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9087发布日期:2020-07-29 03:28阅读:734来源:国知局
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口越来越城镇化,道路排水是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涉及城市排水或防洪时,道路排水设施能在城市排水或防洪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7405433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道路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结构主体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道路,且道路的前端左右两侧位置均贯穿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活动门,且排水管道的中间内部内嵌有内嵌口,所述固定板的右侧上方固定有卡板。该种新型道路排水结构,设置了过滤排水槽,若干个过滤排水槽呈“椭圆”状嵌入于斜板上,且斜板呈“十五度”内高外低的倾斜。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雨天中道路的雨水都通过排水管道排走,雨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雨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可收集并利用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透水路面,由所述透水路面向下依次是透水混凝土层、鹅卵石蓄水层、素土层,所述素土层中设置有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埋设在所述素土层两侧且位于所述鹅卵石蓄水层下方的排水槽、安装在所述排水槽顶部的排水盖、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输送管、与所述输送管远离所述排水槽一端连通的净化井、与所述净化井底部连通的收集管、与所述收集管远离所述净化井一端连通的蓄水箱、位于所述蓄水箱中的水泵、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且远离所述水泵一端位于所述透水路面上方的出水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雨天时,雨水会落在透水路面,透水路面可以将雨水渗透至透水混凝土层,雨水再通过透水混凝土层渗透至鹅卵石蓄水层,鹅卵石蓄水层中的雨水通过排水盖流淌至排水槽中,排水槽中的雨水会经过输送管输送至净化井,净化井将雨水过滤净化后再流至收集管,最后通过收集管收集至蓄水箱内,当需要利用雨水时,水泵会将蓄水箱中的雨水通过出水管抽出并利用,从而实现了道路排水并收集利用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井包括井筒以及位于所述井筒上方的井盖,所述井筒内腔中位于所述收集管连通处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井筒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凸边,位于所述第一凸边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井筒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凸边,所述第一凸边上设置有截污篮,所述第二凸边上设置有净化盒,所述净化盒内由上至下依次是石英砂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截污篮可以实现雨水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雨水再通过石英砂过滤层以及活性炭过滤层进行二次过滤,从而实现了雨水两次过滤,提高了雨水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截污篮与所述净化盒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吊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取出截污篮或者净化盒时,可以利用工具勾取吊环,从而便于清理或者更好截污篮或者净化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截污篮与所述净化盒的顶部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吊环,两个所述吊环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吊环的设置可以减少在取出截污篮或者净化盒时发生倾斜的可能性,进而减少截污篮或者净化盒中的杂物进入净化井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靠近所述蓄水箱顶部的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蓄水箱的一端与城市排水系统管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箱中的雨水过多时,可以通过排水管排出,进而减少蓄水箱雨水过多而导致回流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素土层与所述鹅卵石蓄水层接触一面的中间位置高于所述素土层的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渗透至鹅卵石层时,倾斜的层面可以快速将雨水引流至排水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鹅卵石蓄水层中的鹅卵石的粒径为30~70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粒径为30~70mm的鹅卵石,可以加快雨水在鹅卵石层的流动并流至排水槽,减少雨水因流动过慢而渗透至素土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盖的进水槽口的宽度小于所述鹅卵石蓄水层中的鹅卵石的粒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鹅卵石落入排水槽内,减少排水槽发生堵塞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雨水收集装置,当雨天时,雨水会落在透水路面,雨水可以依次通过透水混凝土层、鹅卵石蓄水层渗透至排水槽中,排水槽中的雨水会依次通过输送管、净化井、收集管,并最后收集至蓄水箱内,当需要利用雨水至,水泵会将蓄水箱中的雨水通过出水管抽出并利用,从而实现了道路排水并收集利用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

2.通过设置截污篮和净化盒,实现了雨水两次过滤,提高了雨水的清洁度。

3.通过设置排水管,当蓄水箱中的雨水过多时,可以通过排水管排出,进而减少蓄水箱雨水过多而导致回流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整体构造;

图2是图1中净化井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示意净化井的构造;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示意吊环的构造。

附图标记:1、透水路面;2、透水混凝土层;3、鹅卵石蓄水层;4、素土层;5、雨水收集装置;51、排水槽;52、排水盖;53、输送管;54、净化井;541、井筒;5411、第一凸边;5412、第二凸边;542、井盖;55、收集管;56、蓄水箱;57、水泵;58、出水管;59、排水管;6、截污篮;7、净化盒;71、石英砂过滤层;72、活性炭过滤层;8、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透水路面1、透水混凝土层2、鹅卵石蓄水层3、素土层4,以及设置在素土层4中的雨水收集装置5。当雨天时,雨水会落在透水路面1,雨水可以依次通过透水混凝土层2、鹅卵石蓄水层3,最后通过雨水收集装置5进行收集利用,提高雨水利用率。

如图1所示,雨水收集装置5包括排水槽51、排水盖52、输送管53、净化井54、收集管55、蓄水箱56、水泵57以及出水管58,排水槽51设置在素土层4的两侧,且排水槽51顶部位于鹅卵石蓄水层3中,并排水槽51的长度方向与透水路面1的长度方向一致;排水盖52安装在排水槽51的上方,排水盖52的进水槽口的宽度小于鹅卵石蓄水层3中的鹅卵石的粒径,且鹅卵石蓄水层3中的鹅卵石的粒径为30~70mm,可以减少鹅卵石落入排水槽51内,减少排水槽51发生堵塞的可能性;输送管53埋设在素土层4中,且输送管53一端与排水槽51的底部连通;净化井54埋设在素土层4中,且净化井54靠近顶部的一侧与输送管53远离排水槽51的一端连通;收集管55一端与净化井54的底部连通;蓄水箱56埋设在素土层4中,且收集管55远离净化井54的一端与蓄水箱56靠近顶部一侧壁连通;水泵57位于蓄水箱56中,且用于抽取蓄水箱56中的雨水;出水管58一端与水泵57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位于透水路面1的上方;靠近蓄水箱56顶部的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59,排水管59的高度低于收集管55的高度,且排水管59远离蓄水箱56的一端与城市排水系统管连通。

如图2所示,净化井54包括井筒541和井盖542,井盖542用于密封井筒541,且井盖542上表面位于透水路面1上表面共面。井筒54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边5411,第一凸边5411低于收集管55的高度,第一凸边5411上设置有截污篮6;井筒541的内壁且位于第一凸边541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边5412,第二凸边5412上设置有净化盒7,第二凸边5412的内径小于第一凸边5411的内径;净化盒7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石英砂过滤层71、活性炭过滤层72,且净化盒7的外径小于第一凸边5411的内径。通过截污篮6可以实现雨水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雨水再通过石英砂过滤层71以及活性炭过滤层72进行二次过滤,从而实现了雨水两次过滤,提高了雨水的清洁度。

如图3所示,截污篮6与净化盒7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吊环8,吊环8为两个,两个吊环8对称设置,当需要取出截污篮6或者净化盒7时,可以利用工具勾取吊环8,从而便于清理或者更好截污篮6或者净化盒7。

具体工作原理:当雨水落在透水路面1时,雨水会依次通过透水路面1和透水混凝土层2渗透至鹅卵石蓄水层3,鹅卵石蓄水层3中的雨水会流淌至排水槽51内,排水槽51中的雨水会通过输送管53输送至净化井54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会通过收集管55收集至蓄水箱56内,当需要用水时,水泵57会将蓄水箱56中的雨水通过出水管58抽出并利用,从而实现了雨水收集并利用,提高雨水利用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2年04月17日 14:46
    我觉得收集程度有限,不如基层做全排水蜂窝结构,底部做排水管进行水体收集。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