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临时拉索体系的转体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3740发布日期:2020-06-23 22:5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临时拉索体系的转体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临时拉索体系的转体桥。



背景技术:

目前中小跨径转体t构施工技术,受转体悬臂阶段受力要求影响,主梁在转体支点部位截面高度要求较大,因此为减小主梁转体自重,优化结构受力状态,通常采用变截面形式(梁高变化)。此种结构形式对于中小跨径t构,成桥阶段结构尺寸富余量相对较大,同时转体阶段转体重量也增大了不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临时拉索体系的转体桥,将中小跨径转体t构采用常规等截面尺寸施工,在t构梁上设置临时拉索体系后,将原t构梁受力转化为连续梁(成桥)受力体系,梁部按常规连续梁高度即可满足受力要求,在优化结构设计的同时,减小转体重量,减小结构高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临时拉索体系的转体桥,包括转体结构,所述转体结构的上端浇筑有t构桥,t构桥的主梁为等截面结构,沿主梁长度方向梁高恒定,在t构桥上设置包含临时塔架和临时拉索的临时拉索体系,使原t构梁受力转化为连续梁受力体系,临时塔架及拉索索力根据主梁受力条件确定,满足恒载状态下连续梁的受力要求。

临时塔架设置在t构桥的墩顶横梁位置,临时塔架与主梁的每个纵向梁端之间连接有至少一组临时拉索。

所述临时塔架与主梁垂直,临时塔架沿主梁横向设置,临时拉索沿主梁纵向延伸并倾斜连接在临时塔架与主梁之间。

临时拉索的正投影与主梁纵向平行。

不同组临时拉索的正投影沿主梁纵向的长度不同。

转体后,将转体结构的上转盘与下承台之间用混凝土浇筑封固形成整体。

t构桥的主墩与主梁垂直。

所述转体结构包括上转盘、下承台、转体牵引装置,转体结构的上转盘和下承台相对设置,上转盘的底部固定有上球铰,下承台的顶部固定有用于与上球铰配合使用的下球铰,上球铰和下球铰通过定位销轴连接,所述上转盘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撑脚,多个撑脚均匀分布在以上转盘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下承台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反力座和用于与撑脚配合使用的环形滑道,反力座位于环形滑道的外侧,转体牵引装置设置在反力座上,转体牵引装置通过绕在上转盘外侧的钢绞线与上转盘连接。

所述转体结构采用墩底转体系统,转体结构设置在转体支承基础上。

本系统还包括横跨既有铁路或既有道路的两端设置的边墩支座,卸载临时拉索,主梁的纵向两端分别落于边墩支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主梁采用常规等截面尺寸施工,在t构梁上设置临时拉索体系后,将t构梁转换为连续梁受力模式,在优化结构尺寸设计的同时,因梁高减小,充分减小桥上道路纵坡,减小转体重量,减小成本。

且本实用新型整个施工阶段,可以减少对既有铁路或者既有道路的运营产生干扰。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可以全桥一次转体成桥,转体成桥后对拉索卸载,主梁的两端分别落于边墩支座上,形成连续梁受力体系,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同时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小跨径桥梁转体t构施工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体结构封固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置临时拉索体系的转体桥,包括转体结构,所述转体结构的上端浇筑有t构桥,t构桥的主梁为等截面结构,即主梁顶缘与底缘平行,沿主梁长度方向梁高恒定,在t构桥上设置包含临时塔架和临时拉索的临时拉索体系,使原t构梁受力转化为连续梁受力体系,临时塔架及拉索索力根据主梁受力条件确定,满足恒载状态下连续梁的受力要求。

临时塔架设置在t构桥的墩顶横梁位置,临时塔架与主梁的每个纵向梁端之间连接有至少一组临时拉索。

所述临时塔架与主梁垂直,临时塔架沿主梁横向设置,临时拉索沿主梁纵向延伸并倾斜连接在临时塔架与主梁之间。临时拉索4的一端与临时塔架3连接,临时拉索4的另一端与主梁12的纵向梁端连接。

临时拉索的正投影与主梁纵向平行。

转体后,将转体结构的上转盘与下承台之间用混凝土浇筑封固形成整体。

t构桥的主墩11与主梁12垂直。本实施例主墩11位于主梁12的中心下方。

不同组临时拉索的正投影沿主梁纵向的长度不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临时塔架设置在主梁的中心位置,临时塔架与主梁的每个纵向梁端之间连接有两组临时拉索。

本实施例对于中小跨径桥梁(例如2x40m)采用等截面梁体结构体系,梁高按常规连续(t构)体系设计。转体结构采用墩底转体系统。

参见图2,所述转体结构2包括上转盘、下承台、转体牵引装置,转体结构的上转盘21和下承台22相对设置,所述t构桥设置在上转盘的上端。上转盘的底部固定有上球铰23,下承台22的顶部固定有用于与上球铰23配合使用的下球铰24,上球铰23和下球铰24通过定位销轴25连接。

所述上转盘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撑脚26,多个撑脚均匀分布在以上转盘21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下承台2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反力座和用于与撑脚配合使用的环形滑道,反力座位于环形滑道的外侧。

将转体结构用浇筑混凝土27封固形成整体。

转体牵引装置设置在反力座上,转体牵引装置通过绕在上转盘外侧的钢绞线与上转盘连接。所述转体牵引装置包括千斤顶和钢绞线,钢绞线的一端绕制于上转盘的外侧,另一端与千斤顶连接。

所述转体结构采用墩底转体系统,转体结构设置在转体支承基础上。

本系统还包括横跨既有铁路或既有道路的两端设置的边墩支座,卸载临时拉索,主梁的纵向两端分别落于边墩支座上。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置临时拉索体系的转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设置转体支承基础,在转体支承基础上方设置转体结构;

2)沿平行于既有铁路或既有道路的方向,在转体结构上浇筑t构桥,形成转体桥,t构桥的主梁为等截面结构,在t构桥上设置包含临时塔架和临时拉索的临时拉索体系,临时塔架设置在转体桥的墩顶横梁位置,主梁的每个纵向梁端与临时塔架之间连接有至少一组临时拉索,使原t构梁受力转化为连续梁受力体系,临时塔架及拉索索力根据主梁受力条件确定,满足恒载状态下连续梁的受力要求。

设置临时拉索体系后,原t构梁受力转化为连续梁(成桥)受力体系,梁部按常规连续梁高度即可满足受力要求。

3)在横跨既有铁路或既有道路的两端预先分别设置边墩支座;

4)将转体桥以主墩为中心,利用转体结构进行平面转体,使主梁两端分别与边墩对接;

5)转体桥转体完成后,卸载临时拉索,主梁的两端分别落于边墩支座上,形成永久结构体系。

在步骤5)后,将转体桥的上转盘与下承台之间用混凝土浇筑封固形成整体。

由于本实用新型主梁采用常规等截面尺寸施工,在t构梁上设置临时拉索体系后,将t构梁转换为连续梁受力模式,在优化结构尺寸设计的同时,因梁高减小,充分减小桥上道路纵坡,减小转体重量,减小成本。

且本实用新型整个施工阶段,可以减少对既有铁路或者既有道路的运营产生干扰。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可以全桥一次转体成桥,转体成桥后对拉索卸载,主梁的两端分别落于边墩支座上,形成连续梁受力体系,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同时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