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带压力能量回收装置

文档序号:24668879发布日期:2021-04-13 23:0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减速带压力能量回收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回收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减速带压力能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减速带一般用于车辆减速,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检查口、隧道前等需要减速慢行处广泛设置。它带来的颠簸使乘车者感到不适,但却能产生重力势能;结合中国道路交通车流量大、特殊路段需要强制减速的现状,如果在减速带中安装特殊压力发电装置,可较好的利用这些能量,不但可以产出清洁的电能,还可以减小路面的振动和变形,减少减速带结构损伤,降低结构维护成本以及减少噪音污染等。
3.专利号:2019210767215,专利名称:分段式能量回收减速带发电装置,该专利是结合车辆经过减速带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段能量回收,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下述问题:
4.1.上述发电装置将压电材料直接设置在电池的表面,通过压力传杆将汽车施加在减速带上压力传递到压电材料上,在压电材料的表面受到压力作用时,会在压电材料的两端面间出现电压,进而为电池进行充电,但是考虑到电池的特性,电池如果长时间、频繁的受到挤压会发生爆炸,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5.2.减速带大部分为露天设置在路面上的,雨天条件下,雨水会顺着减速带与路面之间的缝隙流入发电装置内,发电装置长时间泡在雨水中,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如果发电装置内的电池如果发生漏电,存在安全隐患;
6.3.上述发电装置中只是通过压力传杆去传递汽车施加在减速带上的压力,长时间使用,压力传杆会老化变形,导致压力传递效率降低,影响压力能量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直接在电池上设置压电材料,长时间、频繁的挤压电池会发生爆炸,防雨差,长时间使用,压力传杆会老化变形,导致压力传递效率降低,影响压力能量发电效率,提供了一种减速带压力能量回收装置,将电池与压电装置分离设置,通过导线将所产生的电能经由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后为蓄电池进行充电,在支撑座外设置防雨壳,雨水被防雨壳所阻挡,避免雨水流入装置内,缩短其使用寿命;在压力传杆上套接回位装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传杆直接受到的压力冲击,延长压力传杆的使用寿命。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9.减速带压力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防水组件、缓冲恢复组件、压电转换组件和电能收集组件;
10.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减速带、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防水壳,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减速带的首尾两端,所述防水壳采用顶端敞口的结构,所述防水壳的敞口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端固定相连,所述缓冲恢复组
件、所述压电转换组件和所述电能收集组件均设置在所述防水壳内;
11.所述缓冲恢复组件包括支撑座和缓冲回位装置,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防水壳的底端,所述支撑座采用顶端敞口的结构,所述缓冲回位装置的尾端均匀固定在所述支撑座的顶端,所述缓冲回位装置的首端一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端;
12.所述压电转换组件包括压电保护壳、压电装置、压力传杆、第一压力接收板、第二压力接收板和回位装置,所述压电装置固定在所述压电保护壳内,所述压电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能收集组件相连,所述压电保护壳固定在所述支撑座的底端,在所述压电装置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压电孔,所述第二压力接收板设置在所述压电保护壳内,且所述第二压力接收板位于所述压电装置上方,所述压力传杆的尾端贯穿所述压电孔与所述第二压力接收板相连,所述压力传杆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压力接收板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一压力接收板的顶端与所述减速带的底端固定相连,所述回位装置套接在所述压力传杆的外侧。
13.所述电能收集组件包括整流器和蓄电池,所述压电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整流器相连,所述整流器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所述整流器和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防水壳和所述支撑座之间的空间内。
14.所述整流器和所述蓄电池均固定在所述支撑座的外侧壁上。
15.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为5

10cm,且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减速带一体成型。
16.所述缓冲回位装置和所述回位装置均采用弹簧。
17.所述缓冲回位装置的中心点与所述减速带的首端或者尾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

3cm。
18.所述压电装置采用压电材料。
19.所述回位装置的首尾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接收板和所述第二压力接收板固定相连。
20.所述回位装置的首尾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接收板和所述压电保护壳的顶端外壁固定相连。
21.所述支撑座与所述防水壳之间、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压电保护壳之间以及所述压电保护壳与所述压电装置之间均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蓄电池设置在支撑座外壁上,压电装置设置在压电保护壳内,将蓄电池与压电装置分离,可以避免长时间、频繁的挤压电池会发生爆炸的问题;
23.在支撑座和连接板之间设置缓冲回位装置,以及在压力传杆外套接回位装置,都是为了缓冲压力传杆受到的汽车施加的压力,延长压力传杆的使用寿命;
24.在支撑座外设置防雨壳,且防雨壳与连接板的底端一体设置,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经由连接板与路面之间的缝隙流入防雨壳内,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为减速带,2为第一连接板,3为第二连接板,4为防水壳,5为支撑座,6为缓冲回位装置,7为压电保护壳,8为压电装置,9为压力传杆,10为第一压力接收板,11为第二压力接收板,12为回位装置,13为整流器,14为蓄电池。
27.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29.实施例一
30.减速带压力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防水组件、缓冲恢复组件、压电转换组件和电能收集组件;
31.防水组件包括减速带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和防水壳4,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分别设置在减速带1的首尾两端,防水壳4采用顶端敞口的结构,防水壳4的敞口端与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的底端固定相连,缓冲恢复组件、压电转换组件和电能收集组件均设置在防水壳4内;
32.缓冲恢复组件包括支撑座5和缓冲回位装置6,支撑座5固定在防水壳4的底端,支撑座5采用顶端敞口的结构,缓冲回位装置6的尾端均匀固定在支撑座5的顶端,缓冲回位装置6的首端一体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的底端;
33.压电转换组件包括压电保护壳7、压电装置8、压力传杆9、第一压力接收板10、第二压力接收板11和回位装置12,压电装置8固定在压电保护壳7内,压电装置8通过导线与电能收集组件相连,压电保护壳7固定在支撑座5的底端,在压电装置8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压电孔,第二压力接收板11设置在压电保护壳7内,且第二压力接收板11位于压电装置8上方,压力传杆9的尾端贯穿压电孔与第二压力接收板11相连,压力传杆9的首端与第一压力接收板11的底端相连,第一压力接收板11的顶端与减速带1的底端固定相连,回位装置12套接在压力传杆9的外侧。
34.压电装置8采用压电材料。
35.实施例二
3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电能收集组件包括整流器13和蓄电池14,压电装置8通过导线与整流器13相连,整流器13与蓄电池14相连,整流器13和蓄电池14设置在防水壳4和支撑座5之间的空间内。
37.整流器13和蓄电池14均固定在支撑座5的外侧壁上。
38.回位装置12的首尾两端分别与第一压力接收板10和第二压力接收板11固定相连。
39.实施例三
40.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的长度为5

10cm,且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和减速带1一体成型。
41.缓冲回位装置6和回位装置12均采用弹簧。
42.缓冲回位装置6的中心点与减速带1的首端或者尾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

3cm。
43.实施例四
4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回位装置12的首尾两端分别与第一压力接收板10和压电保护壳7的顶端外壁固定相连。
45.支撑座5与防水壳4之间、支撑座5与压电保护壳7之间以及压电保护壳7与压电装置8之间均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46.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47.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4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