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9873发布日期:2020-09-29 09:2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桥梁结构施工的临时设施,具体涉及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



背景技术:

挂篮是桥梁上部结构悬臂浇筑的主要设备,在国内外大跨径桥梁的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取代繁琐的满堂支架搭设,克服河流、车流等现实环境带来的施工困难,并且可以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开支。

传统的施工挂篮,如申请号为:201820406977.7的一种高安全性悬臂施工挂篮,其由主桁架、悬吊机构以及轨道系统构成,所有部件及连接件均为钢铁加工产品,用钢量大,挂篮自重大,挂篮的前进以千斤顶顶推滑动的形式,机械摩擦将导致挂篮前进的大阻力与强振动,移动困难。挂篮的主桁架和底篮之间通常采用精轧螺纹钢吊杆进行连接,使得主桁架在移动时,底篮处的精轧螺纹钢吊杆会产生很大的绕度变形,极大的增加了施工风险,另外单纯的金属模板,配合上金属支架,整体自重大,且成本高;单纯的竹木模板相当薄柔,刚度低,变形大,难以精确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及形状。施工挂篮的刚度与成本是一对矛盾难以协调的问题。

挂篮带来的施工荷载增加是不可忽视的,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验算挂篮带来的梁体沉降和变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混凝土结构强度上升缓慢,长时间的挂篮荷载影响会明显导致梁体的不良变形,又将耽误浇筑工期,块段误差的累计最终会导致难合拢的问题。因此,降低挂篮本身的施工荷载是重要的解决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更换模板系统往常所用的钢模板与钢支架,以轻质高强的金属覆层竹模板和加强竹桁架代替,并改用新型纤维芯棒与钢管复合而成的钢纤维复合筋吊杆,实现挂篮施工的轻质化,降低挂篮施工荷载,主桁系统的底纵梁沿着行走轨道的纵向设置多个滚轮,实现挂篮的快速移动,为挂篮施工提供了更富余的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包括主桁系统、锚固系统、钢纤维复合筋悬吊系统、竹基复合模板系统和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轨道系统的行走轨道顺桥向置于枕梁之上,枕梁铺设于已浇筑箱梁的顶面,主桁系统支撑于行走轨道之上,主桁系统的底纵梁沿着行走轨道的纵向设置多个滚轮,锚固系统的锚杆在主桁系统的尾端与已浇筑箱梁固定连接,钢纤维复合筋悬吊系统由上横梁、下横梁、前吊杆、辅助纵梁、后吊杆组成,上横梁垂直安装于主桁系统的前端顶面,下横梁垂直支撑于底模的下部,下横梁及辅助纵梁由前吊杆或后吊杆垂直悬吊,后吊杆的上端锚固于已浇筑箱梁的顶板或底板,前吊杆的上端锚固于上横梁,竹基复合模板系统由金属覆层竹模板和加强竹桁架相互组成,加强竹桁架紧贴固定于金属覆层竹模板的外侧,竹基复合模板系统由下横梁、辅助纵梁直接支撑承受,锚杆、前吊杆和后吊杆的截面均为内部的纤维芯棒和外部的钢管相互组合而成的钢纤维复合筋。

所述的金属覆层竹模板由底模、侧模和箱室内模组成,底模位于箱梁翼缘及底板底部,侧模位于腹板外侧,箱室内模位于箱梁内,金属覆层竹模板由竹材层和金属覆层叠合组成,金属覆层位于其与箱梁混凝土的接触面,金属覆层之内为竹材层。

所述的纤维芯棒和外部的钢管通过胶黏剂复合为一体,钢管的端部设置螺纹构造。

所述的加强竹桁架由竹材杆件拼装组成。

所述的滚轮置于行走轨道的顶面,并能够前后滚动运动相应带动主桁系统前后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优点显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以轻质高强的金属覆层竹模板和加强竹桁架替代通常的全金属模板系统,充分利用了生物质材料,节约了金属资源,同时提高了模板的自身刚度,降低自重。

(2)大量使用的锚杆、前吊杆、后吊杆选用纤维芯棒和钢管组成的钢纤维复合筋,纤维芯棒轻质高强为主要受力部分,解决了普通金属锚杆的耗钢量大、自重大的不足,钢管设置了螺纹构造,解决了单独使用纤维芯棒连接固定困难的问题。

(3)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实现了整体轻量化,降低了施工荷载,更大限度地提高施工安全性,减弱挂篮荷载导致的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的不良变形。

(4)竹基复合模板系统由金属覆层竹模板和加强竹桁架相互组成,加强竹桁架紧贴固定于金属覆层竹模板的外侧对金属覆层竹模板起到强度与刚度的增强作用,解决了竹木模板薄柔、刚度低、变形大的难题。

(5)行走轨道的顶面滚轮的设置,将挂篮整体前行时的滑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挂篮行走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的钢纤维复合筋截面示意图;

图4是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的钢纤维复合筋螺纹构造示意图;

图5是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的金属覆层竹模板和加强竹桁架示意图;

在附图中,1为主桁系统;11为底纵梁;111位滚轮;2为锚固系统;21为锚杆;3为钢纤维复合筋悬吊系统;31为上横梁;32为下横梁;33为前吊杆;34为辅助纵梁;35为后吊杆;4为竹基复合模板系统;41为金属覆层竹模板;42为加强竹桁架;411为底模;412为侧模;413为箱室内模;414为竹材层;415金属覆层;5为轨道系统;51为行走轨道;52为枕梁;61为纤维芯棒;62为钢管;63为胶黏剂;100为已浇筑箱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箱型混凝土结构轻型施工挂篮,包括主桁系统1、锚固系统2、钢纤维复合筋悬吊系统3、竹基复合模板系统4和轨道系统5,其特征在于轨道系统5的行走轨道51顺桥向置于枕梁52之上,枕梁52铺设于已浇筑箱梁100的顶面,主桁系统1支撑于行走轨道51之上,主桁系统1的底纵梁11沿着行走轨道51的纵向设置多个滚轮111,锚固系统2的锚杆21在主桁系统1的尾端与已浇筑箱梁100固定连接,钢纤维复合筋悬吊系统3由上横梁31、下横梁32、前吊杆33、辅助纵梁34、后吊杆35组成,上横梁31垂直安装于主桁系统1的前端顶面,下横梁32垂直支撑于底模411的下部,下横梁32及辅助纵梁34由前吊杆33或后吊杆35垂直悬吊,后吊杆35的上端锚固于已浇筑箱梁100的顶板或底板,前吊杆33的上端锚固于上横梁31,竹基复合模板系统4由金属覆层竹模板41和加强竹桁架42相互组成,加强竹桁架42紧贴固定于金属覆层竹模板41的外侧,竹基复合模板系统4由下横梁32、辅助纵梁34直接支撑承受,锚杆21、前吊杆33和后吊杆35的截面均为内部的纤维芯棒61和外部的钢管62相互组合而成的钢纤维复合筋。

所述的金属覆层竹模板41由底模411、侧模412和箱室内模413组成,底模411位于箱梁翼缘及底板底部,侧模412位于腹板外侧,箱室内模413位于箱梁内,金属覆层竹模板41由竹材层414和金属覆层415叠合组成,金属覆层415位于其与箱梁混凝土的接触面,金属覆层415之内为竹材层414。

所述的纤维芯棒61和外部的钢管62通过胶黏剂63复合为一体,钢管62的端部设置螺纹构造。

所述的加强竹桁架42由竹材杆件拼装组成。

所述的滚轮111置于行走轨道51的顶面,并能够前后滚动运动相应带动主桁系统1前后运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