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9814发布日期:2021-06-04 18:0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正在被建成,从而导致建筑施工现场粉尘污染比较严重,目前,人们最喜欢的降尘方式多为用水来降尘,市场上现存的降尘装置存在降尘范围小,无法对多角度的粉尘进行处理等现象,或者在进行降尘时,导致四周喷洒范围不够广泛,喷洒距离短,会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喷洒角度广泛,降尘范围广阔的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尘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尘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高压水泵,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高压水泵的固定板,所述高压水泵的进水口上设有进水管,所述高压水泵的出水口上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自上而下设有可拆卸的第一喷杆、第二喷杆和第三喷杆,所述第一喷杆、第二喷杆和第三喷杆都均匀设置在出水管的四周且与出水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喷杆、第二喷杆和第三喷杆上均设有喷头,所述出水管的四周均匀设有用于支撑出水管的固定杆且固定杆远离出水管的一端与支撑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底座的下方设有可自锁的万向轮。
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尘装置通过不同的喷杆上的喷头进行喷雾,能够适用于不同角度的喷雾,同时也可以满足对于不同距离要求来进行喷雾,从而对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降尘处理,通过出水管周围均匀设置喷杆,来保证四周喷洒的更加广泛,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6.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喷杆、第二喷杆和第三喷杆的管径依次增大,管径越大喷射距离越近,所述第一喷杆管径最小可以喷的更远,可以避免喷洒范围重复,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7.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喷杆的喷向为斜向上方向,所述第二喷杆的喷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三喷杆的喷向为斜向下方向,通过不同方向的喷洒,能够覆盖更广泛的范围,能够对最大化的利用水资源。
8.作为改进,所述喷头为雾化喷头,用雾化喷头,可以调节喷洒的距离以及雾化程度,可以更好的起到降尘的作用。
9.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喷杆、第二喷杆和第三喷杆的数量都为4个,通过四个喷杆,可以全方位的覆盖要喷洒地区,能够起到最大化的降尘效果。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1.如图所示:1、支撑底座,2、高压水泵,3、进水管,4、出水管,5、第一喷杆,6、第二喷杆,7、第三喷杆,8、喷头,9、固定杆,10、万向轮,11、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尘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3.结合附图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尘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和高压水泵2,所述支撑底座1上设有用于固定高压水泵2的固定板11,所述高压水泵2的进水口上设有进水管3,所述高压水泵2的出水口上设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自上而下设有可拆卸的第一喷杆5、第二喷杆6和第三喷杆7,所述第一喷杆5、第二喷杆6和第三喷杆7都均匀设置在出水管4的四周且与出水管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喷杆5、第二喷杆6和第三喷杆7上均设有喷头8,所述出水管4的四周均匀设有用于支撑出水管4的固定杆9且固定杆9远离出水管4的一端与支撑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底座1的下方设有可自锁的万向轮10。
14.所述第一喷杆5、第二喷杆6和第三喷杆7的管径依次增大。
15.所述第一喷杆5的喷向为斜向上方向,所述第二喷杆6的喷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三喷杆7的喷向为斜向下方向。
16.所述喷头8为雾化喷头。
17.所述第一喷杆5、第二喷杆6和第三喷杆7的数量都为4个。
18.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尘装置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支撑底座上的固定板将高压水泵固定住,支撑杆与支撑底座相连接处设有键,所述支撑杆通过键可以转动与固定,通过转动支撑杆来选择最佳位置固定出水管,通过螺纹口将出水管与高压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通过螺纹口将进水管与高压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高压水泵通过进水管注水,将水从出水管送入第一喷杆、第二喷杆和第三喷杆,通过雾化喷头将高压的水变成水雾喷射出去,通过水雾与粉尘相结合降落地上达到降尘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现场用降尘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调节雾化喷头,选择不同的雾化程度,由于三个喷杆喷向的不同,所以喷射角度也不同,从而喷射范围也不同,从而实现范围广,喷洒均匀,通过三个喷杆管径的不同,从而达到喷射的距离不同的效果,可以避免范围覆盖,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2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