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墩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9596发布日期:2019-11-08 23:4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墩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墩防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墩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桥墩是多跨桥的中间支撑结构,现有的桥梁有些架设在江河湖泊上,也有些架设在公路上。伴随着科技和交通的发展,车辆和船只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些交通工具的增多也必然导致了车辆或船只碰撞桥墩的概率的增加。现有的桥墩防撞技术一般是在公路桥墩的周围使用水泥砌一个隔离墩,而隔离墩往往占用的空间较大,在车辆车速较快时仍会碰撞到桥墩上,不能给桥墩以及车辆提供应有的保护,减轻损失;而水面桥墩也往往是使用水泥制成的隔离墩,当发生事故时对船只所造成的损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隔离墩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墩防撞结构,当车辆或船只发生事故碰撞桥墩时,其可以有效减轻碰撞双方所受到损失。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墩防撞结构,包括包覆在桥墩外侧的消能层和包覆在消能层外侧的防撞层,其中所述消能层由轻集料混凝土填充而成,所述防撞层包括内壁、外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壁与外壁之间的填充结构,所述填充结构包括若干并行设置的山脊骨架和填充在所述山脊骨架空隙的吸能材料,其有益效果是所述桥墩防撞结构缓冲吸能的效果更好,对于碰撞所产生的反震力也较小,当车辆或船只发生事故碰撞桥墩时,其可以明显减轻碰撞双方所受到的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山脊骨架为折线形,其有益效果是山脊骨架设置为折线形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山脊骨架由若干支撑单元依次拼接而成,所述支撑单元由左右两块具有一定夹角的支撑板拼接而成,所述支撑板的材料为薄钢板,其有益效果是易加工,使山脊骨架的受力更分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吸能材料为聚氨酯泡沫,其有益效果是所述聚氨酯泡沫易加工,缓冲吸能的效果也强于一般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内壁、外壁以及山脊骨架的表面上均喷涂聚脲弹性体材料,其有益效果是所述聚脲弹性体材料可以增强内壁、外壁以及山脊骨架的防水、耐磨、防腐蚀和抗冲击等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内壁和外壁分别为内层钢板与外层钢板,其有益效果是增强防撞层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轻集料混凝土为陶粒混凝土,其有益效果是所述陶粒混凝土受到冲击后,陶粒会变形破碎进一步的消耗动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山脊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撞层;1-1、内层钢板;1-2、外层钢板;1-3、山脊骨架;1-3-1、支撑单元;1-3-2、支撑板;1-4、聚脲弹性体材料;1-5、聚氨酯泡沫;2、消能层;3、桥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桥墩防撞结构,包括包覆在桥墩3外侧的消能层2以及包覆在消能层2外侧的防撞层1,其中消能层2由陶粒混凝土填充而成。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防撞层1包括内层钢板1-1和外层钢板1-2以及内层钢板1-1和外层钢板1-2之间并行设置的折线形山脊骨架1-3,其中内层钢板1-1设置在消能层2的外侧上,山脊骨架1-3的空隙填充有聚氨酯泡沫1-5,且内层钢板1-1、外层钢板1-2和山脊骨架1-3的表面上均喷涂聚脲弹性体材料1-4,聚脲弹性体材料1-4可以增强内层钢板1-1、外层钢板1-2以及山脊骨架1-3的防水、耐磨、防腐蚀和抗冲击等能力。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山脊骨架1-3由若干支撑单元1-3-1折线形依次拼接而成。支撑单元1-3-1是由左右两块具有一定夹角的支撑板1-3-2拼接而成,支撑板1-3-2的材料为薄钢板。

在该实施例中,当车辆或船只发生事故而碰撞到桥墩防撞结构上时,外层钢板1-2受到撞击将动能向内传递,山脊骨架1-3发生形变,配合空隙所填充的聚氨酯泡沫1-5缓冲吸能,山脊骨架1-3的折线形结构相较于一般的支撑结构更为复杂,支撑点也更多,对受力的传递也更加的分散,所以受到冲击时,山脊骨架1-3也更加的稳固,具有轻质高强、几何形状容易调整以及张力大等优点,其吸能减震的效果也明显优于一般的支撑结构。消能层2由陶粒混凝土填充而成,当动能传递到消能层2时,陶粒混凝土内部的陶粒会变形破碎进一步的消耗动能。通过防撞层1和消能层2的缓冲吸能,能够有效地缓解车辆或船只在发生事故碰撞桥墩3时所造成的损坏。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消能层2所填充的轻集料混凝土为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山脊骨架1-3空隙所填充的吸能材料为丁基橡胶,支撑单元1-3-1是由支撑板1-3-2冲压而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