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加热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1300发布日期:2020-07-04 01:2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加热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加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沥青加热罐。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

沥青存储在储罐中,使用时需要首先进行加热,提高其流动性,使沥青从储罐内流出。常规的储罐多采用导热油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是由内而外i加热的,加热速度慢,耗费时间长,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加热,尤其是沥青在长时间的加热过程中会析出大量细小的分解物,使沥青的质量下降,增加后期的处理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加热罐,该沥青加热罐采用了内外同时加热的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沥青的加热时间,降低加热对沥青质量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沥青加热罐,包括:

储罐;

喂料端,设在所述储罐的顶面上;

排料端,设在所述储罐的底面上;

油浴加热室,包裹在所述储罐上;

加热装置,其输出端与输入端均与所述油浴加热室连接;

加热管道,设在所述储罐内,其两端均与所述油浴加热室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过程中,油浴加热室和加热管道分别从外侧和内部同时对储罐内的沥青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下,加热管道附近的沥青的流动性会增加,然后从排料端流出,剩余的沥青在随后的加热过程中逐渐流出,和常规的加热方式相比,这种加热方式的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时间更短,能够有缩短加热时间,并且避免长时间加热导致的沥青析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导热油箱、设在导热油箱侧壁上的加热管、设在加热管内的电加热器、与导热油箱连接的增压泵和设在导热油箱上的回油管;

所述电加热器的加热端伸入到所述导热油箱的内部;

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回油管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回油管分别与所述油浴加热室和所述加热管道连接。

所述增压泵输出端和回油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油浴加热室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加热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导热油传递给储罐内沥青,电加热的方式升温速度快,没有污染排放,更加环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管道垂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管道的方向与沥青的流动方向保持一致,这样既不会对沥青的流动造成阻碍,还能够在沥青的流动过程中继续对其进行加热,能够保持沥青的流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管道的数量为两根以上,两根以上所述加热管道围绕所述储罐的轴线圆形阵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储罐的中心处形成一个加热区域,该区域内的沥青能够迅速流出,并且加热管道能够单独启动,在需要少量沥青时,可以单独启动加热管道,这样能够避免需要少量沥青也要对整个储罐内的沥青进行加热的问题,既降低了能耗,又避免了反复加热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管道的外壁上设有导热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鳍能够扩大加热管道与沥青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鳍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加热管道的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鳍的方向与沥青的流动方向保持一致,不会阻碍沥青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缠绕在所述排料端外壁上的电加热丝、与所述电加热丝连接的控制柜和包裹在所述排料端外壁上的保温层;

所述电加热丝位于所述排料端的外壁与所述保温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加热丝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排料端内的沥青进行加热,使其迅速软化后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罐的外壁上设有检修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检修端进入到储罐内部,对其进行检修和日常维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加热过程中,油浴加热室和加热管道分别从外侧和内部同时对储罐内的沥青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下,加热管道附近的沥青的流动性会增加,然后从排料端流出,剩余的沥青在随后的加热过程中逐渐流出,和常规的加热方式相比,这种加热方式的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时间更短,能够有缩短加热时间,并且避免长时间加热导致的沥青析出。

2.加热管道能够在储罐的中心处形成一个加热区域,该区域内的沥青能够迅速流出,并且加热管道能够单独启动,在需要少量沥青时,可以单独启动加热管道,这样能够避免需要少量沥青也要对整个储罐内的沥青进行加热的问题,既降低了能耗,又避免了反复加热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罐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料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热油箱与电加热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1、储罐,12、喂料端,13、排料端,14、油浴加热室,16、加热管道,161、导热鳍,21、导热油箱,22、加热管,23、电加热器,24、增压泵,25、回油管,31、电加热丝,32、控制柜,33、保温层,41、检修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沥青加热罐,主要由储罐11、喂料端12、排料端13、油浴加热室14、加热管道16和加热装置等组成,储罐11负责存储沥青,喂料端12和排料端13分别设在储罐11的顶面和底面,油浴加热室14包裹在储罐11上,由外而内的对储罐11内的沥青进行加热,加热管道16位于储罐11内部,由内而外的对储罐11内的沥青进行加热。加热装置负责对导热油进行加热,然后将其分别输送到油浴加热室14和加热管道16内,油浴加热室14和加热管道16内导热有油将热量传递个储罐11内的沥青后返回到加热装置内,该过程循环进行。

参考图1和图3,加热管道16垂直安装在储罐11内,其轴线平行与储罐11的轴线。加热管道16的数量两根以上并围绕储罐11的轴线在储罐11内圆形阵列,多根加热管道16能够对其在储罐11内围拢区域内的沥青进行加热,使其快速从储罐11内流出。为了增加接触面积,加热管道16的外壁上还均匀设有与其轴线平行的导热鳍161。

参考图4,排料端13的外壁上缠绕有电加热丝31,外面包裹有保温层33,电加热丝31与控制柜32连接,控制柜32用于向电加热丝31输送电能,电加热丝31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排料端13内滞留的沥青尽快融化并流出。

回看图1和图2,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进入到储罐11内部进行检修,在储罐11的外壁上增加了一个检修端41,检修端41由焊接在储罐11外壁上的圆管,焊接在圆管外壁上的法兰和与法兰连接的盲板三部分组成。检修时取下盲板,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圆管进入到储罐11内部。

参考图1和图5,加热装置由导热油箱21、加热管22、电加热器23、增压泵24和回油管25等组成,其中加热管22安装在导热油箱21上,用于安装电加热器23,电加热器23与加热管22法兰连接,其下端伸入到导热油箱21内部,对导热油箱21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

增压泵24和回油管25的数量为两组,第一组增压泵24的输入端与导热油箱21连接,输出端与油浴加热室14连接,该组内的回油管25的两端分别与油浴加热室14和导热油箱21连接,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回路,使油浴加热室14内的导热油能够循环流动。另一组增压泵24的输入端与加热管道16连接,输出端与油浴加热室14连接,该组内的回油管25的两端分别与加热管道16和导热油箱21连接,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回路,使加热管道16内的导热油能够循环流动,这种双回路结构能够使油浴加热室14和加热管道16能够独立启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加热时,给电加热器23接通电源,电加热器23开始工作,使导热油箱21内导热油的温度升高。两个增压泵24同时启动,将高温导热油分别注入到油浴加热室14和加热管道16内部,形成两个循环回路。油浴加热室14和加热管道16内的导热油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将热量传递给储罐11内的沥青,沥青受热后温度上升,流动性增加,从排料端13流出。

当需要的沥青量较少时,单独启动与加热管道16对应的增压泵24,此时加热管道16围拢区域内和加热管道16附近的沥青温度上升,流动性增加,然后从排料端13流出。

当排料端13内的沥青粘度高,阻碍排料时,闭合控制柜32内的开关,给电加热丝31通电,电加热丝31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排料端13内沥青的温度上升,排料端13排料正常时断开控制柜32内的开关,电加热丝31停止工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