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烘干筒沥青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1260发布日期:2020-05-06 23:4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烘干筒沥青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烘干筒沥青搅拌机。



背景技术:

公路铺筑一般采用沥青混合料建造,在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先将砂石加热脱水烘干,再跟沥青混合搅拌。为了增加产量,一些生产厂家就在现有移动式单烘干筒沥青搅拌机的基础上又额外增加一个烘干筒来对砂石料加热烘干,形成两个烘干筒配合一个搅拌器来生产的结构形式,这样固然提高了产量,但采用这种结构的沥青搅拌机,两个烘干筒独立进料、独立烘干作业,加热温度无法实现同步,并且,需要有两套进料机构来应对两个烘干筒的进料,增加了设备成本的同时故障率也随之升高,因此使得该结构形式的沥青搅拌机的推广受到很大限制以致有慢慢被放弃的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采用分段烘干,可大大提高烘干效率的双烘干筒沥青搅拌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双烘干筒沥青搅拌机,包括机架、第一烘干筒、第二烘干筒、搅拌机构、用于对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加热烘干的燃烧机构以及用于驱动第一烘干筒、第二烘干筒和搅拌机构工作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均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第一烘干筒通过过料机构与第二烘干筒连接以便将初烘干后的砂石料输送到第二烘干筒内,所述第二烘干筒与搅拌机构连接以便将再烘干后的砂石料输送到搅拌机构内。

进一步地,为了将经第一烘干筒初步加热烘干后的砂石输送到第二烘干筒内进行进一步的加热烘干,分段烘干以提高烘干效率;所述过料机构包括过料架和安装在过料架上的过料装置,所述过料装置包括与第一烘干筒可转动对接的进料连接口、与第二烘干筒可转动对接的出料连接口以及连接于进料连接口和出料连接口之间的过料导板,所述过料导板由进料连接口一侧向出料连接口一侧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固定安装过料装置,并保证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可相对过料装置转动;所述第一烘干筒的水平安装位置高于第二烘干筒的水平安装位置,所述进料连接口设于第一烘干筒出料口的外侧且进料连接口与第一烘干筒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出料连接口设于第二烘干筒进料口的内侧且出料连接口与第二烘干筒之间具有转动间隙。

进一步地,为了将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内的粉尘抽吸出来,同时,形成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空气的对流;所述双烘干筒沥青搅拌机还包括设于过料装置上方的除尘风机,所述除尘风机与过料装置连通以抽吸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内的水汽、粉尘。

进一步地,为了分别对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进行加热烘干,提高烘干效率,并且为了避免燃烧机构的火焰直接喷入烘干筒内,直接接触到砂石料引起粘油;所述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的出料口均设有出料叶片,所述燃烧机构包括第一燃烧器和第二燃烧器,所述第一燃烧器设于第一烘干筒进料口的外侧经过渡燃烧管与第一烘干筒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器设于第二烘干筒出料口的外侧经出料叶片与第二烘干筒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将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转动安装在机架上,以便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转动烘干和出料砂石;所述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的外周侧均环设有滚动轨道,所述机架上设有分别与各滚动轨道滚动配合的支撑拖轮。

进一步地,为了驱动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转动烘干和出料砂石;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减速电机、第二减速电机以及与第一烘干筒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外齿圈和与第二烘干筒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外齿圈,所述第一减速电机与第一外齿圈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烘干筒转动,所述第二减速电机与第二外齿圈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烘干筒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自动进料,解放人力,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双烘干筒沥青搅拌机还包括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斗、输送带、用于驱动输送带工作的输送带驱动器以及设于输送带上用于装载砂石料的料仓,所述进料斗的下端与第一烘干筒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输送带的一端设于进料斗的上方。

进一步地,为了控制进料斗的进料和出料;所述进料斗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料斗进料的上闸门和用于控制进料斗出料的下闸门,所述上闸门位于进料斗的上侧,所述下闸门位于进料斗与第一烘干筒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可拖行功能以配套拖车进行运载,并保证机架可竖立在地面上;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行走轮,机架的底部还可拆卸安装有支撑腿。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烘干筒分段配合对砂石进行加热烘干,去除水分,相比传统沥青搅拌机采用两个烘干筒独立进行加热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只需要配套一个进料机构,故障率更低,并且能有效保证烘干完成的砂石保持在一个温度上;本实用新型每小时能生产60吨沥青混合料,相较于市场上现有的每小时生产大于80吨的沥青搅拌机,本实用新型体积更小,更加方便运输,同时,相较于市场上现有的每小时生产40吨左右的沥青搅拌机,本实用新型产量大,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及时供应,保证路面基建的正常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过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机构;101-料仓;102-输送带;103-上闸门;104-进料斗;105-下闸门;2-过渡燃烧管;3-第一燃烧器;4-行走轮;5-支撑拖轮;6-第一减速电机;7-过料架;8-过料装置;801-进料连接口;802-过料导板;803-出料连接口;9-第二减速电机;10-支撑腿;11-搅拌机构;12-第二燃烧器;13-出料叶片;14-第二烘干筒;15-除尘风机;16-第一烘干筒;17-第一外齿圈;18-滚动轨道;19-机架;20-第二外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烘干筒沥青搅拌机,包括机架19、第一烘干筒16、第二烘干筒14、搅拌机构11、用于对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加热烘干的燃烧机构以及用于驱动第一烘干筒16、第二烘干筒14和搅拌机构11工作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均转动安装在机架19上,第一烘干筒16通过过料机构与第二烘干筒14连接以便将初烘干后的砂石料输送到第二烘干筒14内,所述第二烘干筒14与搅拌机构11连接以便将再烘干后的砂石料输送到搅拌机构11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经第一烘干筒16初步加热烘干后的砂石输送到第二烘干筒14内进行进一步的加热烘干,分段烘干以提高烘干效率;所述过料机构包括过料架7和安装在过料架7上的过料装置8,所述过料装置8包括与第一烘干筒16可转动对接的进料连接口801、与第二烘干筒14可转动对接的出料连接口803以及连接于进料连接口801和出料连接口803之间的过料导板802,所述过料导板802由进料连接口801一侧向出料连接口803一侧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固定安装过料装置8,并保证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可相对过料装置8转动;所述第一烘干筒16的水平安装位置高于第二烘干筒14的水平安装位置,所述进料连接口801设于第一烘干筒16出料口的外侧且进料连接口801与第一烘干筒16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出料连接口803设于第二烘干筒14进料口的内侧且出料连接口803与第二烘干筒14之间具有转动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内的粉尘抽吸出来,同时,形成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空气的对流;所述双烘干筒沥青搅拌机还包括设于过料装置8上方的除尘风机15,所述除尘风机15与过料装置8连通以抽吸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内的粉尘。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分别对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进行加热烘干,提高烘干效率,并且为了避免燃烧机构的火焰直接喷入烘干筒内,直接接触到砂石料引起粘油;所述第一烘干筒和第二烘干筒14的出料口均设有出料叶片13,所述燃烧机构包括第一燃烧器3和第二燃烧器12,所述第一燃烧器3设于第一烘干筒16进料口的外侧经过渡燃烧管2与第一烘干筒16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器12设于第二烘干筒14出料口的外侧经出料叶片13与第二烘干筒14连通,出料叶片13的中间形成有中心通孔,第二燃烧器12的喷火口与中心通孔连接,燃烧机构产生的火焰在过渡燃烧管2内生成,或在第二烘干筒14外生成,从而保证输送进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内的仅是火焰产生的高温,从而避免砂石料接触到火焰引起粘油。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转动安装在机架19上,以便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转动烘干和出料砂石;所述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的外侧均环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同轴固连的滚动轨道18,机架19上设有两对分别与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的两个滚动轨道18滚动配合的支撑拖轮5。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驱动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转动烘干和出料砂石;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减速电机6、第二减速电机9以及与第一烘干筒16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外齿圈17和与第二烘干筒14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外齿圈20,所述第一减速电机6与第一外齿圈17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烘干筒16转动,所述第二减速电机9与第二外齿圈20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烘干筒14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自动进料,解放人力,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双烘干筒沥青搅拌机还包括进料机构1,所述进料机构1包括进料斗104、输送带102、用于驱动输送带102工作的输送带驱动器以及设于输送带102上用于装载砂石料的料仓101,所述进料口的下端与第一烘干筒16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输送带102的一端设于进料斗104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进料斗104的进料和出料;所述进料斗104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料斗104进料的上闸门103和用于控制进料斗104出料的下闸门105,所述上闸门103位于进料斗104的上侧,所述下闸门105位于进料斗104与第一烘干筒16的连接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可拖行功能以配套拖车进行运载,并保证机架19可竖立在地面上;所述机架19的底部设有行走轮4,机架19的底部还可拆卸安装有支撑腿10。

具体实施过程:使用时,将砂石料装载在输送带102的料仓101上,进料时,进料斗104的上闸门103打开,料仓101随输送带102由进料端运动至进料斗104上方,将砂石料由进料斗104上方投送到进料斗104内,投送完毕,上闸门103关闭,下闸门105打开,砂石料进入第一烘干筒16,上闸门103与下闸门105关闭动作的配合,可保证烘干筒内形成密封腔室,方便除尘风机15工作以及保温,砂石料在第一烘干筒16内进行第一阶段加热脱水后,由过料装置8过料至第二烘干筒14内进行第二阶段的加热脱水,完全脱水后,砂石料输送至搅拌机构11内,在搅拌机构11内与熔融沥青混合搅拌形成沥青混合料,这里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的搅拌动作和出料动作,由烘干筒内壁设置的螺旋叶片完成,搅拌时,第一减速电机6和第二减速电机9分别驱动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正转,出料时,第一减速电机6和第二减速电机9分别驱动第一烘干筒16和第二烘干筒14反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