面10-15cm,然后松落一缘板吊杆,设置临时支撑,使翼缘板和腹板模版支撑在底横梁上,拆除翼缘板吊杆,将卷扬机的钢丝绳通过吊杆孔连接在底横梁上,启动卷扬机,将底横梁提升3-8cm,拆除底衡量吊杆,再次启动卷扬机,将吊架整体缓慢降落到底面;提升底横梁时,卷扬机可依次启动作业,降落时,保证基本同步避免吊架倾斜,在地面上将吊架分解拆除。

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少安装时间,有利于缩短工期,保障安全,且适用于所有的路桥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