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称型铁路道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4037发布日期:2020-08-28 17:25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称型铁路道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道岔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称型铁路道岔。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使铁路交通在有限的铁轨范围内,增加车辆的数量和车辆的运行次数,同时为了保证车辆在铁轨上的正常通行,一般会安装对称型铁路道岔,来将车辆错开,保证每辆车的正常通行,而安装对称型铁路道岔时,铁路道岔上的两个分开轨道之间留有过渡区,该过渡区长度过长时会造成车辆的颠簸,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称型铁路道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铁路道岔上的两个分开轨道之间留有过渡区,该过渡区长度过长时会造成车辆的颠簸,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称型铁路道岔,包括多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导轨和多个设置在对应所述导轨上的分向副轨,相互交叉的所述分向副轨和所述导轨的交叉部位以及相互交叉的两个所述分向副轨的交叉部位均设置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内设有导轨过渡装置,所述导轨过渡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上下两个相互正对的固定环,位于下方的所述固定环紧密焊接在所述固定底板上,位于上方的所述固定环通过若干个紧固螺丝固定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所述固定环上,两个所述固定环相邻的侧面内均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环形槽,位于上方的所述环形槽的顶壁上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通孔,两个所述环形槽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上设有呈竖直状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通孔并能够在所述通孔内转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有过渡滑轨,所述支撑柱上还设有呈水平状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支撑柱的末端杆体内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矩形孔;所述固定底板上还设有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的前侧面上设有矩形槽,所述连杆的末端穿过所述矩形槽并位于所述散热外壳的内部,所述散热外壳内设有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的输出轴上设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穿过所述矩形孔并能够在所述矩形孔内转动。

优选的,所述散热外壳的内部设有安装腔室,所述矩形槽与所述安装腔室相连通,所述微型马达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室的顶壁上,所述拨动杆竖直向下设置。

优选的,所述拨动杆呈7字形,所述拨动杆的竖直段杆体穿过所述矩形孔,保证拨动杆在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连杆左右摆动,进一步实现来调整过渡滑轨的朝向。

优选的,所述矩形孔的长度大于两倍的所述拨动杆的水平段杆体长度,保证拨动杆能够正常在矩形孔内转动,而不会出现与矩形孔的孔壁之间发生相互卡死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杆的宽度,保证连杆能够在矩形槽的长度范围内左右移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通过若干个紧固螺丝固定安装有矩形板,所述过渡滑轨的底端设有底板,所述矩形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方便对过渡滑轨进行安装和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导轨过渡装置,保证在使用时,能够利用微型马达工作,其上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拨动杆转动,进一步实现带动连杆朝着一侧摆动,从而实现带动过渡滑轨朝着一侧运动,当过渡滑轨运动至与隔断的两个导轨处在同一直线上的时候,完成对隔断的两个导轨之间的拼接,使隔断的两个导轨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车辆的颠簸,解决了铁路道岔上的两个分开轨道之间留有过渡区,该过渡区长度过长时会造成车辆的颠簸,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散热外壳,实现将微型马达保护在内部的同时,也能够及时将热量排出,保证微型马达的正常工作,解决了一般的对称型铁路道岔上的微型马达长期暴露在外而容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轨过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轨过渡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10、分向副轨;11、过渡区;2、导轨过渡装置;20、固定底板;21、固定环;211、环形槽;212、通孔;22、轴承;23、支撑柱;231、矩形板;24、过渡滑轨;241、底板;25、连杆;251、矩形孔;26、散热外壳;261、安装腔室;262、矩形槽;27、微型马达;271、拨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对称型铁路道岔,包括多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导轨1和多个设置在对应导轨1上的分向副轨10,相互交叉的分向副轨10和导轨1的交叉部位以及相互交叉的两个分向副轨10的交叉部位均设置有过渡区11,过渡区11内设有导轨过渡装置2,导轨过渡装置2包括固定底板20,固定底板20可以紧密焊接在对应的分向副轨10上,固定底板20上设有上下两个相互正对的固定环21,位于下方的固定环21紧密焊接在固定底板20上,位于上方的固定环21通过若干个紧固螺丝固定安装在位于下方的固定环21上,两个固定环21内均设有多个与外界相连通的螺纹孔,再使用紧固螺丝将位于上方的固定环21固定安装在位于下方的固定环21上即可,方便安装,同时也便于拆卸;

进一步的,两个固定环21相邻的侧面内均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环形槽211,位于上方的环形槽211的顶壁上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通孔212,两个环形槽211内设有轴承22,通过两个固定环21之间的固定,实现对轴承22进行限位,保证轴承22能够稳定的安装在两个固定环21之间,不能上下移动;轴承22的内圈上紧密焊接有呈竖直状设置的支撑柱23,支撑柱23穿过通孔212并能够在通孔212内转动,支撑柱23的顶端设有过渡滑轨24,支撑柱23的顶端通过若干个紧固螺丝固定安装有矩形板231,过渡滑轨24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底板241,矩形板231与底板241之间通过若干个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方便对过渡滑轨24进行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支撑柱23上还紧密焊接有呈水平状设置的连杆25,连杆25远离支撑柱23的末端杆体内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矩形孔251,固定底板20上还设有散热外壳26,散热外壳26的前侧面上设有矩形槽262,散热外壳26的内部设有安装腔室261,矩形槽262与安装腔室261相连通,连杆25的末端穿过矩形槽262并位于散热外壳26的内部,散热外壳26内设有微型马达27,微型马达27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室261的顶壁上,微型马达27的输出轴上设有拨动杆271,拨动杆271竖直向下设置,拨动杆271穿过矩形孔251并能够在矩形孔251内转动,拨动杆271呈7字形,拨动杆271的竖直段杆体穿过矩形孔251,保证拨动杆271在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连杆25向左或者向右摆动,进一步实现来调整过渡滑轨24的朝向,当过渡滑轨24与断开的两个铁轨之间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时候,正好完成隔断的两个铁轨之间的拼接,缩小隔断的两个铁轨之间的间隙。

本实施例中,矩形孔251的长度大于两倍的拨动杆271的水平段杆体长度,保证拨动杆271能够正常在矩形孔251内转动,而不会出现与矩形孔251的孔壁之间发生相互卡死的情况。

具体的,矩形槽262的长度大于连杆25的宽度,保证连杆25能够在矩形槽262的长度范围内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微型马达27可以采用广州市耐诺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60hs系列马达,其配套的电路和电源也由该厂家提供;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本实施例中,散热外壳26采用铜材料制成,铜材料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能够及时将热量给传递到外界空气中,同时,散热外壳26将微型马达27保护在内部,能够避免微型马达27长期暴露在外而损坏,解决了一般的对称型铁路道岔上的微型马达长期暴露在外而容易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对称型铁路道岔在使用时,当需要使用过渡滑轨24来对隔断的两个铁轨之间进行过渡支撑的时候,将微型马达27接通外界电源并使其工作,其上的输出轴顺向转动或者逆向转动的时候,会带动拨动杆271顺向转动或者逆向转动,拨动杆271顺向转动或者逆向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连杆25顺向转动或者逆向转动,进一步带动支撑柱23和过渡滑轨24转动,当过渡滑轨24转动至与隔断的两个铁轨之间处在同一直线上的时候,断开微型马达27的电源,此时,过渡滑轨24处在隔断的两个铁轨之间,过渡滑轨24能够起到过渡支撑的作用,从而减小隔断的两个铁轨之间的间隙,利于车辆通行,解决了铁路道岔上的两个分开轨道之间留有过渡区,该过渡区长度过长时会造成车辆的颠簸,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