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1166发布日期:2020-04-14 21:0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工程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出行的工具也越来越多,其车辆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车辆增加的同时道路也越建越多,随着道路的增多,地下的管线也增多,尤其是在交通繁忙的地段,管线更是错综复杂,极易受到损害。

现有的技术一般直接在道路底下设置管线,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它不利于缓解管线保护壳在车辆通过时受到的载荷力,不利于防止管线因管线保护壳因受力挤压而损坏,不利于防止管线保护壳受潮损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它不利于缓解管线保护壳在车辆通过时受到的载荷力,不利于防止管线因管线保护壳因受力挤压而损坏,不利于防止管线保护壳受潮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包括原状道路路床层,所述原状道路路床层的内部的底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嵌入开设有不少于两个原状道路路床层凹槽,且原状道路路床层的内部的底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设置有不少于三个支撑杆,所述原状道路路床层凹槽的内部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且连接板的上表面靠近两端中间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嵌入开设有支撑座凹槽,所述支撑座凹槽的内部放置有管线保护壳,所述加强筋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的上表面覆盖有钢筋混凝土基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层的上表面覆盖有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原状道路路床层的两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均贯穿开设有原状道路路床层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线保护壳的内部放置有管线,且管线保护壳贯穿设置在原状道路路床层孔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筋的下端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固定螺栓,且加强筋与连接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层的内部设有单层钢筋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的上表面覆盖有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支撑杆顶端连接的支撑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支撑座凹槽,便于支撑管线保护壳,有利于防止管线保护壳受潮损坏,原状道路路床层底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开设有原状道路路床层凹槽,便于固定放置支腿支撑连接板,管线保护壳放置在连接板底端,且连接板底面设置有海绵层,有利于缓解管线保护壳在车辆通过时受到的载荷力,有利于防止管线因管线保护壳因受力挤压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强筋;2、原状道路路床层;3、原状道路路床层孔;4、管线保护壳;5、管线;6、支撑杆;7、支撑座;8、原状道路路床层凹槽;9、支腿;10、海绵层;11、连接板;12、碎石垫层;13、钢筋混凝土基层;14、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5、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16、支撑座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原状道路路床层2,原状道路路床层2的内部的底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嵌入开设有不少于两个原状道路路床层凹槽8,原状道路路床层2的内部的底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设置有不少于三个支撑杆6,原状道路路床层凹槽8的内部放置有支腿9,支腿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10,连接板11的上表面靠近两端中间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支撑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7,支撑座7的内部嵌入开设有支撑座凹槽16,支撑座凹槽16的内部放置有管线保护壳4,加强筋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碎石垫层12,碎石垫层12的上表面覆盖有钢筋混凝土基层13,钢筋混凝土基层13的上表面覆盖有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4。

在图1中:为了便于放置管线保护壳4,使管线保护壳4贯穿原状道路路床层2的侧面,把原状道路路床层2的两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均贯穿开设有原状道路路床层孔3。

在图1中:为了放置管线5,把管线保护壳4的内部放置有管线5,管线保护壳4贯穿设置在原状道路路床层孔3的内部。

在图1中:为了便于固定连接加强筋1与连接板11,把所述加强筋1的下端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固定螺栓,且加强筋1与连接板11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在图2中:为了便于抵抗道路表面的荷载,使道路更加耐用,增强使用年限,把钢筋混凝土基层13的内部设有单层钢筋网。

在图2中:为了便于使路面平坦,便于人们行驶方便,把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4的上表面覆盖有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原状道路路床层2底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开设有原状道路路床层凹槽8,便于固定放置支腿9支撑连接板11,连接板11底面设置有海绵层10,原状道路路床层2的两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均贯穿开设有原状道路路床层孔3,管线保护壳4放置在原状道路路床层孔3的内部,且不与带有海绵层10的连接板11直接连接,有利于缓解管线保护壳4在车辆通过时受到的载荷力,有利于防止管线5因管线保护壳4因受力挤压而损坏,原状道路路床层2的内部的底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设置有不少于三个支撑杆6,支撑杆6顶端连接的支撑座7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支撑座凹槽16,便于支撑管线保护壳4,有利于防止管线保护壳4受潮损坏,连接板11的上表面靠近两端中间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有利于固定碎石垫层12,防止道路塌陷,碎石垫层12的上表面覆盖有钢筋混凝土基层13,钢筋混凝土基层13的上表面覆盖有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4,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4的上表面覆盖有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15,便于加固道路,增加使用年限,便于人们行走。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包括原状道路路床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状道路路床层(2)的内部的底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嵌入开设有不少于两个原状道路路床层凹槽(8),且原状道路路床层(2)的内部的底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设置有不少于三个支撑杆(6),所述原状道路路床层凹槽(8)的内部放置有支腿(9),所述支腿(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10),且连接板(11)的上表面靠近两端中间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所述支撑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的内部嵌入开设有支撑座凹槽(16),所述支撑座凹槽(16)的内部放置有管线保护壳(4),所述加强筋(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碎石垫层(12),所述碎石垫层(12)的上表面覆盖有钢筋混凝土基层(13),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层(13)的上表面覆盖有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状道路路床层(2)的两端的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均贯穿开设有原状道路路床层孔(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保护壳(4)的内部放置有管线(5),且管线保护壳(4)贯穿设置在原状道路路床层孔(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的下端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固定螺栓,且加强筋(1)与连接板(11)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层(13)的内部设有单层钢筋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4)的上表面覆盖有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层(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工程改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包括原状道路路床层,所述原状道路路床层凹槽的内部放置有支腿,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嵌入开设有支撑座凹槽,所述支撑座凹槽的内部放置有管线保护壳。支撑座凹槽,便于支撑管线保护壳有利于防止管线保护壳受潮损坏,原状道路路床层底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开设有原状道路路床层凹槽,便于固定放置支腿支撑连接板,管线保护壳放置在连接板底端,且连接板底面设置有海绵层,有利于缓解管线保护壳在车辆通过时受到的载荷力,有利于防止管线因管线保护壳因受力挤压而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彪;李鼎夫;肖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恒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5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