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1907发布日期:2020-05-12 15:5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市政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工程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施工处遍布着各种各样的路锥,作为警示作用,在高速公路、道路维修、交通事故等情况应用较多,现有路锥采用一体注塑或者分体吹塑的加工工艺,后通过粘贴反光膜,以达到警示路人及过往车辆的目的。

目前路面上用的路锥普遍为橡胶或pvc材料制作,重量较轻,遇到自然风或者车辆行驶所引起的冲击波时往往会被吹倒,在路面上滚动,偏离原来的位置,反而给交通带来麻烦,有些人则通过加大路锥底部原料的用量加重其底部重量而不倾倒,但是由于路锥材质质量轻,即使增加用量其防吹倒的效果也不明显,反而会出现用量大而效果差的问题。

同时夏日露天温度极高,导致被暴晒的路锥温度也高,使得高温路锥对行人或者现场工作人员均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能有效解决路锥容易被风吹倒及能起到有效降温以提升安全性的路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警示装置,本发明增强了路锥体的抗风能力,降低了其被吹倒的几率,同时在夏日时还能有效对其起到降温以提升安全性的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市政工程警示装置,包括由空心圆锥体和帽状底座构成的橡胶路锥体,所述底座内底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圆形接触部,其中接触部边沿倾斜向上设置有与圆锥体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且接触部、连接部及圆锥体侧壁之间构有蓄液腔,在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蓄液腔连通的进液管及出液管,所述圆锥体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多组位于连接部上方的导流斗,所述底座外侧壁底端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缺口,其中底座内底部还设置有与其相适配且外套在连接部上的钢制配重环,且配重环外侧壁上设置有穿过对应缺口并延伸至底座外侧的延伸板,所述配重环顶部边沿设置有一圈凹槽,其中凹槽内设置有磁性吸附机构,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对应凹槽的卡槽,其中卡槽内设置有金属材质的配重垫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配重环底端面为磨砂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延伸板数量最少为三组,其中多组延伸板均匀设置在配重环外侧壁上,且延伸板厚度不大于底板厚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部、连接部及圆锥体之间一体设置,其中连接部外侧壁与圆锥体内侧壁之间设置有位于底座上方的加强筋板i,且进液管及出液管与加强筋板i之间错开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斗与圆锥体之间一体设置,其中导流斗外侧壁与圆锥体内侧壁之间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板ii。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性吸附机构材质为磁铁,其中磁性吸附机构透过底座与配重垫片吸附固定,所述配重垫片通过磁性吸附机构所产生的吸力将底座压紧固定在配重环顶端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配重垫片通过磁性吸附机构所产生的吸力将底座压紧固定在配重环顶端面上,使得配重环加重底座的重量,其中还通过往蓄液腔内注入液体加重路锥体的整体重量,从而有效防止路锥体受风影响被吹飞、吹倒或在地面上移动等情况,并且注入蓄液腔内的液体能有效的吸取路锥体上的热量,从而有效降低其表面温度,防止其表面温度过高而对人们安全造成隐患,以此使注入蓄液腔内的液体起到一箭双标的作用,同时由于路锥体与配重环之间为活动连接,使得两者之间可进行拆卸分类储存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中配重环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导流斗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圆锥体的仰视图。

图中:1、路锥体,101、圆锥体,102、底座,2、接触部,3、连接部,4、蓄液腔,5、进液管,6、出液管,7、导流斗,8、缺口,9、配重环,10、延伸板,11、凹槽,12、磁性吸附机构,13、卡槽,14、配重垫片,15、加强筋板i,16、加强筋板ii,17、十字格板,18、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市政工程警示装置,如图1、2、3、4、5、6所示,包括由空心圆锥体10和帽状底座102构成的橡胶路锥体1,所述底座102内底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圆形接触部2,其中接触部2边沿倾斜向上设置有与圆锥体101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部3,该接触部2、连接部3及圆锥体101之间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接触部2、连接部3及圆锥体101侧壁之间构有蓄液腔4,在连接部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蓄液腔4连通的进液管5及出液管6,那么通过进液管5将储液腔4内注满液体,从而加重路锥体1的整体重量,防止发生因路锥体1重量不足而容易被风吹倒的问题,并且在使用完毕后可通过出液管6将蓄液腔4内的液体排干,从而减轻路锥体1的重量以方便回收运输储存,同时储液腔4内的液体还能有效的吸取路锥体1上的热量,从而有效降低其表面温度,防止其表面温度过高而对人们安全造成隐患,以此使注入蓄液腔4内的液体起到一箭双标的作用,即加重路锥体1重量防止其倾倒、降低路锥体1表面温度防止其对人们安全造成隐患,由于蓄液腔4内填充满有液体,使得路锥体1在发生较小冲击力的挤压下,蓄液腔4内的液体能对冲击力进行缓冲,防止路锥体1受压力挤压而产生蔫瘪。

如图2所示,进液管5及出液管6位于连接部3上且高于地面,使得两者不会将路锥体1顶起使其歪斜,并且连接部3与圆锥体101及底座102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从而方便人们通过该间隙对进液管5及出液管6进行操作,如:通过进液管5注液及通过出液管6排液,同时由于进液管5及出液管6位于路锥体1内,导致其在安放后在不翻转的情况下不能够到进液管5或出液管6,从而提升了两者的安全性。

其中连接部3外侧壁与圆锥体101内侧壁之间设置有位于底座102上方的加强筋板i15,且进液管5及出液管6与加强筋板i15之间错开设置,那么通过加强筋板i15加强连接部3与圆锥体101之间的稳固性,由于接触部2是与地面接触的,长时间的使用下容易磨损,严重时容易使得蓄液腔4破损发生滴落,那么在使用时可在接触部2底端面上粘接与地面接触的耐磨垫,防止接触部2与地面接触以提升其使用环境及其使用寿命,防止因其磨损而导致蓄液腔4发生滴落。

并且在圆锥体101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多组位于连接部3上方的导流斗7,其中导流斗7与圆锥体101之间一体设置,而导流斗7外侧壁与圆锥体101内侧壁之间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板ii16,通过加强筋板ii16加强圆锥体101与导流斗7之间的稳固性,而导流斗7则能加强圆锥体101的整体强度以提升其抗压能力,使其可能对与圆锥体101接触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防止路锥体1受压力挤压而产生蔫瘪。同时在排出蓄液腔4内的液体时,位于圆锥体101顶部的液体也易于沿着导流斗7流下,而不会淤积在导流斗7上方导致不能顺利的流下经出液管6排出。

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02外侧壁底端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缺口8,其中底座102内底部还设置有与其相适配且外套在连接部3上的钢制配重环9,且配重环9外侧壁上设置有穿过对应缺口8并延伸至底座外侧的延伸板10,所述配重环9顶部边沿设置有一圈凹槽11,其中凹槽11内粘接有磁性吸附机构12,所述底座102顶部设置有对应凹槽11的卡槽13,其中卡槽13内粘接有金属材质的配重垫片1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磁性吸附机构12材质为磁铁,其中磁性吸附机构12透过底座102与配重垫片14吸附固定,使得配重垫片14通过磁性吸附机构12所产生的吸力将底座102压紧固定在配重环9顶端面上,从而将配重环9及底座102之间构成一个整体,达到通过配重环9加重路锥体1底部重量的方式,防止路锥体1受风影响被吹飞、吹倒或在地面上移动等情况。

由于配重垫片14通过磁性吸附机构12所产生的吸力将底座102压紧固定在配重环9顶端面上,使得底座102与配重环9之间为可拆卸式安装,那么在不使用时可将两者之间进行拆卸以方便运输存储,并且底座102底部的帽檐部分可卡住配重环9,防止底座102在配重环9上位移,其中由于配重环9的内部开口卡在连接部3底端上,使得也能防止接触部2及连接部3进行水平位移,从而间接达到了进一步防止路锥体1进行水平位移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延伸板10数量最少为三组,其中多组延伸板10均匀设置在配重环9外侧壁上,且延伸板10厚度不大于配重环9厚度,而配重环9底端面为磨砂结构,通过延伸板10加大配重环9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加摩擦力降低位移几率,及通过接触部2底部的耐磨垫进一步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及增强摩擦力,达到通过上述两种方式间接防止路锥体1在地面上进行滑动位移。

同时由于延伸板10一端位于底座102外侧,那么在将路锥体1从配重环9上取下时,只需通过脚踩延伸板10裸露端,并向上提起路锥体1顶端即可很方便的使磁性吸附机构12与配重垫片14之间脱离,那么在没有磁性吸附机构12的吸力作用下,配重垫片14则不能将底座102压紧固定在配重环9上,从而实现路锥体1与配重环9之间的快速分离工作。

实施例2:一种市政工程警示装置,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如图2、3所示,在连接部3内设置有十字格板17,其中在十字格板17上开设有连通口18,而十字格板17与接触部2及连接部3之间一体设置,通过十字格板17加强连接部3的整体稳固性,防止其蔫瘪或塌陷,并且将蓄液腔4内的下半部的液体分隔在几个不同区域处,使得每组区域处内液体的波动范围减小而达到限制液体波动幅度的目的,同时由十字格板17分隔成的多组区域内的液体可通过连通口18进行流通并由出液管6排出。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