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垃圾吸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5810发布日期:2020-09-15 18:0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环卫垃圾吸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垃圾收集的技术领域,具体是环卫垃圾吸杆装置。



背景技术:

环卫工人在环卫工作中,对于地面上的垃圾,通常都是使用垃圾夹将垃圾夹拾到背上的垃圾桶中,垃圾数量多时需要反复弯腰夹取,不但效率低下,并且使环卫工人疲惫不堪,对于树挂上的垃圾,则更难以进行清理。因此,需要设计一款无需频繁弯腰夹取垃圾同时可以清理树挂上垃圾的环卫垃圾吸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环卫垃圾吸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环卫垃圾吸杆装置,至少包括壳体、把杆以及吸杆,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握持部件,所述壳体包括通过搭扣固定的上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一端设置有抽气泵,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固定有螺纹配合的把杆,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垃圾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一端设置有吸口,所述吸口上固定有可拆装的吸杆且吸杆呈倾斜状,所述吸杆的倾斜端设置有至少两个滚轮,所述壳体具有三种使用状态:第一种使用状态为壳体、把杆以及吸杆三者结合,形成推杆式结构;第二种使用状态为单独的壳体,形成握持式结构;第三种使用状态为壳体与把杆结合,形成长接管握持式结构,此时,所述把杆为长接管握持式结构的增长接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握持部件为铰接于壳体背面的握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握持部件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第一固定孔为配合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上方设置有拇指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杆与壳体之间为螺纹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垃圾夹夹拾垃圾所带来的诸多缺陷,另辟蹊径的设计了一款具有三种使用状态的环卫垃圾吸杆装置。当处于第一种使用状态,即壳体、吸杆以及把杆三者结合的状态时,本实用新型处于推杆式结构,通过滚轮以及把杆可以方便的推动本实用新型在地面上行走,当看到地面上垃圾的时候,启动抽气泵,使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将地面上的垃圾吸入容纳空间内,从而方便本实用新型使用;当处于第二种使用状态的时候,即单独的壳体,本实用新型处于握持式结构,环卫工人可以握持本实用新型弯腰对地面上的垃圾进行吸取,无需在壳体上连接其他零件,重量较轻,方便使用;当处于第三种状态的时候,即壳体与把杆结合,形成长接管握持式结构,可以方便环卫工人对树挂上的垃圾或高处的垃圾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三种使用状态的设计,满足了环卫工人的不同需求,同时使环卫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无需频繁弯腰即可完成地面上细碎垃圾的清理,并且可以对树挂等高处的垃圾进行清理,有效的提升了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环卫垃圾吸杆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卫垃圾吸杆装置,至少包括壳体100、把杆200以及吸杆300,所述壳体100的背面设置有握持部件110,所述壳体100包括通过搭扣固定的上壳体120以及下壳体130,所述上壳体12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21,所述过滤网121的一端设置有抽气泵122,所述上壳体120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123,所述固定孔123上固定有螺纹配合的把杆200,所述下壳体13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垃圾的容纳空间131,在需要清理垃圾的时候,可以通过将上壳体120以及下壳体130分开,将容纳空间131中的垃圾倾倒即可简单的完成垃圾的清理,所述容纳空间131的一端设置有吸口132,所述吸口132上固定有吸杆300且吸杆300呈倾斜状,所述吸杆300与壳体100之间为螺纹配合,所述吸杆300的倾斜端设置有至少两个滚轮310,所述壳体100具有三种使用状态:第一种使用状态为壳体100、把杆200以及吸杆300三者结合,形成推杆式结构;第二种使用状态为单独的壳体100,形成握持式结构;第三种使用状态为壳体100与把杆200结合,形成长接管握持式结构,此时,所述把杆200为长接管握持式结构的增长接管。

当处于第一种使用状态,即壳体100、吸杆300以及把杆200三者结合的状态时,本实用新型处于推杆式结构,通过滚轮310以及把杆200可以方便的推动本实用新型在地面上行走,当看到地面上垃圾的时候,启动抽气泵122,使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将地面上的垃圾吸入容纳空间131内,从而方便本实用新型使用;当处于第二种使用状态的时候,即单独的壳体100,本实用新型处于握持式结构,环卫工人可以握持本实用新型弯腰对地面上的垃圾进行吸取,无需在壳体100上连接其他零件,重量较轻,方便使用;当处于第三种状态的时候,即壳体100与把杆200结合,形成长接管握持式结构,可以方便环卫工人对树挂上的垃圾或高处的垃圾进行清理。

实际安装时,所述握持部件110为铰接于壳体背面的握杆,为了使握持部件110在不使用时,不占用空间,所述壳体1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40,所述握持部件110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140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111,所述第二固定孔11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112,所述固定螺栓112与第一固定孔140为配合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孔111的上方设置有拇指凹槽113。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环卫垃圾吸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壳体(100)、把杆(200)以及吸杆(300),所述壳体(100)的背面设置有握持部件(110),所述壳体(100)包括通过搭扣固定的上壳体(120)以及下壳体(130),所述上壳体(12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21),所述过滤网(121)的一端设置有抽气泵(122),所述上壳体(120)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123),所述固定孔(123)上固定有螺纹配合的把杆(200),所述下壳体(13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垃圾的容纳空间(131),所述容纳空间(131)的一端设置有吸口(132),所述吸口(132)上固定有可拆装的吸杆(300)且吸杆(300)呈倾斜状,所述吸杆(300)的倾斜端设置有至少两个滚轮(310),所述壳体(100)具有三种使用状态:第一种使用状态为壳体(100)、把杆(200)以及吸杆(300)三者结合,形成推杆式结构;第二种使用状态为单独的壳体(100),形成握持式结构;第三种使用状态为壳体(100)与把杆(200)结合,形成长接管握持式结构,此时,所述把杆(200)为长接管握持式结构的增长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卫垃圾吸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件(110)为铰接于壳体背面的握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卫垃圾吸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40),所述握持部件(110)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140)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111),所述第二固定孔(11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112),所述固定螺栓(112)与第一固定孔(140)为配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卫垃圾吸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孔(111)的上方设置有拇指凹槽(1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卫垃圾吸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杆(300)与壳体(100)之间为螺纹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环卫垃圾吸杆装置,至少包括壳体,壳体的背面设置有握持部件,壳体包括通过搭扣固定的上壳体以及下壳体,壳体具有三种使用状态:第一种使用状态为壳体、把杆以及吸杆三者结合,形成推杆式结构;第二种使用状态为单独的壳体,形成握持式结构;第三种使用状态为壳体与把杆结合,形成长接管握持式结构,此时,把杆为长接管握持式结构的增长接管。本实用新型具有三种使用状态,满足了环卫工人的不同需求,使环卫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无需频繁弯腰即可完成地面上细碎垃圾的清理,并且可以对树挂等高处的垃圾进行清理,有效的提升了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黎媛;孙绍辉;王毅;卢炳良;张智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1
技术公布日:2020.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