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2592发布日期:2020-11-20 09:5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震烈度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地震烈度区进行施工的危险性非常的大,例如,在进行道路人工抢险等情况下,可能会存在落石等等危险,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而现有技术没有一个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的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包括脚架,脚架的上方设有防护架,防护架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导柱,导柱与脚架滑动连接,导柱的外侧套设有弹簧,防护架的上方连接有防护架底部防护网,防护架上方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立柱,相邻两个立柱之间连接有顶部侧防护网,脚架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脚架包括支撑腿和顶架,其中,顶架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支撑腿,万向轮安装在支撑腿的下方,顶架短边的下方与支撑腿通过短斜拉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顶架长边下方的两个支撑腿之间通过长斜拉杆连接,长斜拉杆设有两个,且两个长斜拉杆的中间位置相互交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顶架长边下方的两个支撑腿之间还连接有底部侧防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顶架上连接有脚架顶部防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顶架上方的四个拐角出分别设有滑孔,且滑孔伸入至支撑腿的内部,导柱的下端嵌入在滑孔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架通过导柱与脚架滑动连接,并且在导柱上套有弹簧,可以通过弹簧进行缓冲石子等危险物砸下的冲力,从而提高本结构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防护架的四个侧边上分别连接了顶部侧防护网,可以对石子等危险物掉落至防护架底部防护网后进行限位,防止从防护架底部防护网侧面掉落,砸伤工作人员;

3、本实用新型在顶架上连接有脚架顶部防护网,可以对工作人员施工环境的顶部进行进一步地防护;

4、本实用新型顶架长边下方的两个支撑腿之间还连接有底部侧防护网,通过底部侧防护网对工作人员施工环境的两侧进行防护。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脚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脚架;101、支撑腿;102、顶架;2、防护架;3、立柱;4、顶部侧防护网;5、导柱;6、弹簧;7、短斜拉杆;8、万向轮;9、长斜拉杆;10、底部侧防护网;11、防护架底部防护网;12、滑孔;13、脚架顶部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包括脚架1,脚架1的上方设有防护架2,防护架2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导柱5,导柱5与脚架1滑动连接,导柱5的外侧套设有弹簧6,防护架2的上方连接有防护架底部防护网11,防护架2上方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立柱3,相邻两个立柱3之间连接有顶部侧防护网4,脚架1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8。

具体的,脚架1包括支撑腿101和顶架102,其中,顶架102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支撑腿101,万向轮8安装在支撑腿101的下方,顶架102短边的下方与支撑腿101通过短斜拉杆7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短斜拉杆7增加脚架1的稳定性。

具体的,顶架102长边下方的两个支撑腿101之间通过长斜拉杆9连接,长斜拉杆9设有两个,且两个长斜拉杆9的中间位置相互交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长斜拉杆9进一步地增加脚架1的稳定性。

具体的,顶架102长边下方的两个支撑腿101之间还连接有底部侧防护网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部侧防护网10对工作人员施工环境的两侧进行防护。

具体的,顶架102上连接有脚架顶部防护网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脚架顶部防护网13对工作人员施工环境的顶部进行进一步地防护。

具体的,顶架102上方的四个拐角出分别设有滑孔12,且滑孔12伸入至支撑腿101的内部,导柱5的下端嵌入在滑孔12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架2通过导柱5与脚架1滑动连接,并且在导柱5上套有弹簧6,可以通过弹簧6进行缓冲石子等危险物砸下的冲力,从而提高本结构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架2通过导柱5与脚架1滑动连接,并且在导柱5上套有弹簧6,可以通过弹簧6进行缓冲石子等危险物砸下的冲力,从而提高本结构的安全性;防护架2的四个侧边上分别连接了顶部侧防护网4,可以对石子等危险物掉落至防护架底部防护网11后进行限位,防止从防护架底部防护网11侧面掉落,砸伤工作人员;在顶架102上连接有脚架顶部防护网13,可以对工作人员施工环境的顶部进行进一步地防护;顶架102长边下方的两个支撑腿101之间还连接有底部侧防护网10,通过底部侧防护网10对工作人员施工环境的两侧进行防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包括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1)的上方设有防护架(2),所述防护架(2)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导柱(5),所述导柱(5)与脚架(1)滑动连接,导柱(5)的外侧套设有弹簧(6),所述防护架(2)的上方连接有防护架底部防护网(11),所述防护架(2)上方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立柱(3),相邻两个所述立柱(3)之间连接有顶部侧防护网(4),所述脚架(1)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1)包括支撑腿(101)和顶架(102),其中,顶架(102)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支撑腿(101),万向轮(8)安装在支撑腿(101)的下方,顶架(102)短边的下方与支撑腿(101)通过短斜拉杆(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02)长边下方的两个支撑腿(101)之间通过长斜拉杆(9)连接,长斜拉杆(9)设有两个,且两个长斜拉杆(9)的中间位置相互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02)长边下方的两个支撑腿(101)之间还连接有底部侧防护网(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02)上连接有脚架顶部防护网(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02)上方的四个拐角出分别设有滑孔(12),且滑孔(12)伸入至支撑腿(101)的内部,导柱(5)的下端嵌入在滑孔(12)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地震烈度区施工技术领域的一种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施工装置,包括脚架,脚架的上方设有防护架,防护架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导柱,导柱与脚架滑动连接,导柱的外侧套设有弹簧,防护架的上方连接有防护架底部防护网,防护架上方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立柱,相邻两个立柱之间连接有顶部侧防护网,脚架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架通过导柱与脚架滑动连接,并且在导柱上套有弹簧,可以通过弹簧进行缓冲石子等危险物砸下的冲力,从而提高本结构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防护架的四个侧边上分别连接了顶部侧防护网,防止从防护架底部防护网侧面掉落,砸伤工作人员。

技术研发人员:苟涛;李言明;余勇;邹超;童燕良;张智军;张二龙;郝杰;王洪波;吕利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3
技术公布日:2020.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