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生态装饰面板护坡加筋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1162发布日期:2020-04-14 21:0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生态装饰面板护坡加筋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生态装饰面板护坡加筋路基结构,适用于对安全性、耐久性和变形要求高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路基。



背景技术:

公路护坡是指公路两侧的、为保护公路主体而设置的斜面保护结构,其通常整体采用梯形结构,在用料上和结构上各有千秋。其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护坡结构,一种是采用浆砌片石、干砌片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等预制构件砌筑形成的护坡结构,另一种是加筋挡墙护坡结构。

在路基填筑护坡施工中,常见的浆砌片石、干砌片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等工程防护工作量大,并且承载力低,易变性。而加筋挡墙护坡路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填料或地基沉降量大,面板压缩性小,导致了加筋土体与面板出现较大的沉降差,使胸墙内倾,引起下部面板外鼓变形甚至垮塌,最终导致路基失稳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软土路基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式生态装饰面板护坡加筋路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复合式生态装饰面板护坡加筋路基结构,包括填料和路面结构,路面结构铺设在填料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的外侧设有护坡结构,护坡结构包括碎石包裹体、现浇混凝土板、预制面板和种植袋;所述的碎石包裹体紧贴填料设置多层,每层碎石包裹体的底部均设置土工格栅,顶部均设置拉结筋,土工格栅的内端埋入填料中,外端反包碎石包裹体,拉结筋内端埋入填料内;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板浇筑于碎石包裹体的外侧,拉结筋的外端埋入现浇混凝土板内;所述的预制面板安装在现浇混凝土板外侧,预制面板的内侧面设有拉筋环,拉筋环埋入现浇混凝土板内;所述的种植袋挂在预制面板外侧,种植袋内种植有绿植。

优选地,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板的内部设有钢筋网,所述的拉结筋和拉筋环埋入现浇混凝土板内的部分均与钢筋网连接。拉结筋和拉筋环埋均与钢筋网连接,将填料、碎石包裹体、现浇混凝土板和预制面板的相互连接形成整体。

优选地,所述的预制面板的顶部设有插销槽,底部设有插销筋,左侧设有凹槽,右侧设有凸榫,内部设有钢筋骨架,拉筋环和插销筋均与预制面板内部的钢筋骨架连接;上方预制面板的插销筋插入下方预制面板的插销槽内,左侧预制面板的凸榫插入右侧预制面板的凹槽内。上下相邻的预制面板通过相互配合的插销槽和插销筋实现连接,左右相邻的预制面板通过相互配合的凸榫和凹槽咬合连接,相邻预制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高,整体性更强。

优选地,所述的预制面板的内部设有连接板,外侧面上设有预埋环,连接板通过扎丝与钢筋骨架绑扎,预埋环的一端与连接板焊接,另一端暴露在预制面板外侧,每个种植袋通过四个预埋环挂在预制面板)的外侧。预埋环埋入预制面板的部分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绑扎在钢筋骨架上的连接板连接,预埋环不易松动和脱落,种植袋挂在预埋环上时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的护坡结构的底部设有条形基础,条形基础的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板和预制面板设置在条形基础上方;所述的护坡结构的顶部设有帽石,帽石上表面设有栏杆。路面荷载通过护坡结构传递到条形基础上,有助于提高的稳定性,路基不易失稳;帽石和栏杆的设置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的拉结筋的内侧一端设有锚固折角,外侧一端设有弯钩。锚固折角的设置有助于拉结筋的内端拉住填料,外端的弯钩有助于拉结筋拉住现浇混凝土板,进一步加强填料、碎石包裹体和现浇混凝土板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所述的路面结构的最外侧设有路面排水沟,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板的内部埋设有竖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上连接若干泄水管,竖向排水管的顶端与路面排水沟连通,泄水管由内向外向下倾斜,且泄水管的外端位于种植袋内部,泄水管的内端包过反滤土工布,并置于碎石包裹体中。路面上的水通过路面排水沟、竖向排水管和泄水管进入到种植袋内,以及路堤中的多余地下水通过泄水管排入种植袋内,为绿植进行灌溉,充分利用了路面上降水和路堤地下水,减少水资源浪费,也有助于绿植的生长。

优选地,所述的填料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软基换填、路堤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优选地,所述的路面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砂砾垫层、土工膜和面层。

优选地,所述的插销槽的直径比插销筋的直径比大1~3cm;所述的凹槽尺寸比凸榫的尺寸大2~5mm,插销筋与插销槽的空隙处、凹槽与凸榫的空隙处均填充有水泥砂浆。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碎石包裹体采用土工格栅包裹并用增加拉结筋,可保持自身的稳定,待拉结筋变形稳定后再施作现浇混凝土板和预制面板,且预制面板整体刚度大,能够控制路基的工后变形。

2、本实用新型中拉结筋施工和面板施工是先后独立的两个工序,避免了装饰面板拼装和拉结筋施工的交叉作业,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

3、加筋土路基是柔性结构,能承受很大的沉降,在填料将拉结筋埋入后,形成整体稳定结构,并且分层填筑施工简单,周期短。

4、针对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及路堤采用不同填料,可有效提高填筑效果,减少相应的人工和材料费用。

5、预制面板可兼作模板使用,通过预埋环和拉结筋连接实现自稳定,避免了混凝土面板浇筑时的钢模板和支撑措施,施工简单。

6、预制面板可在工厂进行预制,预制面板可进行特定设计,在外部增加生态墙,可改善视觉效果,提高路基护坡结构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式生态装饰面板护坡加筋路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复合式生态装饰面板护坡加筋路基结构细部示意图;

图3是预制面板拼接示意图;

图4是预埋环侧预制面板的平面图;

图5是预制面板立面图;

图6是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预制面板内部的钢筋骨架剖布置图。

图中标注:1-面层,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路堤,4-软基换填,5-混凝土垫层,6-条形基础,7-排水沟槽,8-预制面板,81-插销槽,82-插销筋,83-拉筋环,84-预埋环,85-连接板,86-凹槽,87-凸榫,88-钢筋骨架,9-现浇混凝土板,91-钢筋网,10-碎石包裹体,11-拉结筋,111-锚固折角,112-弯钩,12-土工格栅,13-栏杆,14-帽石,15-路面排水沟,16-泄水管,17-种植袋,18-绿植,19-砂砾垫层,20-土工膜,21-扎丝,22-竖向排水管,23-天然地表,24-开挖台阶,25-土工反包点,26-水泥砂浆,27-焊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复合式生态装饰面板护坡加筋路基结构,包括填料和路面结构,路面结构铺设在填料上方。其中,填料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软基换填4、路堤3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路面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砂砾垫层19、土工膜20和面层1。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所述的填料的外侧设有护坡结构,护坡结构包括碎石包裹体10、现浇混凝土板9、预制面板8和种植袋17。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所述的碎石包裹体10紧贴填料设置多层,每层碎石包裹体10的底部均设置土工格栅12,顶部均设置拉结筋11,土工格栅12的内端埋入填料中,外端反包碎石包裹体10,并形成土工反包点25,土工格栅材料标准幅宽1m,下料长度为:设计路基断面长度+返包与上层搭接所需长度60cm;拉结筋11的内侧一端设有锚固折角111,外侧一端设有弯钩112,拉结筋11的内端埋入填料内。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板9浇筑于碎石包裹体10的外侧,厚度为15cm,现浇混凝土板9的内部设有钢筋网91,拉结筋11的外端的弯钩112部分埋入现浇混凝土板9内,并且拉结筋11埋入现浇混凝土板9内的部分均与钢筋网91连接。

结合附图3~7所示,所述的预制面板8的尺寸为200cm(长)×80cm(宽)×15cm(厚),预制面板8的顶部设有插销槽81,底部设有插销筋82,左侧设有凹槽86,右侧设有凸榫87,内侧面设有拉筋环83,预制面板8的内部设有连接板85,外侧面上设有预埋环84,插销筋外露长度为15cm,插销槽深度为18cm,直径为5cm,凸榫尺寸为5cm×5cm,凹槽尺寸为5.5cm×5.5cm;预制面板8的内部设有钢筋骨架88,拉筋环83、插销筋82均与预制面板8内部的钢筋骨架88,连接板85通过扎丝21与钢筋骨架88绑扎连接,预埋环84的一端与连接板85焊接,另一端暴露在预制面板8外侧,上方预制面板8的插销筋82插入下方预制面板8的插销槽81内,左侧预制面板8的凸榫87插入右侧预制面板8的凹槽86内,插销筋82与插销槽81的空隙处、凹槽86与凸榫87的空隙处均填充有水泥砂浆26。预制面板8整体安装在现浇混凝土板9外侧,拉筋环83埋入现浇混凝土板9内,并与钢筋网91连接。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所述的种植袋17通过预埋环84挂在预制面板8外侧,且每个种植袋17配置四个预埋环84,种植袋17内种植有绿植18。

结合附图1所示,为增加护坡结构的稳定性,护坡结构的底部设有条形基础6,条形基础6的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5,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板9和预制面板8设置在条形基础6上方。结合附图1和2所示,为增加行车的安全性,所述的护坡结构的顶部设有帽石14,帽石14上表面设有栏杆13。

结合附图1和2所示,为增加路面的排水能力,并充分利用路面的排水对绿植18进行灌溉,本实施例还在路面结构的最外侧设有路面排水沟15,在现浇混凝土板9的内部埋设有竖向排水管22,竖向排水管22上连接若干泄水管16,预制面板8每间隔2~3m以及在墙底靠近地面位置间隔2m设置泄水管16,泄水管16坡度4%,采用直径100mm的pvc管,竖向排水管22的顶端与路面排水沟15连通,泄水管16的外端位于种植袋17内部,泄水管16的内端包过反滤土工布,并置于碎石包裹体10中。护坡结构的底部还设置了排水沟槽7,灌溉绿植18后仍有多余的水,则多余的水通过排水沟槽7排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复合式生态装饰面板护坡加筋路基结构的施工步骤为:

s1、条形基础6施工: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将原有地表开挖成阶梯型,形成开挖台阶24,将施工范围内的基底软弱土层挖除并回填碎石,形成软基换填4,在已换填好的碎石上进行混凝土垫层5和条形基础6施工。

s2、土工格栅12铺设及张拉:底层土工格栅12铺设前,采用重型压路机将基槽碾压多遍,按设计图纸要求的长度及方向进行土工格栅12铺设,铺设时,将筋材主强度的方向垂直路堤轴线方向,每幅叠合长度(纵向)不小于30cm,横向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最后对铺设好的底层土工格栅12进行张拉。

s3、碎石包裹体10施工:对已经碎石填料进行装袋工作,装满后采用专用的扎口带进行封口形成碎石包裹体10,包裹体码放时上、下层品字形布置,避免形成竖向贯通缝,码放整齐后采用平板振动夯压实整平,外侧面采用人工拍平。

s4、填料分层摊铺碾压:先用推土机摊铺初整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表面无显著的局部凹陷,距碎石包裹体1.0m范围内的位置处虚铺厚度11cm,采用手扶式振动夯夯实7遍;距碎石包裹体1.0m范围外的位置处虚铺厚度35cm,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按静压2遍、轻振2遍、重振4遍、再静压2遍的次序碾压。

s5、拉结筋11预埋:在路堤填筑过程中预埋镀锌钢筋作为拉结筋11,每填筑0.8m路基,预埋1层拉结筋11,拉结筋11埋入填料中的长度为3.0m,钢筋水平向间距0.6m,竖向间距0.8m,拉结筋11后端弯折形成锚固折角111固定在填料中,拉结筋11前端弯钩露出包裹体外,并保持长度一致。

s6、预制面板8加工:在工厂按照模具设计制作→模具清理打磨→模具组装→涂脱模剂→钢筋骨架安装→混凝土振捣→板背面拉毛→养护等流程进行预制面板8的加工。

s7、预制面板8安装:待包裹式加筋体变形稳定后,在拉结筋11外侧安装现浇混凝土板9的钢筋网91,钢筋网91和拉结筋11外露的弯钩112焊接,使用起重机吊装预制面板8,人工配合安装预制面板8,上、下层预制面板8交错布置,下层预制面板8顶部插销槽中灌入2/3容量的水泥砂浆26,将上层预制面板8底部插销筋82放入插销槽81内,预制面板8背部预埋的钢筋环83与钢筋网91焊接,并在预制面板8接缝处设置止水条,预制面板8的外侧挂上种植袋17。

s8、竖向排水管22及现浇混凝土板9浇筑:在钢筋网91绑扎时同步安装竖向排水管22,竖向排水管22与泄水管16通过四通接口相连;采用混凝土泵车向预制面板8与碎石包裹体10之间的预留空隙浇筑混凝土,并充分振捣,养护时间不少于7d,在养护期间保持湿润。

s9、帽石14及后续施工:在路基顶面测量放线定出帽石中心线,依据中心线确定立模轮廓线,浇筑混凝土前整修好帽石14的钢筋,帽石14施工完毕后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表层的防排水施工,设置0.1m厚中粗砂+复合土工膜。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