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7374发布日期:2020-09-01 19:05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



背景技术:

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过水通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辆的立交通道,或农田灌溉作为水渠。

常见的涵洞施工速度很慢,劳动力用量很大,严重制约路基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而导致了台背回填放量增大,通车后容易形成台背填方沉降,必然造成台背跳车,影响道路的行车舒适性,严重的会影响行车安全。

为此,我们提出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速度慢,劳动量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包括上框架与下框架,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框架内前后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悬吊支架,所述下框架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设有两组模板机构,所述模板机构包括两块主模板与两块端头模板,两块所述端头模板固定连接在两块主模板之间,所述悬吊支架与主模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两块所述主模板与两块端头模板外侧设有对其进行加固的加固机构。

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下框架下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两块所述连接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右两端内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轮,两个所述转动轮的外侧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履带。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与多根悬吊支架的下侧壁均固定连接的电葫芦,所述主模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多根加固板,多个所述电葫芦的输出端分别与多根加固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贯穿两块主模板四角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两块所述端头模板的四角内均贯穿设有第二丝杠,第二丝杠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

优选地,所述主模板与端头模板之间加设止浆条。

优选地,所述下框架内左右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模板支撑滑道,所述模板支撑滑道与端头模板之间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由于设备自带起重系统,不再需要大型吊车配合施工,成本大幅度降低。

2、由于施工速度很快,比起传统涵洞施工模式,涵洞施工队伍减少,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批模板完成混凝土注入后,配合行走机构,进行下一位置的模板贴合进行混凝土的注入,这种效果可以降低传统模式下多处混凝土同时注入的情况发生,配合加固机构,可以实现对模板的加固,防止模板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的加固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框架、2下框架、3支撑架、4悬吊支架、5行走机构、6主模板、7端头模板、8连接件、9加固机构、10连接块、11连接杆、12固定块、13转动轮、14履带、15电葫芦、16加固板、17第一丝杠、18第一螺母、19第二丝杠、20第二螺母、21止浆条、22支撑滑道、23模板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包括上框架1与下框架2,具体的,下框架2内左右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模板支撑滑道22,模板支撑滑道22与端头模板7之间滑动连接,上框架1与下框架2之间通过支撑架3固定连接,上框架1内前后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悬吊支架4。

本实用新型中,下框架2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5,具体的,行走机构5包括与下框架2下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的连接块10,两块第一连接块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左右两端内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轮13,两个转动轮13的外侧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履带14,具体的,动力采用电机,电机的型号为y-160l-6,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通过减速机带动履带14行走。

本实用新型中,上框架1与下框架2之间设有两组模板机构23,模板机构23包括两块主模板6与两块端头模板7,具体的,主模板6与端头模板7之间加设止浆条21,加设止浆条21,防止漏浆烂根等病害发生,两块端头模板7固定连接在两块主模板6之间,悬吊支架4与主模板6之间通过连接件8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8包括与多根悬吊支架4的下侧壁均固定连接的电葫芦15,起吊模板机构23,通过行走机构5起吊并移动模板机构23,从而代替施工中必须配合施工的吊车,起到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主模板6外侧固定连接有多根加固板16,多个电葫芦15的输出端分别与多根加固板16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两块主模板6与两块端头模板7外侧设有对其进行加固的加固机构9,值得一提的是,加固机构9包括贯穿两块主模板6四角的第一丝杠17,第一丝杠17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8,两块端头模板7的四角内均贯穿设有第二丝杠19,第二丝杠19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20,外围辅助设备包括模板自动打磨机,脱模剂自动喷洒机和砼养护剂自动喷洒机。以实现的提高全面自动化,提高效率、减少人工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开挖基坑→基地处理→周边环境清理→安装行走机构5→安装电葫芦15,将电葫芦15与加固板16固定连接→拼装加固板16,将电葫芦15与加固板16固定连接→拼装主模板6与端头模板7拼装长度为三个墙身施工段长度,并使用第一丝杠17配合第一螺母18对主模板6进行加固,使用第二丝杠19配合第二螺母20对端头模板7进行加固→悬挂主模板6→基础放样→检查并调整尺寸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浇筑基础砼→凝固后拆主模板6与端头模板7→砼养护同时进入下段落施工→打磨主模板6,涂刷隔离剂→起吊主模板6并移动至新的施工段落→重新加固主模板6→调整平面位置和尺寸→重复上述操作流程直至完成基础施工。



技术特征:

1.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包括上框架(1)与下框架(2),所述上框架(1)与下框架(2)之间通过支撑架(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1)内前后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悬吊支架(4),所述下框架(2)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5),所述上框架(1)与下框架(2)之间设有两组模板机构(23),所述模板机构(23)包括两块主模板(6)与两块端头模板(7),两块所述端头模板(7)固定连接在两块主模板(6)之间,所述悬吊支架(4)与主模板(6)之间通过连接件(8)进行连接,两块所述主模板(6)与两块端头模板(7)外侧设有对其进行加固的加固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5)包括与下框架(2)下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的连接块(10),两块所述连接块(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左右两端内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轮(13),两个所述转动轮(13)的外侧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履带(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8)包括与多根悬吊支架(4)的下侧壁均固定连接的电葫芦(15),所述主模板(6)外侧固定连接有多根加固板(16),多个所述电葫芦(15)的输出端分别与多根加固板(1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9)包括贯穿两块主模板(6)四角的第一丝杠(17),所述第一丝杠(17)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8),两块所述端头模板(7)的四角内均贯穿设有第二丝杠(19),第二丝杠(19)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板(6)与端头模板(7)之间加设止浆条(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2)内左右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模板支撑滑道(22),所述模板支撑滑道(22)与端头模板(7)之间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涵洞墙身自动模板台车,包括上框架与下框架,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框架内前后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悬吊支架,所述下框架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设有两组模板机构,所述模板机构包括两块主模板与两块端头模板,两块所述端头模板固定连接在两块主模板之间,所述悬吊支架与主模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两块所述主模板与两块端头模板外侧设有对其进行加固的加固机构。本实用新型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缩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的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晓锋
技术研发日:2019.08.02
技术公布日:2020.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