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8993发布日期:2020-04-07 21:48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路面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现有的海绵城市的路面大多采用透水路面结构,透水路面结构在实际的使用的过程中,当降水量较大时,通过路面的透水性很难快速地将雨水通过路面以及道路两边的排水口将雨水导走,容易造成道路表面积水,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路面结构,具有降低路面的积水量,避免路面长时间的积水导致路面过滑,造成交通事故高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主体以及设置在路面主体两侧的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安装在道路主体两侧的排水管以及盖合在排水管顶部的过滤罩,所述过滤板罩顶部边沿处设置有连通过滤罩内部的导水环槽,所述导水环槽连通过滤罩顶部的排水通孔,所述过滤罩与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所述过滤罩的顶部设置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表面密布开设有多个排水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路面主体的两侧设置排水组件,当路面上的降雨量较大,仅通过道路的透水能力无法很好地将路面上的雨水高效地渗透到路面下方时,能够通过道路两边的排水组件进行排水,通过排水管,能够将多余的雨水从道路表面排出,从而确保了道路的高效排水,避免了雨水在路面上堆积,导致路面过滑,造成交通事故高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环槽的顶部开设有定位环槽,所述定位环槽内设置有盖合定位环槽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水环槽的顶部开设定位环槽,并且在定位环槽内设置盖合定位环槽的盖板,从而避免了异物进入导水环槽内造成导水环槽堵塞,而当排水通孔发生堵塞时,水流能够通过导水环槽流入排水通孔内,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排水组件的排水效率,降低了因排水通孔堵塞导致路面积水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磁石,所述过滤罩为能够与磁石相互吸附的磁性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板的顶部设置磁石,并且将过滤罩设置为能够与磁石相互吸附的磁性材料,从而使得盖板能够与过滤罩之间相互吸附,方便了盖板与过滤罩之间的安装,且结构更加简单,当盖板发生堵塞时,方便了将盖板从过滤罩上取下,对盖板进行清理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面主体下方设置有5mm透水混凝土面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路面主体下方设置5mm的透水混凝土面层,从而使得水流能够通过透水混凝土层进行渗透,从而提升了路面的透水性能,降低了路面积水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混凝土面层的下方设置有砾石排水层,所述砾石排水层的30mm厚度粒径为5mm-15mm的厚碎石层和厚度为250mm粒径为30mm-50mm的厚碎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砾石排水层,能够对水流中存在的一些杂质等进行吸附,进行最初步的过滤,避免了当积蓄在道路底部的水流在蒸发式将水流中的有害物质一同进行蒸发,从而提升了道路表面的空气质量,且进一步提升了道路的渗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砾石排水层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位于地基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砾石排水层的底部设置防水层,从而避免了水利渗透到地基内,导致地基在水流的作用下发生软化变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路面发生变形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的上方设置有盲管,所述盲管连通位于道路主体两侧的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水层的上方设置盲管,使得砾石排水层内过多的无法被路面吸收的水流能够通过盲管排出到排水管内,从而避免了砾石排水层内的水路过多,导致路面的渗水能力过早达到饱和,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路面排水和渗水的速率,从而降低了路面在大雨天气表面大量积水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盲管的端部设置有一斜口,所述斜口由下向上朝向远离盲管的一侧倾斜,所述斜口的端部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盲管的端部设置一些斜口,从而避免了砾石排水层内的水流直接透过盲管流入排水管内,从而使得水流能够先在砾石排水层进行沉降,沉降之后过多的水利能够通过盲管排入到排水管内;在忙管道端部设置过滤网,从而降低了异物进入盲管内的概率,确保了盲管能够时刻保持畅通,从而确保了路面的排水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上述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路面结构通过设置排水组件,具有降低路面的积水量,避免路面长时间的积水导致路面过滑,造成交通事故高发的效果;

2.上述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盲管,具有进一步增加了路面的透水能力的效果;

3.上述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斜口,具有避免异物从盲管端部进入造成盲管堵塞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过滤罩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过滤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基;2、路面主体;21、透水混凝土面层;22、砾石排水层;23、防水层;24、盲管;241、斜口;242、嵌入槽;25、过滤网;251、安装环;3、排水组件;31、排水管;32、过滤罩;33、导水环槽;34、凹槽;341、导向斜面;342、定位杆;343、铁石;35、排水通孔;36、定位环槽;37、盖板;371、磁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路面结构,包括地基1、路面主体2以及设置在路面主体2两侧的排水组件3。

参照附图1,路面主体2下方设置有5mm厚度的透水混凝土面层21。透混凝土面层的下方设置有砾石排水层22,砾石排水层22的30mm厚度粒径为5mm-15mm的厚碎石层和厚度为250mm粒径为30mm-50mm的厚碎石层。

参照附图1,砾石排水层22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层23,本实施例中,防水层23为防渗透膜,防渗透膜铺设在地基1的表面。

参照附图1,防水层23的上方设置有盲管24,盲管24连通位于道路主体两侧的排水管31,盲管24的端部设置有一斜口241。

参照附图1和附图2斜口241由下向上朝向远离盲管24的一侧倾斜,本实施例中,斜口241的倾斜角度为45度。盲管24的侧壁设置有供过滤网25嵌入的嵌入槽242。

参照附图2,斜口241的端部设置有过滤网25,过滤网25的底部设置有与斜口241契合的安装环251,安装环251套设在盲管24的外侧,安装环251的外侧设置有嵌入嵌入槽242内的橡皮圈。本实施例中,安装换与嵌入槽242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参照附图1和附图3,排水组件3包括安装在道路主体两侧的排水管31以及盖合在排水管31顶部的过滤罩32。

参照附图3和附图4,过滤罩32顶部边沿处设置有连通过滤罩32内部的导水环槽33,过滤罩32与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过滤罩32的顶部设置向下凹陷的凹槽34,凹槽34的表面密布开设有多个贯穿过滤罩32的排水通孔35。本实施例中,排水通孔35为长条形通孔,过滤罩32为一矩形过滤罩32。

参照附图3和附图4,凹槽34的边沿处设置有导向斜面341,本实施例中,导向斜面341的倾斜角度为45度,凹槽34的顶部沿凹槽34的长度方向放置有多个定位杆342,定位杆342的底部设置有与过滤罩32相互吸附的铁石343。本实施例中,过滤罩32由能够与磁石371相互吸附的磁性材料制成。

参照附图4,导水环槽33的顶部开设有定位环槽36,定位环槽36内设置有盖合定位环槽36的盖板37,盖板37的底部设置有磁石371,过滤罩32为能够与磁石371相互吸附的磁性材料。

上述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在路面主体2的两侧设置排水组件3,当路面上的降雨量较大,仅通过道路的透水能力无法很好地将路面上的雨水高效地渗透到路面下方时,能够通过道路两边的排水组件3进行排水,通过排水管31,能够将多余的雨水从道路表面排出,从而确保了道路的高效排水,避免了雨水在路面上堆积,导致路面过滑,造成交通事故高发。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