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筛车及其回转抛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3362发布日期:2021-02-03 18:4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筛车及其回转抛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铁路养护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清筛车及其回转抛带。


背景技术:

[0002]
在清筛系列产品中,需要利用回转抛带将经过振动筛筛后的污土抛到道床的两侧,回转抛带需要转向铁路线路的一侧,此时回转抛带的最远端与线路中心的距离超过了线杆到线路中心的距离,即,回转抛带和线杆之间具有碰撞的危险。通常的做法是安排专门的作业人员,跟随车辆,站在回转抛带旁,当看到回转抛带接近线杆时,操作回转抛带转动一定角度,使回转抛带避让开线杆,在避让开线杆之后再恢复到原来的角度,但是这种工作方式容易发生人为误操作的情况。同时,清筛系列产品在作业时空气中粉尘较大,站在室外的工作人员承受了很大的健康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清筛车及其回转抛带,该回转抛带通过增设在回转输送带外周侧的自动避障装置实现自动避障,无需室外工作人员,解决了现有清筛车的回转抛带容易出现人为误操作和危害室外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问题。
[0004]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转抛带,该回转抛带包括输送支架、能够相对运动地安装于所述输送支架的回转输送带、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输送支架自动避障的自动避障装置;
[0005]
沿所述回转输送带的宽度方向,所述输送支架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
[0006]
所述自动避障装置包括检测线和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安装于所述输送支架的第一侧;
[0007]
所述检测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支架的第二侧,另一端围绕所述输送支架的外周侧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之间张紧连接,所述检测线与所述输送支架之间间隔设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启闭。
[0008]
优选地,所述自动避障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承件和可动支撑杆组件;
[0009]
在所述输送支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所述固定支承件,所述固定支承件沿所述回转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延伸;
[0010]
在所述输送支架的外端部安装有能够摆动的两个所述可动支撑杆组件,所述可动支撑杆组件朝向所述输送支架的外侧延伸;
[0011]
在所述固定支承件远离所述输送支架的一端、以及所述可动支撑杆组件远离所述输送支架的一端均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检测线的线槽,所述线槽用于对所述检测线进行导向。
[0012]
优选地,所述自动避障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输送支架的第二侧的固定环;所述检测线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环连接于所述输送支架。
[0013]
优选地,两个所述可动支撑杆组件对称设置;
[0014]
所述可动支撑杆组件包括l形可动支撑杆、第二控制开关以及弹簧;
[0015]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安装于所述输送支架的一侧;
[0016]
所述l形可动支撑杆的弯折部铰接于所述输送支架的端部,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触发端相抵接,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线槽;
[0017]
所述弹簧位于所述l形可动支撑杆的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之间,并连接所述输送支架与所述l形可动支撑杆,用于控制所述l形可动支撑杆的复位。
[0018]
优选地,在所述输送支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与l形可动支撑杆一一对应的固定铰支座;
[0019]
所述l形可动支撑杆的弯折部铰接于所述固定铰支座。
[0020]
优选地,在所述l形可动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的滑槽形成所述线槽。
[0021]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承件包括支撑杆和安装于所述支撑杆顶部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的滑槽形成所述线槽。
[0022]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均为限位开关;
[0023]
当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或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开启时,所述输送支架朝向当前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0024]
优选地,所述检测线为触碰线。
[0025]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清筛车,包括控制单元,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回转抛带,所述回转抛带的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0026]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清筛车及其回转抛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抛带包括控制输送支架自动避障的自动避障装置,自动避撞装置包括围绕输送支架的外端部设置的检测线以及通过检测线控制启闭的第一控制开关,检测线与输送支架之间间隔设置,通过检测线对线杆等障碍物进行检测,当检测线触碰到障碍物时,触碰线与线杆接触从而触发第一控制开关开启,进而控制回转抛带往反方向旋转以避让障碍物,实现回转抛带的自动避障;通过检测线可以对障碍物进行检测,无需在清筛车外侧安排室外工作人员进行障碍物的查看,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上述回转抛带能够实现自动避障,无需室外工作人员,解决了现有清筛车的回转抛带容易出现人为误操作和危害室外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8]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筛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图1中提供的清筛车的回转抛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1]
图3为图2中提供的自动避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为图3中提供的自动避障装置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
附图标记:
[0034]
1-清筛车;11-回转抛带;12-输送支架;13-回转输送带;14-自动避障装置;15-线
杆;121-第一侧;122-第二侧;141-检测线;142-第一控制开关;143-支撑杆;144-可动支撑杆组件;145-固定环;146-第二滑轮;1441-l形可动支撑杆;1442-第二控制开关;1443-弹簧;1444-固定铰支座;1445-销轴;1446-第一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
如图1和图2结构所示,图1示出了清筛车1的部分结构,图2为清筛车1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在图2中清筛车1的回转抛带11处于回转状态中,回转抛带11与车体之间形成夹角;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筛车1,该清筛车1包括车体(图中未示出)、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回转抛带11;其中:
[0037]
如图3结构所示,回转抛带11包括输送支架12、能够相对运动地安装于输送支架12的回转输送带13、以及用于控制输送支架12自动避障的自动避障装置14;如图1结构所示,输送支架12安装于车体的顶部,输送支架12可以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运动,也可以相对车体转动,使回转抛带11转向铁路线路的一侧或另一侧,并实现通过回转抛带11将筛后的污土抛到道床的两侧;回转输送带13安装于输送支架12上,通过输送支架12对回转输送带13和回转输送带13上的污土等物体进行支承,并能够相对输送支架12运动,通过回转输送带13相对输送支架12的运动实现污土等物体的输送;为了防止因输送支架12与线杆15等障碍物发生碰撞而损坏回转抛带11,在回转抛带11的外端部增设了自动避障装置14;
[0038]
如图3结构所示,沿回转输送带13的宽度方向,输送支架12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
[0039]
如图3和图4结构所示,自动避障装置14包括检测线141和第一控制开关142;第一控制开关142安装于输送支架12的第一侧;第一控制开关142可以为限位开关;回转抛带11的第一控制开关142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检测线141可以为触碰线;检测线14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输送支架12的第二侧,另一端围绕输送支架12的外周侧延伸且与第一控制开关142之间张紧连接,检测线141与输送支架12之间间隔设置,用于控制第一控制开关142的启闭;即,检测线141半包围地安装于输送支架12远离车体的一端部,检测线141除端部与输送支架12之间连接外,中间部分均与输送支架12之间间隔设置,检测线141用于检测车体外侧的线杆15等障碍物。
[0040]
上述回转抛带11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具有一定柔韧度的触碰线等检测线141将回转输送带13有可能触碰线杆15等障碍物的部位围起来,检测线141的一端固定在输送支架12的第二侧,另一端与安装在输送支架12的第一侧的第一控制开关142连接,当线杆15等障碍物接近回转抛带11时会先碰到检测线141,这时检测线141收紧,带动第一控制开关142触发信号,第一控制开关142与清筛车1的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将触发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输送支架12朝向与障碍物相反的方向旋转进行避让,实现自动避障的功能。由于检测线141围成边界线,并与回转抛带11的外轮廓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为控制单元提供了反应时间,保证了回转抛带11能够及时避让线杆15等障碍物。
[004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抛带11包括控制输送支架12自动避障的自动避障装置
14,自动避撞装置包括围绕输送支架12的外端部设置的检测线141以及通过检测线141控制启闭的第一控制开关142,检测线141与输送支架12之间间隔设置,通过检测线141对线杆15等障碍物进行检测,当检测线141触碰到障碍物时,触碰线与线杆15接触从而触发第一控制开关142开启,进而控制回转抛带11往反方向旋转以避让障碍物,实现回转抛带11的自动避障;通过检测线141可以对障碍物进行检测,无需在清筛车1外侧安排室外工作人员进行障碍物的查看,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上述回转抛带11能够实现自动避障,无需室外工作人员,解决了现有清筛车1的回转抛带11容易出现人为误操作和危害室外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问题。
[0042]
为了实现检测线141与输送支架12之间的间隔设置,如图3和图4结构所示,自动避障装置14还包括固定支承件和可动支撑杆组件144;在输送支架1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支承件,固定支承件沿回转输送带13的宽度方向延伸;在输送支架12的外端部安装有能够摆动的两个可动支撑杆组件144,可动支撑杆组件144朝向输送支架12的外侧延伸;在固定支承件远离输送支架12的一端、以及可动支撑杆组件144远离输送支架12的一端均设置有用于容置检测线141的线槽,线槽用于对检测线141进行导向。
[0043]
上述回转抛带11通过设置在输送支架12两侧的固定支承件和可动支撑杆组件144,并在固定支承件和可动支撑杆组件144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置检测线141的线槽,因此,通过固定支承件和可动支撑杆组件144能够将检测线141以半包围的形式安装在输送支架12的外端部的周围,实现对障碍物的检测。
[0044]
如图3结构所示,自动避障装置14还包括安装于输送支架12的第二侧的固定环145;检测线141的一端通过固定环145连接于输送支架12。
[0045]
如图3结构所示,两个可动支撑杆组件144对称设置;可动支撑杆组件144包括l形可动支撑杆1441、第二控制开关1442以及弹簧1443;第二控制开关1442安装于输送支架12的一侧;l形可动支撑杆1441的弯折部铰接于输送支架12的端部,一端与第二控制开关1442的触发端相抵接,另一端设置有线槽;弹簧1443位于l形可动支撑杆1441的弯折部与第二控制开关1442之间,并连接输送支架12与l形可动支撑杆1441,用于控制l形可动支撑杆1441的复位。第二控制开关可以为限位开关,并与清筛车1的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0046]
通过上述对称设置在输送支架12端部两侧的可动支撑杆组件144,l形可动支撑杆1441的弯折部铰接于输送支架12,使得可动支撑杆组件144在触碰到线杆15等障碍物时,l形可动支撑杆1441能够进行转动,防止因可动支撑杆组件144触碰到线杆15等障碍物时因不能变形而损坏,同时防止因可动支撑杆组件144的端部触碰到线杆15等障碍物时检测线141失去作用,此时,可以通过l形可动支撑杆1441的转动带动第二控制开关触发信号,通过清筛车1的控制单元控制回转抛带11朝向线杆15等障碍物的相反方向运动以避让线杆15等障碍物,使回转抛带11能够顺利实现自动避障功能,提高了回转抛带11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0047]
如图4结构所示,在输送支架12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与l形可动支撑杆1441一一对应的固定铰支座1444;l形可动支撑杆1441的弯折部铰接于固定铰支座1444,l形可动支撑杆1441的弯折部可以通过销轴1445或铰链铰接于固定铰支座1444。
[0048]
为了保证检测线141能够稳定地被支撑在输送支架12外端部的周围,如图3和图4结构所示,在l形可动支撑杆144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轮1446,第一滑轮1446的滑槽形成
线槽;固定支承件包括支撑杆143和安装于支撑杆143顶部的第二滑轮146,第二滑轮146的滑槽形成线槽。
[0049]
通过在l形可动支撑杆1441的端部设置第一滑轮1446且在固定支承件的支撑杆14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滑轮146,第一滑轮1446和第二滑轮146的滑槽形成接触线的线槽,通过滑轮的滑槽对接触线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接触线能够稳定、可靠地张紧在输送支架12的外周侧,并能够在检测线141触碰到线杆15等障碍物时触发控制开关,从而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使输送支架12自动躲避线杆15等障碍物。
[0050]
在上述清筛车1工作时,在清筛车1的回转抛带11未触及线杆15等障碍物时,第一控制开关142和第二控制开关1442保持关闭状态;当检测线141或l形可动支撑杆1441端部的第一滑轮1446触碰到线杆15等障碍物时,第一控制开关142会被检测线141触发开启,第二控制开关1442会被l形可动支撑杆1441触发开启,第一控制开关142或第二控制开关1442将信号传输到清筛车1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在接收到避障信号之后,会控制输送支架12朝向当前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从而使输送支架避开线杆15等障碍物。
[0051]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52]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