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4511发布日期:2020-05-20 03:1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板翻浆是由于土地基层含水过多,强度急剧降低,再加上重复行车的作用,导致路基出现弹簧、鼓包、裂缝、冒浆等现象。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在病害高风险地段预先施作引水排水结构,从而实现主动排泄地下水和释放地下水压力的目的,达到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解决轨道板翻浆病害问题,实现主动排泄地下水和释放地下水压力的目的。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包括土基层、道床板,还包括排水沟以及引水管,所述排水沟开在土基层上,排水沟分布在道床板两侧,所述引水管贯穿排水沟的侧壁插入土基层中。

优选的,引水管表面均匀分布通孔,且引水管的外部包裹有一层过滤无纺布。

优选的,引水管与排水沟的侧壁相互垂直。

优选的,排水沟上自上而下分布均匀分布三根引水管,引水管的水平间隔在2-4m。

优选的,排水沟上端设置有盖板,盖板下部设有橡胶密封层(411)。

有益效果是:

翻浆的主要原因是土基层含水过多,通过设置排水沟以及引水管,轨道板周围土基层的水分,通过引水管引入排水沟,再通过排水沟排出,减少土基层中水分含量,实现主动排泄地下水和释放地下水压力的目的,达到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水管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结构图。

图示说明:1、土基层;2、道床板;3、轨道板;4、排水沟;41、盖板;411、橡胶密封层;5、引水管;5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附图3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包括土基层1、道床板2,还包括排水沟4以及引水管5,排水沟4开在土基层1上,排水沟4分布在道床板2两侧,引水管5贯穿排水沟4的侧壁插入土基层1中。通过引水管5,将土基层1中水分引入排水沟4内,并排出,实现主动排泄地下水和释放地下水压力的目的,达到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的效果。

引水管5表面均匀分布通孔51,且引水管5的外部包裹有一层过滤无纺布。通过引水管5表面通孔51,可以有效的吸收土基层1内的水份,并将水分输送至环形排水沟4中,通过过滤无纺布,防止土基层1内的物质堵塞通孔51,确保引水管5的水效率。

引水管5与排水沟4的侧壁相互垂直,提高了引水管5的插入深度,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水份。

排水沟4上自上而下分布均匀分布三根引水管5,引水管5的水平间隔在2-4m。引水管5均匀分布在轨道两旁,覆盖整个灾害区域,实现对整个灾害区域的防止功能。

排水沟4上端设置有盖板41,方便后续人工操作,盖板41下部设有橡胶密封层411,防止因排水沟4中水过多而翻出排水沟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分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

本技术:
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包括土基层(1)、道床板(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排水沟(4)以及引水管(5);

所述排水沟(4)开在土基层(1)上,排水沟(4)分布在道床板(2)两侧;

所述引水管(5)贯穿排水沟(4)的侧壁插入土基层(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水管(5)表面均匀分布通孔(51),且引水管(5)的外部包裹有一层过滤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水管(5)与排水沟(4)的侧壁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沟(4)上自上而下分布均匀分布三根引水管(5);

所述引水管(5)的水平间隔在2-4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沟(4)上端设置有盖板(41),盖板(41)下部设有橡胶密封层(4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装置,包括土基层、道床板、排水沟以及引水管,所述排水沟开在土基层上,排水沟分布在道床板两侧,所述引水管贯穿排水沟的侧壁插入土基层中。通过引水管将土基层中的水分引入排水沟并排出,减少土基层中水分含量,实现主动排泄地下水和释放地下水压力的目的,达到轨道板翻浆病害整治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冯青松;董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瑞威铁科高铁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